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语文质量检测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两页,共20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或填涂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答题不得使用任何涂改工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
2、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
3、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
4、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
5、空之中。(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材料二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技术精英们愿意相信人类正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上,各种如梦幻般的想象正徐徐成为现实。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朵浪花。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
6、种重要的方法。“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一个美好的结尾正在游戏终点等待着我们。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现实中的相处方式,网络上的“点赞之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规范。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交,是否可能在亿万年之后,当人类文明遍布星际之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交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关心未来、
7、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学会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机会和危险。(取材于科学杂志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报道)材料三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
8、些人曾在20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
9、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30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B. 21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
10、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C. 22世纪,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移民火星,成为“多星球物种”。D. 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2. 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是A. 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B. 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C. 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D. 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3. 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对加点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热潮: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研究未来。B. 浪花: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C. 人间天堂:比喻人类追求的美
11、好幸福生活。D. 弦歌不辍:指人类文明勇于冒险,不断进步。4. 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是A.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B. 知其不可而为之C. 不患寡而患不均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 如果用诗句说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寓意,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C.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6. 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B. 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C. 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D. 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12、。7.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B. 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C. 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D. 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8. 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答案】1. D 2. B 3. B 4. D 5. B 6. C 7. A 8. 要点一:与自身(地球)危机有关,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要点二:关心未来,研究未来,相信未来必定美好。要点三:意识到未来可以由科技创造,而人类的未来在于开拓宇宙。【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
13、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无中生有。文中只在材料一第二节中提到“外星文明的入侵”,原文是“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与选项无关。故选D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本题要求
14、选出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B项,项选内容说法不成立。材料一中是说“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并不能得出“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这个结论。结论错误,自然无从证明。故选B项。【3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材料二说“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可能只是的一朵浪花。”这里,“浪花”是比喻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而不是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故选B项。【4题详解】该题考查
15、学生理解概念。理解概念要依据文本。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意。本题要求选出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抓住文中分析“游戏精神”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二中,有关游戏精神的相关内容是“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从材料中可以理解,“游戏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努力克服困难,有乐观,顽强和自信。A项,强调顺其自
16、然,听天命,理解有误。B项,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也有坚强的精神,但这句话已定下前提“不可为”了,意思是这个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因此也错。C项,强调的是平均问题,与“游戏精神”无关。不合要求。D项,强调发愤努力,乐观。正确。因此选D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考生首先要反复阅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把握其寓意,然后分析四个选项中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加以比较,最后确定选项。最后一段话有四句话,第一句强调未来很快会到来;第二句说明关心未来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第三句说未来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第四句说奔向未来过程中,有各种机会也会有种种危险。核心话题围绕未来,强调时间很快,要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A项
