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47.50KB ,
资源ID:59494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49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南宫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南宫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周测试题命题 高一历史组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做法使军政

2、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3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5“(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3、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7某地发生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

4、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交付兵部、户部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8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B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9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是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

5、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10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11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分封同姓王 B.实行刺史制度 C.实行察举制 D建立中朝制

6、度12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13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话:“却说袁术在淮南,地广粮多,大会群下议曰: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史实的是( )A当时世家豪族地主依仗自身的势力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B察举制的推行是袁氏大家族出现“四世三公”的重要条件C当时地方势力割据称雄,中央集权制度被严重削弱D

7、袁术、袁绍的迅速败亡说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1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此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15“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

8、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1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 )A B C D17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

9、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甲午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18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

10、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 B. C. D.1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20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

11、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这里的三大战役是: ( )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A B C D2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等开埠口岸设关。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2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

12、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23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24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

13、朽无能”的观点25西方记者惊叹,这是自游牧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这是中华民族的出埃及记,某地成为中国的迦南。这不仅仅是一次民族生命的死里逃生,这也是中国南宋、明末以降民族精神凤凰涅盘式的现代复兴,而且是整个东方历史性惊觉奋起的史诗图景。材料中的“某地”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马关条约中被列为商埠C.新中国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颁布D.开启中国百年屈辱的文件签署26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文中所及中俄交涉的事件是( )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B收回伊犁的

14、外交谈判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 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27“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该主张应出自A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 B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决议C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D中共洛川会议决议28“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92015年9月2日,中国

15、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了,70年,多么艰苦卓绝,无比英勇悲壮,令人刻骨铭心!一位原日本侵华战犯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撒骡马市场让牲畜踩踏,以赎他在中国山西犯下的罪恶。他所犯下的罪恶主要应该是( )A对平民烧杀淫掠 B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C参与南京大屠杀 D实行殖民统治30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

16、认同南京国民政府31一位日本将领自我辩护说:“我们就像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只有三扇门供我们逃出去,也就是说移居外地、打入世界市场和领土扩张。第一扇门,移居外地,已经被其它反对日本移民的国家堵死了。第二扇门,打入世界市场,又已被关税壁垒关上了。三扇门关上了两扇,日本该怎么办?很自然,日本只有从剩下的一扇门夺门而出了。”该将领辩护的扩张行动最可能是( )A九一八事件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甲午战争32民国16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民曾说:“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

17、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的“赤祸”是指共产党领导的( )A秋收起义 B农民运动 C工人起义 D农村根据地3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拟定该条文的核心目的是( )A确保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维护列强在该地区商贸利益 C镇压该地区人民的反抗 D控制政治中枢实施间接统治34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

18、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天朝上国思想犹存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同教同心幻想联翩A B. C. D35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36在中共某次大会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

19、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主张采用较为激进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高度重视农民阶级的主导作用37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A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D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38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

20、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9 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后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国

21、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40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第II卷(非选择题)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22、。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4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对当时起到什么作用?(8分)(3)材料三中明太祖的看法和主要做法是什么?(4分)(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2分)42.(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3、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天津逐步成为北方外贸中心。材料三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行动上又是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

24、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材料四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五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外交政策?(4分)材料二中的广州、上海、

25、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4分)(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观点的看法。后来英国是怎样履行所谓的“文明的高尚义务的。”(6分)(3)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4)按照材料五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这

26、肯定是在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而B项“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废除丞相制度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并作出准

27、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汉代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中朝(“内朝”)制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BD两项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的“中朝”制度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以后的朝代在此制度上不断加强和完善。ABD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排

28、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影响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不符合史实。而其余ABD三项表述准确,均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

29、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等,结合秦朝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以及随后的“焚书坑儒”事件。可知,ACD三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郡县制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幕僚根据皇帝旨意”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属于无丞相,“权分六部”时期。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权分六部”8B【解析】试题

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等,作者实际上是在肯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一种值得肯定的选官制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正确。其余ACD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下设六部”,错误;C项,“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错误;D项,“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表述不准确。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

31、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比较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消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项说的是分封制,不符合史实,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荡灭古法,窃

32、自号为皇帝”、“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郡国并行。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郡国并行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周朝礼制规定”、“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周朝等级制度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理解。据此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等级制度及其影响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3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的意思就是身份背景对于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具有决定性作用。三国时期的选官用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它承接了察举制的原则,过分强调了身份背景的作用。因此D选项说法是错误的。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指出: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这种状况是由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的弊端造成的,故选A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15C

34、【解析】试题分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而不是察举制,所以A项错误。B项内容与材料中的“前数为郡守,”不符合,所以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C项与材料内容“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相符,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

35、-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相关影响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 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始于甲午战争”,不符合史实;BD两项明显错误。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影响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

36、、“ 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等,可以得出项的结论。而项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南京失守后蒋介石的态度及应对19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依据所学分析选项,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排除B;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排除C;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在“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后,故排除D。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认识20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9月至

37、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可知说法正确,说法排除,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它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本题答案为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叙述的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面对这种现象,中国官员对此开展了积极的抵抗,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这就反映出中国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

