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201912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冷条件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增加产热B. 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C. 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D.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体内浆细胞的数量主要因为B细胞的增殖而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1、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2、二次免疫时主要是记忆细胞
2、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详解】A、寒冷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A错误;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减少,由于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差有关,所以散热量也减少,体温保持相对恒定,B错误;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供能发生障碍,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C正确;D、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体内浆细胞数量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错误。故选C。2.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H+/K+-ATP 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B. 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C
3、. 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D. 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 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受到食物刺激,无活性的H+/K+-ATP酶变成有活性的H+/K+-ATP酶,ATP分解提供能量,胃上皮细胞排出H+,吸收钾离子,使胃液呈酸性,组织胺的作用和食物刺激类似。【详解】A.H+/K+-ATP酶将H+泵到胃液中,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B正确;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嵴,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C正确;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4、减轻胃灼热,D正确。故选A。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 浆细胞在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碍D.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属于寄生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侵染时只是将自身的核酸注入到靶细胞内,利用靶细胞
5、内的原料和结构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在免疫调节中,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C、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影响部分非条件反射,但是没有破坏传入神经元,所以不会出现感觉障碍,C正确;D、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没有
6、呼吸作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D错误。故选C。4.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B. 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C. 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D. 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7、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详解】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UCP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线粒体活动使产热增加,A正确;B、图示表明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B正确;C、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C错误;D、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
8、考查体液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呼吸、神经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5.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B.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C. 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D. 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在光暗信号的刺激下,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松果体,进而引起褪黑素的分泌,可见,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9、;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B错误;光暗信号的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正确;HPG轴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睾丸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可见,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正确。【点睛】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
10、反馈调节过程的基本模型如下: 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如图所示,“相应激素”的含量变化,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量。6.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类型来源作用对象举例1植物激素特定的器官靶细胞生长素2淋巴因子T细胞B细胞溶菌酶3物理信息某生物同种生物蜜蜂圆圈舞4神经递质神经元神经元、肌细胞等肾上腺素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
11、因子和补体。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植物激素
12、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A错误;B、溶菌酶不是淋巴因子,B错误;C、蜜蜂的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D、肾上腺素也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细胞产生,可作用于神经元和肌细胞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免疫调节、信息传递、神经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概念;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识记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四个胚芽鞘尖端分别置于4个大小相同的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ah中生长素的含量下列是某同学对该实验的预期及分析,其中合理
13、的有()若要说明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可在甲组所处实验条件下增加不插入云母片的对照组若ae,且b=f,说明生长素在光下被分解了若a+b=e+f,且e=f,说明生长素没有被分解若c+d=g+h,且gh,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了A. 4项B. 3项C. 2项D. 1项【答案】A【解析】【分析】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详解】若要说明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可在甲组所处实验条件下增加不插入云母片的对照
14、组,正确;甲、丙对比可知,若ae,且b=f,说明生长素在光下被分解了,正确;甲、丙对比可知,若a+b=e+f,且e=f,说明生长素没有被分解,正确;乙、丁对比可知,若c+d=g+h,且gh,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了,正确。综上,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试验(如图),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如图)。下列
15、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B. 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 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B组与A组相比,可知施加GR24后,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减弱,D组与C组相比,施加GR24+NAA处理比只施加NAA的弯曲程度弱,因此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详解】B组与A组相比,可知施加GR24后,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减弱,D组与C组相比,施加GR24+NAA处理比只施加NAA的弯曲程度弱,因此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故A正确;C组与A
