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14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官反映了学在官府的特点,故B项正确。2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
2、料“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清政府主张实行“通才教育”,“通才教育”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教育,清末所谓的“通才”指的是具有封建伦理道德观和掌握并熟练运用西学艺能之人,这表明清末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3下列关于近代中外大学教育发展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津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B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C德国俾斯麦建立“大学区”制度D清华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答案】B【解析】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故B项正确;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故A项
3、错误;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故C项错误;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故D项错误。4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了书籍的雏形,其书写材料主要是()A兽骨B陶片C竹片D纸草【答案】D【解析】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故D项正确。5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述
4、及德国在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初期印刷厂数量的变化,联系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可知,德国印刷厂数量的增多反映出社会需求增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现象,故D项正确。61849年,英国考古学家莱尔德发现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该图书馆的建立者是()A亚述的巴尼拔王B古希腊的伯里克利C马其顿的亚历山大D古罗马的屋大维【答案】A【解析】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故A项正确。7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
5、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建立的一系列近代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故B项正确。8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代历史上,由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A国立历史博物馆B国立中央博物院C南通博物苑D中国国家博物馆【
6、答案】C【解析】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61年,美第奇家族决定为共和国的市政司法机构盖楼。20年后,该家族将楼的最高层设为精湛艺术画廊的场所,即乌菲齐博物馆,之后不断扩充。据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看了博物馆,赞叹不已。1737年,美第奇家族势力衰微,共和国政权易手。家族在转交博物馆艺术遗产时约定: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约定流传至今。意艾莱娜吉纳耐斯奇编著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材料二历史上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是拿破仑。他统治期间,曾发生过几千吨艺术品运到巴黎的盛况,其中506件艺
7、术品是从意大利掳掠来的。今天的卢浮宫里共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有人说在卢浮宫“不管你看多少,都可以肯定它们是无与伦比的,它们会唤起你身上蕴藏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你对创造的认识和对幸福的理解”。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著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第奇家族打造乌菲齐博物馆的主要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是如何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博物馆对人类文明的意义。【答案】(1)主要条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盛;美第奇家族把持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实权;美第奇家族非常富有;美第奇家族热衷于资助文化艺术。(2)做法:对外扩张,掳掠各
8、国艺术珍品。意义:保护与宣传文化艺术;见证人类文明;陶冶人文精神。【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可知,宋代在朝廷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的背景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为朝廷选士服务,即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故A项正确。2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
9、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可知,戊戌变法前后,近代教育仍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D项正确。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
10、国国情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答案】A【解析】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故A项正确。4自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等书,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 开始刊行。这反映出()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B佛经是雕版印刷的主体部分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雕版印
11、刷术发明后,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等书,体现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A保存文化遗产B传递科学情报C开展社会教育D开发智力资源【答案】C【解析】维新派仿效欧、美、日的图书馆,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结合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可知,“书藏”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618世纪的
12、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答案】C【解析】材料“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说明公众能借阅图书,这体现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故C项正确。7希腊化国家的马其顿统治者是在希腊学问享有盛誉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在埃及建立了图书博物馆,这是历史上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吸引了大批希腊学者前去埃及。这体现的是()A政府推动文化的发展B埃及文明具有吸引力C英雄人物推动历史发展D希腊文化向
13、东方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统治者支持文化、科研活动,这体现的是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推动,故A项正确。8英国百科全书在“博物馆的职能”中把“社会作用”放在首位,特别强调“在当代世界中,博物馆的倾向是既反映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A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价值的体现B是学术研究中心C应重视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D要借助现代科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博物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上,强调反映社会、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必须重视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促进当代社会向前发展,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简表: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
14、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等两宋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100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
15、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一:专制主义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民办向官办发展)。阐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场所;元朝,书院
16、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政府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阐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与交流。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