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98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叶绿体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选用层析液B.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C.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 缺镁叶绿素合成会受阻【答案】D【解析】【分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提取色素的原理: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

2、小,扩散速度慢。【详解】A、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A错误;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D、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叶绿素合成会受阻,D正确。故选D。2. 如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若温度降低,则A点上移B. B点时植物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C. 若CO2浓度升高,则C点左移D. 在C点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利用CO2总量为44 mg【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速率,B点表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这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

3、率,C点为光饱和点,即该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最小的光照强度。【详解】A、题中图示是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若温度降低,则呼吸速率下降,因此A点上移,A正确;B、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B正确;C、若CO2浓度升高,光合速率会增大,即植物有效的光照强度范围会变大,B点左移,C点右移,C错误;D、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利用CO2总量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因此,在C点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利用CO2总量为36+8=44 mg,D正确。故选C。3. 如图表示某植物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有关生理活动。相关说法错

4、误的是( )A. 能量B、C大部分储存在ATP中B. 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C. 能量B、C不可以直接用于需能的生命活动D. 过程会在有些植物细胞中发生【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过程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能量A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能量B、C是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详解】A、能量B、C是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B、由分析可知,图中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表示有氧呼吸,B正确;C、能量B、C是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一部分以热能

5、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中ATP能直接用于需能的生命活动,C正确;D、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在有些植物细胞中发生,如马铃薯块茎等,D正确。故选A。4. 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B. 琼脂块边长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C. 琼脂块的体积越小,NaOH在其内的扩散速率越快D. NaOH扩散的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比最大的是最小的琼脂块【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

6、上NaOH扩散的深度;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详解】A、本实验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的边长不等,表示细胞的大小不同,A正确;B、琼脂块边长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B正确;C、相同时间内,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相等,C错误;D、琼脂块紫红色层的体积与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因此NaOH扩散的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比最大的是最小的琼脂块,D正确。故选C。5.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和细胞都处

7、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B. 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和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C.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D. 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详解】A、表示有丝分裂分裂过程,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

8、误;B、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所以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和中着丝点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C错误;D、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D正确。故选D。6.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 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C. 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 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答案】D【解

9、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图形可知,图中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间期,A错误; 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前期,B错误;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由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一对姐妹染色体,C错误;过程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正确。7. 在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蛋白质B.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在

10、分裂后期,线粒体为着丝点的分裂提供能量D. 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而该种细胞没有中心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有丝分裂过程中,蛋白质主要在间期合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它能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提供能量;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B、玉米是高等植物不存在中心体,是从细胞的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线粒体为着丝点的分裂提供能量,C正确;D、高尔基体与

11、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D正确。故选B。8. 如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的某一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说法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A. 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B. 乙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 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 丁细胞中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和着丝点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2、;丁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错误;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由于无法判断细胞来自于雌性还是雄性生物,所以丙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细胞或第一极体,C正确;D、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但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也就没有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故选C。9. 下列是有关细胞生活史的模拟概括,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的红细胞要经历的生理过程一般为B. 所示的生理过程细胞

13、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 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较少D. 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细胞分裂增殖,表示细胞分化,表示细胞衰老,表示细胞凋亡,表示细胞癌变,表示离体培养。【详解】A、人的红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执行运输氧气的功能,一段时间后会衰老、凋亡,因此人的红细胞要经历的生理过程一般为,A正确;B、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错误;C、细胞发生癌变后,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正确;D、由离体细胞培养为完整植株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

14、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10.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 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B. 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C. 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D. 一定有32P,但不含35S【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会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以自

15、身DNA作为指导,利用的原料、能量、酶、场所等全是来自于细菌内的。【详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2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B正确;故选B。11. 图甲、图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二倍体生物一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丙为染

16、色体7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减数分裂只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而没有发生自由组合B. 图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图乙表示精细胞,基因型为ABC. 该减数分裂基因B、b一定是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分离D. 甲中有2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详解】A、由图乙可知该减数分裂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B、由分析可知,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