38、的反抗斗争经济侵略22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这部历史人物传记是刘伯承。A是叶挺指挥的;B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C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D是毛泽东提出的。故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刘伯承23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式的平均主义,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彻底摧毁地主所有制,消灭地主剥削,废除农业生产中封建的荆棘,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也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BCD说法错误,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39、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24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海军舰队并不能等同于清政府,故A项错误;海军舰队战死和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李鸿章不避战求和,故 B 项错误;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战略战术落后,故 C 项 错误; 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的, 如果是腐朽无 能,贪生怕死,那么他们怎么会殉国呢,故 D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25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

40、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中的“一次民族生命的死里逃生”可以看出材料中的某地应该是指重庆,因为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政府的陪都,而重庆又是马关条约中被列为商埠,其他几个选项均不是在重庆,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26B【解析】试题分析:1865 年至 1877 年阿古柏率军入侵中国新疆

41、,史称“阿古柏之乱”,俄国的支持是题干事件的起因,故 A 项错误;1881 年曾纪泽提到的“俄事日迫” ,是收回伊犁的谈判,故 B 项正确;俄国干涉还辽发生在 1895 年马关条约后,故 C 项错误;经过谈判之后,清政府在 1884 年设立新疆行省,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 至 1900 年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收回伊犁27D【解析】试题分析:由“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可以判断中共的主张是在七七事变发生,国民党军队奋起抗战的情况下,为促成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提出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42、这一主张是中共洛川会议的决定。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洛川会议2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可知,材料体现的即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以后的议和。“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指的是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特征,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29A【解析】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题干关键词,诸如“山西”“他所犯

43、下的罪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C项“南京大屠杀”,均与山西关联不大,排除BC两项;D项“殖民统治”,这属于日本政府的行为,而不是他个人,排除。作为侵华罪犯个人,A项符合常理和史实,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日本的侵华战争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30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36年8月”,即可排除A项,A项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亦可排除B项,B项“建立苏维埃政权”,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D项“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没有依据,明显错误。进一步可知,此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C项“准备建立

4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十年对峙时期日本的局部侵华与中共的系列应对3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关税壁垒”是指1929年大危机爆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造成国际贸易锐减,加重了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因此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故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3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叙述的是国民党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的言论,“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指的是北伐期间的湖南、湖北、江西的农民运动 ,工

45、人起义在上海。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3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中材料“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是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大沽、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方便列强对清政府进行控制,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国门洞开3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说明天朝上国思想犹存,“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表明太平军把基督教徒当成兄弟,把清政府当成妖魔,反映了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激

46、化。也反映了同教同心幻想联翩。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35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所述时间为“到武昌起义之前”,主要表达的是革命党人的起义“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故选B。题干没有涉及维新变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革命,排除AC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偶然性3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只有才”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A D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

47、,C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革命的道路37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1944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所采取的民主政治的一种肯定,而且将美国的民主与苏联的相提并论,并说共产党人就是要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借此来表达未来要民主建国的政治诉求,故选D;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名师点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同情和支持,无论是共

48、产党还是国民党,国际社会都给与了关注和支持,所以抗战时期中共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共对美国的态度,实际上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借助于这一重要的背景,中共表达自己的主张,既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进行,也有利于抗战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安排,这需要考生能够认真分析才可以得出结论。3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解放战争阶段特征的认识。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即国民党失去长江以北的统治。据此,判断选项:A项失去的是东北地区,C项失去的是华北地区,D项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

49、,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淮海战役39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国民党将领与红军”“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民族意识也空前觉醒”。据此,判断选项:ACD三项都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排除ACD。B项表述最为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日本的侵略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4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抗战。为粉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游而不击的谣言,1940年8月,彭德怀亲自指挥了华北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A是1937年国民党将领张治中和冯玉祥等指挥的。B是193

50、7年9月林彪指挥的;C是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故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百团大战41(1)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4分);(2)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决策的失误。(8分)(3)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4分)(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3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

51、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直接作答。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推广郡县制等。(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同时,本问涉及三个小问,从而本问具有一定的难度。本问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结合三省六部制相关史实展开,分别认知。第一小问的涉及皇帝和三省长官;第二小问的特点,要体现“分权”;第三小问的作用,要凸显“多方面意义”。(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

52、息,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看法”,比较简单,由材料信息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总体上要体现“不认可丞相制度”,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的“做法”,直接作答即可,即“废除丞相,权分六部”。(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属于本材料题的最高立意层面,作答时候,要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并认知出核心信息。本问其实不难,在审题和作答时候,要把握住“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维度,围绕此维度展开认识,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

53、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除丞相制度42(1)英国殖民扩张或发展海外贸易;中国闭关锁国。(2分)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3分)(2)禁烟运动或虎门销烟(1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中国禁烟运动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 ,不是侵略行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才是可耻的侵略行为。(2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2分)(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4分)(4)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4、,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5分)【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英国商人来华贸易,被中国政府拒绝,反映英国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中国闭关锁国的不同外交政策。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五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增加天津为商埠。(2)根据材料三中“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可知,“最近这样方式”是指虎门销烟。“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禁烟运动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不是侵略行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是可耻的侵略行为。这是英国商人对中国禁烟运动的歪曲,目的是挑起中英战争。(3)

55、材料四中是传统史学家的观点,中国近代史两条线索,侵略和反侵略。用这种观点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那些反侵略反封建斗争评价较高,如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4)材料五主张用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具体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在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