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高 三 历 史2014.10(测试时间:90分钟)卷 选择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诗经、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科举制、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天文学的发展、古代的戏曲艺术、明清科技、鸦片战争前中国国内思想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本
2、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题文】1.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 【答案解析】D 解析:诗经由孔子编订,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A项错误;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的是汉赋,B项错误;周朝结束是在战国时期,诗经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C项错误; D项
3、符合题意。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同题的关键在于对诗经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2. 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朝廷论政)【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的局面【答案解析】B 解析: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
4、对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的准确把握。【题文】3.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 明朝设置内阁A. B. C. D.【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D 解析: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排除含的选项即可。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九品中正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 【题文】4.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
5、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 B. C. D.【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答案解析】 B 解析:材料问题强调的是对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产生积极推动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先进生产工具和水力工程的兴修都有助于这种农业的发展,两项符合题意要求,属于中国早期粗犷农业的发展特征,项中曲辕犁是精耕细作农业成熟或完善的标志,与初期发展阶段要求不符。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
6、代中国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5.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解析】B 解析: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白瓷,青花瓷是彩瓷的一种,元代出现;五彩瓷成熟于明代;珐琅彩在清代出现。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瓷器出现的时间的准确记忆。 【题文】6.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
7、政治格局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解析】 A 解析:根据题干“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可知政治中心在西北(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不对,题干无从体现改变政治格局;C项不对,大运河在隋朝已经开通;D项不对,与题干无关,这是在晚清时期左宗棠等人的主张。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7.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
8、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A.世卿世禄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答案解析】D 解析:由材料“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时实行前往京师考试的制度,D项正确。A项材料中明确提出,自隋代废除;B、C项不是官吏选拔制度。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科举制的特点准确把握。【题文】8.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城市商品
9、经济的发展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 .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A 解析:宋都汴京在城市布局上不再像唐朝长安那样坊市分离,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汴京城中现娱乐场所“瓦子”,反映了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的准确把握。【题文】9.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
10、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的货币发展过程,即北宋铁钱重,难以携持益州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朝廷命印造会子,许与铜钱并行。由此可见,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B项说法错误,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0. 元朝疆域辽阔,被
11、誉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 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元代科技天文学的发展【答案解析】C 解析:A项是秦朝时期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B项是汉代与匈奴、鲜卑等民族加强贸易;D项中僧一行是唐朝时期的。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的准确记忆。【题文】11.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
12、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古代的戏曲艺术【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朝前期,曾一度停止科举考试,致使文人没有出路,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故创作杂剧,抒发愁闷情怀,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元杂剧。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2. 对右图中所
13、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A. B. C. D.【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答案解析】B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粮食交易突破地方市场的局限,长途贸易兴盛,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据所学知识,明朝的大统一的局面保障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但明清时期实行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
14、13.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A. B. C. D.【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明清科技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答案解析】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着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著作,是李时珍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当时并
15、没有产生近代科技,说法错误;说法不符史实。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题文】1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到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 .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解析】C 解析:白银流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明朝中后期,当时中国政府并未鼓励对外贸易,排除;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16、,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正确;中国主要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民间消费较少,正确;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明朝中后期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15.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知识点】A1 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 B 解析:是秦朝、是隋唐、是汉朝、是宋朝。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史实的准确记忆。【题文】16.下列各项,反映出17、1
17、8世纪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史实是A.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 B.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C.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 D.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D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7、18世纪”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项。A项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B项是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C项是宋朝(960年1279年);D项是1684年。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基本史实的准确记忆。【题文】17.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
18、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前中国国内思想界【答案解析】 C 解析:据“朝贡”等信息可知,龚自珍作为地主阶级士大夫,依然有着旧有的朝贡思想,对外面世界形势变化一无所知,说明其停留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中。C项正确。A项未能体现;B、D两项虽然提及朝贡,是对题干的曲解。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
19、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8.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已经被彻底破坏【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B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从题干反映了洋纱与洋布20年的进口值增长快,说明洋纱与洋布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错
20、误;C项未涉及;D项“彻底”说法错误。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9. 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我国只知造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不知富强之本”“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 . . .【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解析】C 解析:郑观应的维新思想主要包括经济上发展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议院。符合题干要求;是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
21、的思想;是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的观点。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维新思想的特征的准确把握。 【题文】20. 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 . .【知识点】J1近
22、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可知正确;“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可知正确。“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说明洋务派主张使用机器生产,发展工业,说法有误;材料中未涉及。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1.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A.平等交往 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 D.公平竞争【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
23、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解析】A 解析:由题干中“各国之权利而他人不可侵夺”对应到A选项“平等交往”。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22.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 C 解析:从材料“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是
2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C项正确。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的准确把握。【题文】23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的影响【答案解析】C 解析:由“在此以后,外国
25、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得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前商品输出为主导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C项符合题意。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马关条约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的准确了解。【题文】24.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 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 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 清政府对传教活
