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941KB ,
资源ID:5943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43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9单元 第24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与科教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9单元 第24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与科教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24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与科教文艺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

2、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时间:1956年。(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人民民主专政思想: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

3、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和讲话中,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五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教与文化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2)(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成就意义(2)曲折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爆发。表现3教

4、育事业的发展(1)奠基确定方向制定方针: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意义(2)动乱中的教育表现危害六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服饰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a特征: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b表现: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a特征: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b表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2)习俗2交通事业的进步(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

5、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3)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知识拓展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失误的原因(1)国际因素:在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领导人急于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赶英超美”,也隐含着“超苏”的动机。(2)历史因素:封建专制时间长,民主观念淡薄,易盲目服从;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用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3)主观因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对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在成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4)根本原因:未能充分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

6、结合。3.大众传媒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七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的萌芽。(2)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3)1948年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4)20世纪60年代初的地质力学概论成为地质力学研究的代表和里程碑。2在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1)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

7、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2)冰川学研究方面,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根据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2)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3)研究地震的生成和预测,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特别提醒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并未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问题探究1

8、 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问题探究2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历史影响?提示: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问题探究3 “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混乱,导致我

9、国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空白”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等。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实质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

10、其目的是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繁荣,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归纳总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

11、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问题探究4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总之,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发生了本质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家国情怀 中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摆脱了被列强奴役剥削的命运。在中共的领导下实施了“一五”计划,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工业化力量,为中国的工业化打

12、下了良好的基础。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三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出我国吸取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史

13、料二反映了“一五”计划在工业和交通建设方面成就突出,注意图片的标题。史料三反映了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史料二反映出“一五”计划大型项目在区域分布上呈何特点?并分析原因。(3)史料三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答:_答案(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14、。(2)区域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便于接受苏联援助;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3)史料三反映出“一五”计划既是我国有计划地开展工业化建设,又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特点及原因(1)战略以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极低的人均国民收入为基本国民经济背景。以快速发展赶超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国有经济并逐步实现对其他经济成分的改造、采用高关税和高估本币等方式推进“进口替代”、采用外延增长方式改善工业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不平衡为四项基本的工业化战略。(2)特点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

15、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立足于中国国情基础上,借鉴苏联的经验,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3)原因工业基础薄弱,国内资金短缺,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体系建设。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使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主题2“两弹一星”新中国的科技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二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

16、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教你读史史料一的信息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的治国理念,表明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史料二说明“两弹一星”是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史料三反映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和支持,促进了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弹一星”的主要历史作

17、用。(2)根据史料三,概括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答:_答案(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提出“向科学进军”;成立相关机构;建成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条件和原因(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

18、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学习苏联,接受苏联援助,着力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因而会出现俄文书刊借阅量显著上升的

19、现象,故D项正确。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B项错误;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C项错误。2(2019全国卷)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义生产”,B项错误;“双百”方针

20、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3(2016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信息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故A项正确。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4(2015全国卷)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

21、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排除C项;仅从统计图中钢、生铁、发电量的数据变化,不能得出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的结论,排除D项。1(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党中央都派人员将该地区官僚企业原封不动地接管下来

22、,截至1952年,共接管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还有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断性的内外贸易企业;还通过多种形式,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逐步变为国有。这些做法()A仿照苏联经验发展国营经济B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全确立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兼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党中央派人接管新解放区的官僚企业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它们变成国有企业,具有反帝反封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所以说兼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接管官僚企业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做法不是仿照苏联经验,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23、,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全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不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还没有制定,故C项错误。2(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如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这一宣传画主要反映出()A中苏两国外交的本质特征B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方针C中苏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D工农业生产受到苏联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方针,故B项正确。中苏两国外交的本质特征都是维护本国利益,材料并未体现,A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中苏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

24、并未体现农业生产的信息,D项错误。3(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答案C解析材料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之所以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农业生产合作化,故选C项。农业生产技术自封建时代成型后基本没有变化,排除A项;当时国家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经济建设中心,排除B项;“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排除D项。4(2020湖南衡

25、阳八中摸底)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反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A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地否定了人民公社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败D纠正农业发展中的冒进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等运动犯了“左”倾错误,1960年之后中共开始纠正其错误,故选A项。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应该是在探索中前进而不是失败,排除C项;当时不仅仅是农业发展中有冒进倾向,工业建设中也有冒进倾向,因此D项说法片面,排除。5(2019成

26、都市高三三诊)据统计,1948年当选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81名院士中,有60人选择了留在大陆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回到大陆。当时在美国的老舍、曹禺、钱学森等人,经过努力也纷纷回到了祖国。1949年前后,这一批知识分子()A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B承担着完成民主革命的重任C响应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感召D成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关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知识分子留在大陆或者从国外返回祖国,可见这些知识分子对新中国充满希望,希望振兴中华,C项正确。材料中曹禺、老舍不属于科学家,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排除B项;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