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860KB ,
资源ID:59697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69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基酸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不都是蛋白质C. 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和空间结构多种多样D.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分子式是C2H4O2NR,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氨基酸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

2、形成肽键。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2、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磷酸和脱氧核糖总是交替排列在DNA外侧,碱基总是通过氢键连接,这两种情况不变,体现DNA稳定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体现DNA多样性。【详解】A、氨基酸没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B、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B正确;C、DNA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

3、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但病毒的核酸也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错误。故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转运和催化等功能B.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核DNA、mRNA和蛋白质都不相同C. 葡萄糖不能再水解,也不能再氧化分解D. 失去结合水的小麦种子,用水充分浸泡后仍能萌发【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2、RNA的种类分为三种,mRNA、tRNA和rRNA。3、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详解】A、RNA有多种,m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rRNA具有催化功能

4、,A正确;B、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核DNA相同,B错误;C、葡萄糖能氧化分解,C错误;D、失去结合水的小麦种子失去了生命活性,用水浸泡后不能再萌发,D错误。故选A。3.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B. 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C. 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 A、B的多样性由d中的n充分体现,C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

5、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是DNA、B是RNA、C是蛋白质、X是NP、Y是N。a是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d核苷酸、e氨基酸、f五碳糖、m磷酸、n含氮碱基。【详解】人体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d,A错误;e表示氨基酸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概有20种,B正确;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a、b是核苷酸,C错误; A是DNA、B是RNA,它们的多样性与d核苷酸中的n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C的多样性由e的排列顺序、数目和种类有关,不由R充分体现,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核酸是遗传物质,核苷酸不是。DNA与RNA相比,DNA特有的是脱

6、氧核糖和T。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时,需用到光学显微镜B. 鉴定脂肪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都需要用到酒精C. 西瓜瓤中富含还原糖,但不适合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 用新配制的NaOH和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

7、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观察花生子叶的脂肪颗粒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A正确;B、酒精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而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是解离,B正确;C、红色的西瓜瓤会对还原糖的鉴定产生颜色干扰,C正确;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该先加NaOH,后加CuSO4溶液,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哺乳动物未成熟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该

8、细胞在合成血红蛋白时( )A. 肽链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形成血红蛋白B. 所需要的ATP不全都来自细胞质基质C. 需要氨基酸和Mg2+作为原料D. 核膜和核仁发生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答案】B【解析】【分析】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2、哺乳动物未成熟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成熟后进行的是无氧呼吸。3、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发生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详解】A、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形成血红蛋白,A错误;B、未成熟的红细胞中具有线粒体,因此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即所需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C、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因此合成血红蛋白时需要氨基酸和Fe2+作为原料,C错误;D、

9、只有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发生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不发生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B。6.科研人员在四种不同浓度的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AL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水解120min,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水解度是指蛋白质分子中被水解的肽键数占总的肽键数的百分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B. 120min时溶液中的肽键未被完全水解C. 大豆蛋白溶液浓度为3%时获得的水解产物量最多D. 实验中应保持温度与pH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蛋白水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

10、在反应时间延长,水解度提高,超过一定范围,水解度不再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而升高。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越低,水解度越高。【详解】A、根据实验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A正确;B、120min后水解度在15%-20%之间,所以溶液中所有的肽键不会被完全水解,B正确;C、大豆蛋白浓度为3%时水解度最大,但并不代表获得的水解产物量最多,C错误;D、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应保持温度与pH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D正确。故选C。【点睛】题借助于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分解曲线,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7.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X。下列叙

11、述正确的是( )A. b和d两种细胞器的膜之间存在直接联系B. 3H-X可能为神经递质,图中a、b、d的膜面积会产生变化C. 3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 c中有多种酶,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经内质网进行粗加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最后经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图中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c为线粒体。【详解】A、b和d两种细胞器的膜之间借助囊泡间接联系,A错误;B、该图反应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

12、,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3H-X不可能为神经递质,B错误;C、3H-X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这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正确;D、这些酶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B. 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C.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于细胞质D. 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

13、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细胞和无核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B、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的结构和形态,B错误;C、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内无染色体,C错误;D、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细胞和无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骨

