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题1分,共45分)1.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先后时间排列为( )A. 南京、厦门、天津、杭州B. 南京、天津、厦门、杭州C. 厦门、南京、天津、杭州D. 厦门、南京、杭州、天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正确解答本题,即在于明确近代中国几次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及相关内容。要注意“商埠”的含义,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通商口岸。据此,结合近代中国几次不平等条约,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分别涉及的条约是1842
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5年马关条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系列不平等条约2. 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A. 军事技术落后B. 社会制度滞后C. 政治腐败D. 思想观念陈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只是期望借助于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A正确,排除BCD。3.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据此可知,该
3、书A. 是当时介绍西方最详实的著作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引发了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 倡导在中国建立代议制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主要思想主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魏源主要思想主张的了解,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可知,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没有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C项错误;魏源只是介绍了政治制度没有倡导建立代议制,故D项错
4、误。4. 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A. 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B. 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C. 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从天京事变后由盛而衰,洪秀全的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是为了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资政新篇并没有实施,更重要的是农民阶级的纲领从来没有“根本”改变,故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的颁布并没有使太平天国的命
5、运将因此由衰转盛,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资本主义色彩,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故D项错误。5. 资政新篇:“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这段材料表明A. 太平天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B. 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C. 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D. 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是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
6、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排除C。材料强调学习科学技术,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结合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6. 英国泰晤士报载文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文中述及的这场战争A. 打开了中国的大门B. 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 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D.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场战争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故答案为B项。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排除A项;列强
7、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应当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排除D项。【点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两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共掠夺中国土地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有海无防、闭关锁国、制海权的丧失,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和世纪悲怆。”下列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的人物是A. 洪秀全B. 李鸿章C. 康有为D. 孙中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中国人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实践始于
8、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其中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北洋水师即后来的北洋舰队,故选B;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康有为、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华民所需外洋之物”“悉行仿造”,说明主张之洞主张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而非军事企业,故排除B,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
9、对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故C不符合题意。9.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 洋务人才的匮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结合后面三句话的具体说明,即可知材料内容的核心意思,即体现出洋务运动时期对外交事务
10、精通的专业人才匮乏的信息。A项“中外交涉”,B项“顽固派的抵制”,C项“立宪思想”无从体现,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洋务人才的匮乏10. 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的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或逐渐的革命化。”其中的“革命化”是指A. 将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B. 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 民族资本主义将会进一步地发展D. 中国将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或逐渐的革命化”可知“逐渐的革命化
11、”是经济的近代化,甲午战后外国的入侵客观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选C;材料讲的是经济基础,不是社会性质,A错误;B是政治近代化,与经济基础不符,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并且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是被动的,而“革命化”是主动的,D错误。11.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A【解析】【分析】略【详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制度学习的大门,以挽救民
12、族危亡,故A正确。12. 下面的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A. 天津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境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故选D。 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设立十口通商等内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1842年的南京条约主要是五口通商和割让香港岛等内容,排除B。1895年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设立四口通商,故C错误。1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戊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
13、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通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辟”;B项错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D项错误,这是辛亥革命。14. 1894年和1895年,孙中
14、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两会的相同之处有基于民族危机中国寻求出路变革社会的方式所要建立的政体A. B. C. D.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中会和强学会都是民族危机下建立的团体,故正确;兴中会和强学会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故正确;兴中会主张暴力革命,而强学会主张维新变法,故错误;兴中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强学会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相同点,解题的技巧是首先找出比较项的不同点,然后进行排除即可。本题中的和都是两者的不同,由此判定答案。15.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
15、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A. 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B. 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C. 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D. 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排除A。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基本中断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故排除B。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但他的思想影响较小,没有推动社会革命运动,故排除D。16. 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由理藩院代管外交;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事宜;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辛
16、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列强侵略导致清政府外交政策变化B. 中国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C.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 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越来越便利,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C说法符合题意,故选C;列强的侵略是导致清政府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的重要的外部因素,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设立外交机构,清政府外交走向近代化,与世界接轨,也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D正确,不符合
17、题意,排除。17. 下列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其目的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B. 清政府确定了立宪时间并信守承诺付诸实践C. 钦定宪法大纲反映了君主立宪的改革方向D. “皇族内阁”的设立使清政府陷于空前的孤立【答案】B【解析】【详解】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挽救内外交困的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清政府并没有确定立宪时间,而是将“预备立宪”定为9年,最后改为5年,并且1911年成立的内阁中,13名阁员有5名是皇族,清政府借立宪欺骗国人不言自明,B符合题意,故选B;ACD有关对“预备立宪”的叙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18.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
18、“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 实业救国B. 工商皆本C. 重利轻义D. 重商轻农【答案】A【解析】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其兴办工业主是要爱国心的驱使,是要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19.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 平等进步B. 民主科学C. 追求真理D. 爱国主义【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提示,一是这些期刊的名字,如新中国、曙光、进步青年、救国、自由等,这
19、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刊物的爱国精神;第二个提示是“精神的主旋律”,其实平等进步、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等在本质上均属于爱国主义的范畴,由此判断为爱国主义,故本题选D。20.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觉,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A. 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 普及宪政常识,但导五四运动C. 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 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题目的时间信息,不难排除掉B选项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