17、,强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项,时间不等人,要多多勉励自己。与材料二最后一段话的内容吻合。C项,表达对黄昏的赞美及惋惜之情。也比喻人生晚年也很美好,只是时日无多。有遗憾之情。D项,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去,秋天已经来临时,强调时间过得太快了。故选B项。【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本题要求理解材料三,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预测是正确的”分析有误。材料三说“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而事实证明活字印刷术在
18、欧洲的出现并没有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故选C项。【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本题要求理解材料三中“未来已来”的含义。选通读材料三,抓住该词所在的语境,加以分析理解。语境说“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后面列举各种科技正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变成了现实,B项,“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分析有误,语境说“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C项,“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分析有误,将未然当成已然。材料三第三段是说“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D项,“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无中生有。文中是说“
19、从人工智能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其中谈到“太空旅行”,也只是说“创造着未来”,并没有说“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故选A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材料一第二节明确说“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
20、局。”“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从中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材料二中“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能总结出第二点答案。材料三中“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可总结出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是意识到未来可以由科技创造。“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能总结出另外的原因:人类的未来在于开拓宇宙。【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
21、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听雨堂记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
22、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
23、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
24、以俟。(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注释】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B. 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C. 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D. 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25、同的一项是A. 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B. 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C. 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D. 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雨”B. 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C.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不受外物牵绊D. 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折断啊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13. 阅读第一段和注释,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14
26、. 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案】9. A 10. B 11. D 12. 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13. 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的闲居之乐;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 14. 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
27、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A项,治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连词,表转折,却;A项,有的/或许;C项,连词,却/连词,才;D项,介词,比/介词,从。【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
28、考核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文意分析,D项,“把弓折断”错误,应为“弯弓射箭”。【1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令吴中:担任吴县县令;令简政清:政令简明、政治清平;了:全然;繁:繁忙;其中:他心中;不自得:不快乐。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
29、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要求根据文意概括文中词语的的含义,答题摘取文中的重要此句然后概括整理,此题注意根据文中和注释的句子“未尝一日相舍”“游宦四方”“夜床风雨之感”“不得与子由相聚”概括要点。【14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此题要求概括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的理由,答题的区位在最后一段,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或可以免于功名”“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有鉴于子瞻之覆辙”概括答题要点。参考译文:乙未年(万历
30、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
31、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
32、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
33、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崔氏东山草堂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注释: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蓝田辋川别业邻近。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B. 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
34、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C. 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D. 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16. “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A.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B.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于石宿栖真院)C. 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D.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净端渔家傲)17. 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