14、骼肌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9.用M溶液处理月季花瓣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某同学绘制的显微镜下月季花瓣细胞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初始浓度大小: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 图示时刻浓度大小:外界溶液浓度不一定等于细胞液浓度C. 若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该细胞,a/b值越小,则该细胞紫色越深D. 若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该细胞,a/b值越大,则M溶液浓度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

15、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实验初始浓度大小: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B、图示时刻外界溶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C、若该细胞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a/b值越小,说明原生质层缩小的越小,细胞失水越少,则该细胞紫色越浅,C错误;D、若该细胞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a/b值越大,说明细胞失水越多,则M溶液浓度越高,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意在考查学

16、生对实验基础操作和原理的理解,难度不大。1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可以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C. 甲状腺激素与呼吸酶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D. 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答案】A【解析】酶可以在细胞内、细胞外或者体外起催化作用,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B错误;甲状腺激素来自甲状腺细胞,该细胞同样有呼吸酶,C错误;蛋白质类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RNA类酶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D错误,所以选A。【点睛】容易忽略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错选B。11.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细

17、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上两个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A. 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B. 质子泵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C. H+从细胞内运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 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使得细胞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质子泵位于细胞膜上,其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B正确;H+从细胞内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18、的,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受H+浓度差的影响,而H+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H+浓度差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错误。12.探究某种酶特性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蔗糖酶的特性B. 图1实验证明了酶具有高效性C. 由图1和图2可知,该酶在20、pH=7时活性最高D. 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

19、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分析图3可知,本实验是探究的是麦芽糖酶的特性,A错误;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图1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图1实验显示30时的活性最高,不是20,C错误;D、图3实验的酶可以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3.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0、正确操作顺序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淀粉溶液中,维持各自温度5min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观察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在三支试管中各1mL斐林试剂,摇匀,水浴加热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21、。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酶和底物分别在相应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进行反应,因此顺序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原有温度的自变量,因使用碘液进行检测,因此顺序是,综合顺序是,故选D。14.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 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B. 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C.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反应D. 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答案】D【解析】【分析】ADP增加意味着ATP不断水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因此耗能的生理过程均会使ADP含量增加。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需要消耗能量,A

22、TP水解释放能量后转化成ADP,ADP含量增加;线粒体内H与O2结合能产生大量的ATP,不需要消耗能量;消化道内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消耗能量。【详解】A、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需要蛋白酶,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形成较多的ATP,所以ADP的含量减少,B错误;C、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形成ATP,需要消耗ADP,所以ADP的含量减少,C错误;D、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需要消耗能量,促使ATP水解,产生ADP,使ADP增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23、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下降B. 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C. 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D. ATP中的“A”与构成DNA或RNA中的“A”表示同一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意义的考查,梳理ATP与细胞内的能量“通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及ATP在体内含量少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为维持体温,

24、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上升,A错误;B、ATP和ADP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不会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B错误;C、剧烈运动时,消耗能量增加,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加快,C正确;D、ATP中的“A”是指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D错误。故选C。16.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 葡萄糖丙酮酸氧B. 葡萄糖丙酮酸水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同位素标记法。1、有氧呼吸第一

25、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2、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详解】A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A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气,C错误;D、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 的葡萄糖中的18O

26、 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 的丙酮酸中的18O 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 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17.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dCO2释放量10967O2吸收量0347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 b条件下,有氧呼吸

27、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 d条件下,产生的CO2,不是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产物中如果有C0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吸收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1:6: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详解】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产物中没有CO2,A错误;B、b条件下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相对值是3,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是3,

28、消耗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9-3=6,消耗的葡萄糖是3,因此该条件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B正确;C、d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0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最弱,C错误;D、d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0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错误。故选B。18.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只在线粒体基质产生B. 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C. 还原氢只能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D.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C6

29、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6 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24H+ 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过程: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2酒精+2CO2或2丙酮酸+4H2乳酸(细胞质基质)。【详解】A、人体内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在线粒体基质产生,A正确;B、葡萄糖也能作为无氧呼吸分解的底物,B错误;C、还原氢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会产生,C错误;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D错误。故选A。19.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

