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据新华社电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上太空。据此完成问题。1.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当天,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为A. 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B.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C.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D. 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2. 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纽约(西五区)所在时区的区时
2、是A. 10月17日18点49分B. 10月16日18点49分C. 10月17日6点49分D. 10月16曰6点11分【答案】1. B 2. B【解析】【分析】考查时区的计算,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题详解】据材料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当天是北京时间10月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B项正确。故选B。【2题详解】据材料知,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0月17日7时49分时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纽约的时区是西5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区时相差13个小时,且纽约晚于北京13个小时,故纽约所在时区的区时是10月16日18点49分,B项
3、正确。故选B。【点睛】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读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
4、9月2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9月25日。完成下面小题。3. 表示180经线的是( )A. NAB. NCC. NBD. ND4.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 9月26日2:00B. 9月25日2:00C. 9月26日6:00D. 9月26日6:00【答案】3. A 4. A【解析】【3题详解】考查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基本上以180经线为界,日界线的东侧是旧的天,日界线的西侧是新的一天,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故表示180经线的是NA,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考查时间的计算,由第一题分析可知,NA是180经线, NB是0点经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NB为
5、90E,故90E是0点,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比90E地方时早2个小时,故北京时间是9月26日2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冬季我国首都上空的五星红旗,其飘扬的方向一般是( )。A. 向东北飘扬B. 向西北飘扬C. 向西南飘扬D. 向东南飘扬【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东亚季风的特点。本题考查风向和红旗飘向的关系,红旗的飘向和风向相反,注意判断北京冬季的风向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我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红旗的飘扬方向和风向相反,故冬季西北风吹动下红旗飘向东南,D正确,排除ABC,故选D。6.深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
6、)A.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 无大气保温效应D. 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晴天晚上云少,故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晚上大气降温,故剧烈降温,容易形成霜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A. 一一一B. 一一一C. 一一一D. 一一一【答案】C【解析】【详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是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再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7、故选C。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甲图中、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 处B. 处C. 处D. 处9.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 18时至次日6时B. 16时至次日8时C. 8时至16时D. 6时至18时【答案】8. B 9. C【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8题详解】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气温小于;而处气流上升,受近地面热空气影响,气温升高,所以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8、故本题选择B。【9题详解】结合材料,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说明当时吹的是海风。白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为低压,海洋比热大,升温慢,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气压高,同一水平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由海洋吹向陆地,因而在8-16时拍摄可以达到效果,故本题选择C。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此时我国( )A. 成都风力大于北京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大部分地区受强大高压控制D. 三亚、上海风向基本相同11.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B. 濒临
9、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答案】10. C 11. D【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等压线图的判读。与成都相比,北京等压线密集,北京风力大,故A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受高压控制,寒冷干燥,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故C正确;作上海附近的等压线的垂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故上海风向为西北风,同理三亚风向为东北风,故三亚、上海的风向不同,故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等压线图的判读。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是秦岭、大巴山,冬季阻挡了冷空气南下使四川盆地比我
10、国同纬度的地区气温高,上海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故D正确;“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两个城市都冷锋过境,故A错误;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气温偏高的,但实际上气温较低,说明这个因素不重要,故B错误;纬度相差不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故选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完成下面小题。12.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B. 上地幔中C. 下地幔中D. 地核中13. 这次地震震中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 先
11、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答案】12. A 13. D【解析】【12题详解】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应该位于地壳中,据此分析选A。【13题详解】地震时会发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由于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据此分析选D。【点睛】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类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地震波纵波(P)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 固体 较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
12、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 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 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 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 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5. 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B. 乙地背斜成山C. 丙地向斜成谷D. 丙、丁之间有断层16.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4. B 15.
13、A 16. B【解析】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地质作用。【14题详解】冷暖气团交汇后,暖气团向上爬升,冷气团位于锋面下方。图中冷气团方向发生逆转,说明暖气团势力强盛,为暖锋。乙地受暖锋影响,气压将降低、气温将升高,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所以选B。【15题详解】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构造;乙地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因其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丙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岩层挤压而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丙、丁之间并未出现岩层断裂错位现象,没有断层。所以选A。【16题详解】从上述分析可知,乙地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因其顶部受张力作用,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而形成谷地。所以选
14、B。下面为挪威简图及沿海著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18. 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最相近的是A. 福建沿海的断崖B. 阿尔卑斯山的角峰C. 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D. 沙漠中的风蚀蘑菇【答案】17. C 18. B【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17题详解】河流的下游侵蚀作用较弱,不可能形成峡谷景观,A错;风力作用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全年湿润,风力侵蚀作用若,B错;海浪只对潮间带影响较大,对离海岸线较远的地区侵蚀作用小,D错;图示景观为峡湾地貌,主要由冰川侵蚀而成,
15、C对。故正确答案选C。【18题详解】图示地区下完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福建沿海断崖主要为海浪侵蚀,A错;阿尔卑斯山的角峰是由冰川侵蚀而成,B对;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沙漠中的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故正确答案选B。【点睛】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9. 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20. 此时,南亚盛行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21. 图示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大的是A. 甲B
16、. 乙C. 丙D. 丁【答案】19. B 20. C 21. 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气压带及风带的季节变化。图中所示大陆气压低,大洋气压高,故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19题详解】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没有被切断,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在北半球冬季时被蒙古高压切断,但不是夏季,C错;极地终年严寒,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被切断,D错。故正确答案为B。【20题详解】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A错;西北风和东北风为北半球冬季东亚和南亚盛行,B、D错;南亚盛行西南风,C对。故正确答案选C。21题详解】甲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