16、组相比,施加了NAA,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变大,由此可推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增大,向光性表现越明显。B组与A组相比,施加GR24后,弯曲程度减弱,则可能是植株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而GR24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生长素的合成,故B正确;两重性指的是植物激素在低浓度、高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成拮抗作用,而本题并没有涉及到用不同GR24浓度处理植株,故C错误;施加GR24后,弯曲程度减弱,可能是GR24会减弱生长素在顶端的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浓度差减小,这样两侧的生长速度差值变小,则弯曲程度减弱,故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17、生分析对照实验,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 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生长素与乙烯通过拮抗作用,共同促进果实发育D. 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C【解析】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两者不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某
18、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比如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为根冠、萎焉的叶片等,D正确。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数量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B. 群落中各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群落演替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 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种群密度就会一直维持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详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由于开始逐渐称为优势种而数量逐渐增多,但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该优势种群逐渐被其他种群替代,则种群数量会不断减少,
19、这种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规律,A错误;B、由于群落中包含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所以这些不同种群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正确;C、群落演替的方向是否会使群落的结构变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好坏,C错误;D、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但种群遇到环境中不可抗拒的因素的影响,则种群密度可能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B。11.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
20、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 田鼠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 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和S型,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长后维持稳定,不再增长,说明其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详解】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12. 科学家对生活在某
21、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储存量=同化量-呼吸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详解】被蜘蛛吃下而未被同化的能量不属于蜘蛛同化
22、的能量,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正确;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蜘蛛至少是第三营养级,所以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正确;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代谢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指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能量的比值,由于猎物同化的能量不能获得,所以不能计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正确。所以正确的。故选A。13.栎树是某森林中主要的生产者,舞毒蛾啃食栎树。栎树盛果期时丰富的果实会把白尾鹿吸引到森林中,鹿身上的扁虱会跳到森林地面产卵。大量的栎树果实也吸引着白足鼠,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
23、血,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患上莱姆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B. 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增加C. 栎树盛果期时,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D.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
24、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详解】A、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血,它们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A正确;B、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白尾鹿减少,导致扁虱减少,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减少,B错误;C、栎树盛果期时,白尾鹿增加,导致扁虱增加,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C正确;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结合题意厘清扁虱与鼠、鹿、人之间关系(寄生)以及是将螺旋菌传播给人病导致人类患莱姆病的经过。1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
25、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受灾后水稻呈斑块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特征B.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C. 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菇,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受灾后水稻呈斑块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项错误;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B项错误;植物在一个区域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生长平衡,此时植物就处在一个长期的生长滞留期,这样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降低,土壤肥力得不到改善。而如果适当放牧,就可以促进这个植被系统的生长,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也是很好的肥料,而且还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
26、生长繁殖。所以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逐渐递减,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A选项,要注意区分“群落的结构”和“种群的空间特征”。群落的结构是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属于种群的特征。一片农田中的水稻属于一个种群。15.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未被入侵时期
27、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植物种类(种)15211864碳储量(吨/公顷)植被565498421凋落物203961土壤160914231153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B. 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C. 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D. 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答案】D【解析】【分析】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存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种群密度无法说明下降还是上升;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详解】A、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
28、减少,所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减少,A错误;B、植被种类数减少,说明植物的丰富度降低,而无法判断种群密度的变化,B错误;C、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凋落物增加,但土壤中碳储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升高,C错误;D、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凋落物增加,说明植被凋落物有增大的趋势,D正确。故选D。16.使君子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夏秋两季的傍晚开花,初开时为白色.次日清晨变成粉色,傍晚变成红色,三天后变成紫红色。研究发现,夜晚到使君子花采蜜的是飞蛾,而清晨和傍晚到使君子花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使君子花的颜色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B. 花色作为物理信息调节了种间关系
