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23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扶余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区域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区域地形和水文示意图,

2、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区域为世界上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该要道沟通了A. 东亚和南亚B. 西欧与西亚C. 大西洋与太平洋D. 太平洋与印度洋2. 图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图示区域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该要道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图示区域位于热带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年平均气温是指全年各日的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示意图(单位:C)

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形成图示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地形C. 海陆位置D. 大气环流4. 影响P、Q两地年平均气温形成的自然要素分别是A.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B.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C. 地形地势、大气环流D.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5. 甲、乙两地A. 沿岸都有暖流流经B. 气温季节变化均较小C. 降水都集中于夏季D. 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答案】3. A 4. C 5. D【解析】【3题详解】图示区域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大致沿纬线分布,因此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A正确;地形影响会导致等值线出现弯曲或闭合,B错误;海陆位置一般使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C错误;

4、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较大,对气温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4题详解】P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其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Q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高温,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甲距海较远,没有暖流经过,乙西部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A错误;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季节变化较大;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季节变化较小,B错误;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乙地全年降水均匀,C错误;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故选D。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

5、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原因是( )A. 地处低纬度B. 位于岛屿内部C. 空气湿度大D. 位于山间盆地7. M地房屋建筑( )A. 多为矮层B. 多高低错落C. 多吊脚楼D. 多茅草屋【答案】6. D 7.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雷雨是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对流雨,赤道附近,早晨天空晴朗,太阳升起,云越积越厚,到了午后,雷电交加,暴雨倾下,雨后天晴。建筑物要考虑当地的天气特征。【6题详

6、解】根据材料可知,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中午过后,盆地内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易形成对流雨。故选D。【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M地多大风暴雨,为了防雷防风防雨功能建筑物高度不能太高,A正确。故选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图中a地的气温特征为A. 冬温夏热B. 冬温夏凉C. 终年温和D. 冬冷夏凉9. 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是A. a地B. b地C. c地D. d地【答案】8. D 9. D【解析】【8题详解】图中a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气温冬季寒冷,夏季凉爽,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

7、西欧最适宜发展乳畜业区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且要靠近城市。图中a纬度高,气温低、城市少,不是最适合的地区,A错误;b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城市少,不是最适合的地区,B错误;c地海拔高,气温低、城市少,不是最适合的地区,C错误;d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城市多,市场需求量大,是最适合的地区,D正确。故选D。【点睛】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以生产加工的乳制品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

8、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大。气候温和湿润、农作物品种多。山地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水源丰富。政策支持。靠近城市,市场需求量大。面向全国消费者、面向人口众多的国外,出口市场信息迅捷。陆、海、空运输发达;高速公路连接各地。农业科技生产水平高,农业加工科技水平高,农产品储运技术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快。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逢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高跷树”,有23米高的

9、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原因不包括A. 湖泊较深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慢C. 河流入湖泥沙量大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11. “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A. 外力作用强,土壤易“跑”B.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C. 地表营养物质丰富,便于树木吸收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是湖泊较深,A包括。属于贫营养湖,湖中的藻类植物少,繁殖慢,B包括。河流入湖泥沙量小,透明度极

10、高,C不包括。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对湖泊污染少,D包括。故选C。【11题详解】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风浪巨大,外力作用强,导致根部土壤侵蚀,A对。湖水没有结冰,树木生长在湖岸沙滩上,冻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营养物质大多被沉积在湖底,C错。积雪掩盖,不是根部裸露在地上的原因,D错。故选A。【点睛】河流入湖泥沙量小,透明度极高。属于贫营养湖,湖中的藻类植物少,繁殖慢。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对湖泊污染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读澳大利

11、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 据图可知地A. 灌溉农田较多B. 冬季降水较多C. 宜发展畜牧业D. 地势崎岖高峻13. 与地相比,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气温年较差较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人类活动B. 洋流性质C. 大气环流D. 地形起伏【答案】12. C 13. B【解析】【12题详解】地为自流井盆地,分布有沙漠,自流盆地的自流井水盐度较高,不适合灌溉,A错误;冬季盛行东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B错误;自流井水盐度较高,适合作为牲畜的饮用水,且分布有草原,宜发展畜牧业,C正确;自流井盆地地势平坦,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人类活动对气温年较差影响较小,A错误;夏季地与同纬

12、度的澳大利亚东岸普遍高温,冬季地受寒冷影响大,气温低,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是暖流,温度较高,因此地气温年较差大,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气环流造成的气温年较差差异不大,C错误;两地区地形均为沿海平原,地形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某游客在日记中记录:这里的日出真早,北京时间2:15就已经是白天了,不愧为我国“东方第一镇”。这个边境小镇的市场上,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我国“东方第一镇”一乌苏镇位于A. 图B. 图C. 图D. 图1

