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27KB ,
资源ID:5934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34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开区期末考试试卷高三年级 生物学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 12 题,每题4分,共 4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系统无关的是( )A. 叶绿体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释放 O2过程B. 线粒体利用有氧呼吸酶消耗 O2 并产生能量的过程C. 细胞分裂中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 囊泡运输使高尔基体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

2、和核膜;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叶绿体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释放 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有氧呼吸酶H和 O2结合形成水并产生大量的能量,B错误;C、细胞分裂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心体为无膜结构,C正确;D、囊泡运输使高尔基体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囊泡属于生物膜,D错误。故选C。【点睛】2.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涉及酒精,下列实验中关于酒

3、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用体积分数 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浮色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起到分离色素的作用C. 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D. 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 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答案】B【解析】【分析】酒精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1)体积分数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15%的HCl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解离液,用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2)体积分数50%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用于洗去苏丹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3)无水乙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用

4、作色素提取剂。(4)质量分数70%的酒精:常用作实验材料或消毒剂。【详解】A、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浮色,A正确;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B错误;C、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酸性条件下,用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的生成,颜色变化为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正确;D、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腐烂,便于计数和观察,D正确。故选B。3. 下列关于人体X、Y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X、Y染色体可形成四分体B. 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在生殖细胞中表达C. X、Y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D. X、Y染色体上有与

5、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X、Y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同源区段上有等位基因,X、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详解】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可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A正确;X、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但是可以在体细胞内表达,像色盲基因,也可在生殖细胞中表达,如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B正确;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但不是都决定性别,D正确;故选C。4.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一个精

6、原细胞(基因型为 AaBb)分裂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 形成该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C. 图示细胞经分裂后形成基因组成为 AB 和Ab 精细胞的概率是相等的D. 图中基因 A/a、B/b在形成精子时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A错误;B、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姐

7、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基因不同 ,形成该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过基因重组(交叉互换),B错误;C、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a分离,B、b分离,此后A、a与B、b所在染色体的组合是随机的,故图示细胞经分裂后形成基因组成为 AB 和Ab 精细胞的概率是相等的,C正确;D、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独立遗传(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之间的自由组合,而图示基因 A/a、B/b不是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故形成精子时的传递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C。5.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

8、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 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B.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aaXBXB)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AAXbY)杂交得F1,则F1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见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错误;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XB来自F1中的母方XBXb,B错误;C、F2中的雄果

9、蝇有:1/8AAXBY 2/8AaXBY 1/8aaXBY 1/8AAXbY 2/8AaXbY 1/8aaXbY,其中纯合子占1/2,杂合子占1/2,C正确;D、由AaAa知,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为31,D错误。故选C。6. 如图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假设,大肠杆菌中直接编码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叫结构基因,包括基因 lacZ、基因 lacY、基因 lacA,操纵基因对结构基因起着“开关”的作用,直接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调节基因能够调节操纵基因状态,从而对“开关”起着控制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 1 中阻遏蛋白的 mRNA 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转移到细胞质中B.

10、 图 2 中体现了一个 mRNA 上只有一个起始密码子C. 图 2 中 RNA 聚合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基因的启动部位准确结合D. 比较图 1 图 2 可得,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不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中,当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阻遏蛋白会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结合,在转录水平上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图2中,如果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乳糖代谢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又可导致结构基因不表达,该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B、图2中LacY基

11、因控制合成的mRNA可翻译出三类不同的蛋白质,故推测一个mRNA上不只有一个起始密码子,B错误;C、RNA 聚合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其上无碱基,故其与基因的启动部位准确结合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D、由分析可知: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乳糖代谢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无乳糖环境)又可导致结构基因不表达。即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不表达,D正确。故选D。7. 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 7000 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

12、件。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海底漆黑环境的诱导下,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应已退化B. 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C.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 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

13、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退化的原因是“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只是进行了自然选择,A错误;B、题干信息可知,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新物种,故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存在生殖隔离,可能交配成功,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C、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

14、不同,C正确;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物种,D错误。故选C。8. 下列对内环境稳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高等动物可以依赖血清中的血红蛋白为全身细胞运送氧B. 高等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 肝脏的代谢活动可以维持血糖浓度稳定D. 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

