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刁难(nn) 矩形(j) 寻衅闹事(xn) 钟灵毓秀(y)B. 临帖(ti) 冻馁(ni) 绿林好汉(l) 封妻荫子(yn)C. 戕害(qing) 盛筵(yn) 国家档案(dng) 间不容发(jin)D. 伛偻(l) 阔绰(chu) 专横跋扈(hng) 户枢不蠹(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
2、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项,“刁难”的“难”应读(nn);“矩形”的“矩”应读(j)。 B项,“临帖”的“帖”应读(ti);“封妻荫子”的“荫”应读(yn)。 C项,“国家档案”的“档”应读(dng);“间不容发”的“间”应读(jin)。故选D。【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噩梦 蒙弊 异曲同功 冥顽不化B. 窗帷 作祟 重山峻
3、岭 珠联璧和C. 浚工 斗殴 纷至杳来 称心如意D. 座谈 搪塞 色厉内荏 监守自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蒙弊”应写作“蒙蔽”;“异曲同功”应写作“异曲同工”。B项,“重山峻岭”应写作“崇山峻岭”;“珠联璧和”应写作“珠联璧合”。 C项,“浚工”应写作“竣工”;“纷至杳来”应写作“纷至沓来”。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市场监督管理专
4、项检查组将奔赴全国重点省区,对那些故意囤积猪肉待价而沽者最高罚款百万元。B. 上海书展没有繁文缛节,只在书展闭幕时,出版人、志愿者、活动负责人站在会场门口欢送读者。C. 在学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辩论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D.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
5、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项,“待价而沽”: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语境是对那些故意囤积猪肉准备卖好价钱的肉要予以处罚,使用正确。B项,“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语境是指上海书展活动流程很简洁,没有过多的其他环节和形式,使用正确。C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语境用来形容辩论选手的口才,褒贬色彩不当。D项,“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语境是说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糟蹋艺术之美,使用正确。故
6、选C。【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是一篇经典的骈体文。B. 唐朝的韩愈与宋朝的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其他六位是唐朝的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C. 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明传奇牡丹亭
7、的作者是汤显祖,汤显祖是临川人,代表作合称“临川四梦”。D.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而对于外国作家作品,我们要知晓其内容,掌握其国别;对于中国的作家作品,古代部分的重点记清楚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创作风格等,现代作家主要是记住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及其大概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
8、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题干要求选择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D项,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识记不准,应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替换为哈姆雷特。故选D。【点睛】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穷且益坚 穷:贫穷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C. 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D. 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9、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项,“穷且益坚”的“穷”,古今异义词,句中指不得志,而不是“贫穷”。故选A。【点睛】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0、A. 惑而不从师 吾师道也B. 控蛮荆而引瓯越 恭疏短引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丰富了文言的表现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要养成积极主动积累和巩固的好习惯。学习一篇课文就应该把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做一个梳理。持之以恒,定能受益匪浅,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在潜滋暗长中得到提升。当然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推敲。题干要求选择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师”,名词,译为
11、“老师”;第二个“师”,名作动,译为“从师、拜师”。B项,第一个“引”,动词,译为“连接”;第二个“引”,本指诗体的一种,此处代指“滕王阁序”这篇文章。C项,两个“道”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风尚。D项,第一个“名”,名作动,译为“说出”;第二个“名”,名作动,译为“命名”。故选C。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火尚足以明D. 怀帝阍而不见 抚凌云而自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