35、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朱庆馀归故园)【答案】15. C 16. D 17. 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颈联描写了在玉山草堂
36、的日常生活,野味就吃那打下来的白鸦,就着自家地里种的菜蔬和谷物,意在表现玉山草堂的食物之佳和隐居生活的朴实无华、惬意舒适,而非“简朴粗陋”,也无“难以下咽”之意。故C项错误。【1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D项错误。“山寺钟声人浩浩”一句说明山寺中人很多,钟声响亮,没有体现宁静的氛围。故选D项。【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该题为比较
37、型诗歌,且为情感比较分析。选取了“柴门关闭”这一现象,重在分析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考生应结合诗歌原句,整体理解。虽然两句诗都写到了“柴门”“关”或者“闭”的情况,但是不同的是:杜甫的诗句中说柴门是“空闭”,结合注释理解“空”字,“空”的意思是“空自,白白地”,表达了作者对王维空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朱庆馀的诗句中说柴门是“无事日常关”,“无事”就是没有事,没有俗事,没有尘世间的纷扰得失来打搅,独享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朱诗写农家院落小景,充满了自然恬淡、宁静闲适的情趣。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
38、爱,其诗曰:“_,_。误落尘中,一去三十年。”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本诗中写到“渔樵”,苏轼的前赤壁赋也有所提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答案】 (1). 少无适俗韵 (2). 性本爱丘山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驾一叶之扁舟 (6). 举匏樽以相属【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39、适”“韵”“性”“潦”“尽”“清”“凝”“暮”“驾”“匏樽”“属”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
40、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2002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别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
41、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褛,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
42、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
43、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
44、来的人。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每夜面对浩瀚的星
45、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19.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嶙峋: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的样子B. 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C. 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D. 萌动:开始发芽2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海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B
46、. 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C. “我”选择去西海固做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阔的世界。D. “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21. 文章题目叫“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22. 文章第段中说:“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个人认为当代人的这种状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23. 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
47、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24. 本文中人物的观念、认识与其生活的环境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人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出身在一个“烂包”的家庭环境中,虽然从书中看到更辽阔的世界,但还是像哥哥一样安于清贫。B. 红楼梦中,刘姥姥感慨于贾府一顿螃蟹宴的开销够乡下人吃一年的,这是因为她生活在相对贫苦艰难的底层环境中。C. 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形象地阐明了一个人要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得起环境考验的道理。D. 呐喊自序中,鲁迅用“毁坏铁屋子”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希望通过文学来改
48、变国民精神、改造社会大环境的愿望。【答案】19. D 20. B 21. 随圆就方,可塑性强;轻盈温暖,不改清澄又清新向上;“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成液体”,象征着我对待生活生命的参与、接纳与适应,代表着对人生宽度的追求;“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的朝气蓬勃(或“纯洁”),有热情,代表着更好的未来。 22. 原因:人们对贫困山区的认识停留在很多年前,这种误解在面对现在的贫困山区生活时就会觉得它们稀松平常,而不会再为他们的困境而触动;大城市人常有优越感,“期望”贫困山区以惨状带来震撼,不够困苦则难以被打动。结果:会让当代人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同时也无助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地区的发展,
49、使之无法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 23. “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 24. A【解析】【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词语的意思要结合语境去理解。D项,“萌动”在这里指有了渴望改变的心思。
50、【2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仔细阅读文章,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方能鉴赏。B项,“一言难尽”指西海固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情况非常复杂。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考查。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
51、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2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题目叫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内涵、特点和象征意义。就是分析文章题目中“液体”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首先要找到有效的答疑区间。文章第三、四段中说“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液体”指作者自己。“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
52、成液体”,象征着“我”参与、接纳与适应生活的能力也很强,照应了第一节中“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我”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的行为正是“我”对人生宽度的追求。第五至七段可以看出“液体”是指现代人。第八、九段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可以看出“液体”指西海固的小学生。“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朝气蓬勃,拥有更好的未来。根据文章的意思,“液体”轻盈温暖,可塑性和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适应生活的需要。【2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第段中说: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为
