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四) (山东省济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
2、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
3、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 ?”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
4、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注】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禳鬼:驱除鬼神。寻阳:地名,即江州。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捆绑,捉拿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C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巡行示众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资运竭乃还 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皆释而遣之 D乃脱帻投地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
5、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若道济在,岂至此A B C D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D檀道济被收
6、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答案三、(12分,每小题3分)9.A(吊:慰问)10.C(两个“而”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A第一个“以” 后面跟的是主谓短语,为连词,因为;第二个“以”后面跟的是名词性短语,为介词,因。B第一个“其”为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大概;第二个“其”为助词,起
7、调节音节的作用。D第一个“乃”为副词,就;第二个“乃”为副词,竟然)11B(是其他人的建议。均为侧面表现)12D(檀道济把自己比作是宋国的“万里长城”,并不是指作为战略屏障的长城。)四、(24分)13(1)(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3分。注意“备”“奉”“以”“称”等词的翻译)(2)檀道济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慢慢地走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4分。注意“悉”“甲”“白服”“身”“徐”“乃”等词的翻译)(3)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3分。注
8、意“以”“累”“致”“但”“任”等词的翻译)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兄姊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义,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用他任琅邪内史。元
9、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守了。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撤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魏军害怕有埋伏,
10、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司空,镇守寻阳。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
11、,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鹪鹑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呜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 文帝问殷景仁
12、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2012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
13、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
14、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
15、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卫鞅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缘:因为B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被:遭受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具:详细制定D所利不能药其所伤药:治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 常以身翼蔽沛公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以信为宝”思想的一组是常人安
16、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鞅向秦孝公进言申述变法理由,甘龙对其进行反驳。卫鞅认为不能和常人、学者商讨开创大业之事,最终秦孝公认同了卫鞅的观点并同意其变法。B为了让百姓相信法令,卫鞅在南门立杆悬赏,先为十金,后增至五十金,有人将木杆搬到北门而获赏,这才颁布变法法令。C秦国很多百姓在变法之初指责新法带来不便,卫鞅借太子犯法之事加以惩戒,使秦人接受了法令,并让那些质疑新法的人改变了态度。D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
17、天下,建立天下者不欺四方;战国乱世的四位君主以信服人,司马光借此提醒一统天下的当政者更应该这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5分)(2)民怪之,莫敢徙。(2分)(3)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3分)【答案】9A 10C 11D 12C13(10分)(1)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愚笨的人被法规制约(或“受制于新法”);贤德的人改变礼制(或“规则”,“礼法”等均可),无能的人拘泥于(陈旧的)礼制。(5分)(2)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奇怪,没人敢动手去搬。(2分)(3)不讲信誉无法统治(“领导”也可)人民,没有人民便无法守卫国
18、家。(3分)(泰安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
19、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 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20、,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9对下
21、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不赂者以赂者丧B文侯问于群臣曰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富贵者骄人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抱明月而长终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钟声不比乎?左高。 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ABCD12下列对
22、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魏成为国相。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并愤然与之绝交。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5分)译文:_(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23、。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5分)译文:_答案9B(“趋”词义应为“快步走”)10C(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修饰”)11B(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12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13译文:(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落实“则”“直”“向”“是以”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2)地位卑下
24、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落实“卑”“尊”“谋”“疏”“戚”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文言参考译文】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
25、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 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
26、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 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
27、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11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