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一、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自然地理考察也需要考虑人文地理条件。()2.提高地理实践力是野外考察的唯一目的。()3.野外考察的地点最好选在远离学校的地区。()4.野外考察只需要实地考察。()5.野外考察路线可随意选取。()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野外考察的目的不包括()A.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B.训练地理综合思维C.培养协作精神 D.加强探险自救技能【解析】选D。野外考察的地点在野外,但不是为了探险,是为了获取知识,增
2、强地理实践能力等。一个野外考察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回答2、3题。2.野外考察小组无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A.望远镜 B.罗盘仪C.照相机D.汽车3.野外考察小组需要准备的装备有()防晒霜羽绒服雨衣救生衣救生圈A.B.C.D.【解析】2选D,3选A。第2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下图为某野外实习报告中的一个图表。据此完成4、5题。4.该次实习报告的名称最可能是()A.某地褶皱山实习B.某地自然地理综合实习C.某地河谷地形实习D.某地断块山实习5.该次观察线路上选点
3、特征是()A.沿线均匀分布 B.阶地上较多、陡坎附近少C.阶地上较少、陡坎附近多D.高处多、水位面附近少【解析】4选C,5选C。第4题,据图可知,图示为阶地式河谷地形。第5题,阶地上地形一致,可以少设置观察点;陡坎附近地形变化大,需要设置较多的观察点。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山东省蒙山山麓一实验中学准备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一山丘进行一次野外实地考察。据此完成13题。1.在野外考察前,老师让学生在考察包内放一地质锤,其目的是考察当地的()A.土壤B.岩石 C.植被D.河流2.在考察路线上,同学们等距离布置了几个观察点位,这说明了在考察线路上()A.植被变化显著B.地形起伏不大C.坡向相同
4、D.观察对象变化不显著3.在考察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写出此次考察的调查报告,下列内容中不需要写在报告中的是()A.目的 B.时间 C.地点 D.结论【解析】1选B,2选D,3选A。第1题,考察岩石需要准备地质锤。第2题,沿考察路线如果观察对象变化不明显,可以等间距布置观察点。观察对象包括海拔、坡向、植被、土壤、地貌等多方面。第3题,自然地理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结果、结论等。(2021菏泽高一检测)某学校地理野外考察小组对图a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图a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b为图a中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5、读图回答46题。4.调取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够()了解居民点的分布帮助选择考察路线分析水系特征分析植被分布A.B.C.D.5.要得出“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一结论,考察小组主要查阅的相关资料有()植被覆盖率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 人口数量变化及分布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及分布A.B. C.D.6.下列考察步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是()A.考察论文的撰写B.野外实地考察C.准备好考察装备D.考察地点的选取【解析】4选B,5选A,6选D。第4题,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体现居民点的分布;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可帮助选择考察路线,如路线设计中坡度的大小、安全性等问题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出来;图中
6、显示出河流干支流分布等水系特征;植被的分布状况需要到实地考察得出。第5题,M地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的标志是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也趋于合理,而人口的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反映生态环境的改善。第6题,在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考察内容,选取考察地点,在此基础上再查阅资料、准备考察装备、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最后对考察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撰写考察报告。因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考察步骤是考察地点的选取。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龙鳞石海,位于重庆市万盛区石林镇内,是一个集旅游、科考、避暑和赏雪的绝好去处。若你
7、在暑假参加一中学生游学团到此地活动,请你注意考察该地。一线天是龙鳞石海著名景观之一,为典型的地缝溶洞地貌。三条中最长的一条从起点至终点约300米,宽则在12米,最深50米左右。人行其中,两边巨石堆砌、悬崖峭壁,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1)在一线天内怎样测定行走的方向?(2)如何根据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别?(3)观察一线天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安全问题?(4)草拟一份地质实习考察报告。【解析】第(1)题,根据罗盘仪或太阳等来定方向。第(2)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大特征。第(3)题,结合景观特征分析
8、。第(4)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针对地质方面的考察说明,在常规内容上包括3项以上即可。答案:(1)可以使用罗盘定方向:罗盘指北针与表盘上“北”一致时,即可观察所走路段与罗盘上主方向的夹角,即行走的方向;若能看到自己影子(太阳位置)和北京时间,可以将手表时针对着太阳,则时针与12时夹角的平分线指向南。(2)沿着一线天观察岩石层状分明,其间可能含有化石等,即为沉积岩。(3)尽快有序前行,不要停滞不前,防止拥挤、互相踩踏事件的发生;防止高空坠物或脚下湿滑等。(4)从报告名称,报告内容等方面总结。情境:2020年暑假期间,李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山区进行研学考察,下图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思考
9、:(1)研学小组在考察中发现,M坡植被长势比N坡好,分析此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2)研学小组选择甲处作为宿营地,说明其合理性。(3)为解决图中村落用水问题,计划修建一条引水渠道。在、两条引水线路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宜的线路,并说明理由。答案:(1)与N坡相比,M坡坡度较缓,土壤物质的淋溶、侵蚀作用较弱,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M坡为阳坡,光照、热量条件较好。(2)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宿营;与河流距离适中,取水方便且能避开突降暴雨引发的洪水。(3)水质好,(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水量大,距离短(建设成本低)。以我国华北地区山区的研学考察为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结合华北地区该山区的光照、地形、土壤等地理特征,分析M坡植被长势比N坡好的原因。(2)综合思维水平3宿营地应考虑安全性和取水条件,选址在地形平坦开阔,取水方便且能避开突降暴雨引发洪水的地区。(3)地理实践力水平4引水线路的选线应考虑水能实现自流,水量、引水距离短以及工程建设投资等方面。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