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应用。3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特点。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1)吸收:具有选择性,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2)反射:大气中的云层、较大的固体杂质等,会对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使其能量不能
2、到达地面。(3)散射: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较小的固体杂质,会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散射具有选择性,其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大气的保温作用(1)经过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射地面辐射,近地面空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从而使大气增温。(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后,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射向地面,补充了地面能量的损失,称为大气逆辐射。正是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才使地面能量损失较少,地球温度不至于过低。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大气受热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第
3、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总结以下: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升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影响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一般来说,太阳高度越大,相同能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此外,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
4、过大气的路程就越短,被大气削弱得就越少。如下图所示: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就大气透明度而言,大气越清洁,透明度越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就越弱,太阳辐射就越强。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和下垫面。就纬度而言,纬度越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少,所产生的地面辐射就越弱;就下垫面而言,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它们能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导致在同纬度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从而产生地面辐射差异。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热力环流的形成(1)高低气压的理解气压,就是单位面积空气柱的空气重量。重量体积密度,某点气压值大小只与空气密度和它上
5、面的空气柱的高度有关。因此,气压总是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如图中AA,BB;在同一高度上两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反之,气压值越小,如图中AB,AB。这样就决定:高压和低压是就同一水平面(即同一高度面)不同地点比较而言的;就不同高度来说,总是海拨高,气压值小,海拨低,气压值大。准确地说,气压排列为PAPBPPBPA。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
6、风: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地区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地区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如下图b)。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如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造成大气污染事件。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3)城
7、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等压面图的判读(1)等压面凹凸与气压类型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流是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2)等压面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高
8、度越高,气压越低。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3)等压面的应用判断近地面气温高低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中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反之,气温低。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风的运动过程中主要受三个力的共同影响,其分别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可总结如下表: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图示备注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
9、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原动力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图示备注风速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无风无此力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无风无此力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影响风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等压线图的判读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
10、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近地面风的风压定律(风向与气压的关系):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左前,高压右后;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右前,高压左后。天气状态
11、: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先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确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角度为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10年成都联考)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
12、气流向)”,完成下列问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A地气温比B、C两地_,气压比B、C两地_。D、E、F中,属高压区的是_。(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和_。(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形式。(5)从 以 上 可 看 出,大 气 水 平 运 动 产 生 的 根 本 原 因 是_,直接原因是_。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解析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进而使同一平面上的气压产生差异,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答案(1)高 低 E(2)略(高空:
13、E到D、F,近地面:B、C到A)(3)西南风 东北风(4)地表冷热不均 最简单(5)地表冷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09年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3)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N地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BN地CP地DQ地(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解析(
14、1)由于N地气压高于P地,因此可过N地作一垂直于等压线的向南箭头(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图中的纬线可知N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地的空气向右偏、斜交于等压线,形成东北风。(2)图中的等压线在P地周围呈半环状闭合,且已知P地的气压比N地低,故可以判断出P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受辐合上升气流的影响,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3)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M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当该地月均气压为全年最高时,为受亚洲高压控制的1月份;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尼罗河进入枯水期;美国大平原北部的小麦不可能在冬季收割;我国东北地
15、区此时受冬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答案(1)A(2)C(3)D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一、单项选择题1气象谚语有“霜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 晴朗的冬夜,天空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大气降温幅度很大,易形成霜。答案 D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10年长春模拟)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2010年1月15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小村弥漫在
16、浓密的烟尘之中,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C谷地地形易形成地形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解析 读图可知,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表示空气流动不畅通,有可能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出现逆温现象。答案 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3据图判断,正确的是()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此时吹山风 此时吹谷风ABCD解析 在近地面,白天时山谷的气压高于山坡,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答案 D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10年福州质检)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
17、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据此回答45题。4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ABCD解析 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大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正确。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5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风力减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解析 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日、年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大
18、。答案 D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读图,回答67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解析 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故A错;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故C错;山谷冬季日温差约11,夏季日温差约13,故D错。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解析 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约4时左右,此时吹山风
19、,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答案 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10年广东模拟)2008年8月,奥帆赛进入第六天,但青岛浮山湾海域的风力不到每秒三米,不符合比赛条件,当天原计划要进行的七个项目的比赛被迫顺延至下一个比赛日。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810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8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惯性离心力ABCD解析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9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A热力环流B海陆风C季风环流D山谷风解析 结合图示烟雾的
20、飘动方向,可知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海陆风。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0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A春季B秋季C白天D黑夜解析 根据图示,白天工业污染物受海风影响吹向城市,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答案 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解析 近地面受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相应上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相应上空形成高气压,高压处等压面向高空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答案 A第二部分 自然
21、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二、综合题12(思维拓展题)读沿50N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近地面为_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_气压控制。(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_风,丁地吹_风,(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 制 下,近 地 面 大 气 污 染 严 重 的 是 _,原 因 是_。(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_,我国极地考察队员可能位于_(中山站,黄河站)。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解析 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线向下凹,乙地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一低压
22、中心,乙地为一高压中心,甲地气流上升,空气扩散快,乙地气流下沉,废气不易扩散。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样,丁地位于甲低压(气旋)的正西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甲地海洋为低压,可推断是北半球的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正值温和多雨,南半球为夏季,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有利于极地科考。答案(1)低 高(2)西北 西北(3)乙地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4)温和多雨 中山站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3读近地面
23、风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填字母)。(2)图 中 箭 头 V 表 示 A 点 空 气 匀 速 运 动 方 向,此 图 是_(南、北)半 球 气 压 分 布 图,判 断 理 由 是_。(3)从图中可见,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4)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_(填字母),只影响风向的是_(填字母)。A、C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是_。(5)画出B、C两点风向。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风的形成等知识。相同距离内,两地之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即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图中各个作用力的特征、意义如下表所示:图示作用力特征意义F1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与气压梯度有关,方向始终垂直于等压线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F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北球左偏,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F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地面状况有关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答案(1)F1(2)南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左偏(3)斜交(4)F1、F3 F2 C 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5)略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