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91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4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页,为选择题,20个小题;第二部分610页,为非选择题,6个小题;第三部分1114页,为答题纸。2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或用黑色字迹笔填写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1下列有关黑藻与蓝藻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进行有氧呼吸 B遗传物质是DNAC能进行有丝分裂 D翻译在核糖体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黑藻是

2、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都有核糖体,翻译在核糖体进行,D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异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 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C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DA、B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

3、有随机性,A正确;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B正确;A基因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C错误;A、B基因的突变是高尔基体不能形成小泡分泌到细胞外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D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B钠-钾泵的存在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不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D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

4、均不消耗ATP 【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莫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c-myc蛋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myc蛋白在正常细胞中很不稳定,合成后很快就被降解,而在癌细胞中稳定性显著提高。研究者用分化诱导剂(PA)处理某种癌细胞,并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右图。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100%50%表达c-myc基因的细胞比率PA处理后天数1 2 3 4 5 6Ac-myc蛋白能抑制细胞的分化Bc-myc基因表达增强抑制细胞癌变CPA诱导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可用单抗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答案】B【解

5、析】试题分析:有图可知,分化诱导剂(PA)处理时间越长,细胞分化,而c-myc蛋白含量越少,说明c-myc蛋白能抑制细胞的分化,A正确;B错误;PA诱导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可用单抗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D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将源自同品系小鼠的癌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若这些染色体丢失则会重新恶变为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种细胞的后代保留的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上有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B利用灭

6、活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C杂种细胞重新恶变后将失去接触抑制现象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抑制细胞的癌变【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杂种子一代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国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200条姐妹染色单体B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 条染色体C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D三倍体

7、鱼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均含有49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国红鲤共有100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可有20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兴国红鲤配子中含有50条染色体,草鱼配子中含有24条染色体,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即148条染色体,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 条染色体,B正确;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C正确;三倍体鱼是不育的,联会紊乱,D错误;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DNA分子中的碱基C被氧化后会转变为碱基U,细胞中的一种糖苷酶能

8、够识别出碱基U,将其切除,之后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除残留下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最后由其他酶将缺口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内切酶丧失功能的人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普通人B糖苷酶能识别和切割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CDNA缺口修复需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发挥作用D若基因损伤未被及时修复可导致其50%的子代DNA具有突变基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核算内切酶可以纠错,若核酸内切酶丧失功能的人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普通人,A正确;一种糖苷酶能够识别出碱基,将其切除,不是磷酸二酯键,B错误;DNA缺口修复需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发挥作用,C正确;DNA是半保留复制,若基因损伤未被及时

9、修复可导致其50%的子代DNA具有突变基因,D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8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 A能稳定遗传 B高度不育 C有杂种优势 D为四倍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为纯合的二倍体,是可育的,B

10、错误;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不具有杂种优势,C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答案是A。考点: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B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Tay-Sachs病的发病率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D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

11、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患者在4岁死亡,即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隐性病的发病率,B正确;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正常表达,溶酶体正常,C错误;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600,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1/60,A的基因频率为59/6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6059/60=118/36001/30,即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

12、能力。10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持续选择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

13、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1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处理浓度每穗粒数(个)千粒重( g )产量(kg /km2)成熟粒率(%)对照115. 725. 67 66180. 6生长素5ppm146. 927. 28 41589. 5赤霉素30ppm132. 228. 18 21585. 2乙烯利20ppm11

14、0. 226. 17 49987. 4A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B20ppm乙烯利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C30ppm赤霉素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D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可知,5ppm生长素水稻的各项数据是最适宜的,故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A正确;乙烯利是乙烯的调节剂,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B正确;30ppm赤霉素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C正确;表格中得不出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错误;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15、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有关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运动丢失大量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A正确;长跑比赛中,产热增加,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进行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错误

16、;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并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剧烈运动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肌糖原不分解,D错误;答案是A。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3有一类性别发育异常的男性(性染色体正常),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在临床发现的此类病例中,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B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高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 C乙患者的女

17、性化可能是由于缺乏雄激素受体所致D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激素受体缺乏无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男性的第二性征是由雄性激素决定的,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A正确;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一样是分级调节,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高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B正确;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由于缺乏雄激素受体所致,C正确;D错误;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4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伸肌感觉神经元胞体屈肌132a+ + bc-髌骨下韧带“+”表示兴奋,“-”表示抑

18、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射弧的顺序是,只有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才能接受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大腿上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表现为小腿 突然跳起,即膝跳反射,这一反射发生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2

