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篇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因其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这单元选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他们的词代表了宋词最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词作,让他们能初步感知宋词的特点与美感。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
2、的达观。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词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2通过赏析词中的“穿”、“拍”、“卷”等关键词语,体会赤壁壮阔的场景。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周瑜的儒将风度。(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赏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精神,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三)情感目标:1通过赏析词中壮阔的意境与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品味本词的意境美与人情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体会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初步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培养学生乐观的情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景物、人物、情感交融的手法,感受作品雄奇壮阔的意境。2难点:体会
3、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四、学情分析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考查,为此,古诗词鉴赏便成了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这盘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佐餐。题型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改为现在的主观赏析题,从而加大了解题的难度,因而古诗词鉴赏题被学生喻为色香味俱佳而又难于采摘的葡萄。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若能告诉学生一些鉴赏的方法与要领,也许就能让学生走进诗词美妙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
4、习学案,背诵诗歌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检查预习,了解背景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倘若鉴赏诗词离开了写作背景来解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请一位同学介绍他在预习中搜集到的写作背景。教师在让学生介绍完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后,然后归纳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
5、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成的。(2)检查诗歌朗读,体会意境三国时代虽然离我们太遥远,但我们用心去聆听苏轼为我们描绘的滚滚长江,惊涛拍岸的场景时,我们又仿佛回到了赤壁之战的烽火硝烟中,感受了长江的广阔意境。教师展示配有滚滚长江的视频画面及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词那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场景之中。集体朗读,感受气势同学们刚听完那震撼人心的音画朗读,也许已情难自已,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集体朗读一遍。在学生直观感受了该词的壮阔意境之后,再用集体朗读去感受词的气势。从而进入鉴赏的氛围。自由朗读,领悟美感(二)情景
6、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首先导入课文,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代的文人雅士常投身自然,抒发情怀。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曾夜游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赤壁赋,当他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矶,感慨万千,高唱大江东去,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共同来感悟东坡居士的复杂情感。教师读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作者写赤壁怀古,肯定要写在赤壁所见之景,那么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景
7、物又有何特点。思考下列问题1、题为“赤壁怀古”,本首词描绘了哪些赤壁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归纳:这首词描绘了赤壁江水、故垒、乱石、惊涛、浪花的壮阔意境,写出了赤壁气势宏大、险奇壮阔的特点。2、讨论:词的上片,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归纳:“穿”、“拍”、“卷”三个动词用得好,因为这些词语生动准确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3、上片中那一句话承上启下?归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表达各组观点。最后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中景色的分析,学习作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独特感触,归纳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高考中诗歌鉴赏重点考查炼字,通过分析
8、可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探究点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思考下列问题:1、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歌咏的对象?你认为周瑜的身上体现了哪些美的特质与人生价值?归纳:因为周瑜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在作者心目中周瑜是一位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儒将,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2、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与指挥才能?为什么?归纳:“谈笑间”生动地写出了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儒将风度,“灰飞烟灭”形象地写出了强大敌人在周瑜面前不堪一击的情景。3、离开朝廷被贬黄州的
9、作者面对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站在沧桑的赤壁矶前,会产生哪些情怀?整首词除了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有无其他情感?你认为该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归纳:47岁的苏东坡此时不但毫无建树,反而被贬黄州。面对此景怀古思今,自然引发年岁渐老,功业未成的人生感伤。苏轼是一位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的文人,自然思想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儒家“济苍生、报效国家”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道家、佛家“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思想。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了人生失意的幽愤和惆怅,“洒酒入江,以酒祭月”的豪举又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
10、差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把万古愁怀随江而去,从而体现了诗人超脱与旷达的胸怀。所以豪放旷达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想想,这种面对挫折的旷达的胸怀是否是我们的同学身上缺乏的呢?如果能象苏轼这样于逆境之中洒脱、旷达,直面挫折,这将是我们今天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目的。小组研讨,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或老师提出。教师巡视,结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并拓展提升。最后一个问题在小组之间进行争论,使得认识更加深入。设计意图:作者背景与诗歌中表现的人物经历相结合,体会作者借助于诗歌形象表达的情感。高考中景、情、手法为考查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从本诗对作
11、者复杂情感的探究中,总结苏轼豪放旷达超然物外的性格特色,以帮助以后苏轼同期作品的鉴赏。(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 单元教学是教学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单元都是一个知识版块,所以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本单元的所有篇目,领悟编者意图,整体把握教材要点。这节课教师能从宏观上先介绍宋词知识与写作背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鉴赏宋词做好了铺垫。2诗词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教学。为此,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主线,是学生感悟诗情的主要手段。这堂课教师能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直接感悟诗情。3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这堂课教师力求从思考讨论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符合新课程“主动、合作、
12、探究”的精神。课堂练习注重比较,课后练习注重评析,做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提升。4古典诗词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教师好比一位舞台编导,要调动声光布景才能让“演员”进入“角色”,本堂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所探索,但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与方法还不够。当堂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苏轼的词,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 请你结合背景分析作者形象穿林打叶之雨
13、、吟啸徐行的词人、竹杖芒鞋的词人形象。2、 作者借助于景色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感:微冷、却、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不以物伤性”;“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意存归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同样的怀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了什么内容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作者使用的手法与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背景 被贬黄州,感怀之作 大江 故垒 穿 山势之险要高峻场景 乱石 惊涛 气势宏大 拍赤壁 千堆雪 险奇壮阔 卷 汹涌澎湃 周瑜婚姻美满,功成名就 豪迈奋发,失意惆怅对比 复杂感情 苏轼年岁渐老,功业未成 失落反差,超脱旷达-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