53、什么要这么说?你个人认为当代人的这种状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回答该问题时,要结合当代人的状态回答。本题虽然是考查第六段第一句话的原因,但是可以看出这句话的真正原因在第五段,即第五节中讲到的现代人们的一系列表现。本题“后果”这一问是开放性的,在后果上,我们可以从对现代人和当地人的影响这两个角度作答。【2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本题是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和理解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在这个题目中,就是去文中找作者希望自己流向
54、“简单宁静”,而希望学生逃离“简单宁静”的原因即可。阅读全文可知:“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一是指“我”从繁华开放的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二是指“我”通过在西部支教,真正抛开了种种忧虑,心灵回归到质朴与宁静。“我”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不安于现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2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中人物的观念、认识与其生活的环境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人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名著中人物的人生观的形成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A项,理解错误。错在“孙少平安于清贫”。小说中孙少平不是安于贫穷,
55、而是努力奋斗。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5.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不少于800字。现在的某些游戏将中国历史人物的身份加以改变,比如墨子变成了机器人、荆轲变成了美女、李白变成了刺客对此,有人认为游戏创作必须符合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改变可以吸引青少年关注历史,还有人认为游戏原本就是虚拟的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2017年12月,第四届全球互联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会上有人说,未来30年属于用好互联技术的国家、三十人以下的小企业、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这番话触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想象?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
56、理,有叙述,有描写。【答案】作文一(范文2篇)第一篇:历史岂能如此戏说当墨子以科学家的严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当荆轲以侠客的无畏箕踞大骂时,当李白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让高力士脱靴时,他们可曾想到他们竟在而今的游戏中变成了机器人、美女和刺客?没错,现在某些游戏将中国历史人物的身份加以改变,墨子变成了机器人,荆轲变成了美女,李白变成了刺客等等。这种身份乃至性别的大改变已经超过了-在我看来的游戏创作乃至其他一切艺术创作-范畴。 固然,艺术高于生活。游戏等艺术创作也必然有超越历史史实的部分。但我认为游戏等艺术创作必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因为过度的戏说、改变必定会消解历史传承的庄重,使得历史这蕴
57、涵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贤智慧的瑰宝,不再能指导现实,为我所用。放眼被游戏扭曲的历史史实,几乎与墨子同时代的史官,就有为了一句“崔杼弑其君”的史实不被篡改、扭曲,一家几位史官,兄弟相继被妄图篡改历史的当权者杀害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它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对史实的真实性的重视,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捍卫。反观今日游戏中对历史人物身份的改变,虽然这并不是篡改历史,但其对史实的轻视可见一斑。与古代史官为史实付出生命代价相对比,怎能不令今人汗颜?有人说游戏本就是虚拟的,史实是都无所谓的。然而游戏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却足以在游戏参与者身上引起潜移默化又深远持久的改变。而熟悉于游戏中与史实相悖的机器人墨子、
58、美女荆轲与刺客李白,学生们又如何能在课堂上走进小孔成像实验中的墨子,课文中刺秦王的荆轲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纵横想象的李白?而这些历史、作品中所蕴含的侠客“义”的精神,文人的高尚情操,先贤的科学智慧,又将往何处安放,又能被何人理解呢?游戏创作、艺术创作需要戏说,但绝不是篡改史实的戏说,而是应如同三国演义一样保留人物原貌,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是对传统文化先贤智慧的集中与升华。对于人物身份在游戏中的巨大改变,由于不符合史实,我想更近于亵渎而不像戏说了。我该怎样做呢?尊重史实,拒绝“如此戏说”。传承文化,发扬先贤智慧。第二篇: 对历史的敬畏,应当是文化传承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游戏与传统文化的
59、融合像是一种必然。网络游戏依靠的新经济商业模式发展日趋成熟,甚至到了流水线作业的地步。一方面,网络游戏因循“打怪升级”的套路,同样的操作模式换个新的画面、人物就成了一款新的游戏,难免同质化严重、缺乏内涵。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玩家在游戏中的表现似乎就是对怪物进行无休止的杀戮,以获取经验,整个游戏过程就是追求更高的等级和暴力宣泄。网络游戏产业若要突破现有的商业运行模式,完成产业升级,需要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内容建设方面,亟待填充高品质的内容,以文化内核作为支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成了网络游戏开发者眼中的大IP。然而,将传统文化娱乐化可能使得人们迷恋和依赖娱乐化这种
60、方式,从而影响对传统文化本质内容的理解。网络游戏强调表现形式上的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贴近性和吸引力,强调用直观化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的表现形式似乎很容易将传统文化博大深蓄的内涵变得琐碎而简单。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道“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今天,当传统文化有了褪去严肃、神秘面纱的可能时,它将如何在被娱乐化的同时不至于沦落成庸俗文化,需要不逾越一个什么样的“度”,这是人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没有人会通过游戏学历史吗?事实上,游戏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方式。时下一些儿童教育培训机构正频频将游戏
61、化学习用于教学与培训。美国未来学家、世界顶级未来趋势智库“未来研究所”游戏研发总监简麦戈尼格尔也曾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以丰富的案例揭示出这样一种未来趋势:人们正将现实世界“游戏化”、将游戏的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当互动娱乐掘金传统文化,我认为至少应该对历史有敬畏、对传统有方向。在内容生产特别是历史认知上,绝不能与国家历史观背道而驰,消解主流文化追求感官刺激。随意涂抹或戏说历史,错误或不当改编传统文化,无异于抛弃优秀文化传统。长此以往,必然混淆青少年认知,让一代代人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让我们不妨看看来自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验。那些游戏制作方往往采用自设历史的方式,设计者独创一个全新的世
62、界,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一如魔戒从北欧神话中汲取营养,展现了一个完全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奇幻世界,魔兽世界也同样根植于北欧神话体系,向玩家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与文化,实现了玩家创造世界的梦想,也创造了新的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历史对于游戏来说,并非一种束缚,而是灵感的来源,为创作者提供了开阔的创作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的证据发现,人们对历史与文化会有新的理解和认知出现,此时游戏创造者需要做的是在经过对文化与历史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对文化与历史进行演绎和表现。诸如文明系列,在保有各个文明真实历史的情况下,通过游戏,让不同时期的文明可以相互接触以及碰撞,让玩家可以通过游戏,感受不同文明