12、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项,两个“盖”,放在句首,表述推测,可译为“大概”。B项,第一个“乃”,副词,竟然;第二个“乃”,判断动词,是。C.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连词,可译为“用来”。D 项,第一个“而”,表转折,译为“却”;第二个“而”,表修饰,可译为“来”。故选A。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13、 不拘于时 极娱游于暇日C. 悲夫古书之不存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干要求选择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所以”,表原因;第二个“所以”,表凭借,可译为“用来”。B项,第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可译为“在”。C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项,第一个“其”,代词,句中指自己;第二个“其”,副词,可译为“难道”。故选C。9.下列选项中
14、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云销雨霁B. 有碑仆道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或师焉,或不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通假字的识记和判断能力。通假字重在平时的积累和记忆,每次学了课文要主动的进行归纳整理,并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不断温习和巩固,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情景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个字是通假字,并且通什么。题干要求选择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项,“云销雨霁”的“销”通“消”。B项,无通假字。C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通“授”。D项,“或师焉,或不焉”的“不”通“否”。故选B。10.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襟三江而带五湖
15、A. 屈贾谊于长沙B. 有泉侧出C. 雄州雾列D. 吾从而师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名词活用作意动,译为“以为襟”。A项,“屈贾谊于长沙”的“屈”,使动用法,译为“使受屈”。B项,“有泉侧出”的“侧”,名作状,从侧面,从旁
16、边。C项,“雄州雾列”的“雾”,名作状,像雾一样。D项,“吾从而师之”的“师”,名作意动,“以为师”。故选D。11.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余于仆碑B. 访风景于崇阿C. 此余之所得也D. 句读之不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的关键是抓标志。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即唐朝的慧褒和尚最早在这个地方修
17、房造屋。A项,不是特殊句式。B项,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崇阿访风景”,与例句同。 C项,判断句,“此也”是标志。 D项,“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不知句读”。故选B。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12.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小物件,在推进情节方面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作用,其中与宝玉、黛玉的情感发展无关的物件是A. 手帕B. 金锁C. 金麒麟D. 虾须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
18、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D项,“虾须镯”是贾琏屋里的平儿的小挂件。这个情节出自书中这一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贾母那里有新鲜的鹿肉,做诗社的宝玉、湘云等开始烤鹿肉吃,平儿也参加了此次宴饮,宴饮过程中还弄丢了一只“虾须镯”。所以,这个小挂件的情节与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无关。故选D。13.红楼梦中会借用诗词来写人物。透过一个人的诗歌,不仅能显示他(或她)的生活处境,还可以知其性格特点。下面这些诗句不是出自林黛玉手笔的是哪一项A.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19、。B.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C.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D.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B项,选项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对菊诗,与林黛玉无关。前两句写景咏物赞赏了秋菊的傲世之美,同时表达了诗人以之为知音,有超人物外、卓然不群
20、的意思;后两句表达了珍惜光阴,不负青春韶华的抱负,这正,体现了湘云巾帼不让须眉的豪爽、洒脱的个性。故选B。14.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4)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A. (1)中的“其”是指“子的”。B. (2)中的“其”是指“君子的”。C. (3)中“无违”的主语是“子”。D. (4)中“色难”的主语是“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
