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十次模拟考试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
2、最可信的记载。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戒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
3、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
4、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摘自胡申生中国
5、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其源头是“周公训子”,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B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有“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这些词语典出论语季氏,讲述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的故事。C中国家训的体现形式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到通过书信、训词等传递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6、文章开头采用例证法,采用周公戒伯禽的事例,论证了“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这一观点。B第四段从家庭外在的社会控制谈到家庭的内在控制和自我控制,指出自我控制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家训来体现的。C文章在讲述中国家训文化内容指向的时候,采用的是“总一分”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内涵。D文章先论述了中国家训文化的源头,接着论述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内容指向,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是论述的重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B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
7、位,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想要稳定并得以延续,同时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近现代的江南钱姓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是因为有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后世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夜半歌声安谅 初春的子夜,依然寒冷砭骨。街头人车稀落。夜风,舔弄起了一张纸片,它时而在半空中飘舞,时而匍匐在地面上,喘息着,抵抗着风的侵扰。明人刚为一部作品画上句号,一时无法入眠,就到街上溜达几圈,就看见一个佝偻
8、着腰的老人,裹着老式的围巾和中山装,在街上踽踽行走。他走得很慢,像是在寻找或者等待什么。明人迎面走来,他停了步,弱弱地问了一句:“你见到那个街头艺人了吗?”明人正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点恍惚,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顾自走了。后面传来老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那一声叹息把明人的心神又抓了过去。他站住,回望,老人已转身蹒跚而去。明人迟疑着是不是要快步追去,因为他感到了老人不可名状的失落。他迟疑着,老人的苍老的背影渐行渐远。忽然,街头响起了一阵悦耳的声响。明人定了定神。循声望去,那盏路灯下,出现了个人影。稍顷,一个男人低哑的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在夜晚的街头飘掠。与此同时,他瞥见那个苍老的背影也停滞了脚步,凝然
9、不动,如树,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转身,蹒跚着回走。那边的歌声在冷寂的夜晚,显得苍凉深幽,甚至有一种悲壮。明人轻步走过去,他想此刻街头卖唱的,必是十分困苦落魄的艺人,他从口袋里摸到了一张十元纸币,准备赐予艺人。却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正闭着眼投入地歌唱。手指在吉他的弦上熟稔地拨弄着。那位老人在马路对面又站住了。他仿佛在侧耳倾听,身子骨都在激动地颤栗。明人走近艺人,掏出纸币,塞入艺人冰凉的手心。艺人猛地睁开眼,五指伸开,毫不犹豫地推辞了。明人尴尬间,男子轻声耳语:“这位老年痴呆了,没法和我们交流了,每晚,只有我的歌声,能唤醒他,让他早早地回家。明人惊讶了。他禁不住又瞥了老人一眼。他看见老人正注视着他
10、们,像街头的一尊雕塑。男子又轻声说道:“他很孤独,神情整日暗淡,但只有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男子继续说道。明人的心弦被拨动了,他想告诉他,刚才那老人还在记挂他,他不像是个痴呆者。这时,老人竟迈着难以想象的矫健的步伐,快步走来。他像一个阳光少年一样,向艺人,还有明人道了一声,你们好呀!他还老友似的拍了拍艺人的肩膀,说:“你唱得挺棒,很到位,只是个别词没唱准。”说完,他竟亮开嗓子哼唱了起来。这回,艺人也吃惊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朗声笑了:“你不知道,这是我年轻时所作的最后一首歌,我以为没人会知道这首歌,没想到,这些日子,在街头天天听到了你的歌声”“爸爸!”明人忽然听到一声呼
11、唤。是艺人!他此时扶住了老人的臂膀说:“爸爸你是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回去吧”老人的眸子闪亮,他似乎点了点头,面带微笑,与艺人相伴而去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一张纸片的拟人化描写,烘托并渲染了夜风侵扰的具体场景,表现了初春子夜的寒冷和孤寂。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表现人物,如“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表明儿子善解、善待父亲。C.老人的叹息透露内心不可名状的失落,明人的心被那叹息声抓住,但迟疑中他错失了老人,说明救人当及时。D.熟悉的旋律、亲切的音符能唤醒痴呆老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这正印证了歌声温暖生命、艺术点亮人生的道理。5.小说
12、以“夜半歌声”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6.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房玄龄,生而为宰相水鹿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
13、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
14、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
15、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643人,房玄龄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这2
16、2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71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
17、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32年。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节选自读者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写了魏征,王珪等人的激情张扬、骄傲,个性鲜明,为的是反衬房玄龄的沉稳、低调大度的性情。 B.房
18、玄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他被皇帝当作“出气筒”,逆来顺受,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 C.房玄龄作为宰相处理政事的人文环境并不太好,作者描写人文环境,突出了房玄龄的执政能力和隐忍性格。 D.作者在叙事时,通过运用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刻画的手法,使传主的形象血肉丰满。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中叙述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 B.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从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 C.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
19、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D.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方面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 E.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通达、睿智等性情。9.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20、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
21、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
22、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
23、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D.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非褒即贬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批评熙、丰年间,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死了二个宦官
24、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的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号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
