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I卷单项选择題:本大題共30小题,毎小题2分,共60分.毎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周初的分封中,分封对象主要包括()王族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臣服的地方国首领a. b. C. D. 2. 在西周分封制规定中,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亨有的权利不包括( )A.自行征派赋役 B.任命官吏,建立武装C.继承天子王位 D.把领土再次分封3. 西冏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的稳定4. 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职职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上传奏章、下达诏
2、令、监察百官C.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D.皇帝之下设有诸卿,掌管地方政务5. 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的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D郡守6.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笼络地方王国势力B.扩大王国权利C.加强中央集权D.抵御匈奴侵扰7. 元朝时期,为加强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 )A.行省 B.汗国 C.宣慰司 D.市舶司8.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比较,其进步性不包括( )A.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B.有利于扩大人才来源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9. 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的目的是( )A.避免社会动荡
3、 B.简化中央机构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加强皇权10. 清初对皇权有定制约作用的是( )A.内阁 B.南书房 C.首辅 D.议政王大臣会议11.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该措施对雅典政治制度的直接影响是( )A.加强了梭伦的权力B.瓦解了奴隶制度C.动摇了氏族贵族特权D.确立了民主政治12. 伯利克里改革后,雅典的陪审法庭成为( )A.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B. 最高审判与立法机关C. 最高行政与立法机关D. 最高司法与立法机关13.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伤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这表明( )A.它在维护
4、贵族特权 B.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权益C.它是以往罗马法习惯法的汇编 D.它保留了落后的习俗14.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B.随着疆域的扩大,公民法己不能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C.帝国皇帝企图垄断司法大权D.罗马法保留了比较野蛮的习惯法15.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16.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面临着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最核心的是( )A.农民起义高涨 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C.南北矛盾尖锐 D.财政、税收政策混乱17. 法美两国都是民主共和国,依据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
5、年宪法,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是(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统率军队 C.总统任免政府官员 D.总统对议会负责18.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的相似原则是 ( )A.实行共和政体 B.实行君主政体 C.议员产生方式 D.实行三权分立19.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增进友好交流20.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來的根本影响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中W人民的不命任务发生变化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
6、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是因为( )A.俄国趁火打劫,进行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 B.俄国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C.俄国侵略成性,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D.清政府惧怕俄国甚于英法22.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表述最恰当的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C改朝换代的旧式农民战争 D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运动23. 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A.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B.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 主张土地国有制2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7、 B.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C.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D. 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25.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B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D全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6.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局六部之上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 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7.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 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
8、抗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D列强得到了大量的赔款28.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 )A.成立的时间早B.联合了所有革命团体C.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29. 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通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己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3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9、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传播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马克姐主义的传播单项选择題II: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根据信息所指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1. 淸代有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于天子而言为小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 )A清朝继续推行宗法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辅相成C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D天子行使大小宗双重权力32. 废除丞相后的朱元璋“躬览庶政”, 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力不从心。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参知政事B.由宦官充任机要助理C.设殿阁大学士D.由六部长官组成内阁33
10、. 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据此判断造成古代希腊小国林立、城邦众多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民族复杂 C.常年战争 D.小农经济34.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辑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35.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
11、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36.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大萆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増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济的
12、发展加速了反封建革命的到来 B贫富不均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专制社会里,民主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 D等级制度导致民众对政府有不满情绪37.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居住及租地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38.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13、辛丑条约39.“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指哪一次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0.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
14、失败的潜在危机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的基础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第II卷41.(20分)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的演变,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是自由的。权利法案材料三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联邦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间接
15、选举产生,既是最高首脑,又兼陆海军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而且可以否决国会所通过的法案联邦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四“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材料一的三幅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最基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2)材料二内容反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和英国在国家政体上有何异同? (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独立后的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它的创立
16、对日后的美国发展有何影响?(2分)(4)据材料四,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有何历史意义。(6分)试题解析部分1.A【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臣服的地方国首领不在分封的范围内,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C【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拥有征收税赋的权利,所以A不符合题意;在领地内可以任命官吏 ,分封领土,故排除B、D;天子的王位不能由诸侯来继承,故选C。 3.D【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宗法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和巩固父系家长
17、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宗法制的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所以A、B不符合题意;封邦建国和拱卫王室是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故排除C;西周实行宗法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保证王权的稳定,故选D。 4.D【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上传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所以A、B、C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掌管地方政务的是地方长官,而不是皇帝之下的诸卿,所以D表述不正确,故选D。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御史大夫、丞相都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分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并负责监察百官、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排除A、C两项;
18、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掌管地方行政,故排除D;县令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税徭役等。故符合题意的是B。 6.C【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的推恩令。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消除王国势力,所以A、B不符合题意;“推恩令”是为了消除地方王国势力而推行的政策措施,不是为了抵御匈奴,故排除D;消除地方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7.C【解析】本题考查了元代的地方行政。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行省是元代管理地方的行政机构,故排除A;汗国是少数民族政权,故排除B;市舶司是元代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故排除D;元代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的机构是宣慰司,故选C。 8.