21、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B项,第二题的“其”理解错误,不是“君子的”,而应译为“自己的”。这上下句的大意是: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先按照自己的观点(想法)去做,然后再说出来。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多注重实践,先做后说。故选B。15.论语中有“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对此章有不同的解读。“其”一说代父母,一说代子女。你支持哪一种
22、说法呢?说说为何这样做便是“孝”呢?【答案】一说代父母,指子女特别为父母生病而担忧;一说代子女,指子女有病,是父母最忧愁的,因此,为使父母安心,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还有一说,是代子女,意为子女只让父母为生病这件事上担心,(对别的事都放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题目要求就论语中有
2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中的不同解读,谈谈你支持哪一种说法呢?说说为何这样做便是“孝”呢?造成对这句话不同解读的原因就是“其”字。从“孝”的基本意思理解来看,孝就是子女应尊重父母、体贴父母。那么父母如果有三病两痛的了,做子女的应该牵挂忧虑为是,才算得上“孝”。至于说,“其”代指子女的,其理解是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心,就是一种“孝”。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忸怩( ) 削足适履( ) 款识( ) 相形见绌( )【答案】 (1). n (2). xu (3). zh (4). ch【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
24、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分析及延伸:忸怩(n),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内心拘束不安;记住词语的偏旁是“竖心旁”。 削足适履(xu),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款识(zh),这个“识”是名词,标志的意思。相形见绌(ch),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注意区别“绌”和“拙”等形似字。【点睛
25、】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17.看拼音写汉字越俎代po( ) l( )兵秣马 英姿s( )爽 动辄得ji( )【答案】 (1). 庖 (2). 厉 (3). 飒 (4). 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形。分析及延伸:越俎代po(庖),“庖”是厨师的意思,成语还有“庖丁解牛”;l(厉)兵秣马,“厉”,通“砺”,意思是磨砺。英姿s(飒)爽,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动辄得ji(咎),“咎”,责备、责怪的意思
26、。【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 0分。18.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位卑则足羞,_。(韩愈师说)(2)_,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4)天也,_!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关汉卿窦娥冤)(5)_,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6)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7)蛾儿雪柳黄金缕,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8)斜阳草树,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从王勃的滕王阁
27、序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林家祖上曾袭过列侯,而林如海乃科第出身,前朝探花,因此林家既是_,亦是翰墨书香之族。林黛玉的教养才华可说是来自家族的耳濡目染。然而黛玉不幸,父母早亡,在贾府寄人篱下。葬花吟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叹,绝非少年人_。在势利的贾府中,一个没有倚仗又心思敏感的少女,即使能骄傲地挡回旁人的轻慢,但受到的伤害却不会少,而这些伤是难以向人道明的。【答案】 (1). 官盛则近谀 (2).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5). 良辰美景奈何天 (6). 梦回吹角连营 (7). 笑语盈盈
28、暗香去 (8). 寻常巷陌 (9). 钟鸣鼎食之家 (10). 为赋新词强说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
29、注意“谀”“至”“孤鹜”( “鹜”不要写成“骛”)“勘”“贤愚”“良辰”“吹角”“盈盈”“巷陌”“钟鸣鼎食”“赋”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六、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30、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1】,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2】,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3】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
31、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4】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取材于韩愈李愿归盘谷序)注释:【1】旗旄(mo):旗帜。【2】便(pin)体:体态轻盈。【3】翳:通“曳”,拖着。【4】趑趄(z j):犹豫不前的