17、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再结合1和3号、5号和7号染色体的颜色及图乙中的A基因和B基因可知,图甲不含A基因,但含有一个B基因,因此甲的基因型为aaBb,图乙表示精细胞,由图可知基因型为AB,B正确;C、由于发生交叉互换,该减数分裂基因B、b也会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分离,C错误;D、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1个染色体组,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B。12.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B. 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 杂合体的双亲一定是杂合体D.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18、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毛与短毛、狗的卷毛和直毛;2、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3、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A、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A错误;B、马的长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代杂合体,比如AAaaAa,C错误;D、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

19、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D。13.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有S元素C. 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答案】AC【解析】【分析】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元素组成C、H、O、N、P,不含有S元素,B正确;C

20、、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C错误;D、大肠杆菌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G、C),共6种,D正确。故选AC。14.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核糖体不同C. 转运RNA不同D. 信使RNA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二者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但二者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21、其根本原因是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mRNA,进而通过翻译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转运RNA是翻译过程中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它们都不是导致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15. 如图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几个生理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和图2过程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和B. 图2过程的进行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C. 如果图1的中碱基C和G分别占20%、26%,则相应DNA片段中C占22%D. 正常人体细

22、胞中不存在的过程有【答案】C【解析】【分析】图1表示转录,mRNA;图2表示翻译,mRNA,核糖体,肽链;图3中:DNA复制,转录,逆转录,RNA复制,翻译。【详解】A、图1和图2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和,A项正确;B、翻译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B项正确;C、图1的,即mRNA中C占20%、G占26%,则DNA片段中发生转录的模板链上G占20%、C占26%,根据DNA双链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在整个DNA片段上C所占比例为(26%+20%)2=23%,C项错误;D、过程分别是逆转录和RNA复制,正常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这两个过程,D项正确。故选C。【点睛

23、】逆转录和RNA复制只能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内,不能发生在正常的活细胞中。16.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B.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有32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C.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32P标记D.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

24、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按照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配对的碱基相等;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才子代DNA分子都是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详解】A、DNA经过n次复制形成2n个DNA,经过n-1次复制形成2n-1个DNA,故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n-2n-1)n=2n-1n个,A正确;B、亲代DNA一旦复制,两条母链就分开到2个子代DNA,无论复制几次,故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B错误;C、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每条染色体的DNA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没有,因此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

25、条染色体均有32P标记,C正确;D、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D正确。故选B。17.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实验处理注射活的R型菌注射活的S型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现象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B. 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C. 本

26、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D. 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答案】D【解析】【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通过观察现象,判断是不是发生了遗传,第4组中,观察到了S型细菌,一定遗传了,A正确;B、试验必须满足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C、本实验中第4组证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C正确;D、本实验只能证明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不能证明,D错误。故选D。18. 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植株杂

27、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 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 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 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答案】ABC【解析】【详解】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

2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19. 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20.

29、 纯种黄色(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H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H可正常表达,小鼠为黄色。反之,H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纯种黄色体毛(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HhB. 基因型是Hh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而加深(黑)C. 甲基化修饰导致H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产生了不同的等位基

30、因D. 此实验表明: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H基因被甲基化时,H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隐性基因越容易表达。【详解】A、纯种黄色体毛(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Hh,A正确;B、由题可知,基因型是Hh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表现型越弱,h基因越能表达而加深(黑),B正确;C、由题可知,甲基化修饰没有导致H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D、此实验表明: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正

31、确;故选C。二、填空题21. 图1是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曲线;图2表示将甲植物放在CO2浓度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点表示_,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_。(2)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_(填细胞结构)中脱氢,生成_,此过程产生的氢在_(具体场所)与氧气结合生成水。(3)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_,在晴转阴瞬间,叶肉细胞中C5相

32、对量的变化趋势是_。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_。【答案】 (1). 呼吸速率 (2). 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3). 低 (4). 高 (5). 细胞质基质 (6). 丙酮酸 (7). 线粒体内膜 (8). 甲 (9). 减少 (10). 6【解析】【分析】分析图1: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达到光饱和点。分析图2:图2表示甲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甲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

