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综合法与分析法3.1综合法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重点)2会用综合法证明数学命题(难点)1.通过对综合法概念和思维过程的理解的学习,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2通过对综合法应用的学习,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1综合法的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这种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2综合法证明的思维过程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思考:综合法的证明过程属于什么思维方式?提示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顺推思维1综合法
2、是从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出发,寻求命题成立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B2在ABC中,若sin Asin B0,即cos C0,故函数f(x)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应用了_的证明方法综合法证明过程符合综合法的证题特点,故为综合法用综合法证明三角问题【例1】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 A(2bc)sin B(2cb)sin C.(1)求证:A的大小为60;(2)若sin Bsin C.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思路点拨:(1)利用正弦定理将角与边互化,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A.(2)结合(1)中A的大小利用三角恒等变
3、形证明ABC60.证明(1)由2asin A(2bc)sin B(2cb)sin C,得2a2(2bc)b(2cb)c,即bcb2c2a2,所以cos A,所以A60.(2)由ABC180,得BC120,由sin Bsin C,得sin Bsin(120B),sin B(sin 120cos Bcos 120sin B),sin Bcos B,即sin(B30)1.因为0B120,所以30B300)(7)|a|b|ab|a|b|(a,bR)左边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0,右边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0.2使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时,应该注意什么?请举例说明提示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
4、等”;不等式的方向性;不等式的适度,如下例题已知,a,b(0,),求证:.若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22,而2.从而达不到证明的目的,没掌握好“度”,正确的证法应该是这样的:证明a0,b0,2,2,22,即.【例3】已知x0,y0,xy1,求证:9.思路探究:解答本题可由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基本不等式利用综合法证明证明法一:因为x0,y0,1xy2,所以xy.所以111189.法二:因为1xy,所以52.又因为x0,y0,所以2,当且仅当xy时,取“”所以5229.1本例条件不变,求证:4.证明法一:因为x,y(0,),且xy1,所以xy2,当且仅当xy时,取“”,所以,即xy,所以4.法二:因为x
5、,y(0,),所以xy20,当且仅当xy时,取“”,20,当且仅当时,取“”,所以(xy)4.又xy1,所以4.法三:因为x,y(0,),所以1122 4,当且仅当xy时,取“”2把本例条件改为“a0,b0,c0”且abc1,求证:abbcac.证明a0,b0,c0,a2b22ab,b2c22bc,a2c22ac.a2b2c2abbcca.(abc)2a2b2c22ab2bc2ca3(abbcac)又abc1,abbcac.综合法的证明步骤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确定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合理选择相关定义、定理等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将条件合理转化,书写出严密的证明过程特别地,根据题目特点选取
6、合适的证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1综合法的基本思路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是“由因导果”,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到待证结论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2综合法的特点(1)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逐步推理,寻找它的必要条件(2)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易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3)由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则D”的思考过程如图所示:1判断正误(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顺推证法()(2)综合法证明的依据是三段论()(3)综合法的推理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提示(1)正确由综合法的定义可知该说法正确(2
7、)正确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3)正确综合法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答案(1)(2)(3)2已知直线l,m,平面,且l,m,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则lm;若lm,则;若,则lm;若lm,则.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B若l,则l,又m,所以lm,正确;若l,m,lm,与可能相交,不正确;若l,m,l与m可能平行,不正确;若l,lm,则m,又m,所以,正确3已知pa(a2),q2a24a2(a2),则p与q的大小关系是_pqpa22224,a24a22(a2)22,q224p.4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1,an1Sn(n1,2,3,)求证:(1)数列为等比数列;(2)Sn14an.证明(1)an1Sn,而an1Sn1Sn,SnSn1Sn,Sn1Sn,2,又a11,S11,1,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由(1)知的公比为2,而anSn1(n2),4,Sn14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