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410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峰市高三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地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某省2010年和2020年GDP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据图可知,五城市中( )A. 人口均以自然增长为主B.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C. 产业发展方向趋于相同D. 常住人口数量均减少2. 甲城市常住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出现再城市化B. 增加社会失业率C. 加剧人地矛盾D. 加速人口老龄化3. 丁城市应对常住人口变化,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承接产业转移B. 改善环境质量C. 发展假日旅游D. 发展交通运输【答案】1. 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城

2、市2020年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人口以自然增长或机械增长为主,A错误;各城市的人口比重变化较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B正确;该图是常住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图,从图示中无法判断产业发展情况,C错误;图示为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不代表人口数量,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再城市化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还处在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未进行,A错误;2020年比2010年甲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上升,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度大,可能会加剧人地矛盾,C正确;相比于其他城市,2010-2020年,甲城

3、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多,说明甲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错误;甲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说明人口增长当中机械增长较多,大量劳动力迁入,人口老龄化减缓,D错误。故选C。【3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丁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减少,因此,丁城市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人口迁入,A正确;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假日旅游、发展交通运输对于人口的迁移影响较小,影响人口迁移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BCD错误。故选A。我国东北地区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大风频繁,再加上春季雨水较少,而田间万物复苏,裸露的土壤得不到植被的保护,土地表层上的肥沃黑土

4、就会被风吹走。科研工作人员与当地村民一起运用免耕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免耕法是指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土,并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免耕法并非适合我国所有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传统的秋季翻耕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 土壤病虫害增多B. 温室气体排放减少C. 河流含沙量减少D. 沙尘天气会增多5. 秋季免耕后可使土壤( )A. 保温性变差B. 含水量增加C. 孔隙度增大D. 有机质减少6. 我国较适合免耕法的是( )A. 华北平原北部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东北平原北部D. 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4. D 5. B 6. A【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

5、可知,东北地区冬春受季风影响,风力较大,大风天较多,传统秋季翻耕会使得地表疏松,加上降水减少,土壤较为干燥,受大风影响,表层土壤容易被风带走,因此沙尘天气会增多,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加,D正确,C错误;翻耕会将土壤中的部分害虫翻出,病虫害会减少,且病虫害不属于翻耕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翻耕是在耕地上进行,与温室气体排放无关,B错误。故选D。【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秋季免耕是指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土,并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不翻动、少翻动土层,保温性变化不大,A错误;东北多大风天气,免耕实行,土壤翻动少,保水能力增强,含水量有所增加,B正确;免耕翻动少,土壤空隙变化

6、小,C错误;免耕实行,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且翻动少,有机质保留多,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热量条件较好,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免耕会使得土壤易板化,杂草丛生,因此不适合免耕,BD错误;华北平原北部受西北风影响明显,多大风天气,免耕可以有效保护土壤,A正确;东北平原北部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受大兴安岭的阻挡,西北风的影响较小,对土壤的破坏小,C错误。故选A。生态移民具有扶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西部,从2001年建镇以来,20多年间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6个经济落后山区县的近6万移民,

7、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随着电视剧山海情(又名闽宁镇)的热播,越来越多的的人认识了闽宁。下图示意闽宁镇区位和样本村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西海固6万余名移民迁往闽宁镇的主要原因是闽宁镇的( )A. 降水丰富B. 土壤肥沃C. 扶贫政策D. 经济发达8. 闽宁镇生态移民样本村的根本支撑因素是( )A. 较大的产业规模B. 较大的市场规模C. 较高的人口素质D. 发达的交通系统9. 最适合闽宁镇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A. 大规模的粮食种植B. 大力发展葡萄种植C. 大规模的旅游产业D.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答案】7. C 8. A 9. B【解析】【7题详解】根

8、据材料“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可知,西海固6万余名移民迁往闽宁镇的主要原因是闽宁镇有相应的扶贫政策,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闽宁镇经济发达,D错误;降水丰富、土壤肥沃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B错误;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故选C。【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闽宁镇20多年间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6个经济落后山区县的近6万移民,要接纳生态移民,就需要提供就业岗位,保障移民生产生活,增加社区产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需要较大的产业规模作为生态移民的根本保障,A正确;BCD不是接纳移民的最主要的因素,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根据材

9、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年平均1031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320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50300毫米,降雨多集中79月,年蒸发量10002400mm,适合葡萄种植,大规模粮食种植需要大量灌溉用水,该地水源条件较差,且大规模种植可能带来生态破坏、土地退化等问题,B正确,A错误;闽宁镇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山前冲积扇发达,缺少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不适宜发展钢铁工业,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旅游业,CD错误。故选B。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

10、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A. 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B 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C. 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D. 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11. 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 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B. 上海港-天津港、宁波

