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56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P-31 S-32 C1-35.5 Ca-40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是节约用水的标志,A错误;B.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B正确;C.是禁止饮用的标志,C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D错误。答案选B。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死灰复燃B. 杯弓蛇影C

2、. 冰消雪融D. 铁杵磨针【答案】A【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死灰复燃说的是物质的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正确;B.杯弓蛇影只是照的影子,一种物理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冰消雪融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铁杵磨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A。3.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A. 氯化钠B. 蒸馏水C. 浓硫酸D. 葡萄糖【答案】C【解析】【详解】该标志为腐蚀品,选项中只

3、有浓硫酸为强腐蚀品,所以答案选C。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B. 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 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 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纯碱是Na2CO3,具有碱性,但不是碱是盐,烧碱是NaOH,属于碱, A错误;B.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B错误;C. 淀粉、蛋白质都含有碳、氢、氧等元素,属于有机物,C正确;D. 生石灰是CaO,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Ca(OH)2,属于碱,D错误。答案选C。5.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蛰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

4、痛的是()A. 食盐水(pH7)B. 牙膏(pH9)C. 肥皂(pH10)D. 米醋(pH3)【答案】D【解析】【分析】黄蜂毒液呈碱性,人若被蜜蜂蛰了,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酸性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食盐水显中性,不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A错误;B.牙膏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B错误;C.肥皂水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C错误;D.米醋显酸性,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3B. 两个氧分子

5、:2OC. Co元素的化合价:NaO2D. 一个铝离子:Al+3【答案】C【解析】【详解】A.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写成3SO2,A错误;B. 两个氧分子写成2O2,B错误;C. 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钠为+1价,氧为-2价,则钴为+3价,C正确;D. 一个铝离子写成Al3+,D错误。答案选C。7.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溶液B. 加入固体C. 量取液体D. 加入酒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A错误;B. 向直立的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会砸破试管底部,应把试管横放

6、,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B错误;C.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不能正放,C错误;D.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先取下灯帽扣放在桌面上,再取下灯芯管,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正确。答案选D。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A. 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B. CO2(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C. 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D. 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

7、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B.HCl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有水蒸气,应再进行干燥,B错误;C.氯化钠易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C错误;D.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H2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D错误。答案选A。【点睛】除杂原则有: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

8、溶液溶液变红色Na2CO3溶液呈碱性B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NaOH和盐酸不反应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2D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MnO2能增加O2的产量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酚酞遇碱变红,所以Na2CO3溶液呈碱性,A正确;B.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但NaOH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B错误;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N2、CO2等,C错误;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MnO2

9、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O2的产量不变,D错误。答案选A。10.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 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H3D. N2O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则X中含有一个N和两个O,化学式为NO2。答案选B。11.下表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NaOH溶液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COCO2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10、】A. 泥沙不溶于水,NaCl可溶于水,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泥沙,A正确;B. 铜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与N2不反应,通过灼热的铜网可除去氮气中的氧气,B正确;C.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NaOH溶液与稀盐酸也反应生成NaCl,所以不可以用稀盐酸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可以用适量的氢氧化钙,C错误;D. 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D正确;答案选C。1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H2O2H2+O2B. CO2+2NaOH=Na2

11、CO3+H2OC. C+H2O(蒸气)CO+H2D. NH3+CO2+H2O=NH4HCO3【答案】A【解析】分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详解】A.反应物只有一种,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B. 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B不符合题意;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单质,是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D. 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反应,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13.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A. 铁+稀盐酸B. 铜+稀盐酸C. 银+稀盐酸D. 铜+硝酸银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验证实

12、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A证明金属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答案选C。14.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增加。当溶液饱和后溶液质量最大,继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继续反应,当水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为0,选项A正确;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3、当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继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继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当水反应完后,溶液质量分数为0,选项B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当加入氧化钙达到一定量时恰好与水完全反应,此时水的质量为0,选项C正确;D、氧化钙与水反应温度升高,当氧化钙恰好与水完全反应后温度最高,此后温度开始降低,但不会低于反应前的温度,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液溶解度曲线的判断,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抓图象的起点,抓图象的终点,抓图象的变化过程。二、填空题(本