15、: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在血清中,A错误;B、高等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少数组织细胞不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如红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肝细胞能合成与分解肝糖元,在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提升血糖浓度,反之,在血糖浓度高时,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并肝糖元,以降低血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稳定,C

16、正确;D、毛细血管壁细胞一侧为血浆,另一侧为组织液,既可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又可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实现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A。9. 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B. 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C. ab过程中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散热D. T2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机体表现为体温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17、;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由曲线情况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的产热和散热量增加,T2T1,A错误;B、由于进入温度为T2环境短时间内B曲线上升比A曲线迅速,确定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B正确;C、由图示可知,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所致,C错误;D、由图示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但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平衡,故机体体温维持正常,D错误。故选B。10. 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

18、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B. 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D.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1、不同类型的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在胸腺中成熟。2、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凝聚,随后被吞噬细胞降解、清除。3、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并能在免疫应答后期活化抑制性T细胞,使后者分泌抑制

19、因子,以减弱免疫应答,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种调节机制称作负反馈调节。【详解】A、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正确;B、据图示可知,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B正确;C、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C正确;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抗原,释放出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凝聚,随后被吞噬细胞降解和清除,D错误。故选D。11.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A. 患者耗氧水平低于正常人B. 患者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C.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表面D. 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答案】D【解析】【分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具有和促甲状腺激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可以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并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时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详解】A、患者耗氧水平高于正常人,A错误;B、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表面,C错误;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低于正常人,D正确。故

21、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12. 下图表示北温带湖泊冬夏两季温度与溶氧量随水深的变化情况。据图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最大B. 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C. 该湖泊中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 该湖泊从冬季到夏季的面貌变化不属于次生演替【答案】A【解析】【分析】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

22、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详解】A、由图中曲线数据分析可知,冬季时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不大,A错误;B、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均主要发生在湖泊底泥层,B正确;C、由于受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湖泊中的动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该湖泊从冬季到夏季没有发生演替,表现为群落的季节变化,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D正确;故选A。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

23、或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本卷共5题,共 52分。13. 当萌发水稻种子的根长至6mm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的水分能满足萌发水稻种子生长所需)。用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IAA)的琼脂片贴在根尖表面的一侧,进行光照或黑暗处理, 24 小时后,记录处理后根尖的弯曲度,结果如下表。处理方式弯曲度实验现象黑暗0垂直生长黑暗(贴有1mg/L IAA的琼脂片)37.5向含有IAA的琼脂片方向生长黑暗(贴有5mg/L IAA的琼脂片)41.3a单侧光照39.6背光生长对贴有含IAA琼脂片的根单侧光照43.7背光生长(1)据表格推测 a 处实验现象为_。而光_(选填“是”或“不是”

24、)决定根能否生长的必需条件,判断依据是_。(2)、处理方式都导致了根背光生长的结果,且处理方式使根弯曲度大于,据此推测单侧光照条件下,根尖背光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单侧光照条件下_。为了进一步验证根尖向背光侧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引起的,还需用锋利的刀片将根尖剖开,测定_的生长素含量。【答案】 (1). 向含有IAA的琼脂片方向生长 (2). 不是 (3). 实验中黑暗条件下的根表现为垂直生长 (4). 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5). 向光侧和背光侧【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

25、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4、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为敏感,芽次之,茎最弱。不同的植物(单双子叶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性也不同。【详解】(1)表格中组在黑暗环境中贴有1mg/L IAA的琼脂片,胚芽鞘向含有IAA的琼脂片方向生长,说明1mg/L IAA抑制根的生长,组在黑暗环境中贴有5mg/L IAA的琼脂片,胚芽鞘应该也向含有IAA的琼脂片方向生长。实验中黑暗条件下的根表现为垂直生长,故光不是决定根能否生长的必需条件。(2)、

26、处理方式都导致了根背光生长的结果,且处理方式使根弯曲度大于,据此推测单侧光照条件下,根尖背光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单侧光照条件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为了进一步验证根尖向背光侧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引起的,还需用锋利的刀片将根尖剖开,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能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14.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和部分食物网组成,据图分析下列相关问题。(1)图一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_

