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81KB ,
资源ID:59405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40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复习学案:第1篇 第1辑 主题12 百年树人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复习学案:第1篇 第1辑 主题12 百年树人 WORD版含解析.doc

1、百年树人 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总结历史上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古代中国的教育,儒家思想的传播、书院的设立等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近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世界教育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变迁及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教育1发展历程(1)商周时期:统治者已建立了名目众多的学校,所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2)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

2、太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3)唐朝:官学稳定发展,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4)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5)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清末,中国古代官学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2发展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教育方向;受国家严格控制,服务于专制体制,政治性强。(二)私学教育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私学产生。2发展(1)汉代:私学在组

3、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和精舍”(精庐)两种。前者属启蒙教育;后者为专攻经学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属提高教育。(2)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儒学,还包括玄学、佛学、道教以及科学技术等。(3)唐代:私学遍布城乡,制度不一,程度悬殊。(4)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的产生和发展是私学的重要形式;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等。(三)古代书院的发展1概念: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民间创办为主,是相对独立于官学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2发展历程(1)唐代:萌芽时期。(2)两宋:蓬勃发展,出现一批私人创办的全国著名的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4、等。南宋书院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书院与理学的结合。由于受到官方支持和资助,书院起到代替和补充官学的重要作用。(3)元代:政府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4)明代:明初书院处于沉寂状态。之后逐渐恢复。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5)清代:清初,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3

5、作用:有利于学术争鸣;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传承了传统文化;为后世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四)古代中西方教育的差异1国家对教育的控制(1)在中国古代社会,教育从未从政治中分离出来。古代的教育家们都始终强调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忽视教育与生产力的密切关系。学校教育仅是统治阶级培养、选拔治国人才,作为巩固其统治的一种工具。(2)在西方的古典时代,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干涉不同,学校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学校行政管理逐渐呈现多元化和自由化局面,整个时代或社会的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就可能从政治中分离出来,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而很好地与社会生产力

6、结合起来,为推动社会的前进服务。2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根据这些经典所编撰的一些启蒙读物;西方封建时代主要是宗教教义及与之相关的内容。3学校教育的目的(1)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2)而欧洲封建时代,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效忠世俗封建主的“骑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效忠教权的“教士”和“牧师”。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4在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以及建立教育学科方面(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孔子首倡有教无

7、类,但前者从提高国民素质和加强国防力量出发,后者是从阶级和智力因素出发。(2)古代的中国,到了西周时期已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官学制度,经过秦、汉的发展,到了唐、宋,一套严密的官、私学制度就发展成熟了。古代西方教育制度缺乏连贯性和严密性,因而随着国家和民族的更替,教育的发展多次中断,又多次另起炉灶。(3)西方从理想国教育就逐渐与政治分离,向一个独立的范畴发展,经过雄辩术神学大全、人文主义和空想主义教育,以大教学论为标志,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为跨入现代教育做好了准备。(4)中国春秋时期,由于官学衰落,私学发展,教育出现了与政治分离的趋势;秦汉以后教育对政治的依赖关系愈益加强,到了明清时期

8、,学校教育只为科举服务,完全丧失了其独立性。二、中国近代教育(一)晚清时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萌芽阶段1概况:晚清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中经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时期,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的统治地位最终被近代教育制度所取代。2阶段(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主要留学方向是欧美。评价: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科举制仍被保留,出现新式学堂与科举并存的局面;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在封建教育制度的链条上打开了一个缺口。(2)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包括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

9、堂等变革措施。结果和影响:这些举措没有能够推行,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是对原有教育制度的一次大的冲击。(3)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废除科举制度;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成立学部,作为全国正式教育行政机关;推广种类齐全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强调日本为留学首选国家;编写新式教科书等。特点: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强调实用性(适应近代化的需要);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鼓励民间开设学堂;学制具有多层次性。影响积极:初步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培养了先进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局限:未能摆脱“中体西用”等思想的束缚,未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

10、(二)民国时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形成时期1民国建立后:设立教育部,注重教育观念的革新、文化的重构,教育内容不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要内容;强调并突出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最终是要培养具有“民主”和“科学”的新型人才,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推行“三民主义教育”,提出“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等教育口号。三、西方近代教育1特点:从宗教性向世俗性转变(大众教育);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技术;教育面扩大,逐渐普及;政府主导;义务教育;立法强制。2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1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3影响:思想上,提高民众的素养;有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上,推动工业化发展。政治上,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影响深远。四、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四次转折1第一次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我国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2第二次转折:改革开放后,实现了教育从为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这是教育工作重点的

