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个小题,共计60分)1. 殷城卜辞中有许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记载。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册封周方国首领文王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由此可见,商代( )A.商王对地方有一定支配权 B.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趋势C.分封的地方诸侯权力较大 D.君主专制制度的雏形形成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并众封功臣谋士,尚父被封于营丘,曰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B.有助于笼络异
2、姓权贵C.确保西周统治长治久安 D.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3.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隋朝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形成了抑制贵族的政治基础C.强化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 D.有效解决了官员的政治腐败4.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制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
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上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表明(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5.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奥古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这说明(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6.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查理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
4、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在800年的圣诞节,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A.王权与教权结盟 B.君权神授 C.教会地位最显赫 D.王权与教权合一7.英国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后人将其解释成“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议会)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C.其本质内涵在后世得以弘扬 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8.美国国会在1867年宣布,在哥伦比亚特区、未建州的联邦领土、内布拉斯加州和科罗拉多州赋予黑人选举权,遭
5、到总统否决,但国会通过三分之二多数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权。这反映了( )A.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 B.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C.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D.国会拥有独立立法权9.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国民党没有坚持依法追究下去,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材料旨在说明( )A. 民主共和深人人心 B.国民党缺乏宪政意识C.国民党的革命精神 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10.1939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
6、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出的一大创造性贡献。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为各国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C.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热情 D.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期1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诱三晋之人
7、,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这些措施( )A.实现了秦国的国富民强 B.提高了秦国的土地生产率C.促使自耕农的大量增加 D.导致秦国劳动力严重过剩13.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爵位授予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这一内容(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 B.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4.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
8、专制 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增加了财政收入 D.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15.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虽然清政府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 )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 B.清朝晚期地方离心力的加强C.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强化 D.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杂性16.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银铛入狱。这一事实说明( )
9、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 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 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17.如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五代4624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A.入仕途径日趋单一 B.官吏选拔渐趋公平C.重武轻文现象明显 D.士族阶层迅速崛起18.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 )A.进
10、一步削弱了相权 B.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旨在防范地方叛乱 D.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19.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廷无闲议”。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C.原决策机构权力丧失 D.刑罚比以往更为严苛20.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形成了制约机制 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 D
11、.避免了裙带关系21.在唐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共同审案)。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监察领域的不断延伸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22.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 )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 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 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2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
12、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人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4.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
13、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25.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肥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 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 D.分权制衡完善26.在英国,一切文职官员须自觉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泄露国家机密的,根据国家保密法予以严惩;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调整工资方面若不能达成协议,可以提交“文官仲裁法庭”裁决等。这些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的( )A.法制化和规范化 B.系统化和规范化C.规范化和标准化 D.标准化和系统化27.据剑桥中国晚清史
14、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 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28.观察下表,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年代小学堂中等以上学堂女学堂教会学校1900年以前37171900-1905年3413331906-1911年12016143(注:创办年代不详者除外)A. 中国废除科举制度 B.
15、上海口岸风气首开C.清廷大力倡办学堂 D.人们思想观念改变29.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 )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 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 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3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
16、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B.我国已经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二、 非选择题(3小题,共计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唐代时期,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经过三省的审批,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材料二 由于中枢缺乏协调,大量事务须由皇帝
17、亲裁,导致政事拖延、决策失误。有鉴于此,朱元璋先后设立了四辅官、殿阁大学士辅佐决策。然终洪武一朝,设官参与决策始终是末流,并非常态。永乐时,明成祖朱棣以解缙等入值大内,预机务,作为近侍,于内廷参与决策。这一做法在仁、宣两朝逐渐成为惯例。亲近重臣加大学士衔于大内当值,负责奏章的初步处理,为日后内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正统初年,外廷委任三杨,内廷宠信王振,开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式。 摘编自刘瑞华明洪武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演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8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权的演变,并
1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8分)32.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可以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誊录,即
19、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摘编自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二 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与担任文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0、,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
21、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帮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6分)(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3分) 班级 姓名 永吉四中202120
22、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答题卷(9月)一、 选择题(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 非选择题(40分)31.16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8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权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8分 32.12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一、
23、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4分33.12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6分(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3分永吉四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试卷(9月)三、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个小题,共计60分)2. 殷城卜辞中有许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记载。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册封周方国首领文王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由此可见,商代(
24、 A )A.商王对地方有一定支配权 B.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趋势C.分封的地方诸侯权力较大 D.君主专制制度的雏形形成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并众封功臣谋士,尚父被封于营丘,曰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B )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B.有助于笼络异姓权贵C.确保西周统治长治久安 D.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3.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隋朝这一举措( A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形成了抑制贵族的政治基础C.强化了政
25、府对官员的监督 D.有效解决了官员的政治腐败4.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制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上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表明( B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5.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奥古