27、;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保留 3位有效数字)。(2)图二各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_,原因是变温动物_ 。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_,但很快达到稳定,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答案】 (1). 2.081104KJ/m2a (2). 逐级递减 (3). 10.4% (4). 多 (5). 呼吸作用损耗的能量少,用于维持营养级的能量更多 (6). 增多 (7). 自我调节【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

28、间的传递效率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解】(1)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P)固定的能量,为2.081104KJ/m2a。从图可以看出,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能量逐渐减少,体现了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33688100%=10.4%。(2)因为变温动物呼吸作用损耗的能量少,用于维持营养级的能量更多,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多。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鼠的天敌减少,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增多,但很快会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我调节能力,并能用其综

29、合分析,解决问题。15. 现有一个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已知控制秆的高低和抗病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对该品种用不同剂量的射线进行照射,期待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高秆为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本实验用到的育种方法是_。利用该方法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2)如果用射线照射后得到一株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导致该新品种小麦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高秆基因发生了突变或高秆基因缺失。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_。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通过杂交育种

30、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该方法的原理是 _。【答案】 (1). 显性 (2). 诱变育种 (3). 不一定 (4). 染色体(结构)变异 (5). 基因重组【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说明两对性状都发生了性状分离,则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基因型为AaBb。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指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射线进行照射,属于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

31、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矮杆抗病个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故利用该方法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纯合子。(2)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则基因的数量减少了,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其中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本的基因型,并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16. 下图甲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 AH 表示物质,e-为电子,表示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保卫细胞的细胞壁靠近气孔侧较

32、厚。请回答(1)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后面填“”,错误的后面填“”)图甲中的生物膜是乙图中的叶绿体内膜的一部分。( )图乙中保卫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表皮细胞一侧大于靠近气孔一侧。( )(2)光合作用产生的 O2用甲图中_(填图中符号)表示,O2离开这个植物细胞,需要穿过的_层磷脂双分子层。(3)若图乙中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会引起气孔开度变化,短时间内物质D和F的含量与失水前相比分别为_;若在保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失水持续足够的一段时间后,此时 G 和H的含量与失水前相比分别为_。【答案】 (1). (2). (3). A (4). 4 (5). 增加、增加 (6). 下降、下降【解析】

33、【分析】据图分析:图甲的膜为类囊体薄膜,膜上发生的是光反应,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是暗反应。A为氧气、F为NADPH、C为ADP和Pi、D为ATP、G为三碳酸,H为核酮糖二磷酸(RuBP)。【详解】(1)图甲中的生物膜是类囊体薄膜,不是叶绿体内膜的一部分。故错误。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较薄,即表皮细胞一侧大于靠近气孔一侧。故正确。(2)图甲中的A表示水光解后产生的氧气,氧气需要穿过1层类囊体膜、2层叶绿体膜、1层质膜共4层单位膜即4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离开这个叶肉细胞。(3)图乙中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萎缩引起气孔开度变小,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4、暗反应减弱,导致短时间内物质D即ATP和F即还原氢的含量均上升。若在保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失水持续足够的一段时间后,暗反应在较低的水平维持平衡,此时G即三碳酸,H即核酮糖二磷酸(RuBP)的含量与失水前相比均会下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生理过程是理解与运用,即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能力,是一道基础性题目。17.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回答问题(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关系如上图所示。研究发现,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_内流

35、,使膜内电位由_,从而产生兴奋,最终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上图中 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胞轴突表面上的电流计,研究发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则刺激B点(AC=CD)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_ 的偏转。(3)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T 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 细胞。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想进一步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

36、成的。请帮助科研人员写出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预期结果。实验材料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 B 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实验设计思路_实验预期结果_【答案】 (1). Na+ (2). 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 两次方向相反 (4). 将甲小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 (5). 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解析】【分析】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K+外流使得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细胞

37、处于静息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形成兴奋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2、设计实验时要明确需要探究的变量,控制其他变量的统一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详解】(1)据图可知,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Na+内流,使膜内电位从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而产生兴奋,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2)据图分析可知,电流计的两电极位于同一神经元上,C点位于两电极中间位置,AC=CD,刺激该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先后达到两电极,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该实验的设计是探究是否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引起神经节受损造成视力锐减,需要排除B细胞的影响,故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甲小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实验预期结果:是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小。【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