13、5. 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A. 朝鲜B. 俄罗斯C. 蒙古D. 韩国【答案】14. C 15. B【解析】【14题详解】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黑龙江省,根据省区形状、河流及经纬度判断,图位于内蒙古地区,A错误;位于我国西南雅鲁藏布江河谷,B错误;图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C正确;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由上题结论可知,乌苏镇位于黑龙江省,位于我国领土最东端,与俄罗斯相邻,故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邻国俄罗斯。B正确。朝鲜、韩国、蒙古三个国家与黑龙江省不相邻,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

14、对区域进行定位,明确三江平原的乌苏镇的位置。读我国某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影响图示区域西部7月份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地形C. 海陆位置D. 洋流17. 若X表示1月份等温线,则X的值最可能为A. -20CB. -22CC. -24CD. -26C【答案】16. B 17. D【解析】【16题详解】根据图示地区的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地区,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受纬度因素形成气温的差异小,A错误;我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等温线分布与山脉走向平行,B正确;图示区域西部距海远、不受洋流影响,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

15、X闭合等温线处为大兴安岭山顶,海拔高,气温低,X的左侧为-26,右侧为-24,则X的温度应该低于-26,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X的温度为-26,D正确,ABC错误。故选D。如图为我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 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B. 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C. 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D. 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19. 该河最有可能是A. 松花江B. 塔里木河C. 淮河D. 珠江【答案】18. A 19. B【解析】【18题详解】图中左侧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

16、仔细读图,水体的日蒸发量最大,其次是耕地、林地和草地,从而可以判断出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A正确。日蒸发量主要是地表的蒸发,因此土层厚度的影响很小,C、D错误。该河干流区的太阳辐射的差异难以判断,B错误。故选A。【19题详解】各类用地面积=日蒸发总量/日蒸发量。从图中计算可知,该地草地比重最大,其次是未利用地,水体面积较小,因此应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结合四个选项,该河最可能是塔里木河,B正确,松花江水体面积大,淮河耕地比重大,珠江林地和耕地比重大,ACD错误。故选B。2019年6月1日,小王在微博中写到:“我们这里的小麦即将到收获的季节了。大片的麦田看上去如

17、同海洋一般,一望无际。现在麦穗还带有青涩,再过不了几天,就会变成金黄色,呈现出一片金色的麦海。随着微微南风吹拂,麦浪翻滚,农民脸上也会流露出丰收的喜悦。收获的麦田随即会被农民种上玉米,秋后即可收获,再种上小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小王所在地区最可能是A. 珠江三角洲B. 华北平原C. 洞庭湖平原D. 松嫩平原21. 对该地区小麦种植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 春旱B. 沙尘天气C. 洪涝D. 寒潮天气【答案】20. B 21. A【解析】【20题详解】当地6月份是小麦收获的季节,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是水稻种植区,AC错误;华北平原是冬小麦种植区,6月份收获,B正确;松嫩平原是春小麦,7

18、月中下旬收获,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华北平原小麦种植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春旱,原因是小麦春季返青,生长旺盛,需水量大,但此时雨季未到,因此春旱危害严重,A正确;BCD错误。故选A。碉房是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墙体用石块垒砌而成,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m,大多数墙壁上面都比下面薄,整面墙呈梯形。据此结合碉房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2. 碉房多出现在我国的A. 内蒙古高原B. 黄土高原C. 青藏高原D. 云贵高原23. 碉房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m的主要目的有防风避寒 御敌防盗 防水防潮 降温防暑A. B. C. D. 【答案】22. C 23. A【解析】22题详解】碉房墙体用石块垒砌而成,内

19、蒙古高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A错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B错误;青藏高原山峦河谷地带盛产石材、木材,碉房多出现在我国的藏南谷地,C正确;云贵高原传统民居是竹楼,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青藏高原表面风力较大,海拔高气温低,墙厚可以防风避寒,正确;墙厚、石块垒砌御敌防盗效果好,正确;青藏高原降水少,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墙厚不是为了降温防暑,错误。正确,故选A。【点睛】碉房是藏族颇具代表性民居,多为石木结构,一般分为两、三层,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晒台多在三层。读台湾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台湾岛某地区旗状树冠图片,完成下面小题。24. 导致图中旗状树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20、风力B. 光照C. 地形D. 水源25. 该旗状树冠最可能出现在台湾岛的A. 地区B. 地区C. 地区D. 地区【答案】24. A 25. D【解析】【24题详解】旗形树冠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旗形树冠对这的长期风向有指向作用,影响图中旗状树冠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A正确;与地形、水源和光照无关,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地处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位置,东南风从东南部广阔洋面上来,摩擦力小,风力较大,且位于冬季西北季风背风坡,冬季风力小,因此该旗状树冠最可能出现在台湾岛的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6.读北美五大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形成五大湖的主要外力作用。(2)简述圣劳伦斯河的水文特征。(3)五大湖城市群是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简述该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冰川侵蚀。(2)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结冰期长等。(3)地形开阔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五大湖成因、河流水文特征及城市群形成有利条件等知识点。结合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详解】(1)五大湖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个相连湖泊的总称,它们从上而下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的湖盆主要由冰川刨蚀