17、盛行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A错;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B对;丙位于东亚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C错;丁位于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D错;故正确答案选B。【点睛】1.根据气压判断季节:一般情况,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的是北半球冬季;反之,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的是北半球夏季。2.亚洲季风风向示意图:2017年8月1日,中国海军第27批护航编队在三亚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下图为护航线路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护航编队出马六甲海峡后,驶向亚丁湾途中 ( )A. 顺风顺水B. 逆风逆水C. 顺
18、风逆水D. 逆风顺水23. 图中P地为索马里寒流形成的索马里渔场,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纽芬兰渔场B. 北海渔场C. 北海道渔场D. 秘鲁渔场【答案】22. B 23. D【解析】【22题详解】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护航编队出马六甲海峡后,驶向亚丁湾途中为向南、向西航行, 2017年8月1日为当地的夏季,此时吹西南风,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故逆风逆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索马里海域夏季吹西南风,属于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受上升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秘鲁渔场,D正确;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
19、的,A、B、C三项错误;故选D。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下列各题。24.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 积极植树造林C. 合理开发水能D.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5.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 植物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答案】24. D
20、 25. C【解析】【24题详解】机械燃油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D对。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积极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水能,都会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行“碳中性国家”,A、B、C错。故选D。【25题详解】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全球变暖趋势减缓,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C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不会减慢,A错。全球平均气温稳定,呈波动平衡状态,B错。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干湿程度稳定,蒸发量减小,不会变得更干,D错。故选C。【点睛】“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机械燃油排放二氧化碳增多。假如世界大
21、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全球变暖趋势减缓,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26.下面是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够反映南太平洋洋流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呈逆时针流动,CD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由四支洋流组成,A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7. 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A. 和B. 和C. 和D. 和28. 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27. D 28. A【解析】【27题详解】变质作用形成
22、变质岩。和表示变质作用,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表示外力作用的的序号是和,A正确。故选A。29.下列地貌及其成因搭配中,错误的是A. 沙丘流水沉积B. 冲积扇流水沉积C. 峡谷流水侵蚀D. 风蚀洼地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详解】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故选A。30.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地方性地域分
23、异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由于离海远近不同,降水不同,植被由森林-草原-荒漠,其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C正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描述山地的分异规律,不符合题意的,故A错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没有纬度差异,故B错误;题目没有涉及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故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共40分)31.下图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这一天的日期是_前后,节气是_。(2)图中AB是_ (晨或昏)线。C地地方时是_时,D地昼长为_小时。(3)这一天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度
24、。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4)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的白昼将变_。(5)比较A、B、C三地线速度大小:_。【答案】 (1). 2326N(北回归线) (2). 6月22日 (3). 夏至 (4). 晨 (5). 4时 (6). 8小时 (7). 6634 (8).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9). 昼长夜短 (10). 短 (11). ABC【解析】【分析】根据一幅光照图,考查节气、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线速度等等,关键要找到突破口。【详解】(1)阅读地图,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时间是6月22日前后,
25、北半球的节气时夏至。(2)阅读地图,AB线上的点将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进入白天,可知AB是晨线;AB与NS的交点,在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上,故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C点在交点以西30,C地地方时位4时;D地昼夜长短比例是2:4,昼长为8小时。(3)阅读地图,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与直射的纬线纬度差最小,故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4)阅读地图,此时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这一天以后,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
26、将变短。(5)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阅读地图,A、B、C的纬度关系是A=BC,线速度A=BC。3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 (3)A地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
27、控制下形成一种气候类型,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答案】 (1). 整体 (2). 西风带 (3). 西南风 (4). 热带雨林气候 (5). 热带雨林 (6). 副热带高气压带 (7). 西风带 (8).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9). 从赤道到两极 (10). 热量 (11). 从沿海到内陆 (12). 水分【解析】【分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搞清楚各要素的关系。【详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8、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又形成了不同的陆地自然带。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从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中可知,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南风。(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雨林带。(4)考查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下的自然带。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C地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在这种气候类型下,陆地自然带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形成不同的陆
29、地自然带,这种分异规律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形成的,而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随着海陆位置的不同,降水出现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33.读图,回答问题。(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处。(2)若图示的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半球。洋流按性质属于_流(填寒、暖)。(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表示_环节,表示_环节。(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沉积岩,乙表示岩浆,则表示_作用。【答案】 (1). 甲 (2). 北 (3). 暖 (4). (地表和地下)径流
30、(5). 水汽输送 (6). 外力【解析】【分析】一个循环图串联了热力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必须搞清楚每个循环的各个环节。【详解】(1)乙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甲处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故甲气压较高(2)逆时针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或南半球中低纬度,若图示的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北半球。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3)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
31、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故为大气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为蒸发、为水汽输送。(4)甲为沉积岩,形成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故箭头为外力作用。3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材料二 弥河发源于潍坊临朐县,在寿光流入渤海。近年来,由于弥河上游水质污染加重,入境水质不佳,加之沿岸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弥河,两岸又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区,农药、化肥的残留物随雨水进入了弥河及其各级支流,污染程度加剧。(1)图中丙处的地貌类型是_,说明其形成过程_ (2)如果寻找地下水,要在_(甲、丁)地中找
32、。(3)丁地的地质构造是_,说明丁地成谷的原因_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_(甲、丁)地。原因是_。【答案】 (1). 冲积扇(洪积扇) (2). 山地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即冲积扇(洪积扇)。 (3). 甲 (4). 背斜 (5). 顶部因受到张力,岩性比较疏松(或者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 (6). 丁 (7). 不易渗水,安全性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应用。【详解】(1)此题考查冲积扇以及成因,图中有非常典型的冲积扇景观,故丙为冲积扇(洪积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地是向斜,所以,如果要寻找地下水应在甲地找(3)此题考查背斜构造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4)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形构造相对稳定,不易出现塌方事故。故地下隧道应选择在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