19、检测不到动作电位,B错误;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C正确;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5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雌花中。每颗小叶黑面神果实中有6粒种子,而每条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含头细蛾幼虫的果实中多只有一条幼虫。调查小叶黑面神的两种果实中头细蛾幼虫的存活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果实类型果实总数(颗)卵数(个)成活幼虫数(条)幼虫成活率(%)无梗果实22826716963.3有梗果实49

20、552014227.3A种子适度保留利于小叶黑面神与头细蛾互利关系的维持B有梗果实比例上升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C头细蛾幼虫成活率越低,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将会越高D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D正确;从表格可知,有更果实不利于头细蛾的幼虫成活,有梗果实比例上升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B正确;头细蛾幼虫成活率越低,但是种子可能被破坏,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不一定升高,C错误;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

21、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6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化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争夺食物等,A正确;地理隔离不利于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B正确;与大种群相比,小种

22、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C错误;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下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蚕稻桑鱼猪粪便粪便鱼粉粪便塘泥粪便粪便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的多级利

23、用,A错误;B正确;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正确;人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相自动调节能力弱,结构简单,D正确;答案是A。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8下图是科学家利用供体生物DNA中的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培养供体生物的DNA载体重组DNA 酶目的基因导入检测筛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酶切后的载体单抗 A经限制酶处理后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相同B是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C此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D经

24、检测和筛选后的,既能无限增殖又可分泌单克隆抗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限制酶处理后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A正确;为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不能使记忆细胞,因为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正确;图中的过程包括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不包括动物细胞融合,C错误;由于为导入了无限增殖基因的B淋巴细胞,因此既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D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9大肠杆菌PUC19质粒如下图所示。LacZ基因是PUC19质粒上重要的标记基因,其表达产物能水解X

25、-gal,进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用EcoRI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不含LacZ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并进行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用涂布法将受体菌群接种在培养基表面B培养基中应含有氨苄青霉素和X-galC挑取菌落的接种环在操作前后都应该灼烧灭菌 D应挑取培养基表面的蓝色菌落进行扩大培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受体菌必须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应用涂布法将受体菌群接种在培养基表面,A正确;培养基中应含有氨苄青霉素和X-ga,检测LacZ基因是否导入成功,B正确;挑取菌落的接种环在操作前后都应该灼烧灭菌,C正确;应挑取培养基表面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菌落进行扩大培养,D错误;

26、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0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苹果苹果醋苹果块榨汁苹果汁苹果泥苹果酒充气口开关发酵液水A 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B 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C 过程发酵所用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D 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关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过程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A错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破坏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具膜细胞器,如线粒体等

27、,C错误;醋酸菌是需氧菌,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应开启,D错误;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酿制苹果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非选择题(2126题,共60分)21(10分)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 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对呼吸作用

28、的抑制。图1(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 ,使 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夜间15处理夜间6处理图2处理天数(d)净光合速率(molCO2/s) 0 3 6 92118151290气孔开放度(mol/s)0.40.30.20.10.0处理天数(d) 0 3 6 9处理天数(d) 0 3 6 9胞间CO2浓度(molCO2/s)600500400300200(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

29、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 。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 经 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 设计引物,再利用 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 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

30、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低于 强于 (2)气孔开放度下降 CO2 (3)高温使酶失活 逆转录 (特定)碱基序列 PCR 转录(4)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解析】试题分析:(1)图1中15(对照组)和6比较,番茄植株干重显著减少,夜间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强于对呼吸作用的抑制。(2)由图2可知,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使CO2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3)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

31、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高温使酶失活。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 经逆转录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再利用PCR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转录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

32、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2(10分)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 和脂肪细胞 的结果。(2)在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需过滤脂肪组织血管基质,并经 酶消化而得到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成熟脂肪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

33、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 。(3)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检测细胞中脂肪的含量,以判断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分化天数细胞中脂肪的含量TSH(0M)TSH(0.2M)TSH(2M)0 2 4 8 12 14 160.70.60.50.40.30.20.1 该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 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 ,上述结果说明 。【答案】(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 (1)分裂和分化 生长(体积增长) (2)蛋白酶 无菌 下降(3)研究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12 相同 TSH

34、浓度越高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2分)若答“TSH能延缓(推迟)前脂肪细胞的分化”(1分)【解析】试题分析:(1)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即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分裂和分化和脂肪细胞生长的结果。(2)组织细胞可被蛋白酶分解为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成熟脂肪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下降。(3)由题意和图形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12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