29、C. 使君子花色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D. 花色的变化减弱了三种传粉者之间的竞争【答案】C【解析】使君子花色的改变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使君子一天中的花色不同,采蜜的昆虫种类也不同,说明花色作为物理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正确;使君子花色的改变与液泡中的色素以及pH的改变有关,而与遗传多样性无关,C错误;花色的变化导致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昆虫传粉,从而减弱了三种传粉者之间的竞争,D正确。二、选择题: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
30、能量来维持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自身溶酶体的溶菌酶裂解,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ACD【解析】【分析】1、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在寒冷环境下: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增加产热;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可减少散热。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但骨骼肌不自主战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不是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结果,A错误;B、细胞内
31、、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的维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Na+-K+泵,该泵通过消耗能量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把细胞内的Na+泵入细胞外,从而维持一个不平衡的状态,B正确;C、溶酶体中的酶为水解酶,不是溶菌酶,C错误;D、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ACD。18.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
32、,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答案】B【解析】结合曲线图分析,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错误;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的HIV,所以B正确;图中CD段时期,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要大大降低,C错误;T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并成熟,不是在骨髓,所以D错误。1
33、9.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类似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唯一自变量B. 若探究10molL-1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组实验C. 实验证明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molL-1D. 该实验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研究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激素种类和激素类似物的浓度,A项错误;探究10molL-1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不加激素、只加甲激素、只加乙激素、加入甲激素和乙激素4组实验,B项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乙激素浓度增加,插条生
34、根数减少,说明乙激素抑制插条生根,C项错误;图中甲激素各浓度下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不能证明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根据图示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激素种类和激素类似物的浓度,而不仅仅是激素类似物的浓度。(2)明确两重性的含义: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抑制是与激素浓度为0时进行比较的结果。20.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流向生产者B. 研究发现多亲近大自然能让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
35、 科学规划、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ACD【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是指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以取食的形式进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A错误;B、研究发现多亲近大自然能让
36、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而进入生态系统的碳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对稳定,此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应大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碳,C错误;D、科学规划、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ACD。21.如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B.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
37、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C. 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 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若M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由图可知,b种群密度最多,所以种内斗争最激烈,A正确;B、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
38、,由于b的多样性程度最高,所以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B正确;C、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则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C错误;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则a是最高营养级,D正确。故选C。22.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0105 kJ/m2yB. 由生产者,I、II、III、IV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 I为第二
39、营养级,II为第三营养级,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625%D. 在生物圈中,除了全部的微生物,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IV【答案】BD【解析】【分析】此图没有直接告诉考生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需考生自己从图中获得。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将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未被利用的四项相加即可。、同化的能量需要注意有补偿输入的一部分,生产者传递给的能量为14103kJ/m2y,但是同化的总能量还要加上补偿的2103kJ/m2y;所以的同化量为16103kJ/m2y,传递给的能量为16103-(4+9+0. 5)103=2.5103kJ/m2y,同化的能量=(2.1+5.1+0.25+0.05)1
40、03=7.5103kJ/m2y。【详解】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23+70+3+14)103=110105kJ/m2y,A正确;B、类群表示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B错误;C、I为第二营养级,II为第三营养级,根据分析可知,传递给的能量为16103-(4+9+0. 5)103=2.5103kJ/m2y,的同化量为16103kJ/m2y,所以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5103 16103100%=15625%,C正确;D、类群表示分解者,但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属于生产者,病毒属于消费者,D错误。故选BD。三、非选择题:
41、23.如图1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将一示波器连接在D上,用不同方式同强度电刺激A、B、C产生如图2所示波形。(I:单次电刺激A或B;II:连续电刺激A;III:单次电刺激C)(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请回答:(1)A、B、C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做_。(2)1897年,英国谢灵顿通过研究高等动物的屈腿反射,发现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速度比沿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低得多。上述传导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3)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停止传导/各自继续向前传导),原因是_。(4)静息电位大小是影响细胞兴奋性强弱的因
