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366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了解毛泽东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走上了革命道路的概况。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史实;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表现。归纳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及实事求是的品质。一、风华正茂1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的一个富农家庭。21914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31918年4月,集结蔡和森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组织新民学会

2、,并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接受马克思主义:1918年,在北京结识李大钊,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并转变自己的思想。2开始参加革命:1920年在长沙参与组织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3开创革命道路(1)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2)1927年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4领导红军长征(1)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2)领导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5掌握三大法宝(1)用马克思

3、列宁主义理论和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2)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3)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6创造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7确立为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特别提醒“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最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4、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丰硕成果。三、推翻三座大山1参加重庆谈判(1)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以赢得和平民主的新局面。(2)国共双方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2领导解放战争(1)1947年秋,依照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3筹划新中国(1)撰写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要著作。(2)对全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对中国共产党转变为一个东方大国的执政党,已经有了敏锐的考虑。4

5、成立新中国(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几千年专制王朝统治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四、艰苦的探索与实践1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新中国成立头三年,中国政府在国内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并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2)1953年,按照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毛泽东领导

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领导探索建设社会主义(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957年,领导的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3)1958年,错误推进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4)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3毛泽东逝世:1976年9月9日。特别提醒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

7、道路,沿着这一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初步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更应该看到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1980年,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问时,对毛泽东作了这样的评价: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

8、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提示 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2)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相比,有何不同?这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 不同: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则是以农村为中心。精神品质: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3)“这条道路”有何重大理论意义?提示 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

9、”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 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二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原因: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10、3)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丰硕成果。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史料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画线信息指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画线信息表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功绩。(1)过渡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提示 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2)20世纪50

12、年代后期,毛泽东在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提示 失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毛泽东?提示 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毛泽东一生的评价应该遵循基本史实,坚持唯物史观,客观地对毛泽东的一生进行公正评价。(1)主要方面: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突出表现在: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探索一 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次要方面: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犯了“左”倾错误,给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如发动“文化大革命”。(3)总评:毛泽东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功绩而讳言他的错误,也绝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功绩。 一、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的贡献1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参加了中共一大。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4、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3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5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签订“双十协定”。6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信心坚定,领导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发动了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15、义革命两步等。2.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等。3. 毛泽东思想还表现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4.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1. 历史条件(1)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其思想理论渊源。(3)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其阶级基础。(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是其实践基础。2. 历史地位(1)毛泽

16、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2)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3. 历史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4. 历史影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

17、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75)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应该怎样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提示 客观评价毛泽东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毛泽东是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到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去评价。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100多年以来受中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局面,使现代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

18、族之林,他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3)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了客观评价,又指出了他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在晚年仍非常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准备和宝贵借鉴。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75)分析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生平、思想、情感与艺术技巧。提示 (1)菩萨蛮黄鹤楼。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并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关于重视农民革命

19、运动的信交给党中央,但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不予重视。同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举行,毛泽东等出席了这次大会,对蒋介石搞独裁的一系列决议深感不安和不满,提醒共产党人要加以警惕,陈独秀不但没有抵制,还继续支持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从1927年3月起,蒋介石不断制造残杀共产党人的流血事件,4月12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建议,遭到陈独秀的否决,毛泽东被排斥在大会领导集体之外。会后,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有所感触而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登楼远望和近观的景色,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苍

20、凉、激愤的心情。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寓情于景,怀古抚今。寓情于景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到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如上阕描摹的是一幅无限开阔的画卷,不仅勾勒出武汉三镇气势的壮观和祖国幅员的辽阔广大,也通过“茫茫”“沉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等词句,构成一种雄浑的气象和深沉的氛围,这正是当时革命形势的写照和政治气氛的象征。怀古抚今,就是通过对古人、往事的追怀,而联想到今天的一些情况。“黄鹤知何去”为怀古,“剩有游人处”为抚今。二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茫茫”“沉沉”“苍苍”“滔滔”。“茫茫”形容水势大,面积广,表现了“九派”广大无边的气势;“沉沉”形容某种东西沉重深远

21、,表现了“一线”的深长;“苍苍”形容某种东西呈现出灰白色,表现了烟雨笼罩而模糊不清,灰蒙蒙的情景;“滔滔”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表现了江水翻腾的情状。总之,使用叠字加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具有反复的音乐美。(2)沁园春雪。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发展陕甘宁抗日根据地。2月,毛泽东在陕北清涧时正逢一场大雪,心情格外愉快,挥笔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通过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千古英雄人物的评论,进而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和颂扬无产阶级力量的立场。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呼应,构思奇特。从内容上看从两方面对应:景与人对应。上阕写景,引出下阕写人,

22、只有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才能引起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帝王的“折腰”,而它最后必将属于无产阶级。景与景对应。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与晴景“红装素裹”对应,构成了壮丽秀美的鲜明特征。静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与动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相对应,把流动的黄河写静了,把静止的“山”“原”写动了,用笔非凡。远景即“望”中之景,与近景“看”中之景相对应,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雪景描绘得很有立体感。另外,从结构和词句上看,也都是对应的,上阕写景与下阕写人相呼应,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因为没有景也就引不出人来,而只有人没有景,那么人也就失去生活的场所和争夺的对象。上阕的领字“望”“看”与下阕的领字“惜”“数

23、”遥相呼应,不仅把内容联系起来,而且把语气也都统一在一起了。二是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阕描写了北国冰封雪飘的壮丽秀美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下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对无产阶级进行了歌颂,使情寄于景、景牵情议、议通于情,景、情、议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3)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是毛泽东第一位妻子杨开慧的同窗好友,大革命时期其夫柳直荀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杀。她于1957年2月7日写信给毛泽东,并附上她1933年因怀念丈夫而填写的一首菩萨蛮。5月11日,毛泽东同志复信道:“大作读比,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李淑一收到游仙一

24、词,热泪盈眶。游仙后改为答李淑一。这首词通过对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飞到月宫受到神仙敬仰以及他们为革命胜利而感到喜悦的描写,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且含意丰富。这样的词语很多,如“骄”字,含有勇健、刚强、骄傲之意,以及作者为有这样的妻子和同志而感到骄傲的心情;“捧”“舒”“舞”等动词,把吴刚、嫦娥对烈士们的尊敬和欢迎的心情精炼、贴切地表达出来了;“忽”“顿”相呼应,生动地描写出烈士们感悟的突然变化。“伏虎”对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胜利做了概括。二是现实和幻境高度统一。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5、的创作方法,把现实的主题融入到幻境之中,使现实与幻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人物上,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与仙人吴刚、嫦娥融为一体;在环境上,月宫与人间上下相连。(4)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

26、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

27、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下阕,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

28、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三、自我测评(教材P75)1简述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提示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创建了人民武装力量;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制定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29、,推翻三座大山,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历史;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2结合史实,概括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提示 (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冲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

30、命的具体实际,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领导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因此,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2)1953年,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3)1956年以来,毛泽东认识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提出了很多重要原则、方针、政策,无论在当时或今天来看,都是非常深刻的。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重要准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