30、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C5叶肉细胞中的含量依次是( )A. 低、高B. 高、高C. 高、基本一致D. 低、低【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分析曲线图,光照强度为n时,a点和c点的光反应阶段相同,但是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较a点高,暗反应阶

31、段二氧化碳的固定c点要强于a点,所以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低。b点和c点比较,b点的光照强度强,光反应阶段比c点强,两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二氧化碳的固定一样,但是b点可以有更多的三碳化合物被还原,产生五碳化合物,所以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高,故选A。20.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 绿叶中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是因为其可溶于有机溶剂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

32、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远到近依次是:丁胡萝卜素(最窄)、丙叶黄素、乙叶绿素a(最宽)、甲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更充分,A正确;B、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光合色素的提取可采用无水

33、乙醇,B正确;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原因是它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C正确;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属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甲和乙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21.下列有关生物的反应式错误的是( )A. 颤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B. 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能量 C. 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能量 D. 马铃薯

34、块茎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和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3、一般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而动物、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A、颤藻属于原核生物,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因此反应式中不应有叶绿体,A错误;B、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提供的能量,B正确;C、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

35、,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马铃薯块茎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D正确。故选A。22.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B. 机体内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C. 细胞分裂是独立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需用解离液解离【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

36、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相对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B、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如神经细胞,B错误;C、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C错误;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需用解离液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D正确。故选D。23.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

37、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 FG段表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B. 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C. 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D. H点时该植物有机物含量最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由于该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只有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和H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的两个点。【详解】A、FG段表明气孔部分关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A错误;B、E点表示净光合作用产量为0,E点时

38、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与A点时相等,B错误;C、D点之前进行光合作用,H之后光合作用消失,C错误;D、H点之后积累的有机物开始消耗,因此H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密闭容器内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能力。24.图示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肉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Y物质可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 过程可以产生H,过程需要消耗HC.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D. 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也没有产生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39、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

40、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详解】A、表示葡萄糖分解产生Y,故Y为丙酮酸;表示二氧化碳固定形成X,故X为三碳化合物,A正确;B、表示二氧化碳固定,不产生H,B错误;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为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正确;D、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为暗反应阶段,这四个过程既没有消耗氧,也没有产生氧,D正确。故选B。25.将一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内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且浓度恒定,温度等条件适宜,植物和花盆未经消毒),测得光照强度与钟罩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不正确的

41、是( )A. a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其呼吸作用速率相同B. ab段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 bc段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和酶的含量D. 某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氧气增加量不是该植物光合作用净产氧量【答案】A【解析】【分析】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玻璃钟罩内,既有盆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花盆土壤中小动物和微生物等的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植物、小动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速率之和,就叶肉细胞来讲,此时光合速率肯定大于呼吸速率,据此解答。【详解】A、盆栽植物连同花盆一起置于玻璃钟罩内,既有盆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花盆土壤中小动物和微生

42、物等的呼吸作用,因此a点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错误;B、ab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氧气的释放速率也增加,因此ab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正确;C、bc段时CO2充足,光照强度增加也不能影响光合速率,则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内部因素,如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量,酶的含量活性等,C正确;D、由于含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因此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氧气增加量不是该植物光合作用净产氧量,D正确。故选A。26.下图为人体生殖器官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DNA复制期B. 时期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C.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和时期D. 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

43、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中表示有丝分裂间期(S期);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S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属于有丝分裂间期(S期),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S期),这两个时期细胞都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期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中和时期,C正确;D、据分析可知,a

44、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D正确。故选B。27.图表示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有阴影)和DNA分子数(无阴影)在A、B、C、D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则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是A. 只有AB. A和BC. A和CD. A和B和C【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正常人的染色体有23对46条,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数目由46到92,但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所以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2:1;着丝点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纺锤丝将染色体分开移向两级,染色体数目增倍,所以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1:1,由此可判断出各个具体的时期。【详解

4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在D时期只有A时期的一半,所以该人体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是性原细胞DNA分子未复制的时期,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只1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的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所以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是DNA分子未复制的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A和B时期。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及分裂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46、能力。28.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 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 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 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答案】C【解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