42、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 mv,当静息电位由-70 mv变为-7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_(增大/不变/减小)。由此判断C释放的是_(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5)单次电刺激A或B不能在D上记录到动作电位,判断的理由是_。(6)多个阀下刺激可以在时间上(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刺激)或空间上(即在相邻部位给予多个刺激)可以叠加。通过II和I对照说明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时间总和效应。请用图示1的结构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空间综合效应。(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_。【答案】 (1). 突触小体 (2). 化学信号(或神经递质)比电信
43、号传导的速度慢,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需要经历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 (3). 停止传导 (4).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只能由兴奋区(部位)到静息区(未兴奋部位),或答出兴奋部位只有恢复为静息状态后才能产生下一次兴奋。当两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至中点并相遇时,中点两侧附近分别是两冲动的兴奋区,故两神经冲动都不再向前传导(或停止传导) (5). 外 (6). 减少 (7). 抑制 (8). 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 (9). 用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同时刺激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与II相同的波形【解析】【分析】分析图1:A和D之间构成突触,B
44、和D之间构成突触,C和D之间构成突触,D神经细胞上连着示波器,可检测电位变化。分析图2:单次电刺激A或B,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电刺激A,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累加;单次电刺激C,静息电位的差值变大,说明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详解】(1)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做突触小体。(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需要电信号先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而化学信号(或神经递质)比电信号传导的速度慢,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慢。(3)由于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只能由兴奋
45、区(部位)到静息区(未兴奋部位),当两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至中点并相遇时,中点两侧附近分别是两冲动的兴奋区,故两神经冲动都不再向前传导(或停止传导),所以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停止传导。(4)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的电位,图中静息电位为负值,应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测得的数值,即将细胞膜外侧电位值定义为0mv,当静息电位由70mv变为75mv时,神经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将降低,因此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减小。由此判断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5)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将导致单次电刺激A或B不能在D
46、上记录到动作电位。(6)单次电刺激A或B都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说明二者均为阈下刺激,若多个阀下刺激可以在时间上(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刺激)或空间上(即在相邻部位给予多个刺激)上叠加,则用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同时刺激A和B时,示波器上应该出现与相同的波形。所以可通过用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同时刺激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与II相同的波形,来验证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空间综合效应。【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4.激素GLP1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功能。下图示糖尿病患者被注射一定量的GLP1后,所检测出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请
47、据图回答问题:(1)具有GLP1受体的靶细胞有_。(2)分析GLP1对糖尿病患者的生理作用:_。(3)研究发现:GLP1发挥作用后能被DPP4快速灭活并降解。当GLP1的分泌量不足时,会导致II型糖尿病。为开发生产治疗II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你的开发思路、治疗机理_。【答案】 (1). 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2). GLP1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血糖来源 (3). 生产GLP1类似物,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血糖,生产DPP4的抑制物,抑制DPP4的活性,相应
48、提升GLP1的含量【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GLP1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且注射该激素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降低了,说明其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还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血糖的来源。【详解】(1)激素GLP1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功能,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故具有GLP1受体的靶细胞有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2)结合图示可知,注射激素GLP1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降低了,说明GLP1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血糖来源。(3)据题意
49、分析,型糖尿病是由于细胞分泌GLP1的量不足导致的,而GLP1发挥作用后会被DPP4快速灭活并降解,因此治疗型糖尿病,可以生产GLP1类似物,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血糖;或生产DPP4的抑制物,抑制DPP4的活性,相应提升GLP1的含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分析曲线走势,明确GLP1可以作用的靶器官。难度适中。25.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黄豆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表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编号1234567生长素溶液浓度(m
50、g/mL)0(清水)020406081012平均根长(cm)22283650504231(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实质是_。(2)水平放置的黄豆幼苗根会表现为向地弯曲生长,原因是_。如果黄豆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通过一定方法测得黄豆幼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为_。(3)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表现为_作用,图一的结果说明_。(4)请在表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在浓度_的生长素溶液9组。_,并编号。分别用_的上述配制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玫瑰插条相同时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
51、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并_。【答案】 (1). 吲哚乙酸 (2).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3). 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由远地侧向近地侧横向运输,使得尖端下面一段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反应更敏感,所以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所以表现为向地弯曲生长 (4). 小于2m大于m (5). 拮抗 (6).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7). 06-08 mg/mL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或:配制浓度分别为062 mg/ mL、064 mg/mL、066 mg/ mL、068 mg/ mL、070 mg/mL、072 mg/mL、074 mg/mL、07
52、6 mg/mL、078 mg/mL)的9组生长素溶液 (8). 取生长发育状况(或生理状况或长势)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随机均分为9组 (9). 等量且适量 (10). 计算平均值【解析】【分析】分析图一: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图二: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表示根,乙表示茎。分析表格三:表中数据显示促进生根最适的生长素浓度在0.6mg/mL0.8mg/mL之间。【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
