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64年10月,有报道称,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人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C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研制成功,具有
2、了远程打击敌人的实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B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
3、时代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持续性发展服务等,故B项正确。3(2019卓越名校联盟联考)下表是创刊于1981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新时期()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前五名)19811991年19922010年20112015年19812015年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科研单位108技术创新405技术创新166技术创新579科技体制改革100对策250对策141对策391科研成果82高校225影响因素130高校303基础研究79自主创新198创新95创新279科
4、研管理78 创新 184 产业集群 95 自主创新 265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B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D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C根据材料可知,19811991年,关键词“科研单位”和“科技体制改革”居于较高的地位,而到了19922010年和20112015年居于较高地位的是“技术创新”和“对策”,由此可以看出1992年之后人们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和“对策”,而1992年我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发展,故选C项。4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
5、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了文艺的发展B艺术家深入理解了“双百”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C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强调文艺应该对社会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大加弘扬,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51958年4月,被誉为 “新民歌运动”的农民诗歌创作运动开启,国家开
6、始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提出的口号是“村村有诗人”。关于此次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文艺界也被卷入“大跃进”运动的氛围中B体现了“双百”方针已得到较好贯彻C反映了扫盲教育已取得显著成效D表明了新中国文学艺术获得迅速发展A新民歌运动的口号“村村有诗人”很明显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再结合时间信息“1958年4月”可知A项正确,其他各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6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D促使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C社论是
7、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而写的,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符合主旨,故C项正确;促使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2019南京高三调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D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A项错误;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
8、项错误;1954年之后,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说明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故D项正确。8下面为1949195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变化图。图中的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成就(19491983),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版A我国教育落后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B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初见成效C教育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D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C观察图片可知,1949年至195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当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人才有关,故选C项。A项“彻底改变”说法错误;B项的“院系调整”仅从图中数据无法体现;D项在
9、材料中没有体现。9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 年份197119721973197419751976 学校数9557351 0581 2341 3261 461 学生数97 980147 094264 321348 896405 030385 521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文化大革命”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B职业学校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C“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C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校数和学生数总体都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已经兴起,排除A
10、项;1971年学校为955所,而1972年为735所,无法体现“逐年上升”,排除B项;表格中仅有学生和学校的数据,没有政治方向的史实,排除D项。10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恢复()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D依据材料“1977年12月10日前后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高考考试制度,导致教育领域一
11、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因此恢复高考有利于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A项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安排知识青年就业,而是恢复高考,故C项错误。11(2019南通一模)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促进中美两国教育交流B中国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美交流D中美正式建交开创中国留学教育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对外开放,经济建设速度加快,为适应这种需求,必须大量培养人才,派遣赴美留
12、学生就是表现之一,它促进了中美文化教育的交流发展,故选A项;中国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是为了搞好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材料内容仅是中美之间的教育交流,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C项;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D项1220002009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26万人上升到639.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12.6%。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B多样化办学推动高校的普及C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发展A题干中“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26万人上升到639.5万人”,高校学生数量的快
13、速增长,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题干中“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同于“高校的普及”,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教育的自由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材料二20
14、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面对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国务院立即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该计划于1986年3月提出,所以称“863”计划。“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影响。解
15、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遗传技术方面的成就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增强国防实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背景,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追赶西方国家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二“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即可。答案:(1)成就: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年11月成功
16、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影响:“两弹一星”高科技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了重大贡献。(2)背景: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世界高技术领域竞争激烈;紧密关注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影响:“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4(2019上饶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
17、乡社会生活的面貌。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少平高考落榜后,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1979年春,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
18、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该准确全面)解析:根据材料中情节“少平高考落榜”可得出历史现象:1977年恢复高考,给无数人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即可。答案:示例:情节:孙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给无数人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概述和评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高考制度被废止。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首抓教育,他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