25、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B.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C.“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其间的感慨又可想而知。D.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强化悲的情怀,诗人使用数字进行对比,例如,“十五”和“五十”的对比,“四壁空”和“百忧集”
26、的对比等。E.此诗中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化为一股股情感激流,回旋跌宕,悲愤呼号,久久不息,正是杜甫作品“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15.“悲”贯穿全诗,也是本首诗歌的情感体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师说中的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
27、一项是(3分)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嘉宾可谓是百里挑一,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叶嘉莹老先生一谈起中华古诗词就口若悬河,完全不像一个寡言少语的老学究。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对,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根据我的了解,他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为人坦诚、能力极强,可成为你的股肱耳目。医学专家们表示,在传染病突发初期,令人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为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A B C D
28、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当地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B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C中国游客对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这一座难得一见的庞大建筑留下了深刻印象。D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B他的这种思想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
29、、汉奸和地主。C张博士屈尊惠临,我们却未及远迎,多有失礼,海涵海涵。D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
30、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答:_?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21.端午节就要到了,下面是国人抒写的一副凭吊屈原的对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调整成一副对联(不得遗漏短语)(5分)上联中的短语:端午叹未让吊三闾贞节忠魂昏君醒醉眼下联中的短语:流万古美人香草不随逝水喜没江心汨罗上联:_ 下联:_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意在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目标之一”联合国2017年世界幸福报告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幸福国家之所以幸福,与这些因素有关系,它们是:关爱,自由,慷慨,
31、收入高和良好的国家治理。而在全球国家幸福感排名中,排在前列的国家都在如下的几个因素上得了高分:收入高、健康寿命预期、自由、信任。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以上关键词中选择2-3个,形成有机关联,体现自己的幸福观,写出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期许和认识。不少于800字。答案一、(35分)(一)(9分)1.B(A项,“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信的”“一段记载”;C项,原文是“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D项,“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错,原文说“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B(“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家训
32、来体现”的只是“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3.D(强加因果。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非其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4.C;解析:“救人当及时”有误。5.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深夜的街头传来一阵歌声,为故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夜半歌声”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引出下文儿子以歌声唤醒父亲,推动情节的发展。6.揭示艺人和老人的父子关系,使故事更为感人;交代最后结局,父亲被儿子的歌声唤醒,终于展露笑颜,突出艺人的孝心以及老人对艺术的热爱;结尾出乎意料且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7.B;“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于文无据。8.DE;A项,主要变现的不是“机智”,而应该是大度
33、。B项,“没有做过大事”不准确,只是文本没有写其所做的大事。C项,行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错,应该是“以叙为主”。9.房玄龄虽然是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但将唐朝君臣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然而以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成就了“贞观之治”。这句话是对他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精神的高度概括。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需抓住关键词“自己的声音”“贞现”结合房玄龄的事例尤其是作者对其的评价句来分析;本句为主旨句,其内涵应有对他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精神的赞美。10. B 11. D 谥号也有表示同情的12.C 杀死了两个类似宦官的人。13(1)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
34、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译出大意给2分,“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 AD (本诗体裁是七言律诗错,应是古诗;应该是衬托的手法)15.因老而悲,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如今已年过半百,疾病缠身,不再身强体健了;因贫而悲,入门依旧四壁空,叫怒索饭啼门东,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孩子常常处在饥饿状态之下,因而悲;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强将笑语供主人,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
35、察言观色,仰人鼻息,强作欢颜;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正因如此,杜甫才更加理解人民的艰辛与苦难。(答对三点即可满分)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16.(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6、3)长夜沾湿何由彻【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脩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脩不听。升任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
37、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
38、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17.D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釜底抽薪:
39、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复)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不合语境)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旧时指鼎力辅佐帝王的大臣。现比喻十分亲近的办事得力的人。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不合语境)18.BA“受影响下”句式杂糅C主客倒置D介词残缺。应在“得到”前加上“以”19.CA“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太过口语B“诽谤”指以不实之辞毁人,应改为“批判”C“屈尊”指对方降低身份做某事;“惠临”指光临,迎接别人到来的敬称;“海涵”谓大度宽容。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D“璧还”是敬辞,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20.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21. 上联:端午吊三闾,叹贞节忠魂,未让昏君醒醉眼;下联:汨罗流万古,喜美人香草,不随逝水没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