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6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单元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单元第4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南宁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上计制度有力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排除A项;上计制度是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上计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直接推动中央权力增强,排除C项。2(201

2、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独尊 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 D避讳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的规定,是为了表明皇帝地位特殊,不可僭越,从本质上体现了皇权至上,B项正确。皇帝独尊、避讳制度都不是材料本质,排除A、D两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3(2020广东金山中学期末)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

3、说明汉代()A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而来B皇室事务以监察为主体C家宰职权扩大并威胁皇权D国家治理体制尚不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可以得出,汉代官职中依然有专门管理皇家事务的官员,说明国家治理尚未完全摆脱为皇家服务的特点,由此可知当时的国家治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设立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不是由贵族私官演化而来,故A项错误;皇室事务即是为皇家服务的相关事务,不是以监察为主体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威胁皇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4(2019安徽合肥月考)高焕祥在秦汉廷议制度试析中说:秦汉廷议内

4、容之广、规模之大,气氛之激烈都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四百年里有文可证的廷议就达百余次,而明文记载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这说明廷议()A实现了官僚制对皇权的制约B是国家的决策中枢机构C有利于弥补封建体制的弊端D类似于西方代议民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可知,廷议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封建体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皇帝采纳”说明秦汉的最终决策权仍由皇帝掌握,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廷议并不是国家的决策中枢机构,故排除;西方代议民主制与廷议有本质区别,二者并不相似,排除D项。5. (2019福建泉州月考)右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

5、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有利于巩固封建国家统一D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铸币通过“母范”等统一标准,中央通过掌握其“母范”统一铸币,有利于稳定国家金融秩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均正确,但并不是统一铸币的重大意义,故排除。6(2019河北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

6、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很明确C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D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并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C项错误。7(2019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以下是有关“司隶校尉”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司隶校尉()史料出处“司隶校尉,(汉)武帝初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北堂书钞

7、设官部汉宣帝时,盖宽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校尉,周官也。(汉武帝)征和中乃依周置司隶”“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晋百官表注A始设于汉武帝时期 B负责监察各级官员C与刺史的地位相当 D其职权在不断扩张答案B解析材料“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刺举”“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说明司隶校尉掌监察大权,故B项正确。仅有一则史料说明司隶校尉在汉武帝时期设置,三则史料不能相互印证,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司隶校尉负责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排除C项;材料并未

8、说明司隶校尉的职权不断扩张,排除D项。8(2019广东佛山月考)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责。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乡里兼有行政和宗法等职能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和宗法职能,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自治”,排除A项;根据材料“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排除C项;结

9、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里组织由民间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排除D项。9(2019河北黄骅中学月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以同姓王代替了异姓王D形成对抗皇权的新潜在力量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大批功臣,晚年大肆分封同姓王,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大增,形成对抗中央的力量,故D项正确。分封诸侯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10、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中央难以实现直接控制地方,故B项错误;C项是变化,不是“反映”,故排除。10(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派临时突击督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这说明西汉时期()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监察制度混乱导致社会的动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无害使”“绣衣御史”等,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

11、排除;材料虽涉及农民起义,但与监察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1(2020广东佛山适应性考试)下图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答案D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此结论既不能通过材料图表得出,又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

12、势,故D项正确。12(2019安徽六校教研)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丞相的传统权势呈弱化趋势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根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中朝的设立使丞相的权势下降,故B项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项;封建专制制度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

13、,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20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

14、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答案(1)制度:郡县制、官僚制、三公九卿制、官员考核制等。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

15、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的进步,为后代所效法;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对官员的考核,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2)都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体系;都实现了税制、货币和文字的统一;都实施统一的法律制度;确立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郡守”“郡尉”“御史”“每年正月大课”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其总督由皇帝任命”“秦帝国实行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

16、政首长”“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等概括。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之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净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汉书材料二

17、汉初,代国中尉宋昌说:“高皇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磐石之家也。”赵高乘嬴氏孤立,没有“宗子维城”之固,轻而易举篡夺了大权,把秦朝统治推到绝境。汉书指出:折诸吕之乱,成太常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诸王年长,王国内的经济也发展起来,诸王国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离心力加大,中央与王国的矛盾暴露出来。摘编自杨伟立论汉初的分封制材料三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实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取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18、。摘编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继承与创新”为主题,解读汉代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主题,获取信息充分,解释合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继承: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继续采用中央集权制,如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使统一的封建统治得以延续,并影响后世。发展:西汉初年,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和与民休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西汉政权得到巩固。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相权,在中央设立中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推恩令,设立刺史,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总之,继承使优秀的文明得以传承,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三则材料均反映西汉时期的政治,涉及汉初和汉武帝两个时期,问题涉及继承和创新两个角度。作答时可按时期回答,也可按角度回答。注意充分获取信息,如“汉兴之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没有宗子维城之固,把秦朝统治推到绝境”“(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磐石之家也”“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实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变通秦的举措”“新的控制手段”等,并分为继承和创新两类,再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举措、手段,最后注意总结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