20、动 。根据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21.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要求A. 民主和科学B.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 彻底废除旧制度D. 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要求在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因此把它们称为近代化的运动,B项正确。22.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保路运动B. 五四运动C. 国民革命D. 中共二大【答案】B【解析】【详解】对联的意思是在
21、学生、工人的斗争下,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释放被捕学生,罢市的商人开始营业,结合所学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选B;保路运动发生在四川,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和中共二大和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D。23. 1918年深受新文化熏陶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提出了以三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中不会列入其中的是( )A. 工农的联合B. 批判的精神C. 科学的思维D. 改造的修辞【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B、C、D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关,而A出现于1927年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故本题选A。24. 下表为18
22、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减变化表。这种变化说明年份进口货值(千海关两)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比重(%)189411200.69191385421.461921590516.15A. 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B. 西方对华资本输出加剧C. 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 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长较快,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需要较多的外国机器来兴办工厂。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口机器增多,没有涉及西方对华输出资本,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进口机器的增加,不能反映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排除C项。
23、【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25.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
24、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同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湖北新军起义B. 护国运动C. “二次革命”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湖北新军起义是在1911年10月10日,A选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选项排除。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C选项排除。26.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校是由美国出资筹建以“军政并举”为特点该校是国共
25、合作的产物颁发此证时北伐已开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中的文字信息和所学可知该毕业证是黄埔军校的毕业证,黄埔军校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共两党兴建的军事院校,具有“军政并举”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根据“民国十三年”可知该毕业证颁布于1924年,此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C,排除ABD。27.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A. 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B. 推动
26、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C. 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D. 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辛亥革命是1911年,A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故排除D。根据材料“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 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故选B。28.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
27、,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 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 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
28、而享誉海内外;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锥形,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七会议召开于湖北汉口,不是江西;C选项错误,井冈山会师时人民军队已经创建;D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不是江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趋成熟时期,对其表述错误的是( )A. 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B.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 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 根据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正确处理
29、了国共两党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在1927年1937年,而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在1921年的中共一大上,其他的三个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趋成熟的表现30. 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
30、统一战线B. 国民革命运动走向衰落C. 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 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做出了上述调整,故D项正确;1935年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项; 国民革命运动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排除B项;建立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31.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
31、议是 ( )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35年”这个时间,以及“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可得知这是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A项是1927年召开。C项是1945年召开。D项是1956年召开。都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32. 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时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竞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A. 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B. 邓小平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C. 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到达的陕
32、甘根据地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1936年”“中国西北部”可知是红军长征胜利后,红一方面军到达的陕甘宁根据地,故选C;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在南方,1936年已经转移到北方,A错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广西,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1937年9月,时间不符,D错误。33.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
33、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在这次会议指导下,1938年中共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正面战场是对国民党战场的称呼,A错误;据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辟的,且新四军的主力在南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北方,B错误;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陕北的延安,C错误。34.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A. 太原会战B. 百团大战C. 枣宜会战D. 台
34、儿庄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根据材料关键词“鲁南”可判断出是台儿庄战役,D选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太原,A选项排除。百团大战的地点在华北地区,B选项排除。枣宜会战地点在湖北的枣阳和宜昌,C选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鲁南”,结合台儿庄战役的地点回答即可。35. “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中华民族的新
35、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句话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 新民主主义论【答案】D【解析】【详解】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选D;AC主要问答了中国革命依靠的力量以及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6. 美国时代
36、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A. 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D.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来看,这一事件应当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支持的国民政府垮台,内战结束,和平到来。故答案为C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签
37、订“双十协定”并未给中国带来和平,排除A、D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无关,排除B项。37. 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A.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C.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D.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结束在大陆的统治,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指的是1947年6月千里跃进大别山,与题干时间不符合。C选项写于192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选项说的是1946年国共
38、内战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38.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C.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可知蒋介石反革命统治从1927年开始,那么这个转折点是1947年发生的大事,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A;B是1949年初,排除;C是1949年4月,排除;D是
39、1949年9月,排除。39. 1947年2月,蒋介石在讲演中得意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但到1947年12月他却感到:自己也好,国民党的统治也好,已经处在“生死成败的关头”。这是因为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 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失败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军占领南京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蒋介石在1947年年初和年终对内战局势由自信到挫败的主要原因有,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失败和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符合题意,B项正确;1946年夏天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当时国民党军队在中原没
40、有落败,解放军占领南京则是在1949年4月,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依据下侧民国时期地图,回答下列小题:40.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友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孵出的小鸡”率先出现在A. B. C. D. 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在A. B. C. D. 42.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做出该决定的地点在A. B. C. D. 【答案】40. D 41. B 42. A【解析】【40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孵出的小鸡”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位于图中的,故D项正确;位于