19、A【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取消了考生的身份限制,有利于扩大人才的来源,打破门阀世族的特权垄断,所以B、D不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文化考试的方式选官,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所以C不符合题意;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但这无法体现其进步性,故选A。 9.D【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废丞相、设六部。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的主要原因就是中书省和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了皇权,并不是为了避免社会动荡、简化中央机构和加强对地方控制,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D。 10.D【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清
20、代的内阁权力较明代更小,无法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故排除A;南书房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同样无法制约皇权,故排除B;首辅是明代内阁首脑的称呼,故排除C;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保留了军事民主制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选D。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形势,但并没有加强梭伦的权力,故排除A;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但并没有瓦解奴隶制度,故排除B;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财产等级制并没有直接确立民主政治,故排除D;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血缘关系,动摇了氏族贵族特权,故选C。 12.A【解析】本题考查了伯里克利改革。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雅典的最高权
21、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所以B、C、D不符合题意;陪审法庭是最高的监察和司法机关,故选A。 13.D【解析】本题考查了十二铜表法。根据“受伤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所以A不符合题意;给予肇事者同样的伤害并不一定是保护平民权益的体现,故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并不是习惯法汇编,故排除C;给予肇事者同样的伤害体现了罗马法落后的一面,故选D。 14.B【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公民法。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主要是不能适应当时日渐扩大的帝国疆域和处理新的矛盾,不是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所以A不符合题意;
22、万民法的出现不是帝国皇帝企图垄断司法大权,故排除C;更不是因为保留了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故排除D;随着疆域的扩展,原有的公民法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发展到万民法,故选B。 15.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内阁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沃波尔在1721年经常组织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所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故排除A、C、D,故选B。 16.B【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农民起义和财政、税收政策混乱都是当时美国面临的问题,但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故排除A、D;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出现南北矛盾,故排除C;美国独立战争以后面临着国内动荡和国外反
23、动势力的威胁,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在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选B。 17.D【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国和美国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法国和美国的总统都是国家元首,故排除A;两国的总统都是军队最高统帅,故排除B;政府官员属于行政系统,是总统任免的范围,故排除C;法国的总统对议会部分负责,美国的总统与国会分立制衡,故选D。 18.C【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故排除A;美国没有实行君主政体,故排除B;德国貌似实行民主政体,但实际上皇帝大权独揽,并不是三权分立,故排除D;美德两国的议员基本上都由普选产生,原则是相似的,故选C。 1
24、9.C【解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而不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故排除A;割占中国领土是鸦片战争导致的后果,所以B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而不是增减友好交流,故排除D;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故选C。 20.D【解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是中国社会性质收到破坏的表现,但不是根本性影响,故排除A、B;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后的结果,所以C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系列主权发生变化,由一个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故选D。 2
25、1.A【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故排除B;俄国侵略成性,但并不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故排除C;清政府惧怕俄国甚于英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D说法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对清政府进行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故选A。 22.A【解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不是自发的,故排除B;太平天国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并不是为了改朝换代,故排除C;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故排除D;太平天国运动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故选A。 23.B【解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
26、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不是进行绝对平均分配,故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没有体现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排除C;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主张对土地进行平均分配,没有主张土地国有,故排除D;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的土地改革思想都体现了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选B。 24.A【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西方列强对日本采取了纵容态度,但并没有支持,故排除B;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是日本进兵朝鲜的原因,而不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故排除C;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是为了镇压东学党起义,所以D不符合题意;侵略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故选A。 25.D【解析】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灭
27、洋”的口号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所以A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灭洋”的口号也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所以B不符合题意;“扶清”的口号容易导致群众放松对清廷的警惕,所以C不符合题意;“扶清灭洋”主要体现了反帝,但没有反映反封建,所以D评价不正确,故选D。 26.A【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的签订。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和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都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彻底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 27.C【解析】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