35、的分化程度相同,上述结果说明TSH浓度越高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3(8分)家兔的毛色有灰色、黑色、白色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科研人员在做杂交实验时发现:灰色雄兔与白色雌兔杂交,子一代全是灰兔(反交的结果相同);子一代灰兔雌雄交配后产生的子二代家兔中,灰兔:黑兔:白兔=9:3:4。(1)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2)子二代的灰兔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分析,

36、白兔占4/16的原因是 。(3)现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转入基因型为AABb雄兔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能够在紫外线下发绿色荧光。 在培育荧光兔的过程中,可用 法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兔子的 (细胞)中。 为了确定基因G所在的染色体,用多只纯种白色雌兔(aabb)与该雄兔测交,产生足够多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性兔能够发荧光,则基因G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若基因G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后代黑毛兔中能发荧光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则G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答案】(每空1分,共8分) (1)2 (2)1/9 没有A基因时,就没有黑色素,有无

37、B基因都不影响色素的表现或:基因型通式为aa_ _的个体都表现为白色 (3)显微注射 受精卵 X 灰色荧光:黑色无荧光=1:1 在除B、b所在染色体以外的任何染色体上【解析】试题分析:(1)从题意可知,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上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理由是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2)从题意及题图信息可知:同时有A与B基因时显灰色,有A基因无B基因显黑色,无A基因显白色。即灰色家兔基因型为A_B_,黑色家兔基因型为A_bb,白色家兔基因型为aa_ _。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38、四种时都表现为灰色家兔;纯合黑色家兔基因型AAbb。子二代的灰兔中能够稳定遗传(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9,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分析,白兔占4/16的原因是没有A基因时,就没有黑色素,有无B基因都不影响色素的表现。(3)要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转入基因型为AABb雄兔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能够在紫外线下发绿色荧光。在培育荧光兔的过程中,可用显微注射法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兔子的受精卵中。为了确定基因G所在的染色体,用多只纯种白色雌兔(aabb)与该雄兔测交,产生足够多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性兔能够发荧光,则基因G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常染色体无性别之分。

39、若基因G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色荧光:黑色无荧光=1:1。若后代黑毛兔中能发荧光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则G基因位于在除B、b所在染色体以外的任何染色体上。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4(12分)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

40、形成 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 。(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 (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 而丢失。 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 (雌、雄)配子育性很低。(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

41、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 (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 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 ,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答案】(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2分)(1)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2分)(2)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 缺体(2n-2)=1:2:1(2分) (3) 多于 联会(无法形成四分体) 雄配子(4)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自交【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可知,一种单

42、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中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键鼠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2)该农作物(2n=42),有21对同源染色体,由于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20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 缺体(2n-2)=1:2:1。(3)由表格可知,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杂交比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杂交,子代中单体数量多,即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

43、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而丢失。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4)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乙品种6号单体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5(10分)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

44、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1)研究人员以DNFB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图13.53.02.51.51.00.50.00.0胸腺指数A对照B0%青蒿素C2%青蒿素D4%青蒿素E8%青蒿素F地塞米松 胸腺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

45、能的状态。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 ,原因是 。 C、D、E组结果与 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 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 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2)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细胞相对生存活力%青蒿素3.13 6.25 12.5 25 50 100 200100806040200地塞米松青蒿素/地塞米松浓度(mol/L)细胞相对生存活力实验组活细胞数量细胞数量=空白对照组活细胞数量100% 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

46、用 培养液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存活力是 。 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答案】(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1)T淋巴 明显升高 发生了免疫应答(反应)B 抑制免疫 8%(2)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 100% 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2分)若答“随浓度增加,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的毒性越强”(给1分)【解析】试题分析:(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由图可知,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原因是发生了免疫应答。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当青蒿素的浓

47、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2)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培养液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存活力是100%。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6(10分)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

48、植物覆盖度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土壤微生物总真菌数(104个)17.95.88.3固氮菌(105个)4.42.92.2硝化细菌(104个)8.77.87.2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NH4+(mg/kg)53.015.35.3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49、(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和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 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答案】(每空1分,共10分)(1)密度 光(2)固体 鉴别 计数 (3)将

50、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作为分解者) 促进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 正反馈 (4)结构和功能【解析】试题分析:(1)植物的覆盖度可以表示植物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光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鉴别和计数。(3)有表格数据可知,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故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