33、响曲线,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详解】(1)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此时植物细胞只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此点表示甲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c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T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图2中,e点的光照强度大于d点,光反应速率较快,合成的ATP、H多,因而还原的C3多,所以e点的C3含量低。e点二氧化碳浓度较f点高,暗反应固定形成的C3多,但光照强度相同,C3还原速率相等,因此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2)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脱氢,分解成丙酮酸。此过程产生的氢在线粒体内膜与氧气结合生成水。(3)图1中,如果甲乙

34、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甲植物,因为甲植物属于阳生植物。在晴转阴瞬间,光反应降低,产生H和ATP减少,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减弱,生成的C5减少,故叶肉细胞C5化合物相对量的变化是减少。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12+4=16,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8+2=10,所以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16-10=6。【点睛】本题关键要读懂图中曲线的含义,特别是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如图1中a点、b点、c点等;其次是明确图1中曲线上的点代表的植物净光合速率,不是真光合速率。22. 甲

35、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及 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图和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 _,B_。 (2)乙图中10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 _和11-13,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5-6时期染色体数目为 _条。 (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_(填 “3”或“13”)。 (6)导致时期7与13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_。 (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 _,形成的子细胞是 _。【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36、(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 受精作用 (4). 17 (5). 510 (6). 10 (7). 3 (8). 着丝点分裂 (9). 34 (10). 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9表示减数分裂;10位点表示受精作用;1116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

37、)乙图中10处,染色体数目恢复原来数目,该发生的生理过程为受精作用。(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才会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完成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都存在染色单体,故乙图的17区间含有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才会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故乙图的1113区间含有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10。(4)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56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0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

3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3。(6)时期7与13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7)甲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34;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形成的子细胞是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正确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根据斜线的有无,若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先减半再增终减半代表减数分裂,加倍后再恢复代表有丝分裂;有斜线代表DNA变化,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23.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图甲所示的过程是_,其主要要场所在_,对应的核苷酸是_。(2)图乙所示过程是_,图乙中I、II

39、分别为_、_,若I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则此时I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_。 (3)若乙图中合成的肽链中含有的色氨酸(密码子为UGG)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4)若图乙合成一条有69个肽键的多肽链最多需要_种tRNA参与;合成该多肽的基因至少有_个脱氧核苷酸(不考虑终止)。【答案】 (1). 转录 (2). 细胞核 (3).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4). 翻译 (5). tRNA (6). 核糖体 (7). AUG (8). CA (9). 61 (10). 420【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甲

40、表示转录过程,图乙表示翻译过程,表示tRNA,表示核糖体。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C-G。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C-G。【详解】(1)在生物体内图甲所示的转录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其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碱基为U尿嘧啶核糖

41、核苷酸。(2)图乙所示的过程是翻译,表示tRNA,表示核糖体。若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为反密码子,则此时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3)色氨酸的密码子为UGG,对应模式链碱基序列为ACC,当第二个碱基CA时,此序列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UG,编码亮氨酸。(4)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因此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可有61种。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链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等),合成的多肽链有69个肽键,则该多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为69+1=70,则基因中至少应有706=420个碱基,合成该多肽的基因至少有420个脱氧核苷酸。【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

42、突变等,答题关键在于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分叉毛为_性状。(2)亲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为_、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4)子代表

43、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5)子代雄果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常 (2). X (3). 隐性 (4). 灰身直毛 (5). 灰身直毛 (6). BbXFXf (7). BbXFY (8). 15 (9). BBXfY、BbXfY (10). bbXFY【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子代雌蝇全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相对于分叉毛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

44、型为XFYXFXf。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详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分叉毛为隐性性状。(2)由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雌性的基因型为BbXFXf,表现型为灰身直毛;亲代雄性的基因型为BbXFY,表现型为灰身直毛。(3)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4)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则子代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BBXFXF)占1/31/2=1/6,则杂合子占5/6,所以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5)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则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fY、BbXfY;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bbXFY。【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其表现型和计算相关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