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310.50KB ,
资源ID:59413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4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 专题3 题型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 专题3 题型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doc

1、题型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理解文言句式,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1)以“者,也”“也”“者也”“者,”为标志。(2)以判断动词“为”“是”为标志(注意:“是”一般作为指示代词“这”来使用,表判断的情况相对较少)。(3)以判断副词“乃”“即”“则”“皆”“诚”“悉”“亦”“素”为标志。(4)以否定副词“非”“未”“弗”“无”“莫”为标志。其次,对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秦,虎狼之国”,“秦”是名词,“虎

2、狼之国”是名词性短语,对主语“秦”作出判断。判断句在翻译时一般译成“是”“就是”“不是”。它是高考翻译题的重要采分点。边练边悟1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一般句式,为判断句。2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C解析宾语前置句。3 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答案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3、予之所得也。译文:_答案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解析(1)“道所存也”为判断句。(2)“此所得也”为判断句。(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这样的句式被称为被动句。辨识被动句,一看标志词,如“见”“为”“于”“见于”“为所”“为所”等。(值得注意的是文言词“被”多为动词,“覆盖”“遭受”之意,很少表示被动)对无标志被动句,只能从语句的结构或内容上去判定,如“洎牧以谗诛”“戍卒叫,函谷举”“几以不纳死”。这类被动句形式上与一般的陈述句无区别,如从内容着手,进行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牧肯定是被杀,函谷关是被攻占,文

4、天祥不被接纳。只要能够理清句意,再联系上下文语境,不难判断。被动句翻译时一般要加“被”,它也是高考翻译中的重要采分点。边练边悟4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状语后置句,为一般句式。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都是介词,表被动。A项前“见”表被动,后“见”是偏指一方(我)。C项前“见”是偏指一方,后“见”表被动。D项前“被”表被动;后“被”是动词,遭受。6 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_答案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

5、于义而死焉者也。译文:_答案(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解析(1)“为所”,表被动。(2)全句为判断句,“者,也”;有两个被动句,“被”“于”两字为标志。(三)倒装句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古今汉语,基本如此。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1 谓语前置句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

6、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再如:快哉此风!可调整为:此风快哉!谓语前置句在高考翻译中并不多见,但曾在江苏高考2010、2013两年翻译中出现过。边练边悟7(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答案D解析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A项应为“予怀渺渺”,B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项应为“可使者谁”。(2)翻译下列句子。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_答案替大王作出这种计策的人是谁?(谓语前

7、置)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译文:_答案真奇怪呀!这位唱歌的人不是一般人啊。(谓语前置句)2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有三种类型: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如“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无乃尔是过与”等。判定宾语前置句既要结合语意,又要结合其标志词语。宾语前置句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句式,但在高考翻译题中并不常见,只是视选材而定。边练边悟8(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

8、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_答案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_答案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解析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 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定语后置句在高考翻译题中极少考到,但并不是不考。如2010年上海卷“桂阳民有争舟而

9、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是“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之民”。可译为:桂阳有争船而相互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2011年江苏卷第8题第(1)句中“毁淫祠数百区”,“数百区”是个特殊的定语后置,译时需提至中心词“淫祠”前。边练边悟9(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答案D解析其余三项皆为定语后置句。(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苟以天下之大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铸金人十二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

10、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中C项为数量短语后置。(3)翻译下面的句子。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文:_答案铿然有声的石头,所见到的全是这样。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文:_答案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士大夫,偌大的中国,有几个人呢?解析“石之者”为定语后置句。“缙绅者”“四海之大”均为定语后置句。4 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句式虽然考试说明未作要求,但因为它在文言文中很常见,所以高考翻译题中经常出现。如2012年江苏卷第8题

11、第(2)句中“贤于言事官远矣”,可译为“比那些言事的官员好多了”。不过,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并不是一定要提前的。边练边悟10(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于”应译为“到”。(2)翻译下面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_答案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他们,他们最终也只是苟且以求免于刑罚却并不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却不会在内心诚服。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_答案老虎犀牛从木笼中逃了出来,龟甲