22、而成。冰川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2)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分析。圣劳伦斯河发源于安大略湖,以湖泊水补给为主,水量丰富,水位的季节变化小。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纬度高,有结冰期,且结冰期长。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3)美国五大湖地区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自然原因:地形较平坦,水源充沛,资源丰富(铁);社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农业基础好,工业基础雄厚,多河流,航运发达,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等。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斯瓦尔巴群

23、岛位于北极地区,是挪威最北界国土范围的属地,群岛温度比同纬度的俄罗斯与加拿大地区高了近20C,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居民约3000人。该地区生活着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靠捕捉海豹和鱼类生存。斯瓦尔巴群岛结冰时间在12月份左右,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下图为斯瓦尔巴群岛地理位置示意图。(1)说明斯瓦尔巴群岛结冰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晚的原因。(2)与其他海域相比,推测斯瓦尔巴群岛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3)分析气候变暖对生活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熊的影响。【答案】(1)海湾深入陆地,海岸线异常曲折,利于暖湿气流

24、深入;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2)气温高,结冰期短,海洋生物量巨大,吸引北极熊来觅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人类活动少,对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影响较小等。(3)结冰期变短,北极熊的捕食时间缩短,导致食物匮乏;海冰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和捕食平台减少;北极熊因不适应变暖的气候可能灭绝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斯瓦尔巴群岛温度的因素、北极熊生存的有利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结合该岛经纬度、海陆形状不难判断影响因素。【详解】(1)斯瓦尔巴群岛结冰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晚说明其温度高于同纬度地区,影响该地区温度高的有利因素是海陆位置、暖流。分析从这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

25、看出斯瓦尔巴群岛海岸线异常曲折,海湾深入陆地,利于暖湿气流深入,深受海洋影响,冬季降温慢;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温度较高。(2)斯瓦尔巴群岛结冰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晚,气温高,结冰期短,北极熊获取食物时间长,海洋生物量巨大,吸引北极熊来觅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纬度高,人类活动少,对自然环境破坏少,捕杀现象少,对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影响较小等。(3)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和鱼类,气候变暖结冰期变短,北极熊的捕食时间缩短,导致食物匮乏;海冰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和捕食平台减少;北极熊、海豹和鱼类因不适应变暖的气候可能灭绝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26、问题。材料一 通常,我们用1月平均气温代表冬季气温,下图为1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成都和拉萨各月气温分布示意图。(1)说出a所代表的地理界线的名称,并举例说明该线的地理意义。(2)说明成都和拉萨的气温差异。(3)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答案】(1)秦岭一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2)拉萨各月气温均低于成都,气温年较差较小。(3)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成因: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北方

27、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弱,温度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秦岭淮河的地里意义、拉萨和成都气温差异、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等知识点。气温分布特点据材料一等温线分布特点不难回答。【详解】(1)图中a为秦岭一淮河一线。其地理意义较多,主要表现在: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的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北方地区分界线。(2)气温差异分析要分析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大小。据材料二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拉萨各月气温均低于成都,气温年变化幅度小,气温年较差较小。(3)据材料一1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可以

28、看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分布不均衡,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东西之间差异也较大,部分地区出现较低气温。成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弱,温度低;北方接近冷空气源地,北方地形平坦,多大风,降温快等。【点睛】我国气温特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向北气温越低。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南方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且冬季南方白昼时间比北方长;北方又临近冬季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2、夏季全国普遍高

29、温,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凉爽的地方。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方太阳高度角也变大,且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冬季风消失,夏季风渊源不断的送来热量,所以南北普遍气温较高。只有青藏高原等高山、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气温较低。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南方地区白昼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北方地区白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南方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北方地区稍多,气温比北方地区略高一些。因此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小。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为11001500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30、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近年来,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1)说明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的原因。(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地的条件。(3)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答案】(1)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位于峡谷地带,有狭管效应,风速大等。(2)河西走廊的南侧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劣;河西走廊的北侧为沙漠,气候干旱,淡水补给困难,且通行困难;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基础好,自然条件优

31、越;人口稠密,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等。(3)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夏季冰雪融水减少,工农业需水量大;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河西走廊能源丰富的原因、古丝绸之路的区位条件及荒漠化严重的原因。审清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详解】(1)“风电走廊”有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该地区太阳能、风能丰富。影响太阳能的因素是: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风能丰富的原因: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位于峡谷地带,有狭管效应,风速大等。(2)河西走廊有连接东、西的优越地理位

32、置。南、北为山地,该地地势平坦,交通条件较好。西北气候干旱,该地水源较丰富,利于为商旅补充水源。绿洲广布,该地农牧业较发达,利于食物的补充,人口稠密,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等。(3)荒漠化日趋严重的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于半干旱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蒸发量大;夏季冰雪融水减少,工农业需水量大;自然环境脆弱,过度垦殖、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植被破坏严重等。【点睛】西北荒漠化原因: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多大风;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多沙漠。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