32、样子。19. 请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名声昭于时 昭:显扬B. 美可茹 茹:吃C. 黜陟不闻 陟:升职D. 乐且无央 央:中间2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泉甘而土肥 吾非恶此而逃之B. 人之称大丈夫者 盘之中,维子之宫C.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 与其有誉于前D. 其在外,则树旗旄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2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流连盘桓的地方。B.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这就是)被天子给予优厚待遇、在
33、当代滥用武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C.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D.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2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中,李愿提及大丈夫立身处世的三种情况,他自己选择的是第二种。B. 对于官场显达的人生,李愿不喜其铺张浮华,故刻意躲避以求独善其身。C. 对于在达官显贵门下伺候的低级官吏,李愿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认可。D. 韩愈对李愿的人生选择有些欣赏,于是作歌表明了愿意与之同归的心愿。【答案】19.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
34、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20. D 21. C 22. B 23. B【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文是: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
35、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是对称结构,且都是状语后置句,故在“门”和“途”之后断开。“足将进而趑趄” “口将言而嗫嚅”也是对称句,写出了在公卿门前侍奉的不自由,手脚不能随便动,口舌不能随意说。故在“趑趄”“嗫嚅”后分别断开。“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也是对称句,写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习以为常,而一旦触犯法律就会被处死。后面“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是一个判断句,其中“者也”表判断,所以在“者”之后应断开。“其于为人”是插入语,是对这样隐忍苟安的人的为人进行判断,到底是贤能
36、还是“不肖”呢?故在“人”之后略微停顿。【20题详解】本题考查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乐且无央”的“央”:“尽头、穷尽”,而不是“中间”。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
3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而”,表并列,可译为“并”;第二个“而”,表顺承,可译为“就”。B项,第一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C项,两个“于”,介词,可译为“在”。D 项,第一个“其”,代词,指代句中所谓的“大丈夫”;第二个“其”,代词,代文中的“李愿”。 故选C。【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8、B项,错在“对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的翻译这个地方,“用力”不是滥用武力,而是被重用,掌握了国家权力、权柄的意思。 这句话可译为:(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错在“李愿不喜其铺张浮华,故刻意躲避”这个地方,原文是“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意
39、思是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故选B。【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
40、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
41、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
42、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
43、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七、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过辛稼轩神道【1】(明)张以宁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2】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岁晚阴符【3】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4】树林。注:【1
44、】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2】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3】阴符:兵书。【4】宰:坟墓。2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结合诗歌标题可知,本诗是诗人凭吊辛弃疾墓园,缅怀有感而作。B. 首联诗人遥想辛弃疾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在北方聚众抗金的事迹。C. 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D. 尾联化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反沉郁之气,昂扬振奋。25. 本诗首联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