12、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是谁的过错呢?(四)省略句省略是文言文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省略句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以及介词“以”“于”等。对省略句翻译的考查,在历年高考对句式翻译的考查中题量是最大的。它要求考生在翻译时补出省略的部分。边练边悟11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答案C解析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项后三句省略主语。D项省略介词“于”,应为“今以钟磬置于水中”。12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13、。(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3)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缻。(4)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5)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13翻译下面的句子。(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译文:_答案项伯就在夜里骑马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解析两处省略(见译文括号内),“具告以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2)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译文:_答案齐威王想拜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我是受到膑刑的人,不能(担任主将

14、)。”(五)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是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固定形式。理解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意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固定句式在高考翻译题中不是必考点,带有因文命题的特点。不过,一旦考查到,必须按其固定译法翻译。如2011年四川卷第11题第(2)句中“得非吕徽之乎?”“得非乎”要译为“莫非吧”。边练边悟14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如何,译为“对怎么办”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孰与,译为“与一起”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 BC D答案C解析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15翻译下

15、面的句子。(1)无乃尔是过与?译文:_答案恐怕该责备你们吧?(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_答案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二、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标准(一)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更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用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

16、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边练边悟16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译文:_答案适逢(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掌权的人相见。得分点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这两处用意译。(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_答案

17、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得分点“衣冠”“日月”“旦夕”“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译文:_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得分点“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处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得分点“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17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

18、、委婉)的地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1)纵一苇之所如。译文:_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解析这里的“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文:_答案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解析“结草”是用典,要把典故意思译出。(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_答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解析这里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译文:_答案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解析“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_答案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

19、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解析“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二)翻译标准信、达、雅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须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

20、翻译。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边练边悟18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1)原句:(2013安徽)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2)原句:(2010江苏)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译句: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漏译、误译之处:_答案漏译了“皆”这个“全都”意思,改变了语气;只译出“贤”而未译出“隽”,即“才华出众之人”。(3)原句:(2010湖北)耕者

21、,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漏译、误译之处:_答案漏译“督”字。“督”,督促,这里是“被督促”。误译“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4)原句:(2008江苏)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译句:等到召见,就受到亲近信任。漏译、误译之处:_答案本译句有两处漏译。一是“得”字,应译为“获得”;二是省略的成分应补出。如谁获得召见,获得谁的召见。这里的人称须译出。当补不补,也属于漏译,会损害原意。19请指出下列译句的不“达”现象,认真体会“达”的要义。(1)原句:(2013辽宁)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22、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不“达”之处:_答案达,就是文从字顺,是以不能出现病句为底线的。该句译文“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是一个结构混乱句,应在“推荐”后加一个“的”字。(2)原句:(2010天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不“达”之处:_答案该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这是“达”的要求。(3)原句:(2009江苏)方罢

23、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句:刚刚被罢黜了巡抚住居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不“达”之处:_答案前半句结构混乱,后半句表意不明,“认为”什么“奇异”没有译出。“闻”属错译。(4)原句: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译句:但只有信陵君能够接见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结交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不“达”之处:_答案用词不当,也是不“达”之处,在考生翻译中较为普遍。译句中的“接见”一词用得明显不当。如何落实翻译得分点?一、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1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误译: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问题

24、: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改正: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问题:“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改正: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误译:(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问题:“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否则,无法体现句式特征。改正:(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4 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

25、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误译: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落个灭族的下场,不是应该吗?问题:原句在句式上有两个特征:“夷灭宗族”是个意念被动句;“不亦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较委婉的反问语气。该句翻译时在这两方面未做到准确到位。改正: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矫正指导文言语句翻译应具有三种意识:语境意识、推断意识、得分点意识。得分点意识是指在翻译中能找出可能是得分点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能落实到位;在三种意识中,其他两种意识最终是为这一意识服务的。二、下面文段的现场译文均有问题,请指出问题并修改为正确译文。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