26、动态度强硬 D. 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D 解析:题中所给的三个时间1884年、1898年、1900年分别与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的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说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教冲突”不断升级。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和认识【题文】25.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揭开了中国近
27、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 B. C. D.【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解析】 D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戊戌变法是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项洋务运动时期就开始过;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是指洋务运动;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是指辛亥革命。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性质、特点、
28、作用的准确把握。 【题文】2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 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 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D. 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清朝的变革仅仅局限在外交、军事与技术上,并未深入到政治体制和思想层面,符合此情况的只有洋务运动时期,B项正确。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时期,并未发生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变革,排除A项;
29、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维新变法运动,已经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排除C项;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清政府在政治上进行变革,预备立宪,D项不正确。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7.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解析】A 解析:引西救儒至西儒对立,都是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
30、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 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28.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中“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
31、、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反映的是天津城市管理体制出现了近代化。A、B项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在1895年就已经破产,C项说法有误。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9.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民国时期的“发型”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
32、开始 A. B. C. D. 【知识点】L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解析】D 解析: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错误,错误;从材料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是否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正确;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可知剪辨易服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 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 【题文】30. 读图,对地图中四个地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解释准确的是A. 成立军政府 B. 颁布临时约法C. 袁世凯就任总统 D. 成
33、立中国同盟会【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解析】A 解析:袁世凯就任总统在北京B地,颁布临时约法在南京A地,中国同盟会成立在日本东京。A地武昌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题文】31. 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飘扬五色旗”是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34、,五族共和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解析】 C 解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A项“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弘扬民主科学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发生于戊戌变法时期;D项“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正确理解。 【题文】32. 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
35、正确结论是1892年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1912年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1915年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A.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B.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C. 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D.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C 解析: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A项错误;从孙中山参观,不能体现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
36、其发展,B项错误;结合史实,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纺织业,C项错误;1915年北京政府组织其参加博览会并获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原因准确把握。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计52分。【题文】H2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25分)材料一 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丝绸贸易已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即使是在罗马帝国极西端的英伦海岛,丝绸的流行也不亚于中国的洛阳。为了获取丝货等物,罗马每年的花费不下一亿赛斯太斯(罗马货币)。当中国丝绸源源西进的时候,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佛教通过这条商路
37、传到中国。在大量吸收中国丝货的同时,罗马人的优质纺织品也运来中国,其棉、毛织物畅销中国。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承载东西方丝绸贸易商路的形成。结合材料一分析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影响。(6分)(请勿在此作答)材料二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自己寻找粮食)。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后嗣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贞观政要卷8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统治者和唐太宗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不同的认识和政
38、策,并说明其不同的后果。(8分)(请勿在此作答)材料三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漕运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盐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金融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文娱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手工业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
39、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5分)(请勿在此作答)材料四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6分)(请勿在此作答)【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答案:(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3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3分)(2)隋朝将大量粮食藏于国库,不用于解决百姓的生存需求;(2分)唐太宗则主张百姓家中有
40、足够的粮食。(2分)隋朝因百姓的反抗短暂而亡;(2分)唐太宗时国力增强,社会安定。(2分)(3)政治因素:统一、和平的政治社会环境(1分);扬州城娱乐和文化的发展(1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繁荣(1分)、国内最大金融中心(1分)交通便利(1分)(4)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上海成为海、陆运输中心。(2分);开埠通商,上海成为和中外商贸中心(2分)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2分)解析:(1)“东西方的丝绸贸易商路形成”主要是指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影响”从材料中“当中国丝绸源源西进的时候,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佛教通过这条商路传到中国”可分析出促进中外政治、政治、文化的交往。(2
41、)从材料二中“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自己寻找粮食)”可分析出隋进统治者是将粮食藏于国库,不顾及百姓的生存;“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可分析出唐太宗主张百姓家中有足够粮食。“后果”结合隋朝二世而亡,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可分析出答案。(3)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从交通、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与归纳。(4)问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来分析其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题文】J2 R1 R2 C1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
42、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
43、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请勿在此作答)材料二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8分)(请勿在此作答)材料三 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澈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
44、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9分)背景主张评价(请勿在此作答)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批判儒家思想。(请勿在此作答)【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答案:(1)角度:康有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2分)梁启超:地方自治是伸张民权的基础。(2分)留日学生: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
45、力的重要保证。(2分)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分)主张变法强国,(1分)实业救国。(1分)(2)8分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
46、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
47、为“洋人 的朝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 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专制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3)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2分);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48、。(2分)评价: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3分) 解析:(1)维新派人士是想着通过地方自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权利。这种自治的思想是和当时的背景密不可分的。当时民族危机严重,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了中国人的首要任务。再加上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因此提出了这样的主张。(2)评析“冲击反应”模式是现在历史学对中国近代的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角度,主要的思路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是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之下,被迫应变而产生的。如果赞成该模式,则应该重点强调外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赞成该模式,可以从内因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的变革主要是中国内部发展的结果。言之有理即可。(3)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15年7月、批判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背景,全面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