12、转移,是教育地位的提升,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3第三次转折:中共十四大后,实现了教育从为计划经济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转变。这是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创新,我国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4第四次转折:中共十六大后,实现了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这是教育发展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教育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这个转变仍在进行之中。五、科技创新与文化立国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两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文化大革命”时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3、和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载人航天等。31520世纪初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1516世纪,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2)1718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电磁学的新成就和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标志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4)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的发明和应用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4三次产业革命出现的新兴行业及对经济结构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超过农业。(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

14、电气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重工业超过轻工业。(3)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生物工程、激光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第三产业上升,新经济出现。5中国错失三次产业革命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清朝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左”倾思想泛滥和“文化大革命”。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辛亥革命后新旧思想的斗争(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8)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

15、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尝试解题_C题干中的关键时间点是1913年,说明山西举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主要论及辛亥革命之后的现象,再结合其日记内容中的“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可知其对辛亥革命之后所出现的新式教育持反对态度,这反映出旧有的传统观念阻碍社会新的变革,故选C项。2命题点

16、:启蒙思想家的理性思考(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B社会的改造问题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尝试解题_B根据题干可知,邪恶是人类创造的不良环境导致的,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根除邪恶,结合启蒙运动相关知识可知,这里的邪恶指的是专制、迷信等,而人类环境的改造指的是对社会的改造,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指出宗教改革的缺陷,排除A项;题干主旨强调的是人类改造社会的能力,即人本身的主动性,而非科学的

17、价值和作用,排除C项;D项中的环境指的是客观的自然环境,非人造所成,排除。3命题点:百科全书的出版及其影响(2020天津新高考等级考试11)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 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1789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B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尝试解题_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根据材料“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 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创造了上百万

18、里弗的利润”可以得出,利润的获得主要得益于新的生产经营方式预付订书款,故B项正确;A项中“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当时正值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大变革”,而不是“即将开始”,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历史情境1913年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把辛亥革命称为“变乱”,判断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第2题教材主干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一直是高考重点,从启蒙思想家提出“不良环境可以改造”为命题切入点,考查综合能力,体现了启蒙运动这一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第3题转换思想试题形式上是考查百科全书的出版,实际

19、上深层考查百科全书创造上百万里弗利润的原因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4命题点: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2020全国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尝试解题_C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时期,由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同乡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成为常制,由此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程序增加了殿试,这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特权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内容,故A、D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由于增

20、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省试考试权威反而下降,故B项错误。5命题点: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2019全国卷2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尝试解题_B黄彬、朱纯祖、姚光第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

21、产,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6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教育发展的特点(2019全国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尝试解题_D“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

22、究与国际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C项错误。7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发展(2017全国卷31)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尝试解题_C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因此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故C项正确。8命题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

23、发展(2017全国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尝试解题_C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从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

24、系,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D项错误。9命题点:文艺复兴时期的论自由教育(2020全国卷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尝试解题_A根据材料“15世纪中叶”“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可知,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故A项正确。10命题点:文艺复

25、兴运动的教育思想(2020全国卷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尝试解题_A根据材料“16世纪的思想家”“完全的绅士”“完整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高涨与16世纪的时代特征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启蒙运动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D项表述用词绝对化,且不符

26、合史实,故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4题依托教材宋代完善科举制,殿试成常制呼应热点人才选拔体现了社会公平,惩戒营私舞弊第5题转换思维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第6题转换思维试题形式上是考查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问题第7题独特视角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的渴望鲜活素材图片史料,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时代气息第8题隐含热点1977年恢复高考,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应关注周年纪念第9题文史色彩论自由教育强调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

27、世界价值引领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第10题全新视角通过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的教育主张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注重素养题干材料体现了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的交叉,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例(2020北京新高考等级考试18)英雄材料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人。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

28、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19世纪40年代,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几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英雄分类代表人物神灵英雄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教士英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

29、之后)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罗伯特彭斯(18世纪苏格兰诗人)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克伦威尔、拿破仑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表格罗列的英雄类别推断出卡莱尔继承了之前的英雄崇拜的传统,拓宽了“英雄”的范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不同人物成为英雄的时代背景及其功绩。答案示例: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歌颂英雄的军事功勋、勇敢品质及牺牲精神。但他拓宽了“英雄”的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阶层,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卡莱尔的英雄观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

30、影响。随着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改变。经过18、19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欧美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卡莱尔肯定了欧洲历史转折时期各领域、各阶层的杰出人物,如文化领域的但丁、莎士比亚;宗教改革领域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塞缪尔约翰逊、罗伯特彭斯;政治领域的克伦威尔、拿破仑。他们都被卡莱尔视为新的英雄。(12分)(1)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卡莱尔的“英雄观”,旨在考查考生树立时空观念、结合表格信息理解历史核心概念的能力,其主要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2)对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注意多角度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先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等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3)史论结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可取的。(4)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