2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也威胁到了京津地区,所以A不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就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所以B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之前的历次侵略战争列强也得到了大量的赔款,故排除D;八国联军侵华之前的列强侵略战争主要以打开中国市场或侵略中国为目的,八国联军侵华则主要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故选C。 28.D【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是兴中会,故排除A;同盟会并没有联合所有的革命团体,所以B不符合题意;同盟会成立时还没有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所以C不符合题意;同盟会之所以是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主要是由于它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公认的领袖和
29、全国性的组织系统,故选D。 29.C【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根据题干内容“武昌己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可知该则日记记述了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所以A、B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所以D不符合题意;“万恶之政府”指的是清政府,“即以推倒”说明是在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被彻底推翻之前,故选C。 30.C【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政治上的成就,而不是思想大解放,故排除A;辛亥革命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而非改良思想,故排除B;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是新文化运动,故排除D;辛亥革命的爆发使
30、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 31.B【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宗法制。题干中的观点无法说明清朝是否继续推行宗法制,所以A不符合题意;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故排除C;天子行使的是大宗的权力,而非双重权力,故排除D;根据“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于天子而言为小宗”可知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辅相成,故选B。 32.C【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的废丞相,设六部。参知政事设置于宋代,故排除A;明代宦官不能充任机要助理,故排除B;明代的内阁不是由六部长官组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朱元璋为了减轻政务负担,设置了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事,故选C。 33.A【解析】本题考查了古希腊的城邦。古代希腊的民族并不复
31、杂,故排除B;古代希腊城邦之间没有常年的战争,故排除C;古代希腊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没有发达的小农经济,所以D不符合题意;造成古希腊城邦林立的主要原因是复杂的地理环境,故选A。 34.A【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国会是美国的最高的立法机构,而非行政机构,所以国会不能自行建造缉私船,故排除B;最高法院可以废除违宪的法案,若该法案不违宪,则最高法院无权废除,所以C不符合题意;国会推翻了总统的法案,则总统无权进行再次否决,故排除D;总统无权再次否决该法案,则该法案将自动生效,故选A。 35.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议会改革,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结构”说明这
32、是工业革命后的政治事件,而A、B、C都是工业革命前的事件,排除;只有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后的,所以答案是D项。 36.A【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题干表达的观点是民众和政府间的矛盾,与社会贫富不均和等级制度无关,故排除B、D;题干没有体现“民主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的观点,故排除C;根据“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可知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反封建革命的到来,故选A。 3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信息“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可知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司法方面
33、的权利,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法律无权管制,故A项错误。“居住及租地权”明显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门户开放”政策是指美国提出的,列强在中国的强占的“势力范围”向其他列强开放,故D项错误。 38.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拿破仑三世”“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等。 拿破仑三世(18081873年)于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并在1856年与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从中获取了到中国内
34、地游历、经商、传教以及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权益,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中的条约不符合题意。 39.D【解析】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皆为日人捆载以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并没有参与两次鸦片战争,故排除A、B;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没有攻入北京紫禁城,故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有日本参与,并且攻入了北京城,故选D。 40.B【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中地主和旧官僚潜入革命队伍,但并不是积极主动参加革命,所以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从城市向农村扩展,更没有动摇地主阶级统治的基础,故排除B;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农村中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没有真正了解,所以D不符合题意;根据“知县大
35、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危险,故选B。 41.(1)政体共同特点:皇权至上。(2)主要目的:限制王权。相同点:中国和英国都是君主制国家。不同点:中国是封建专制君主制,皇权至上;英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英国王权受国会制约。(3)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制。影响: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它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保障了美国的民主政治。(4)直接目的:预防和限制袁世凯独裁;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意义: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
36、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英国的权利法案、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强化的内容,从秦代到明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君权至上。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奠定了君主立宪的法律基础。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英国和中国都有君主,但英国的君主是虚君,受到议会的制约;而中国的君主则是大权在握,君权至上。第(3)问,根据美国颁布的1787年宪法可知美国独立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该制度突出了“
37、分权与制衡”原则,推动了美国的发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第(4)问,根据“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根本目的则在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联系教材内容,从反封建和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角度作答即可。 第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 2C 3D 4D 5B 6C 7C 8A 9D 10D 11C 12A 13D 14B 15B 16B 17D 18C 19C 20D 21A 22A 23B 24A 25D 26A 27C 28D 29C 3
38、0C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B 32C 33A 34A 35D 36A 37C 38B 39D 40B第卷41(20分)(1)政体共同特点:皇权至上。(2分)(2)主要目的:限制王权。(2分) 相同点:中国和英国都是君主制国家。(2分) 不同点:中国是封建专制君主制,皇权至上;(2分)英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英国王权受国会制约。(2分)(3)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制。(2分)影响: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它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保障了美国的民主政治。(2分)(4)直接目的:预防和限制袁世凯独裁;(2分)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2分)意义: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注:非选择题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论证有据,与参考答案不同者,可酌情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