47、个,A错误;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C29.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B. 若某生物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有10个核DNA,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后期C. 欲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可选择胡萝卜形成层细胞D. 已分化的细胞并不都失去细胞周期【答案】B【解析

48、】【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以及细胞分化等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一对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A正确;B、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此时细胞已完成复制,但没有分裂,所以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DNA分子为5个,该细胞不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B错误;C、胡萝卜形成层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可作为材料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D、已分化的细胞并没有都失去细胞周期,如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都能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因此都具有细胞周期,D正确。故选B。3

49、0.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其他时期不变。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减半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短暂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又减半一次。【详解】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存在两条X染色体,正确;卵原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含有2条X染色体,正确;初级精

50、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只含有1条X染色体,错误;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含有2条X染色体,正确;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44+XX)或22+Y(或44+YY),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的染色组成为44+XX,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故选D。31.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及形成原因是(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 )A. 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 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

51、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D. 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B、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均会出现放射性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因此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均会出现放射性标记,故AB错误;C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将被分配到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另一个细胞

52、中不含放射性,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无关,C错误,D正确;故选D。32.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有题目所给信息“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可推出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正确。金合欢蚁和其他植食动物都能以金合欢树为食物来源,说明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B正确。金合欢树和其

53、他植食动物为捕食关系,C错误。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种间互助,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及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B.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的物质合成作用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

54、质循环三者的关系:(1)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详解】A、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

55、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A错误;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往复;信息传递的特点: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C、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C正确;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正确。故选A。3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 图中/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

56、递效率D. 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无法得知,B错误;图中/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正确。考点:据图分析,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的能量,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到狐,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5.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 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57、B. 培养酵母菌时必须除去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采用样方法D. 具体操作时需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详解】A、培养用

58、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A错误;B、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在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错误;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采用抽样检测法,C错误;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D正确。故选D。36.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 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答案】D【解析

59、】【分析】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及草原的合理利用,要求考生理解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内涵,知道如何合理利用草原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通过直方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判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分析图形可知,从2010年到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错误。二、非选题:37

60、.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面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据图回答:(1)若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_。(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_。(3)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常用的理想材料为_,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_。(4)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_,其基本操作流程为取材_观察。【答案】 (1). 管状叶 (2).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3). 鳞片叶内表皮 (4). 无色 (5). 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 (6).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

61、片【解析】【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详解】(1)题干中“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含有叶绿体,则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管状叶,含有色素较多。(2)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鳞片叶外表皮,具有紫色液泡,便于观察。(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需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使得细胞核成绿色

62、,细胞质成红色,则理想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没有色素。(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分裂旺盛,成正方形,排列紧密。临时装片的操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点睛】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另一种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内表皮无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试剂的选用及其在实验中的作用,教材中都有明确说明,备考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38.下图甲、

63、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1)图中2、5、6、10、11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_、能量转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填编号)。(3)在产生干扰素的过程中,核糖体上合成的有关蛋白质分子,在有关细胞结构间移动的顺序是_(用编号和箭头表示)。(4)若乙是人的大腿肌肉细胞,在进行长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感到酸痛,是因为此细胞的 _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若甲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一个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则该CO2分子穿过

64、的磷脂分子共_层。【答案】 (1). 生物膜 (2). 物质运输 (3). 5和12 (4). 5、12、4 (5). 11146142(1162) (6). 细胞质基质 (7). 12【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其中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细胞质基质,4为核糖体,5为线粒体,6为高尔基体,7为染色质,8为核仁,9为核膜,10为细胞核,11为内质网、12为叶绿体,13为核孔,14为囊泡,15为中心体。【详解】(1)图中2细胞膜、5线粒体、6高尔基体、10核膜、11内质网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结构2为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

65、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叶绿体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线粒体能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进入无机环境,因此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与叶绿体即图中的5和12。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即图中的5、12、4。(3)干扰素为抗体,化学本质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因此,分泌蛋白合成、运输途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因此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的运输路径是图中的1162。(