11、港C. 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D. 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节点度是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来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读图,19952015年,虽然部分欧洲一级枢纽节点变为二级枢纽节点,但只能表明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该二级枢纽节点的港口吞吐量小于一级枢纽节点,但并不能反映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的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较1995年减少,A错;欧洲枢纽节点间多为二级轴线,其联系强度并未减弱,B错;中国支线节点的数量增加,表明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C正确;图示只反映了三年的相关数据,无法反映自19952015这20年间中国枢纽

12、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D错。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2015年中国港口枢纽节点由一个一级枢纽节点、两个二级枢纽节点和多个支线节点构成,枢纽节点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上海港的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居全国首位,应为一级枢纽节点,宁波港、深圳港的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次之,应可能为二级枢纽节点,A符合题意;天津港位于北方,排除B;香港的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不如上海,不应是一级枢纽节点,排除CD。故选A。2021年11月5日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出现“雷打雪”奇特景观。当地气象部门表示,这样的奇观是由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导致降雪时伴有闪电、打雷的天气现象。“雷打雪”发生

13、时当地一般会出现逆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雷打雪”发生时( )A. 暖湿空气被迫下沉B. 强冷空气被迫抬升C. 大气水平运动显著D. 大气垂直运动显著13. “雷打雪”发生前,当地( )A. 气温偏低、湿度偏大B. 气温偏高、湿度偏大C. 气温偏低、湿度偏小D. 气温偏高、湿度偏小【答案】12. D 13. B【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雷打雪在中国又称雷打冬,是冬季出现的一种边下雪边打雷的强对流天气。进入冬季后,某区域气温偏暖,暖湿空气相对旺盛,冷空气南下时与暖气团交汇,剧烈的温差会使温暖湿气流迅速抬升,对流加剧,形成雷雨云团。同时,湿度较大的空气在冬季会造成雨雪

14、天气,从而出现雷打雪现象。雷打雪发生时一般降雪量较大,可达到大暴雪。雷打雪发生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强冷空气被迫下沉,大气垂直运动显著。 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某区域气温偏暖,暖湿空气相对旺盛,冷空气南下时与暖气团交汇,剧烈的温差会使暖湿气流迅速抬升,对流加剧,形成雷雨云团。同时,湿度较大的空气在冬季会造成雨雪天气,从而出现雷打雪现象。因此,雷打雪发生之前,当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 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广州塔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总塔高600m。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为海珠区代表站,位于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与广州塔的直线距离约为45km。图1示意2014

15、2018年广州塔121m(G3344)、526m(G3345)风速年均值及变化趋势,图2示意20162020年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10m(G3101)风速年均值及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下列关于广州海珠区图示年份不同高度风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各高度风速均呈明显下降趋势B. 距离地面越近的地方,风速变化越小C. 广州塔121m处平均风速最小D. 广州塔526m处风速变化幅度最大15. 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10m(G3101)风速年均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楼群狭管效应增强B. 湿地公园植被增多C. 城市建筑密度增加D. 副高控制时间增长16. 城市近地面风速减小可能产生的

16、影响有( )A. 城市逆温现象加重B. 城市大气污染加剧C. 汽车排放尾气增加D.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答案】14. D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据图可知,2014年到2018年,广州塔526米高度风速波动变化,广州塔121m高度风速有所下降,生态气象站10m高度风速下降明显,A错法;广州塔121m高度风速变化最小,B错误;生态气象站10m平均风速最小,C错误;广州塔526米风速最低为3.6,最高为4.3,变化幅度为0.7,在三个高度中变化幅度度最大,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高,阻挡了空气流动,使得近地面风速变小,C正确;楼群狭管效应增

17、强使风速增大,A错误;湿地公园植物增多,使得湿地与城市间热力性质差异增大,风力应该增强,B错误;副高会季节移动,不会长时间控制某区域,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风速变小减小了郊区与城市的热量交换,城市近地面气温升高,城市逆温现象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增强,AD错误;近地面风速减小,城市污染物难以通过城市热力环流得到排放稀释,城市大气污染加剧,B正确;汽车尾气排放与汽车密度有关,与风速无关,C错误。故选B。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

18、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B. 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C. 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D. 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18. 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A. 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B. 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C. 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D. 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19. 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地承载力有限

19、B. 乡村空心化严重C. 植被覆盖率较低D. 灾害性天气多发【答案】17. D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由材料“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可知,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增加地表径流不能提高地下水位,A错误;加大治沟造地对于减少人口外流影响不大,B错误;治沟造地对于水热条件影响不大,C错误。所以选D。【18题详解】由材料“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可知,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A正确;该地区地质灾害较少,B错误