26、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注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选自宋史杨大异传,有删改)注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现场译文存在的问题

27、_提示“告身”可以不翻译,要译,须译得准确,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文凭”。“质”译作“证据”,是只凭语境翻译,不顾及该字是否有这样的意思。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答案(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出来投降。(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现场译文存在的问题_提示“剀切”是个疑难词,须经推断,“切”是切合之意,主语是“论事”,加上通过“切”推断“剀”(邻字推断法),可以译为“切合实际”,而不是一个表态度“恳切”的词。“出”译为“出来”极不准确,“出”指官员离京到外地做官,这里是使动用法。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答案(杨大异)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3)相与

28、发明经旨,条析理学。现场译文存在的问题_提示“发明”是个古今异义词,“发”,阐发;“明”,揭示,当特别译出。这里译为“研究”,显然不准确。“学者”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指学习的人,不能用现代汉语译出。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答案(杨大异)和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定这些得分点呢?1 得分点有三: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特殊句式,句意通顺。2 判定得分点的方法:(1)判定关键词语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上看,指名词、

29、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这里,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通假字的判断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活用词的判断(参见本章题型一“知识构建”部分)(2)判定特殊句式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

30、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一)关键实词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照抄句中原字。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1 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亲信”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2 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用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

31、的介词,如“像”“用”“在”。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认为”或“以为”差不多的动词翻译)。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意思与“使(让)怎样”差不多的动词翻译。3 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如2011年江苏卷“毁淫祠数百区”中的“淫祠”一词虽较难

32、,但结合语境并联系课本所学还是能译出来的。(二)关键虚词1 必须译出的虚词换(1)有实词义项的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2)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2 不必译出的虚词删(1)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标志。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标志,不译。(2)表停顿作用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3)起衬字作用的。如

33、:顷之,烟炎张天。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4)发语词。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三)特殊句式1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调。主要指那些倒装句,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2)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如意念被动句。2 遵循一定的翻译格式(1)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2)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3)被动句要译出“被”字。(4)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另外,文言文中还有

34、些固定的格式,如“所以”“有以”“得无”“无乃”和“不亦乎”“何为”“之谓”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进行翻译。(四)句意通顺翻译要文通字顺、句意畅达,这是“达”的要求,也是各省市评分细则的具体要求。如何保证这一要求的落实呢?(1)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一定要意译。(2)避免硬译、漏译、误译。(3)补足省略成分。(4)不得出现病句。译好后要注意检查一下,这是保证句意通顺的重要途径。翻译文言语句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译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这一点最易被考生忽视)

35、,审译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翻译的得分点有哪些呢?参见上面“因题突破”内容。)在确认得分点后,可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答题(翻译)要做到:(1)切分:将要翻译的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2)草拟: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译文,写出关键词语(尤其是得分点的关键词语)的翻译。(3)誊写: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信无误后誊写到答卷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4)查疏漏: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

36、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这是避免疏漏失分的有效途径。规范训练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 (2013广东)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

37、,有删节)(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审题a审语境:_提示该句是传主张咏在自己对贩卖私盐的百姓宽恕后面对官属的不理解时的解释。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自活、蜂聚。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自活”为“活自”)答题(翻译)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第二步:草拟(略)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译文: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审题a审语境:_提示是门卫直

38、呼张咏好友傅霖之名后,张咏对门卫的责备语言。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尚、名。特殊句式:判断句答题(翻译)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第二步:草拟(略)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译文: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下属官员劝说道:“不

39、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就令他向张咏传达谕旨说:“有你在蜀,朕在西方没有后顾之忧了。”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年轻时一同求学。傅霖一直隐居不愿出仕。张咏显达以后,访求傅霖三十年,始终没找到。到这时傅霖前来拜会张咏,守门的小吏报告说傅霖请求拜见,张咏责备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

40、呼他的名字!”2 (2012湖南)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节选)(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审题a审语境:

41、_提示该句外部语境为前后把“有行之人”与“无行之人”进行对比。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行、森然、动、法度。特殊句式:无答题(翻译)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第二步:草拟(略)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审题a审语境: _提示语句仍紧承“有行之人”进行描述。句内语境:“虽犹况”表明了复句特点。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虽、贫乏、与、犹、妄。特殊句式:无答题(翻译)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

42、“/”隔开)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第二步:草拟(略)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译文: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审题a审语境:_提示该句带有对“有行之人”的总结性质。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若、益。答题(翻译)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第二步:草拟(略)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译文: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

43、对我有好处。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参考译文(一个人如果)有品行,他再贫穷地位再低下别人也可以结交亲近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品行,他再富有再尊贵别人也不结交亲近他。这是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敢有一丝一毫越过道义触犯本分、恣意妄为的行为,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忠孝仁义的人,在家里家庭和睦,在乡里和蔼可亲,不把危害留给别人,也一定不会留下后患。没有品行的人,诡诈、谄媚、残暴、嫉妒的心理充满胸间,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全都触犯道义,满嘴贪婪的口水,吞并别人的心思旺盛,假如他得

44、到时机就会依靠势力胁迫别人,即使死了也会有所图谋,余孽仍然毒害别人,这样的人一定难以善终。普通人如果有善行,就会保全自己、保全家庭、保全子孙,留下善行被乡里的人传诵;卿相如果没有善行,就会亡掉自己、亡掉家庭、亡掉国家、亡掉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可以断言说:没有品行的卿相,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 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岳飞诉冤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为奸人秦桧所杀,魂赴天庭,诉冤于灵霄殿。飞曰:“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以血肉之躯往

45、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_答案者也,判断句为所,被动句省略“于”,省略句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以,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句唯是,宾语前置句于,状语后置句之者,定语后置句被、见,被动句为,被动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

46、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客)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夫犬马人所知也。句式:判断句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不罄于前。句式:介宾短语后置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二、核心题组(一)译出关键实词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

47、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

48、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有删改)(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译文:_答案我探求了许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关键词:“积年”“晓”“吾子”“见还”)(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译文:_答案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用生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关键词:“敕”“征”“固辞”“应命”)(3)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

49、所隐。译文:_答案(玄宗)多次拜访他,拿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咨询他,(他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关键词:“就”“访”,省略的主语须补上)(4)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译文:_答案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备优厚礼品送嫁,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例。(关键词:“出降”“有司”“发遣”“故事”)参考译文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魏州昌乐人。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向来有很多典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

50、为深奥,我探求了许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意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对人说:“这个后生是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啊。”一行由此大大地闻名于世。武三思钦慕僧一行的学识品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用生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从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开元五年,

51、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堂叔之类)礼部郎中张洽赍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起用他。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多次拜访他,拿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咨询他,(他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备优厚礼品送嫁,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例。一行认为(太平公主时)是唐高宗晚年,又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女儿,所以特地增加礼节。并且太平公主骄横僭越,后来因为这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一行的直言规劝,都像是这样。(二)译出关键虚词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周文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

52、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辩。周文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北史柳庆传,有删节)(1)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译文:_答案宇文泰于是醒悟就赦免了王茂,这时王茂已经被杀了。解析得分点:“乃”,于是;“而”,就;“已”,已经;“矣”,语气词,了。(2)周文亦以此深委

53、仗焉。译文:_答案宇文泰也因此深深信任倚重他。解析得分点:“以”,因;“焉”,代词,他。参考译文北周太祖宇文泰曾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很生气,要杀王茂,却又不是因为王茂有罪。朝臣都知道这事,但是没有人敢进谏。柳庆于是上朝为王茂申冤。宇文泰愤怒地说:“你就是辩明他没有罪,我也要判你的罪。”就捉拿柳庆到跟前。柳庆毫不畏惧,大声争辩道:“我曾听说君王有做不到的地方就是不清明,大臣有不为正道而争辩的就是不忠。我只是尽我的一点愚诚之心,确然不怕死,只是怕您成了不明的君主啊。”宇文泰于是醒悟就赦免了王茂,这时王茂已经被杀了。宇文泰很黯然,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冤屈而死。可以赐给王

