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完成第12题。1.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2.影响远西部地带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B.土地荒漠化严重和高寒的气候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解析:第1题,由图中图例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远西部地带大部分地处西北内陆和青藏地区,西北内陆土地荒漠化严重,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答案:1.B2.B下图
2、表示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读图,完成第34题。3.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A.小麦水稻棉花油菜B.棉花油菜花生水稻C.小麦油菜花生甘蔗D.甜菜甘蔗棉花水稻4.农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瘠D.地势低洼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为小麦;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地区,为油菜;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北,为花生;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为甘蔗。第4题,甘蔗的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答案:3.C4.A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完成第56题。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地区分布5.关于我
3、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湖北大于河北B.山西大于江西C.天津小于重庆D.湖南大于海南6.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劳动者数量较多B.市场化程度较低C.企业规模较大D.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答案:5.A6.D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陈晓我的家乡)据此完成第78题。7.陈晓的家乡位于()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黄土高原D.河套平原8.该地区()A.跨越暖
4、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B.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C.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D.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速度较快解析:第7题,“四月”“稻秧”说明这里位于南方地区。第8题,A、B、C三项代表的信息均属于北方地区。答案:7.A8.D9.读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多于南方地区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水多地少,北方地区水少地多,两者水土组合存
5、在明显的差异。答案:A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完成第1011题。10.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低B.距海远近C.气温高低D.地表植被11.关于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工农业用水较少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有凌汛现象解析: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同一个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的差异既体现在自然方面,也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自然因素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考虑。第10题,图示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此植被景观发生变化。第11题,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a河段位于黄河
6、上游地区,气候干旱,沿河地区城镇、人口较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答案:10.B11.B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12.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D.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13.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解析:第12题,我国四大地区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第13
7、题,由图读出比重得出结论。答案:12.D13.B下图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1999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据此完成第1415题。14.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有()地理区位矿产丰富程度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土地面积A.B.C.D.15.2008年东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最大,说明()A.中西部经济加速增长,东西部差距逐渐消失B.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造成东部发展衰落C.东部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减产D.东部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解析:第14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主要与地理区位、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有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高
8、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大,则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第15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对外向型经济影响较大。答案:14.C15.D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材料二:沿海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效益变化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材料三:沿海地区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农业优势指数图(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农业产值占该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农业在沿海不具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了该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1)试
9、描述19782005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2)我国沿海地区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请分析其原因。(3)19781984年,按照农业优势指数,大致可以将材料三图中沿海省区分为三类:类型农业显著优势类(优势指数2)不具优势类(优势指数0.5)中等优势类(0.5优势指数2)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4)自1990年以来,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劳动力效益变化最小且农业优势指数下降到1.0以下的是,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点的描述,分别概括出三大产业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趋势即可。第(2)题,由材料三可知,“农业优势指数”与“农业贡献能力”呈正相关;再
10、通过材料三题图信息可知,海南省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第(3)题,根据图例和数值特征即可判读出相应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第(4)题,根据材料二题图信息,在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广东省1990年与2005年农业劳动力效益差最小,且在材料三题图中广东省的农业优势指数降到了1.0以下;再根据材料二的文字信息,可推断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慢。答案:(1)1978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定在5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海南省地处热带,气候条件优越(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商品化农业发展较快;国家政策支持。(3)琼沪浙、粤、冀(4)广东耕地面积减少
11、较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快。17.(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1年10月14日,以“高效生态品牌”为主题的黄河三角洲(中国垦利)国际农产品食品暨深加工技术设备展览会在山东东营市举行。本次展会上,共有68个项目签约,总签约价款158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合作,必将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建设黄蓝经济区、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带来新的机遇,注入强大活力。材料二:2011年6月9日,为了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
12、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材料三: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异同。(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差异。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耕地类型(4)我国目前的四座核电站,一座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核电站,一座是江苏的田湾核电站,另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差异。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两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
13、方面进行比较。第(3)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第(4)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能源状况有关。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2)相同点: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都以平原为主,都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生长期较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比较肥沃,但矿产资源贫乏;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的暖温带,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耕地类型旱地水田(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