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35KB ,
资源ID:592749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27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1、第4章人与环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自生原理B.协调原理C.整体原理D.循环原理【解析】选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

2、调原理,B项符合题意。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解析】选C。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

3、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项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项错误;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项正确。4.下列关

4、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解析】选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A正确;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B错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实现的,C错误;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虽然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但人类对环境存在破坏,D错误。5.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5、)A.减少氟氯烃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选A。空气中的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氯烃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6.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B.C.D.【解析】选D。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退耕力度,过度垦荒不明显,错误;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高,错误。农业需水量大,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正确。7.下列关于生物

6、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适当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物种更加多样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解析】选A。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A错误;适当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物种更加多样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切记不能盲目引入外来物种,B正确;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7、C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正确。8.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B.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C.易地保护,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D.禁止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解析】选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正确;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C正确;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错误。9.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

8、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A项正确;从题干中可知酸雨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而无法判断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项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项错误;该实验只模拟了酸雨

9、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判断其他树种的情况,D项错误。10.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10、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以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在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11.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

11、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解析】选B。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

12、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选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出发,A项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B项错误;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C项错误;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D项错误。1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靠山的人对山上的林木乱砍滥伐,靠水的人则对水中的生物乱捕滥猎,都对各自的生态系

13、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理是()A.循环原理B.自生原理C.整体原理D.协调原理【解析】选C。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社会-自然-经济的整体影响,即生态工程设计时要遵循整体原理;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树”的现象,C项正确。【补偿训练】“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整体原理和协调原理B.协调原理和自生原理C.整体原理和自生原理D.自生原理和循环原理【解析】选B。“三北防护林”工程建

14、设既要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协调原理和自生原理。14.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A.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B.围湖造田、扩大生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C.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解析】选C。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要合理利用,对人类不利的种群可以进行控制,不是消灭,任何一个种群都有它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A错误。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危害物种多样性,造成流域的洪涝灾害,不利于长远发展,B错误。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减少化石

15、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位一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D错误。1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消除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解析】选D。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

16、,破坏生态环境,B项正确;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C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项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2020银川高二检测)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信息传递原理,可以调节生物

17、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B.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所以人们不需要往农田施加氮肥C.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两大类【解析】选A、C。生物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这样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A项正确;虽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往农田不断地施加氮肥,B项错误;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C项正确;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而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均属于就地保护,D项错

18、误。【补偿训练】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B.自然保护区内任意引入外来物种C.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D.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解析】选C。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选项A错误;自然保护区引入外来物种要慎重,否则会造成生物入侵,选项B错误;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选项C正确;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选项D错误。17.(2020西宁高二检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江源时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

19、效应、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B.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C.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成效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解析】选A、B、D。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成效是多方面的,除了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本题C项错误;其他选项的说法与我国提倡的生态经济,践行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都是吻合的,所以A、B、D项都正确。18.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

20、生态系统。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原则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彻底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解析】选D。由图可知,生物氧化塘将有机物分解后的产物排入池塘中,物质进行了循环利用;池塘内有各种微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故A项正确。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气,其他细菌不能做到,故B项正确。 藻类作为生产者为细菌提供氧气,细菌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属于种间互助,故C项正确。出水处还要控制藻类的数量,防止水华的发生,故D项错误。19.由于不断

21、加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为了采取有效的行动保护受到严重威胁的生物多样性,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就地保护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对自然遗迹、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实施就地保护D.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国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解析】选C、D。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易地保护,A项不合理;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生物的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B项不合理。2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

22、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选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9分)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鲢鱼主要滤食浮游动植物及草鱼的粪便,鲤鱼主要摄食底栖昆虫等。为了探究高产鱼池中草鱼、鲢鱼的合理结构,科研人员研究了

23、“一草带三鲢”(A方式)和“三草带一鲢”(B方式)两种混养方式,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鲢鱼、草鱼、鲤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中,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体现了群落的结构。(2)草鱼、鲢鱼混养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草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外,还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与B方式相比,A方式下需要施用氮肥、磷肥,其目的是,以满足鲢鱼的食物需求,这种模式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4)与A方式相比,B方式下草鱼、鲢鱼的结构更合理,判断依据是(至少写两点)。【解析】(1)据题意可知,由于鲢鱼、草鱼、鲤鱼分别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中,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食物和空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草鱼

24、、鲢鱼混养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自生原理和循环原理。生物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与B方式相比,A方式下需要施用氮肥、磷肥,其目的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是N、P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4)与A方式相比,B方式下草鱼、鲢鱼的结构更合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鱼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污染小,水质好。答案:(1)食物和空间垂直(2)自生原理、循环原理呼吸作用(3)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4)B方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鱼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污染小,水质好等22.(10分)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

25、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生态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处理生活污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污水流经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中的“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呼吸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2)生态工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协调原理、整体原理等。(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破坏的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解析】(1)厌氧沉淀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兼氧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和

26、无氧呼吸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2)生态工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等。(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或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2)循环原理自生原理(3)生态环境生态(或自然生态)23.(12分)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该植物采收后,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

27、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2)此案例属于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实例。人类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写一个即可)。(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4)该小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污水中TN、TP去除率的比较(%)处理总氮TN总磷TP对照42.638.8茭白92.883.3菖蒲92.794.3混合94.984.7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解析】(1)人工浮床的原理就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

28、其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其次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该植物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不适合做家畜饲料,防止随着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对人体造成伤害。(2)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因此属于人类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协调、整体原理等。(3)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该相同,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的影响。(4)据表分析:自变量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污水中的N、P含

29、量,结论是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茭白和混合种植)。答案:(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不适合(2)协调、整体原理等(答出一个即可)(3)多株且相等(4)污水中N、P含量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茭白和混合种植24.(8分)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2)该生态系统中的都可以

30、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沼气池中的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3)该生态工程设计的优点是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沼气形成的原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甲烷。(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解析】(1)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猪利用,温室温度高,给猪提供了热量维持体温,减少了猪自身的能量消耗。(2)人畜粪便、秸秆、厨余垃圾等可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渣、沼液作为肥(饲)料。沼气池中的菌群属于分解者。(3)该生态工程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1)氧气温度(2)人畜粪便、秸秆、厨余垃圾作为肥(饲)料分

31、解者(3)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产生,物质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25.(16分)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

32、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5)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图1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形,e点种群数量比d点。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3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根据题意可知,这种对沉水植物、动物的数量变化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浮游动物、浮游藻类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5)图1曲线在a点之前=1,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增加。在ad时间段中,1,种群数量增加,最多的是在d点,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形,d点之后,由于1,种群数量下降,所以e点时种群数量比d点少。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据图2分析可得高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16+5=21,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272+90+16+5=383,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2 265+720+272+90+16+5=3 368,生产者同化的能量=13 197+4 245+2 265+720+272+90+16+5=20 810,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368/20 810100%16.2%。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标记重捕(负)反馈调节(3)群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4)循环(5)“S”少肉食动物粪便16.2%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