53、促进生长的实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2)水平放置时,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由远地侧向近地侧横向运输,使得尖端下面一段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反应更敏感,所以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使水平放置的黄豆幼苗根会表现为向地弯曲生长。向光性出现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使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若测得黄豆幼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应小于2m大于m才能保证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3)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子的萌发,而赤霉素的含量不断升高
54、,说明该激素促进种子萌发,这说明两种激素相同拮抗;图一结果说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4)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在0.6mg/mL、0.8mg/mL时根的长度相等,且比其他组的根长,说明促进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6mg/mL0.8mg/mL之间,若要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应在该浓度范围内再缩小浓度梯度,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玫瑰插条,实验中注意保证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最适且相同的原则。故实验步骤设计如下:在06-08mg/mL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或:配制浓度分别为062mg/mL、064mg/mL、066mg/mL、068mg/mL、070mg/
55、mL、072mg/mL、074mg/mL、076mg/mL、078mg/mL)的9组生长素溶液;取生长发育状况(或生理状况或长势)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随机均分为9组;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配制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玫瑰插条相同时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并计算平均值。【点睛】本题借助图表,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功能,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和表格,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6.如图为“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桑基鱼塘”为人工生态
56、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2)鱼从蚕和猪中获得的能量占蚕和猪同化量的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机理是_。(3)鱼塘捕捞一般剩余量为K/2,其目的是_。(4)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_。(5)研究小组对鱼塘中青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据下表分析,青鱼同化的能量是_kJ/(cm2a)。初夏池塘蛙声一片,这属于_信息,它有利于_。摄入的能量kJ/(cm2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kJ/(cm2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cm2a)粪便中的能量(cm2a)5161523127【答案】 (1). 生态系统组成
57、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 桑树、甘蔗 (3). 0 (4).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5). 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 (6). 生物成分少(或生物种类少或物种多样性低),营养结构简单 (7). 246 (8). 物理 (9). 种群的繁衍【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是生态系统
58、的基石,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桑树、甘蔗。(2)蚕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的同化量,猪的粪便中的能量也不属于猪的同化量,所以鱼从蚕和猪中获得的能量占蚕和猪同化量的0%;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机理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3)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鱼塘捕捞一般剩余量为K/2,其目的是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4)桑基鱼塘为人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故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较弱。(5)青鱼同化的能量=青鱼的摄入量-粪便量=516-27=246kJ/(cm2a)。池塘的蛙声属于物理信息,该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
59、繁衍。【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识记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明确蚕粪和猪粪不属于蚕和猪的同化量。27.请据图回答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碳元素在A、B、C之间以_形式传递。(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图乙中的兔的种群密度时,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兔,第二次捕获30只兔,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兔的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兔有部分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免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
60、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去向是_。图乙中,属于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此图所在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在该生态系统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5)草原生态系统既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又能美化环境、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6)如图所示是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其余来自蛇,则鹰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_g。【答案】 (1).
61、光合作用 (2). 含碳有机物 (3). 40 (4). 偏高 (5). 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营养级 (6). 草 (7). 恢复力 (8).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 直接价值和间接 (10). 45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图甲中D是非生物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如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的呼吸作用、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未被利用。3、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详解】(1)如图甲是生态系统
62、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A、B、C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根据题意,在标志重捕法的计算中,利用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记数,因此兔的种群数量=3040152=40只/hm2。若标记的兔有部分标志物脱落,则导致重捕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兔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偏高。(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图乙的食物链中,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兔子同化,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草原生
63、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森林生态系统的低,其抵抗力稳定性较森林生态系统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较森林生态系统的要高。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体现的是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美化环境、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6)求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质量,需要按传递效率20%计算,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其余来自蛇,则鹰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102/520%20%)+(102/520%20%)+(101/520%20%20%)=450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的计算、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