45、南庄)B.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6. 有人评价这首诗“情怀悲壮”,请结合“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作简要赏析。【答案】24. D 25. C 26. 辛弃疾因无法收复中原而流尽泪水,而其他臣子和皇帝却根本就没有北伐的雄心。写出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表现了诗人对辛弃疾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情怀悲壮感人。【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46、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对情感的分析错误,错在“昂扬振奋”这个地方。尾联“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树林”化用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意境,但是从“杜鹃的啼叫”这样的意象来看,作者内心是悲悯、伤感的。“杜鹃”又名“子规”,在古诗中含有这个意象的情感基调都是郁闷、惆怅、悲愤的,比如“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望帝春心托
47、杜鹃”等都可以看出这个特点。故本词尾联看不出“昂扬振奋”来,相反是悲怆、郁结的。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的艺术表现手法,品鉴语言艺术魅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题干要求选择:本诗首联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所谓
48、想象、联想就是不是真实的,是主观上的意识流动,是浪漫主义创作的常见表现手法。C项,“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句话的意思是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这是辛弃疾实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是想象和联想。其中“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加深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的情愫。故选C。【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
49、。题干要求结合“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一句,对有人评价这首诗“情怀悲壮”的观点进行简要赏析。“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一个“尽”字写出了英雄志士为了收回中原河山,洒尽了热泪,而掌握权柄的朝臣却无心北伐,这一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辛弃疾等爱国志士北伐无望,报国无门,空流英雄泪的痛惜、叹惋;同时,对南宋最高统治者割地求和、苟且偷安,不思北伐,误国误民的痛恨,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这正体现了“情怀悲壮”的一面。【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
50、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八、本大
51、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失楼台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外婆家。那儿有最大的院子,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涉。偌大几进院子只有两个主人。外祖母太老,舅舅还年轻,都不愿管束我们。我和附近邻家的孩子们成为这座古老房舍里的小野人。一看到平面上高耸的影像,就想起外祖母家,天井中间的堡楼,黑色的砖,青色的石板,一层一层堆起来,高出一切屋脊,露出四面锯齿形的避弹墙,像戴了皇冠一般高贵。四面房屋绕着它,它也昼夜看顾着它们。傍晚,金黄色的夕阳照着楼头,使它变得安详、和善,远远看去,好像是伸出头来朝着墙外微笑。夜晚繁星满天,站在楼下抬头向上看它,又觉得它威武坚强,艰难地支撑着别人不能分担的
52、重量。这种景象,常常使我的外祖母有一种感觉,认为外祖父并没有死去,仍然和她同在。是外祖父的祖父,亲手建造他的家园。他先在中间造好一座高楼,买下自卫枪支,然后才建造周围的房屋。所有的小偷、强盗、土匪,都从这座高耸的建筑物得到警告,使他们在外边经过的时候,脚步加快,不敢停留。由外祖父的祖父开始,一代一代的家长夜间都宿在楼上,监视每一个出入口。轮到外祖父当家的时候,土匪包围了外祖父家,要他投降。他把全家人迁到楼上,带领看家护院的枪手站在楼顶,支撑了四天四夜。土匪的快枪打得堡楼的上半部尽是密密麻麻的弹痕,但是没有一个土匪能走进院子。舅舅就是在那次枪声中出生的。枪战的最后一夜,宏亮的婴儿啼声,由楼下传到
53、楼上,由楼内传到楼外,外祖父和墙外的土匪都听到这个生命的呐喊。据说,土匪的头目告诉他的手下说:“这家人家添了一个壮丁,他有后了。我们已经抢到不少的金银财宝,何必再和这家结下子孙的仇恨呢?”土匪开始撤退,舅舅也停止哭泣。等到我以外甥的身份走进这个没落的家庭,外祖父已去世,家丁已失散,楼上的弹痕已模糊不清,而且天下太平,从前的土匪,已经成了地方上维持治安的自卫队。这座楼惟一的用处,是养了满楼的鸽子。自从生下舅舅以后,二十几年来外祖母没再到楼上去过,让那些鸽子在楼上生蛋、孵化,自然繁殖。楼顶不见人影,垛口上经常堆满了这种灰色的鸟,在金黄色的夕阳照射之下,闪闪发光,好像是皇冠上镶满了宝石。外祖母经常在
54、楼下抚摸黑色的墙砖,担忧这座古老的建筑还能支持多久。砖已风化,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处石灰多半裂开,楼上的梁木被虫蛀坏,夜间隐隐有像是破裂又像摩擦的咀嚼之声。很多人劝我外祖母把这座楼拆掉,以免有一天忽然倒下来,压伤了人。外祖母摇摇头。她舍不得拆,也付不出工钱。每天傍晚,一天的家事忙完了,她搬一把椅子,对着楼抽她的水烟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喜欢这座高楼的,除了成群的鹁鸽,就是我们这些成群的孩子。我们围着它捉迷藏,情绪高涨的时候掏出粉笔在上面大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如果有了冒险的欲望,我们就故意忘记外祖母的警告,爬上楼去,践踏那吱吱作响的楼梯,拨开一层一层的蜘蛛网,去碰自己的运气,说不定可以摸到
55、几个鹁鸽蛋,或者捡到几个空弹壳。整座大楼,好像是一个既神秘、又丰富的玩具箱。有一天,里长来了,他指着墙上的裂缝对外祖母说:“你看,这座楼确实到了它的大限,随时可以倒塌。它不论往哪边倒都会砸坏你们的房子,说不定还会伤人。你为什么还不把它拆掉呢?”外祖母抽着她的水烟袋,没有说话。这时候,天空响起一阵呼噜呼噜的声音,把水烟袋的声音吞没,把鸽子的叫声压倒。里长往天上看,我也往天上看,我们都没有看见什么。只有外祖母不看天,看她的楼。里长又说:“这座楼很高,连一里外都看得见。要是有一天,日本鬼子真的来了,他老远先看见你家的楼,他一定要开炮往你家打。他怎么会知道楼上没有中央军或游击队呢?到那时候,你的楼保不
