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评估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2015.05(考试范围:必修2)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KS5U解析】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古代经济发展相关史实的理解能力。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古代人们对牛有着特殊情感,牛的古代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是古代经济结构
2、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地位,牛是农业劳动的主要动力。故应选D。2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 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答案】B【KS5U解析】考查小农经济的影响。题干材料中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封闭性与保守性,这正是小农经济的影响。故应选B。3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
3、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答案】D【KS5U解析】考查井田制的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战乱频繁等原因是井田制逐渐瓦解。ABC三项都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D说法错误,因为这时土地私有开始出现,所以土地转让开始增多而非停滞。故应选D。4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 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答案】C【KS5U解析】由题干数字“195市亩”和
4、“31市亩”,可说明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为精耕细作,土地多了耕作不过来,从而也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规模比较小。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我国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应选C。5“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答案】D【KS5U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题干材料中的重要词句,如“井田废(即废井田)”,有田者(土地所有者)以至于富强,耕者(贫民)以至于穷饿而无告,揭
5、示了废井田加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故应选D。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答案】B【KS5U解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可知,黄宗羲主张按户平均分配土地,针对的是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应选B。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起的
6、作用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白渠【答案】C【KS5U解析】考查都江堰。依据所学,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在四川地区主持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四川地区成为“天府”,故应选C。8.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符的是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答案】D【KS5U解析】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明代的时候,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D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D。9.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
7、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增多,品种扩大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C手工业部门增多,范围扩大D出现分工细,生产规模大的作坊【答案】B【KS5U解析】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依据所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典型的雇佣关系,机户凭借对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获取利润(剩余价值)。故应选B。10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答案】D【KS5U解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AC反映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
8、间的限制,这是在宋代开始;B不对,草市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而且是指农村集市;D符合题意,反映唐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仍有严格限制。故应选D。11.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特征的是A机房机户 B剥削关系 C雇佣关系D师徒关系【答案】C【KS5U解析】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依据所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故应选C。12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答案】C【KS5U解析】考查宋
9、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在极个别的时代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更没有推行工商皆本政策,排除A、B两项;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故C项正确。13.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答案】A【KS5U解析】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联系史实可知,B说法错误,最早的是尼德兰革命;C说法是错误的,是从英国开
10、始的; D与题干联系也不密切;A.使世界联系起来,符合作者全球史观的角度。故应选A。14.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答案】A【KS5U解析】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再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综合判断答案为A项。1
11、5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答案】D【KS5U解析】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注意题目中的材料里讲到的“最准确理解”,A、B、C三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D项最全面、最准确,所以应选D。16.“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包括
12、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机器工厂的出现海外市场的扩大A B C D【答案】A 【KS5U解析】考查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第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即排除BCD三项,所以应选A。17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
13、改变了西欧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答案】A【KS5U解析】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说明工业革命使西欧超过其他地区。所以应选A。18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的形成【答案】B【KS5U解析】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当时的上海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原
14、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说明中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所以应选B。19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倡导使用国货【答案】D【KS5U解析】考查学生对民国政府发展实业的理解。由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
15、家,均在维持之列。得知材料反映了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其它是错误的。所以应选D。20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近代民族企业的奋斗史实业救国思想的时代特征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A B C D【答案】C【KS5U解析】解答此题可以排除法。由时间“1933年”可知是局部抗战,并不是全面抗战,故与题意不符,含有此项均可
16、排除,所以应选C。2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制度【答案】A【KS5U解析】考查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的信息说明当时倡导西式礼节,属于社会习俗的变迁,故应选A。22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
17、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答案】C【KS5U解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可知乌青镇已经突破了之前的婚姻程序,这是习俗风尚的变革,但是“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表明仍然摆脱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故应选C。2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答案】B【KS5U解析】考查
18、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出生于在十九世纪中期,根据题干中“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的描述,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故应选 B项。C 项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D电话不满足“知天下之事”的描述。24“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的是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报刊【答案】C【KS5U解析】考查近代电报业的发展。材料“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其实是指通信最为便捷的工具。分析四个选项,应是电报最为便捷迅速。所
19、以应选C。25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答案】B【KS5U解析】材料 “无数关山夺天工”说的是电报,“两地情怀妙邮筒”说的是电话,“火树千株月中行”说的是街灯,“洋楼海市诗”说的是洋楼。这些竹枝词说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A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没有达到“深深融入”的程度;D
20、在材料中没反映;C中的“相互渗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材料中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持肯定态度,表明B项是符合题意的故应选B。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
21、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4分)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2分)(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2分)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
22、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3分)【答案】(1)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4分)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2分)(2)方式:租佃经营方式。(2分)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4分)(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回答时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可归纳出正确的答案: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对于原因,可从自然灾害、政府的政策等方面解答。第(2)问,主要考查对古代土地制度。依据材料“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
23、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归纳方式:租佃经营方式。结合所学及材料“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总结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第(3)问,主要考查对古代的经济观念。依据所学及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分析归纳原因。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
24、、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全国。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的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
25、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有利于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4分)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4分)(3)简
26、析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3分)【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分)(2)有利因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劳动力充足;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传统科技的发展。(4分)原因:重工业发展缓慢,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3)以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3
27、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及材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认识。结合所学及材料“明清时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
28、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回答后一问。28.(20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材料二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
29、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请回答:(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2分)(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6分)(3)中国近
30、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6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答案】(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2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限制工商业。(2分)(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出三点即可)(6分)(3)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6分)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任选1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4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近代民族
31、企业的发展。回答第一小问主要从列强的侵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从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回答后一问。第(2)问,主要考查对民族企业短暂春天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时间“1912年后到1922年”,本题实际上就是考查近代民族企业短暂春天的原因,联系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对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因素的分析与认识。回答因素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解答。对于认识要注意结合第一小问,再联系所学解答即可。高一期中答案15DBDCD 610BCDBD 1115CCAAD 1620AABDC 2125ACBCB26.(1)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4分)原因:天灾、苛政、高利
32、贷盘剥。(2分)(2)方式:租佃经营方式。(2分)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4分)(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分)27(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分)(2)有利因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劳动力充足;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传统科技的发展。(4分)原因:重工业发展缓慢,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
33、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3)以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3分)28、(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2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限制工商业。(2分)(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出三点即可)(6分)(3)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6分)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任选1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