14、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15.“题图”是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1)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填序号),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13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2)由表中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答案】 (1). (2). 17 (3). 3 (4). Al(OH)3【解析】【分析】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为阳离子;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为阴离子。【详解】(1)图为Al3+、为Cl-,所以属于阴离子的是,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7;13号元素原子是铝,核外有三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2)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分别

15、为H、O、Al,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OH)3。16.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填字母);写出由D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单质 (2). NO (3). F (4). N2O5+H2O=2HNO3【解析】【详解】(1)A点对应的化合价为0,物质为N2,类别为单质;B点对应氧化物的化合价为+2,化学式为NO;(2) KNO3为盐,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钾+1价,氧-2价,则氮+5价,它代表的点是F;D点表示氧

16、化物中化合价为+5,则氧化物为N2O5,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N2O5+H2O=2HNO3。17.2017年冬天,某小伙子为了取暖在卫生间里贴满了“暖宝宝”(该产品的部分说明书为:“暖身更暖心,升温快。发热成分:高纯度铁粉、水、盐;发热时间:10小时;平均温度:52),他把门窗关闭以防暖气泄漏。几分钟后,他失去意识而倒地,幸而被门外的朋友及时救起。请回答:(1)铁氧化发热,主要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盐是催化剂,其质量和_不变。(2)该小伙子失去意识并不是温度过高和身体本身的原因,而是_。【答案】 (1). Fe2O3(或Fe2O3xH2O) (2). 化学性质 (3). 铁氧化(生锈)消耗

17、了卫生间大量氧气,小伙子缺氧而窒息【解析】【分析】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释放大量的热,是常见暖宝宝的原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详解】(1)铁氧化发热,发生在潮湿环境下,吸收水和氧气,主要生成物的化学式为Fe2O3(或Fe2O3xH2O);盐是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该小伙子失去意识并不是温度过高和身体本身的原因,而是铁氧化(生锈)消耗了卫生间大量氧气,小伙子缺氧而窒息。18.“题18图”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_g;60时溶解度:Na2Cr2O7_Na2SO4(填“”)。(2)在50时,把

18、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Na2Cr2O7_g (假设不含结晶水)。【答案】 (1). 110 (2). (3). 50【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Na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详解】(1)由曲线可知,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110g;60时Na2Cr2O7的溶解度Na2SO4的溶解度。(2)由曲线可知,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110g,1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60g,50时,把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Na2Cr2O7的质量为110g-60g=50g。19.天然气

19、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1)请把“题19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基本反应类型为_。【答案】 (1). (2). (3). 化合反应【解析】【分析】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甲醇。【详解】(1)由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生成4个甲醇分子,同时剩余两个氧气分子,根据元素守恒,参与反应的甲烷分子为4个,参与反应的氧气分子为2个,则加入的氧气分子为4个,示意图为。(2)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20.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I分别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

20、锌、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生石灰、石灰石和水。他们之间相互的反应(每种物质只能用一次)恰好包含了化合反应(A+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E)、中和反应(F+G)、复分解反应(H+I)等反应类型。试回答下列问题:(1)A+B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2)C的化学式为_;硫酸铜溶液参加_反应(填反应类型)。(3)H+I的反应方程式是_。【答案】 (1). CaO+H2O =Ca(OH)2 (2). CaCO3 (3). 置换 (4). 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分析】化合反应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

21、应为一个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详解】(1)所有物质中能发生化合反应的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aO+H2O =Ca(OH)2。(2)所有物质中能发生分解反应的是碳酸钙,则C为CaCO3;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因为每种物质只能用一次,故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1.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

22、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请回答:(1)步骤的操作名称是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2)由步骤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写化学式)。(3)由步骤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由步骤产生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写名称);综合步骤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_(写化学式)。【答案】 (1). 过滤 (2). 烧杯 (3). KClO3 (4).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5).