20、;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C错误;改善生产条件对于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作用较小,D错误。所以选A。【19题详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虽有工程机械措施,但整治范围广也需要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材料“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可知,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乡村空心化严重,B正确;土地承载力、植被覆盖率、灾害天气不是影响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夏塔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天山峡谷通道,玄奘西行中的凌山(木札尔特雪峰)在峡谷的尽头。2021年暑假,某地理研学团员在迎着木扎尔特雪峰行进的沿途中,用水印相机拍摄了一张行进时的照片(下

21、图),团员们还发现两侧山坡上雪岭云杉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左侧山坡上仅零星分布,而右侧山坡上却漫山遍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根据照片中地理信息,推测图中的人前进的方向( )A. 东南B. 西南C. 西北D. 东北21. 造成雪岭云杉在两侧山坡上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坡度B. 土壤C. 热量D. 水分22.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玄途径凌山时的见闻,译文摘要:山谷积雪,寒风凛冽,灾害多发,侵犯行人。由此经过,不能大声叫喊。稍有违犯,易引起狂风大作,沙石如雨,遭遇者大多丧命。推测文中的灾害及其多发的时间是( )A. 泥石流,春末夏初B. 雪崩,夏末秋初C. 泥石流,夏末秋初D. 雪崩,春

22、末夏初【答案】20. B 21. D 22. D【解析】【20题详解】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21年暑假某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13:24分,而该地的经度为80.81E,其地方时=13:24-(120-80.81)15=13:24-2:38=10:46,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物影朝向西北方向,因此,人行进方向为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根据材料“两侧山坡上雪岭云杉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左侧山坡上仅零星分布,而右侧山坡上却漫山遍野”可知,右侧山坡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宜森林的生长,D正确;坡度、土壤对植被的影响相对较小,AB错误;天山峡谷

23、两侧的热量条件差异不大,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山谷有积雪,经过时不能大声叫喊,不然狂风大作,沙石如雨,因此可得出现的灾害为雪崩,原因主要是山坡积雪太厚,积雪经阳光照射以后,表层雪溶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以及一些人类活动(大喊、滑雪等),积雪层开始向下滑动,积雪大量滑动造成雪崩。大声叫喊不会导致泥石流,AC错误;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积雪不断融化,易发生雪崩,D正确;而夏末气温较高,积雪已经融化,缺少物质来源,与题意不符,B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的土地

24、条件、气候条件和文化条件非常相似,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中亚五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中亚五国相比,我国拥有精湛的农业技术、管理优势和充足的资金,两者在农业贸易和农业生产方面具有互补性,这为两者开展棉花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新疆某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的合作模式可以归为“订单+原棉进口”(下图所示),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办事处,建立棉花流通集散地与进口棉销售渠道,之后少部分棉花进入新疆阿拉山口的棉纱加工厂,加工成棉纱之后,直接出口国外,大部分棉花通过进口进入我国内地其他市场。(1)说明与我国相比,中亚国家在棉花增产方面的潜力。(2)简述“订单+原棉进口”模式对我国棉花产业

25、的好处。(3)请提出我国与中亚国家棉花产业合作的其他两种可行性模式,并加以说明。【答案】(1)中亚国家大多数地区光热充足,适合棉花生长;地广人稀,未利用土地较多;农业技术落后,棉花单产低,未来增产的潜力较大。 (2)该模式执行成本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能够满足我国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可较好地稳定市场价格。 (3)在中亚建立棉花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园区,由我国企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农业技术,指导当地种植和加工棉花,并在当地、国际市场上销售;在当地投资建设棉花纺织厂,由我国提供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产品在我国和国际市场上销售。【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的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和

26、文化条件非常相似,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中亚五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亚国家大多数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光热充足,适合棉花生长;且气候条件较好,地广人稀,未利用土地较多,棉花生产面积提升潜力较大;中亚五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棉花单产较低,因此未来增产的潜力较大,而我国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棉花单产增长潜力有限。【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疆某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的合作模式可以归为订单+原棉进口。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办事处,建立棉花流通集散地与进口棉销售渠道。之后,少部分棉花进入新疆阿拉山口的棉纱加工厂加工成棉纱之后直接出口国外,大部分棉花通过进口进

27、入我国内地其他市场。该模式执行成本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能够充分利用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资源,大部分棉花通过进口。进入我国市场,能够满足我国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并稳定市场价格,有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与中亚五国相比,我国拥有精湛的农业技术、管理优势和充足的资金,两者在农业贸易和农业生产方面具有互补性。这为两者开展棉花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因此,我国与中亚棉花产业合作可以在中亚建立棉花产业园和农业示范园区,由我国企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农业技术,指导当地种植加工棉花,实现优势互补;并在当地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的技术资金方面有优势