56、住,连邻居也都要遭殃。早一点拆掉,对别人对自己都有好处。”外祖母的嘴唇动了一动,我猜她也许想说她没有钱吧。拆掉这么高的一座楼要花不少的工钱。可是,她什么也没有说。呼噜呼噜的声音消失了,不久又从天上压下来,坠落非常之快。一架日本侦察机忽然到了楼顶上,那刺耳的声音,好像是对准我们的天井直轰。满楼的鸽子惊起四散,就好像整座楼已经炸开。老黄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围着楼汪汪狂吠。外祖母把平时不离手的水烟袋丢在地上,把我搂在怀里这天晚上,舅舅用很低的声音和外祖母说话。我梦中听来,也是一片咕噜。外祖母吞吐她的水烟,楼上的鸽子也用力抽送它们的深呼吸,那些声音好像都参加计议。一连几夜,我耳边总是这样响着。“不行
57、!”偶然,我听清楚了两个字。我在咕噜咕噜声中睡去,又在咕噜咕噜声中醒来。难道外祖母还抽她的水烟袋?睁开眼睛看,没有。天已经亮了,一大群鸽子在院子里叫个不停。唉呀!我看到一个永远难忘的景象,即使我归于土、化成灰,你们也一定可以提炼出来我有这样一部分记忆。云层下面已经没有那巍峨的高楼,楼变成了院子里的一堆碎砖,几百只鹁鸽站在砖块堆成的小丘上咕咕地叫,看见人走近也不躲避。昨晚没有地震,没有风雨,但是这座高楼塌了。不!他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蹲下来,坐在地上,半坐半卧,得到彻底的休息。他既没有打碎屋顶上的一片瓦甚至没有弄脏院子。他只是非常果断而又自爱地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不妨碍任何人。外祖母在这座大楼
58、的遗骸前面点起一炷香,喃喃地祷告。然后,她对舅舅说:“我想过了,你年轻,我不留下你牢守家园。男儿志在四方,你既然要到大后方去,也好!”原来一连几夜,舅舅跟她商量的,就是这件事。舅舅听了,马上给外祖母磕了一个头。外祖母任他跪在地上,她居高临下,把责任和教训倾在他身上:“你记住,在外边处处要争气,有一天你要回来,在这地方重新盖一座楼”“你记住,这地上的砖头我不清除,我要把它们留在这里,等你回来”舅舅走得很秘密,他就像平时在街上闲逛一样,摇摇摆摆地离开了家。外祖母依着门框,目送他远去,表面上就像饭后到门口消化胃里的鱼肉一样。但是,等舅舅在转角的地方消失以后,她老人家回到屋子里哭了一天,连一杯水也没有
59、喝。她哭我也陪着她哭,而且,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清楚地感觉到,远在征途的舅舅一定也在哭。我们哭着,院子里的鹁鸽也发出哭声。以后,我没有舅舅的消息,外祖母也没有我的消息,我们像蛋糕一样被切开了。但是我们不是蛋糕,我们有意志。我们相信抗战会胜利,就像相信太阳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从那时起,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想自己的楼台。(取材于王鼎钧同名散文)27. 下列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幼时的“我”喜欢外婆家,既是因为大人们的管束很少,也是由于堡楼带来的诸多快乐。B. 文章从“我”视角出发,蕴含童趣,又意味深长,反映出了家族的兴衰与民族的苦难。C. 土匪猛攻堡楼四天四夜,最终在婴儿的啼哭声中撤
60、退的情节,使得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D. 作者善于运用声音描写来表达内容与情感,如用鸽子“咕噜”声来表现生活的平静安宁。28.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从那时起,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想自己的楼台”。请结合文章分析,“那时”是什么时候?“我”为何“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如何理解“想自己的楼台”?29. 在本文中“楼台”对“外祖母”而言象征着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作答。【答案】27. D 28. “那时”是指楼台坍塌,舅舅和外祖母分别,到大后方参加抗战之后。“我”之所以“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这是因为楼台寄寓了“我”的梦想和希望。它让“我”想起虽分离却互相牵挂的亲人,它让“我”相信抗
61、战终会胜利,它让“我”获得心灵的力量,梦想建起自己的精神意志之楼。 29. 堡楼安详和善,威武坚强,寄寓着外祖母对外祖父的思念;几代人生活在堡楼周围,堡楼护卫了家族的安宁,是祖母安全感之所在;年久失修的堡楼“果断又自爱”的倒塌,象征着没落家庭的自尊,催生了祖母重建家园、重振家业的希望。【解析】【2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
62、项。D项,错在“用鸽子咕噜声来表现生活的平静安宁”这个地方,鸽子的“咕噜”声反映的是生活的变化,并非都是平静安宁的,从原文“天已经亮了,一大群鸽子在院子里叫个不停”,这是楼台坍塌的前夜,不时有日本鬼子的飞机来袭扰,这反映的是生活的动荡而不是安宁。故选D。【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或词语,再结合具体的语境答题。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分析,“那时”是什么时候?“我”为何“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如何理解“想自己的楼台”?本题要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该句话在文章的结尾。“那时起,我爱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
63、,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想自己的楼阁”。“那时”显然指的是楼台拆除后不久,舅舅去打日本鬼子之后。这句话讲述了楼台对自己的意义:外祖母家有一座保护外祖母家安全的楼台,是安全的象征和寄托。日本鬼子来回,本乡里长劝我外祖母拆除这座楼台,外婆不答应。一天夜里楼台自己坍塌了,外婆从中意识到自己不能用家园来绊住舅舅,她同意舅舅去大后方,去参加抗战,出去一定要争气。楼台的砖头自己不清理,等舅舅回来在原地建起一座新楼台。以后“我没有舅舅的消息,外祖母也没有我的消息”,所以结尾这句话说写出了楼台对自己的意义,即渴望家人的团聚与安宁,渴望家园的宁静美好,渴望全国人民重建家园,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29题详解