63、间的差异以及各个文明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模拟情境的作品,如使命召唤,前期作品将游戏背景设定在二战,同时游戏融入大量真实历史场景,从服装到军衔划分,武器系统以及不同阵营的文化习俗,都进行了真实地重建。可以说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理念即是合理的吸收并进行切合时代的再创造。这种严谨而又与时俱进的方式给我国游戏制作者提供了一些借鉴。作文二:范文:照亮人间角落 躺在床上读史铁生病隙碎笔,心中是酸涩而艰辛的滋味。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对方请求添加您为好友”,点开头像,是表弟的笑容,这怎么可能? 表弟因出生时供氧不足造成了永久性大脑皮层损伤,也就是常说的“脑瘫”,立即接受好友请求,我发出视频邀请,快速接通。
64、我以为是姑妈的帮助,屏幕上只有他一人,露出“扭曲”的笑容。灵光一闪,我开始行动,从小至大,我们从未给过表弟真正表达自己的机会,社会的冷眼让他没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于学习的兴趣只是奢望,互联网已经到来,一切都将是新的面貌。我用电子屏幕做好常用词表和拼音表,将激光笔与眼睛捆绑,激光在电子屏幕上停留之时,电脑即时记录,连成句子,表弟既然可以独自用僵硬的躯干完成视频连线,没有什么不可能。 冲到表弟家,教会他使用工具,他扭动着头完成从小到大各种任务,他用“点字”的方式告诉我,“谢谢你,给我表达的机会”。随即,又用相同的方法开始了他的互联网之旅。在网络上,表弟接触到另一个神秘而博远的世界。他疯狂的寻找着
65、情况相同的伙伴,把自己的工具介绍给他们。所谓“残障”患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表弟为首的智囊团在互联网的一个小角落中异军突起了。站在表弟旁边,看他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看着屏幕上幽默的语言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点字,曾经的酸涩滋味一扫而光,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光点,身体的不便远不能浇灭他们可以发出的光和热,不能湮灭那份灼热的才华。互联网将他们串联,无声的交谈里,酝酿着新世纪里的奇迹。 表弟和他团队开发的新一代“点字”辅助计算机上市了,也因此获得“青年科技进步卓越奖”。我推他上台,依旧是视频连通时给我灵光的“扭曲”笑容,但他们的灵魂散发芬芳。未来属于使用网络的国家、企业、个人,网络更给长期被忽视的集
66、体以实现价值的希望,互联网,让一切成为可能。 看,是网络在发光!愿世间角落皆被照亮。【解析】【详解】作文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游戏中篡改历史的做法的评价,材料中给出几种观点:有人认为游戏自作必须符合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改变可以吸引青少年关注历史,还有人认为游戏原本就是虚拟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立意时只要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然后论证即可,关键不在观点,在论证的深入,如提出“游戏创作要符合历史真实”这一观点,首先提出游戏创作的求起码的底线不要妨碍认知;然后分析开发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吸引眼球,再对所谓的“游戏本身就是虚拟的”进行驳斥,最后点明其实质是“利益”,
67、最后重申自己的观点。参考立意:1、不要让历史人物背黑锅;2、历史不能被戏说;3. 对历史的敬畏,应当是文化传承的底线。素材:1.近年来的游戏市场,与传统或历史结合的游戏种目繁多。一些游戏却以篡改历史人物或事件形成的巨大反差博人眼球,着实令人堪忧。对历史的敬畏,应当是文化传承的底线。2.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论语到离骚,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华夏子孙的文化血脉。然而现如今,传统文化“任性而为”却成为不争的事实:抗日神剧,歪曲历史史实,用手撕日本鬼子的片段满足国人的疯狂、扭曲的娱乐之心;热门手游,利用历史角色却歪曲事实真相,影响青少年最基本的历史认知传统文化的任性而为,
68、于历史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于未来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任性,才是应有之义。3.底线意识,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定力。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就蕴含着有底线、讲规则的真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每一代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风格,但是也需要有亘古不变的坚守与原则,要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篡改历史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歪曲事实,会让传统文化本身变得含糊不清,更何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过分娱乐化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喧嚣尘上,会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丧失殆尽,哄哄吵吵之中消逝了文化本身的深邃;形式至上的事情不可为,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学培训班,从穿戴到外形都刻意模仿,但对于内
69、容本身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这样的学习与传承,毫无生命力可言。我们应当懂得底线,应当在正确的道路上,传承传统、弘扬文化。4不尊重历史就是亵渎文化传承,一些新的网络视频及影视作品,不以历史的担当和责任感,为博得收视率和流量,肆意篡改历史事实,误导祖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文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亵渎,此种行为要用法律严格处理,还给历史文化一个真实的原型。行文结构:首先,确定立意,拟好题目,如本题“照亮人间角落”。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用排比和反问两种修辞,指出当今游戏中名人被恶搞的现象,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如“这种身份乃至性别的大改变已经超过了-在我看来的游戏创作乃至其他一切艺术创作-范畴”。然后,
70、主体部分,分析问题:(1)先来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指出“艺术高于生活,游戏等艺术创作必然有超越历史史实的部分,但游戏等艺术创作必须与历史事实基本相符”;(2)接着阐述尊重历史史实的原因。(3)阐述古代“一家几位史官,兄弟相继被妄图篡改历史的当权者杀害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与当今对比。(4)针对“有人说游戏本就是虚拟的,史实是都无所谓的”这一观点进一步阐述。(5)明确观点“游戏创作、艺术创作需要戏说,但绝不是篡改史实的戏说”,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尊重史实,拒绝“如此戏说”;传承文化,发扬先贤智慧。作文二: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针对“未来30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三十人以下的小企业、三十
71、岁以下的年轻人”这句话命题要求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有叙述,有描写。由此可以想象一个30年以后的画面,一个年轻人坐在家中,喝着茶水,拿着手机貌似浏览网页,实际是在调动着自己公司的一切,一会网上授权,一会审阅产品报告,一会参加网上论坛、鉴定台约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突出其“惬意”的一面,注意每个细节均突出“对互联网的熟练运用”。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文体意识。参考立意:1、可以从互联网对未来世界的具体作用等角度写作:互联网照亮世界;2、可以从互联为对未来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的角度写作:互联网让人们生活更为便捷。行文结构:首先,确定立意,拟一个隐含观点的题目,如本题“历史岂能如此
72、戏说”。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躺在床上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心中是酸涩而艰辛的滋味。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对方请求添加您为好友,点开头像,是表弟的笑容,这怎么可能?”开篇吸引读者。然后,主体部分,记叙一个情节丰富的情节,我通过互联网帮助表弟熟悉使用网络,然后表弟和他团队开发的新一代“点字”辅助计算机上市了,也因此获得“青年科技进步卓越奖”,文章以表弟“扭曲”的笑容贯穿全篇。结尾强调互联网的作用,以“看,是网络在发光!愿世间角落皆被照亮”结尾照应标题。【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
73、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