28、;可以在当地投资建设棉花纺织厂,由我国提供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产品在我国和国际市场上销售,从而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挪威体育代表团成绩优异,位列奖牌榜第一。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境内多山地丘陵,多湖泊,年平均气温5.7,冬季可达5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763毫米。峡湾是挪威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甚至连地质专家都将挪威称为“峡湾国家”,峡湾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下图为北欧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1)描述图示 1月 5等温线在 20以西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原因。(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挪威成为“ 冰雪运动圣地” 的原因。(3)描

29、述挪威西部沿海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南部东西走向(或与纬线平行);原因:1月份,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得到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北部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或东北西南走向);原因:受南北(东北西南)走向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阻挡,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对沿海地区影响明显,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相平行。 (2)纬度高,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影响明显,冬季时间长,降雪多且积累时间长;山地多,气温有垂直分异;地势低平地区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不会很低,适合户外运动。 (3)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地表形成大量的 u 形谷;冰川消退,海面面上升;海水进入 u 形谷,形成峡湾。【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

30、知,1月5等温线在20E以西地区在60N以南大致与纬线相平行,主要原因是1月份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南部地区地形海陆差异的东西差异较小,所以5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相平行。在20E以西地区在图示西部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原因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使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以及北大西洋暖流对内陆地区的影响较小,只能够影响沿海地区,导致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时间较长;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降雪量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山地较多,垂直地域规律明

31、显,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适合开展多种冰雪运动;山麓地带和地势较低处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偏高,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等。【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的结果。地质时期,当地地表覆盖着大量冰川,冰川运动过程中,在相对低洼地区刨蚀地表,形成大量的 U 形谷;后来地球温度上升,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进入 U 形谷,形成现在的峡湾景观。25.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曹娥江位于浙江东部,上游流经低山丘陵区,源短流急,山林破坏严重,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曹娥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20

32、世纪5070年代,各级政府在上游修建了多座水库;2007年,我国强涌潮河口地区第一大闸曹娥江大闸(图2)竣工,大闸建成后,闸上将形成长90千米、相应库容达1.46亿立方米的带状河道水库。下图1示意曹娥江流域地理事物分布。(1)从水系和水文的角度说明曹娥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2)指出水库竣工后下游河床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推测河口大闸对曹娥江下游的有利影响。【答案】(1)上游源短流急,且为扇状水系,在雨季能迅速汇集洪峰;河口为强涌潮地区,受潮汐影响较大,海水顶托,泄洪不畅;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中下游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2)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原因:丰

33、水期,河流下游来水量减少,径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减弱;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潮流带来的泥沙在下游河床淤积。 (3)阻断潮流携带的泥沙补给河流,减少泥沙在河床淤积;阻断潮流涌入,改善河水的水质;为两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水资源;闸上形成带状河道水库,改善河流的通航条件。【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系支流众多且形成扇状水系,入海干流河段较短且只有一个入海口,雨季流域汇集洪峰;河口为强涌潮地区,受潮汐影响,海水上溯将强,海水顶托明显,造成排水不畅,抬升水位;由材料可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造成中下游河床抬升,水位上升,更易形成洪涝灾害。【小问2详解】水库的修建一方面可以防

34、洪,另一方面用于生产生活使用。而该河流下游表现为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由于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河水和海水的平衡,丰水期,河流水部分被拦截,造成下游水量减少,冲刷作用减弱;枯水期,河水水位更低,造成潮流作用增强,泥沙淤积增强。由此导致下游河床整体表现为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小问3详解】由上题可知,下游河段主要问题是潮流带来的淤积作用增强。河口大闸的修建对曹娥江下游的有利影响首先表现为阻断潮流携带的泥沙补给河流,减少泥沙在河床淤积;再此基础上,也产生一些综合效益,如潮流上溯阻断,改善下游河水水质,为两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高更丰富的水资源;形成带状河道水库,抬升

35、水位高度,改善河流的通航条件。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规模较大的古民居,还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楼。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家族的集聚,也为了防备旧时的匪患,这些迁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卫森严的巨型围屋(如图所示)。(1)分析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

36、的自然原因。(2)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富硒土壤的形成过程。【答案】(1)群山环绕,安全性高;山间盆地分布有富硒土壤,土质好,利于耕种,且作物品质优;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良好;溪流流经,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 (2)富含硒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产生崩解;在溪流的搬运作用下到山间盆地,经过堆积作用,最终形成富硒土壤。【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吸引人们在寻乌群山中定居的原因包括: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良好,且群山拱卫,古代交通相对闭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山间盆地分布有富硒土壤,土质好,肥力较高,利于农业耕种,且作物品质优良;有溪流流经,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等。因此在农耕时期,吸引了山外百姓搬迁至此。【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而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不断崩解;流水携带周围山地当中的硒元素,将其送到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富硒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