6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做出合理、有创意的推断。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分析:在本文中“楼台”对“外祖母”而言象征着什么?答题时找出有关文中有关“楼台”的事件叙写,然后根据这些事件叙写分析“楼台”对祖母的意义。比如文章第一段写“金黄色的夕阳照着楼头,使它变得安详、和善站在楼下抬头向上看它,又觉得它威武坚强,艰难地支撑着别人不能分担的重量。这种景象,常常使我的外祖母有一种感觉,认为外祖父并没有死去,仍
65、然和她同在”,可以看出对于外祖母来说楼台安详和善,威武坚强,寄寓着外祖母对外祖父的思念。然后写几代人在楼台周围生活,特别是外祖父带领全家在楼台与土匪激战四天四夜,最后取得胜利,土匪退去。楼台保卫了家族的安宁,是祖母安全感所在。后来楼台倒塌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蹲下来,坐在地上,半坐半卧,得到彻底的休息。它既没有打碎屋顶上的一片瓦甚至没有弄脏院子。它只是非常果断而又自爱地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不妨碍任何人”,堡楼“果断又自爱”的倒塌,象征着没落家庭的自尊。祖母重楼台倒塌中领悟到不能用家园绊住儿女,答应舅舅去大后方,参加抗战。并要求舅舅在外面要争气,回来后重建楼台。所以楼台重建是祖母对舅舅重建
66、家园、重振家业的希望。【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九、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30.微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1)子
67、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请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经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很多呈现出复杂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美中有丑,恶里有善就像著名的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欣赏这种复杂人物的同时,也促我们追问自己的性格,思考自己的走向。试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举例简述其复杂性的表现及对你的启示。【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真正的仁者,才能做到喜欢值得喜欢的人,厌弃让人嫌恶的人。也就是志士仁人能真正做到明辨善恶、爱憎分明。这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仁者”,就必须有正确的爱恨观,不虚美、不隐恶,客观公正、坦荡无私。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
68、生就是这样的正人君子,是真正的仁者。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这幅对联来看,他关心喜爱弱小的人,哪怕是当牛也愿意;但是面对千夫所指的丑恶者,他是嫉恶如仇、横眉冷对。鲁迅先生善恶曲直、是非分明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学习。(2)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德言工貌”四德具全的封建淑女的形象。她体貌端正、雍容闲雅、举止有度、待人和气,然而很多评论家却认为她是“女中曹操”。曹雪芹“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用了四句似褒实贬的话来概括了她的奴性。尤其是她端庄秀美的外表下却是满脑子的功名利禄,这从她要求宝玉参加科举、积极仕进的语言可以看出来,惹得宝玉对她很是嫌恶。这告诉我
69、们看人看事要学会辩证分析、一分为二的看待,更要透过表里,看出其本质,才能不被虚假的现象所蒙蔽或诱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第一题要求就论语中的这句话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经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首先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里的“好人”“恶人”的意思,即喜欢人、嫌恶人。接着概括出这句话的寓意:真正的仁者就应该爱憎分明、明辨是非。
70、然后联系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说明他就是这样的“仁者”,值得我们学习。第二题要求: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举例简述其复杂性的表现及对你的启示。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性格具有复杂性的也可以抓出一大把来。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了解得最透彻的来写。比如薛宝钗就是这一个复杂多样的女性,她外表端庄淑雅,是贾府自上而下都认为是宝二爷的最佳配偶的人选。但这个模样俏丽的女子,其骨子里被封建正统思想毒害太深,张嘴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时不断怂恿贾宝玉好生熟读四书五经,求取功名之类的,这可以看出薛宝钗获得“女中曹操”的谑称并非空穴来风、胡编乱造。这告诉我们要学会辩证分析、全面看待
71、一个人,不为表象迷惑。【点睛】“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力求符合要求: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十、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1.作文有人说:人与人相处,需要将心比心,所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在讲述待人之道。有人说:研读古人,也需要将心比心,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将古人还原到彼时彼刻。也有人问:需要“将心比心”的仅仅是人吗?还有人问:“将心比心”一定对吗?请以“将心比心”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议