23、炭 (6). MnO2 、Fe 、Fe2O3 (7). MnO2【解析】【分析】经过步骤的操作后分为固体和溶液,则步骤为过滤;滤液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后产生沉淀推断滤液中含有氯离子;固体A灼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固体A中含碳。【详解】(1)综上分析,步骤为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2)步骤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则甲班同学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同时反应生成氯化钾。(3)步骤所得黄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黄色溶液为硫酸铁,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6NaOH=2Fe(O

24、H)3+3Na2SO4。(4)综上分析,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综合步骤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制取氧气使用的二氧化锰、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剩余的Fe2O3及产生的Fe。(5)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固体C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2.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a(OH)2=CuO+X】,于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

25、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Cu .Cu2O . _。【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灼烧后的红色固体1.44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并充分震荡,静置。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1.44g红色固体一定有:_过滤、洗涤、干燥。得红色固体【答案】 (1). H2O (2). CuSO4+2KOH=Cu(OH)2+K2SO4 (3). Cu和Cu2O (4). Cu2O【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由于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故

26、推测红色固体成分可能为Cu 或Cu2O或两者的混合物。【详解】(1)根据元素守恒,Ca(OH)2=CuO+X中X为H2O。(2)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Cu(OH)2+K2SO4。(3)由于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故推测红色固体成分有三种可能性:只有由于Cu或者只有Cu2O或者为Cu和Cu2O的混合物;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但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后,溶液变为蓝色并且固体减小,说明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离子,发生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23.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E

27、的名称为_。(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_。(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_,其反应方程式为_。(4)如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_。【答案】 (1). 试管 (2). B (3). A ,先挤压出胶头中空气,再插入吸取液体(或C,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 DEFG (5). 2KMnO4K2MnO4+MnO2+O2 (6). E I (7

28、). CaCO3+2HCl=CaCl2+H2O+CO2 (8). 【解析】分析】用KMnO4制备O2的原理为2KMnO4K2MnO4+MnO2+O2,需要选择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应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仪器E为试管。(2)A操作中,应先挤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插入吸取液体;C操作中,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正确的是B。(3)用KMnO4制备O2,其发生装置要用到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橡皮塞的导管等,故选择仪器DEF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要用的仪器有试管、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气管,要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EI,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会被压入长颈漏斗,使固液分离;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时,长颈漏斗要插到液面以下,气体要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装置为。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24.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己知某种可燃冰

30、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1)这种可燃冰中含有_种元素:原子个数比:C:H:O=_;(2)这种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_%;936g(约1升)该可燃冰常温下可释放出_升甲烷(常温下甲烷密度为0.72g/L)【答案】 (1). 3 (2). 1:20:8 (3). 10 (4). 130【解析】【分析】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CH48H2O,其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详解】(1)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可知,可燃冰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C:H:O=1:20:8。(2)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936g该可燃冰中含有甲烷的质量为93610%=93.6g,则常温下可释放甲烷的体积为

31、。25.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g;(2)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3g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填“有”、“没有”)影响原因是_【答案】 (1). 2.2 (2). 0.3g (3). 4.2% (4). 没有 (5).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

32、生成碳酸钙【解析】【分析】向样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溶液质量减少;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增加。【详解】(1)由图可知,溶液质量为0时,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此时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2)设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根据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按质量比74:44进行反应,则,解得x=3.7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4.0g-3.7g=0.3g。(3)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设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反应二氧化碳与生成的碳酸钙按质量比为44:100, ,解得y=5g;设生成碳酸氢钙质量为z,根据反应CaCO3+CO2+H2O=Ca(HCO3)2,反应碳酸钙与生成碳酸氢钙质量比为100:162,则,解得z=8.586g,溶质质量分数为;若所取样品中的氢氧化钙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因为未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固体也能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样品最终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