41、江浙交界,位于湘鄂赣交界,位于江西北部,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41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们于陕北延安,位于图中,故B项正确;位于河北地区,位于江浙交界,位于赣粤福交界,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2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故A项正确;位于江浙交界,位于河北河南交界,位于湘鄂赣交界,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43. “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
42、,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A. 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B. 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C. 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D. 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推断发动工农革命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排除A、B、C三项,而选择D项。44. 上述宣言A. 反映了八七会议后党的政策的转变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 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D. 表明了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可以推断宣言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接收
43、改编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故选C。八七会议是1927年召开的,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A。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B。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是重庆谈判时候我党的愿望,是抗日战争后胜利后,故排除D。45.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表述全面的是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大革命期间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抗日战争中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 挫败了二战后美国的扶蒋反共的远东战略企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1922年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
44、民主革命纲领,正确;国民大革命是国共合作的,是国民党领导的,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正确;中共挫败了二战后美国的扶蒋反共的远东战略企图,正确。故根据分析可知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二、综合题(共3小题,第46题20分,第47题16分,第48题19分,共55分)46. 实现真正的民主,是百年中国人民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临时约法蕴含的近代国
45、家治国原则是什么?它在中国宪政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2)宋教仁遇刺身亡,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何种本质特征?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多次会见美英记者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附注:(一)国
46、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二)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摘自政协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概述毛泽东做“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47、,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结合所学,你从中国百年宪政之路中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答案】(1)原则:人民主权;分权(防止专制)。代议制。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的意义。(2)本质特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两大势力的较量,专制势力一时压倒了民主的力量。(3)历史背景:中共召开七大,确定战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中国政治方向。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进行重庆谈判。(4)启示:中国百年宪政之路曲折而艰难依法治国,使中国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制定宪法,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人
48、类文明成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宪法必须不断修改完善。【解析】【详解】(1)原则: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根据材料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并结合所学可知防止专制、实行代议制。作用:根据所学回答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产生的积极意义。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的意义进行回答。(2)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按照西方思想预备组阁时宋教仁被暗杀,这样就打破了民国初年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
49、面,使当时形成的民主的氛围不复存在,向专制转化。所以宋教仁被刺杀,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两大势力的较量,专制势力一时压倒了民主的力量。(3)根据材料二内容“1945年10月9日”,毛泽东在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时的回答,可以联系此时是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期接受的采访。背景可以根据所学从中共召开七,确定战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中国政治方向、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等进行回答。(4)本题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意思符合要求即可。从材料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开启近代中国民主宪政,经历宋教仁被刺杀、中共和国民党创立联合政府的重庆谈判、新中国1954年宪法、1982年宪
50、法修订案等,从中可以看出宪政的艰难曲折、宪法制定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修订等。根据分析得出答案。47.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材料 1900年以前,在翻译的西学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437部,占总数的75.3%,社会科学类80部,占13.9% 。20世纪初,翻译的西学书籍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0%,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0% 。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开办大同译书局,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
51、海创办,打破了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专营局面。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科学书译辑社、湖南译书社等,掀起了转译日文书的浪潮。这一时期,所译书籍主要有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其中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摘编自张岔年中国文化概论等(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译书的发展及其原因。【答案】(1)政治:护国运动等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五四运动促进国民觉醒。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文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弘扬民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发展: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
52、向社会科学为主(书籍以政治制度和法制为主);出现商办和个人译书机构,打破官方译书机构专营局面;很多西方书籍由日文转译。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转向关注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兴起;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对中国产生了影响。【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国前十年为民族复兴打下基础的表现,在政治上有护国运动等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五四运动促进国民觉醒。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弘扬民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发展:根据“自然科学类437部,占
53、总数的75.3%,社会科学类80部,占13.9% ”、“翻译的西学书籍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0%,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0% ”可以看出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社会科学为主;根据“梁启超在上海开办大同译书局,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打破了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专营局面”可知出现商办和个人译书机构,打破官方译书机构专营局面;根据“掀起了转译日文书的浪潮”可知很多西方书籍由日文转译。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转变、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兴起、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等因素有关。4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
54、,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华亭县志风俗材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包世臣安吴四种(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材料三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
55、,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四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2)依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
56、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3)依据材料四,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答案】(1)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兴起。(3)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4)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详解】
57、(1)变化:根据材料一“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材料二“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可知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洋布进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准备:根据材料三“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可知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根据材料三“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可知改善交通;根据材料三“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知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27
58、到1936年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935年针对日本入侵的“华北五省自治”等活动,出现一二九运动等,标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3)举措:根据材料四“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可知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四“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知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内迁。(4)根据材料三、四相关内容可知国民政府为抗战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知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从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