66、4)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场所在是细胞质基质,即图中的3。线粒体基质产生的CO2通过线粒体的双层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膜外,再进入到相邻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需要穿过3层膜,因此一共穿过6层膜,为12层磷脂分子层。【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9.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_段。(2)

67、EF段形成的原因是_。(3)该细胞主要在_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_段。(4)从曲线的_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_段。【答案】 (1). AD (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 CD (4). BC和CD (5). D (6). FG【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乙曲线表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分析题图: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AB段处在间期的G1期,此时DNA还没有开始复制,BC段DNA进行复制,CD段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DE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

68、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FG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 同源染色体存在于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即AD段。(2)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减半,而染色体数加倍。(3)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CD段。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发生于间期,即BC段,而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CD段。(4)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即D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就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为

69、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FG段。40.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下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_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2)曲线ab段叶肉细胞内能合成H的场所有_;曲线cd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增加、减少、不变)。(3)M点时,红掌体内叶肉的细胞中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4)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干燥环境中,此时叶肉细胞内C3含量的变化是_。30%遮光处理避免了强光照和过高温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与曲线相比,曲线出现“午休”现象的原

70、因是_。(5)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6)下图是红掌的叶肉细胞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和O2量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由图可知,a点的光照强度约为_,光照强度为b时,净光合相对值约为_。【答案】 (1). 红光和蓝紫光 (2).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 (3). 增加 (4). 大于 (5). 减少 (6). 气孔关闭 (7). 光照强度 (8). 0 (9). 3【解析】【分析】本题研究了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由于红掌

71、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详解】(1)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ab段叶肉细胞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H的过程有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d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为正值,所以此段有机物总量增加。(3)由图可知,M点是光的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光合作用+非光合作用)的呼吸释放的CO2。所以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消耗的CO2大于自己释放的CO2。(4)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故此时叶肉细

72、胞内C3物质含量的变化是减少。因为遮光30%情况下,(起降温增湿作用),植物气孔一般不关闭,所以与曲线相比,曲线未明显出现“午休”现象,曲线由于气孔关闭出现光合“午休”。(5)6:30左右光照强度弱,故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6)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中没有氧气产生,说明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光照强度为0,光照强度为b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3,需要消耗的二氧化碳量为3,而据图可知,此时叶肉细胞CO2释放量为3,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的量为3,呼吸作用的量为6,因此净光合相对值为3。【点睛】本题考查光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73、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41.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中的藻类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_有密切相关。(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图1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

74、意图单位:J/(m2d),请分析回答: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bc段的增长曲线呈_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_。图2中肉食动物储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为_。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_。【答案】 (1). 光照强度 (2).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 (3). 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 (4). J (5). 减少 (6). 111 (7). 114%(1137%) (8).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

75、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详解】(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光照强度有密切相关。(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

76、。(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不断减少,需要及时补充。(4)图中bc段大于1且恒定,此时的增长曲线呈“J”型。de段小于1,因此e点种群数量比d点少。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终极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6+5=21,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21+272+90=383,肉食动物中大部分能量以呼吸作用散失,其余储存在有机物中,则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为383-272=111,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383+2265+720=3368,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

77、营养级为肉食动物,故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83/336811.4%。(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注意:(1)生态工程实例的模式各具特色,关键是理解其中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3)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误认为只要有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42.苏云金杆菌(Bt)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下图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A

78、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利用_技术获得并扩增A基因。如果开始的A基因只有一个,第n次循环需要引物_对,引物的设计依据是_。(2)若选用双酶切构建重组质粒,可选择限制酶_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切割,选择对_质粒进行切割。(3)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不能影响质粒的_,重组大肠杆菌可通过涂布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是因为_。(4)过程中目的基因A需插入Ti质粒的_中,原因是_。(5)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合播种,其目的是_。【答案】 (1). PCR (2). 2n-1 (3). 目的基因两侧的核苷酸序列 (4). EcoRI和BglII (5). EcoR