26、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这说明( B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6.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查理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在800年的圣诞节,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A )A.王权与教权结盟 B.君权神授 C.教会地位最显赫 D.王权与教权合一7.英国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后人将其解释
27、成“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议会)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C )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C.其本质内涵在后世得以弘扬 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8.美国国会在1867年宣布,在哥伦比亚特区、未建州的联邦领土、内布拉斯加州和科罗拉多州赋予黑人选举权,遭到总统否决,但国会通过三分之二多数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权。这反映了( C )A.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 B.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C.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D.国会拥有独立立法权9.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
28、理赵秉钧身上。国民党没有坚持依法追究下去,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材料旨在说明( B )B. 民主共和深人人心 B.国民党缺乏宪政意识C.国民党的革命精神 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10.1939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D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11.中国共产党
29、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出的一大创造性贡献。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为各国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C.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热情 D.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期1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这些措施( C )A.实现了秦国的国富民强 B.提高了秦国的土地生产率C.促使自耕农的大量增加 D.导致秦国劳动力严重过剩13.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
30、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爵位授予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这一内容( B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 B.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4.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这些措施( D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增加了财政收入 D.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15.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虽然清政府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
31、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 D )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 B.清朝晚期地方离心力的加强C.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强化 D.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杂性16.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银铛入狱。这一事实说明( A )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 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 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17.如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 B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32、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五代4624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A.入仕途径日趋单一 B.官吏选拔渐趋公平C.重武轻文现象明显 D.士族阶层迅速崛起18.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 B )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B.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旨在防范地方叛乱 D.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19.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
33、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廷无闲议”。这反映出明代( A )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C.原决策机构权力丧失 D.刑罚比以往更为严苛20.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B )A.形成了制约机制 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 D.避免了裙带关系21.在唐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共同审案)。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B )A.监察领域的不断
34、延伸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22.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 A )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 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 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2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人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C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
35、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4.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D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25.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肥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
36、化主要反映出( D )B. 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 D.分权制衡完善26.在英国,一切文职官员须自觉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泄露国家机密的,根据国家保密法予以严惩;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调整工资方面若不能达成协议,可以提交“文官仲裁法庭”裁决等。这些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的( A )A.法制化和规范化 B.系统化和规范化C.规范化和标准化 D.标准化和系统化27.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
37、材料说明( B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 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28.观察下表,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年代小学堂中等以上学堂女学堂教会学校1900年以前37171900-1905年3413331906-1911年12016143(注:创办年代不详者除外)B. 中国废除科举制度 B.上海口岸风气首开C.清廷大力倡办学堂 D.人们思想观念改变29.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
38、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 D )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 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 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3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D ) 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B.我国已经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四、 非选择
39、题(3小题,共计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唐代时期,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经过三省的审批,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材料二 由于中枢缺乏协调,大量事务须由皇帝亲裁,导致政事拖延、决策失误。有鉴于此,朱元璋先后设立了四辅官、殿阁大学士辅佐决策。然终洪武一朝,设官参与决策始终是末流,并非常态。永乐时,明成祖朱棣以解缙等入值大
40、内,预机务,作为近侍,于内廷参与决策。这一做法在仁、宣两朝逐渐成为惯例。亲近重臣加大学士衔于大内当值,负责奏章的初步处理,为日后内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正统初年,外廷委任三杨,内廷宠信王振,开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式。 摘编自刘瑞华明洪武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演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目的:防止宰相专权,加强皇权;集思广益。2评价:唐代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提高了办事效率;但该制度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6(2)根据材料
41、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权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演变:由皇帝独掌决策转向内阁辅佐决策,类宰相化。2原因:废除宰相致使中枢决策协调机制缺失;决策权过分集中导致政务处理效率降低;后来的皇帝,缺乏国政决策经验,且政事过量,皇帝个人精力有限。632.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可以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
42、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誊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摘编自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二 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与担任文
43、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新变化:考试内容上以策论和经学代替诗赋;确立殿试制度和三级考试制;废除公荐制度,实行锁院制;完善科举程序,实行糊名法和誉录法。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特点:文官知识结构失衡,重文轻理;忽视科技的地位。4(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
44、选拔人才的启示。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要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4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
45、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帮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3(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2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
46、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4(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权益;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3 永吉四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答题卷(9月)三、 选择题(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四、 非选择题(40分)31.16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目的:防止宰相专权,加强皇权;集思广益。2评价:唐代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了
47、比较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提高了办事效率;但该制度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6(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权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演变:由皇帝独掌决策转向内阁辅佐决策,类宰相化。2原因:废除宰相致使中枢决策协调机制缺失;决策权过分集中导致政务处理效率降低;后来的皇帝,缺乏国政决策经验,且政事过量,皇帝个人精力有限。6 32.12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新变化:考试内容上以策论和经学代替诗赋;确立殿试制度和三级考试制;废除公荐制度,实行锁院制;完善科举程序,实行糊名法和誉录法。4(2)根据材
48、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特点:文官知识结构失衡,重文轻理;忽视科技的地位。4(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要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433.12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3(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2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4(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权益;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