54、茂家钱财布帛,来显示我的过错。”柳庆仪表堂堂,端庄严肃,处理要务头脑清晰。宇文泰每次发出号令,经常让柳庆宣读它。柳庆天性耿直,不回避什么。宇文泰也因此深深信任倚重他。(三)译出特殊句式5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指传主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译文:_答案银两、布匹和丝绸,诏书上没有写明(可以免除),如果一概减免,国家开支依靠什么?(2)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

55、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译文:_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四)保持句意通顺6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

56、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译文:_(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

57、之。译文:_(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译文:_答案(1)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2)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3)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能流传,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解析得分点:(1)“径与欢笑造极”,省略主语;“府藏(f zn)”,肺腑。(2)“素”,向来;“缘是大扰”,省略句。(3)“非独亦”句式;“僻远自放”,自我放逸、远

58、离功名;“过”,过失、过错。参考译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祖父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

59、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

60、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能流传,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7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

61、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选自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注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次年钱谦益等被立为后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1)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译文:_(2)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译文:_(3)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译文:_答案(1)两位母亲还健在,下面又有还没结婚的妹妹,家运衰败,并无兄弟

62、。(2)完淳的生命,是父亲留给的;但完淳的生命,是给国君用的。(3)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品行不好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好啊!参考译文唉!两位母亲还健在,下面又有还没结婚的妹妹,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值得可惜,只是哀痛八位亲人,靠什么维持生计?即使这样,还是算了吧!完淳的生命,是父亲留给的;但完淳的生命,是给国君用的。为了先父为了国君,死对两位母亲又哪里是辜负!只是嫡母辛苦抚育我,教我学习礼仪、诗经,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这样慈爱恩惠,千百年来少有,大恩还没有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嫡母托付给姐姐义融,把亲生母亲托付给妹妹昭南了。完淳死后,妻子的遗腹能得到一男孩,

63、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是这样,千万不要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会稽夏家是望族,到如今已经零落到了极点!铭记气节,彰显道义,像我们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品行不好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好啊!三、综合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书左仲甫事张惠言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

64、“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

65、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初为南陵,调霍丘。(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造于县门造:到、去B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奉:送C各以月入米若薪 入:送进D君笑曰不可 可:可以答案D解析可:准许。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左仲甫深得民心的一组是()父老数十人,伛偻提携,造于县门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吾

66、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A B C D答案C解析是亳州百姓的埋怨,不能直接表现左仲甫得民心。是作者对其为人的评论,与民心无关。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的意思,这称呼表达了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也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B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南陵、霍丘一带,亳州的百姓也希望他来治理,而且在凤阳、颍州一带依旧能感受到那样的影响。C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也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D张惠言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

67、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答案B解析在南陵有影响的说法于文无据。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译文:_(2)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译文:_(3)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译文:_答案(1)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2)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任何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3)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像这样(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没有穷尽的时候了。参考译文

68、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稻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自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说:“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

69、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士民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任何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像这样(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没有穷尽的时候了。”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

70、向官府诉讼:“亳州以前没有偷盗之事,如今多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我同科好友仁和人汤金钊(吉士:明清时庶吉士的简称)告诉我说:“往年到北方来,取道凤阳、颍州一带,我常常询问当地百姓那里的民风。如果遇见案件处置不当、赋税徭役没有节制的,百姓就说:如果不是霍丘的左君到来,谁会给我们分辨事实呢?我不了解左君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说:“我和左君结交二十多年了,他为人守规矩,诚朴敦厚,不可改变志向,没有超出常人、不可企及的才能,只是凭借着忠诚而洞达的心,推广实施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于是达到了这样的治理效果。”左君名叫辅,字仲甫,凭进士的身份被安排到安徽担任知县。起初担任南陵知县,后来调任霍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