79、I和BamHI (6). 复制 (7). (重组)质粒中(转化成功的大肠杆菌)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未转化的大肠杆菌不含有该基因 (8). T-DNA (9). 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10). 降低害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的增长速度【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表示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表示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1)扩增目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扩增(n-1)次一共有2n-1个DNA分子,共有模板链2n-12条,因此第n次循环也需要引物2n-12条,共2

80、n-1对,引物的设计是根据目的基因两侧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设计。(2)若选用双酶切构建重组质粒,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也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反向链接,则如图所示,可采用限制酶EcoRI和BglII切割目的基因,选择EcoRI和BamHI对质粒进行切割。(3)质粒要能进行复制才能得到更多的表达产物,所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不能影响质粒的复制。由于(重组)质粒中(转化成功的大肠杆菌)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未转化的大肠杆菌不含有该基因,故可用涂布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重组大肠杆菌。(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过程中目的基因A需插入Ti质粒的T-DNA,因为T-DNA可转移到

81、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5)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作物混种,可降低抗性作物对害虫的选择性,使害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增长率减慢。【点睛】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发展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43. 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

82、分别位于4或8条染色体上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第三次细胞分裂中期至少有1个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A. 1项B. 2项C. 3项D. 4项【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在培养液中能进行有丝分裂,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据此答题。【详解】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体上的8个染色单体中,正确;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有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是一条链含BrdU另一条链不含BrdU,而另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是两条链都含Brd

83、U,正确;DNA位于染色体上,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正确;第三次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的每条染色单体的DNA都有BrdU,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是,共三项,故选C。44.“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下图1所示。经5轮循环后产物中有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如下图2所示,其中第种DNA分子有几个A. 16B. 20C. 22D. 28【答案】C【解析】【分析】PCR扩增的过程如图:【详解】由图分析可知:X基因第一次复制得到两个两种DNA:和;X基因第二次复制得到四个四种DNA:复制得

84、和、复制得和;X基因第三次复制得到八个五种DNA:复制得和、复制得和、复制得和、复制得和;X基因第四次复制得到16个五种DNA:复制得和、两个复制得两个和两个、两个复制得两个和两个、两个得到四个,一个复制得到和。X基因第五次复制得到32个五种DNA,其中三个复制能得到三个,三个复制得到三个,八个复制得到十六个,即第种DNA分子一共有16+3+3=22个。故选C。二、非选题45.植物落叶与离层的形成有关,研究表明,离层的产生与生长素有关。叶在生长发育时,产生大量的生长素,由于近叶片端的生长素浓度比另一端高,因此不会产生离层。当叶子老化后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减少,近叶片端的生长素浓度比另一端低,叶柄基

85、部便会产生离层。这是由于生长素浓度降低,会促使离层带的细胞产生乙烯,从而导致细胞产生酵素,水解纤维素和中胶层的果胶,产生离层使叶片脱落。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研究成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期结果。材料:相同状况的同种植物的带枝条叶片20片(如上图所示)、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羊毛脂、空白羊毛脂等。实验步骤:_。_。_。预期结果:_。【答案】 (1). 将相同状态的同种植物的叶片20片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剪去叶片但留下叶柄 (2). 在实验组的叶柄切口处放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羊毛脂,对照组放空白羊毛脂 (3). 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

86、组叶柄脱落的先后情况 (4). 对照组的叶柄较早脱落,而实验组的叶柄脱落延缓【解析】【分析】由题目可以知道生长素含量降低时,会促使离层带的细胞产生乙烯,从而导致细胞产生酵素,水解纤维素和中胶层的果胶,产生离层使叶片脱落。这说明在同一生理效应中有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由信息中可知最终是由于生长素浓度不同引起的,所以实验设计是要在生长素浓度大小上进行实验对照。【详解】由信息中可知叶柄的脱落是由于生长素浓度不同引起的,所以实验设计是要在生长素浓度大小上进行实验对照。试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的大小,其他均为无关变量,应控制好。实验设计如下:将相同状态的同种植物的叶片20片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剪去叶片但留下叶柄,在实验组的叶柄切口处放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羊毛脂,对照组放空白羊毛脂,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叶柄脱落的先后情况,预期结果为对照组的叶柄较早脱落,而实验组的叶柄脱落延缓。【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整合设计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