72、论文。字数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将心比心人们常说,“将心比心,四两换一斤”,这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学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论语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万善集也说过“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每一个融洽和谐的团队中,都具有这种可贵的品质。相反,人若没有将心比心的品质,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将会自我封闭起来,最终被他人嫌弃,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 “将心比心”,才能让自己活得快乐。传说从前有个老人家,他住在村口处,一天,有一个人来
73、到村口,他向老人家问道:“喂,你们村的人好不好相处?”老人反问道:“那你以前那个村子的人好相处吗?”这个人摇了摇头说:“糟透了。”老人也摇了摇头说:“我们村的人也不好相处啊!”于是这个人走了。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位年轻人,他向老人问道:“老人家,请问你们村里的人好相处吗?”老人家又反问道:“那你以前那个村里的人好相处吗?”年轻人说:“我们那个村的人可好了,不过我不能回去了,我真的好想回到那里!”老人笑着说:“我们村的人也很好相处啊!你留下来吧!在我们村,你也能很快乐!”可见,对于那两个人,老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原因是:有将心比心的品质的人,不管到了哪里,他都能够寻找到快乐。 “将心比心”,才
74、能更加团结一心,才能取得事业上更大突破。一次,爱迪生和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爱迪生让一名年轻的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的另一个实验室里。这名学徒接过灯泡,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越紧张,手也抖起来,最终灯泡还是掉在了地上。几天后,爱迪生和助手们又制作出了一个灯泡,爱迪生毫不犹豫地将任务又交给了那个把灯泡掉在地上的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说:“原谅不是光靠嘴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可想而知,如果爱迪生第二次不让这个年轻学徒拿灯泡,那这件事将会在那个年轻学徒
75、心中留下深深的、不可原谅的悔恨啊!正因为爱迪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这名学徒再做一次。爱迪生取得的一系列发明成就都源自他和他的助手之间的亲密无间、团结一心。人生的到了如此漫长,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将心比心”,这样多了一份快乐,多一份友谊,多一份美好的人生回忆,何乐而不为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
76、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命题方式:命题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围绕的是“将心比心”这个话题,首先要吃透材料中的“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人论世”等观点的内涵,这些古代箴言其实都是在讲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个人主义、极端主义。这样整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注意题干的要求:以“将心比心”为题目,文体是议论文。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为什么要“将心比心”?怎样做到“将心比心”?“将心比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77、?立意角度:1.将心比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人格和度量的表现。2.多一些“将心比心”,少一些利己主义、个人中心。3.人人将心比心,这个世界将会更加温暖和幸福。结构层次: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题干要求以“将心比心”为题来写一篇议论文。要善于用“引议联结”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板来结构全篇。例文将心比心从“将心比心”的工具书意义和材料中的内涵说开去,用了三个分论点:“将心比心”,每一个融洽和谐的团队中,都具有这种可贵的品质;“将心比心”,才能让自己活得快乐;“将心比心”,才能更加团结一心,才能取得事业上更大的突破。举了传说的故事、爱迪生和助手的故事,作为例证。结尾更是讲到将心比心可以给
78、人生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给人启发。总之,本文结构清楚,事例详实,很有说服力。素材积累:1.中国人的传播行为及其观念在个人层面讲求正心诚意,在社会层面讲求将心比心,在天下层面讲求心心相印,而这一切无不关乎人心或世道人心。从世道人心的视角入手,也许更能深切洞明地切入中国社会及其传播肌理,从而把握人间正道与传播正道。2. 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3.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己度物、将心比心,并以为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所谓“
79、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有情,万物趋灵”,正是以“人”的文化去体验“物”的生与化;所谓“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则是将“物”化为“人”的文化载体。为此,中国人常以“情”“趣”“势”“韵”“神”“气”等生命姿态的语汇来探讨艺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始终融合于生命运动之中。4.儒家文化认为,实现“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孔子由“忠恕”二字入手,认为“忠”即尽己之心,是对自我的认识;“恕”是推己及人,是对自我的控制。在社会生活中,人在实现个体利益时必须遵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成全他人利益相结合,以他人利益的充分实现作为自我利益实现的前提,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