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51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首师附密云中学2022-2023第一学期阶段练习高一地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1. 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联系B.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C.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D.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答案】D【解析】【详解】宇宙由众多天体构成,是物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物质是有联系的,是运动的,天体系统绕转的中心不同,所以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宇宙间的

2、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2020年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吴伟仁星”所在的天体系统中最低一级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3. 下列关于“吴伟仁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B. 它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C. 它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D. 它类似行星并环绕太阳运动【答案】2. B 3

3、. D【解析】【2题详解】根据题目材料可知,“吴伟仁星”属于小行星,位于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也属于银河系,但是不属于地月系和河外星系,A、D错;所在的天体系统中最低一级是太阳系,银河系等级较高,B对,C错。故选B。【3题详解】“吴伟仁星”是小行星,体积和质量小,引力小,其四周没有大气层,A错误;宇宙中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错误;小行星类似行星并环绕太阳运动,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系的成员有: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及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

4、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凌日是指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若发生“水星凌日”现象,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凌日的是( )。A. AB. BC. CD. D5. “水星凌日”时,水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的行星运动特征是( )。A. 同向性B. 近圆性C. 共面性D. 连续性6. 除水星可以凌日外,还可以观测到( )。A. 金星凌日B. 火星凌日C. 木星凌日D. 土星凌日【答案】4. B 5. C 6. A【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凌日是

5、指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即水星凌日之时,地球、水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可以看到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这个小黑点就是水星,所以,地球和水星在太阳的同一侧,水星在内。图示ACD错误,B正确。故选B。【5题详解】同向性就是指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向着同一个方向 ,共面性就是指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在同一平面上,近圆性指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接近圆形。“水星凌日”时,水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说明三者具有共面性,C正确,AB错误;连续性不是行星运动的特征,D错误。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凌日是指行

6、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说明凌日之时,地球、行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该行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由八大行星的分布特征可知,除了水星之外,满足该条件的还有金星,A正确;火星、木星、土星均在地球的外侧,无法形成凌日现象,BCD错误。故选A。【点睛】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7、A. 不是天体B. 没有穿越地月系C. 远离太阳D. 需要穿越小行星带8. 八大行星中的火星与地球拥有的共同特征有( )都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完全在同一平面上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A. B. C. D. 【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是存在于星际空间,有相对稳定的运动轨道,属于天体,排除A;从地球前往火星,穿越地月系,排除B;离太阳距离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因此天问一号由地球飞向火星在远离太阳,C符合题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无需穿越小行星带,排除D。故选C。【8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与地球都有固体表面,

8、体积较小,对;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对;公转轨道不是完全在同一平面上,错;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对。综合上述分析,组合正确,故选A。【点睛】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特征是:1、同向性:都沿逆时针绕太阳公转。2、共面性: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3、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圆性。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 “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 安全的宇宙环境B. 适宜的温度条件C.

9、适中的日地距离D. 稳定的太阳光照10. 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A. 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紫外线辐射B. 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C. 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 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答案】9. B 10. D【解析】【9题详解】“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A、C、D错误;地球不自转,因为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变为一年,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

10、,黑夜期过低,昼夜温差变大,温度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A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木星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之外,但由于其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被称为“地球的盾牌”,B错误,D正确。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地球温度的三大因素:(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适宜;(2)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可以起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可以避免温度日变

11、化和年变化幅度过大。11.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为煤炭,为风的运动,为石油。煤炭

12、、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均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正确。为火山喷发现象,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下图是“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电源)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据观察,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有较大变化,影响因素可能是( )A. 海拔高度B. 电网供电C. 天气状况D. 交通流量13.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

13、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 拉萨B. 重庆C. 哈尔滨D. 上海14.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A. 强劲的太阳风B. 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C. 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D. 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裂变反应【答案】12. C 13. A 14. B【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电源)可知,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的变化与海拔高度无关, A错误;采用太阳能电源,与电网供电无关, B错误;最可能是天气状况不同,而引起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 C正确;与交通流量无关, D错误。【13题详解】据图可知,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辐射强,因此设置这种交通信号

14、灯效果最好, A正确;重庆太阳辐射能最少,效果最差,哈尔和上海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属于可利用区,太阳辐射能也较少,效果不会最好, 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在高温和高压状态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聚变反应变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大量的热量,这样的不断聚变持续地为太阳提供能量,B对,D错;强劲的太阳风和黑子和耀斑属于太阳活动,AC错。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下图),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

15、c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 ),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 耀斑;色球层B. 黑子;光球层C. 日珥;日冕层D. 太阳风;日冕层16.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 黑子的大小和多少B. 耀斑面积的大小C. 日珥的大小和多少D. 日冕物质抛射的多少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A. B. C. D. 18. 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

16、影响的是( )A.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B.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D. 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答案】15. B 16. A 17. A 18. B【解析】【15题详解】肉眼可见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而画中的乌鸦表示光球层上亮度的相对较暗的区域,应为光球层上的黑子,B对,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一般来说,太阳黑子越大,数量越多,太阳活动也会越活跃,其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A对。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和日冕物质的抛射是太阳活

17、动的表现,BCD错。故选A。【17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烈时,耀斑和太阳风抛射的大量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对;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不一定与地震、暴雨等灾害有关,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错;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烈时,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B对;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会抛出大量紫外线,增加户外活动,会损伤皮肤,A错;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不宜扩大电信网络建设,C错;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选B。【点睛】极

18、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19. 下列关于化石与地层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B. 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简单C.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简单D. 在各层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都一样【答案】C【解析】【详解】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简单,A错误、C正确;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B错误;不同地质年代形成各层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也不都一样,

19、D错误。故选C。读地质年代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图中-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A. 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B. 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 古生代、中生代、元古宙、太古宙、新生代D. 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21. 不可能出现在时期的生物是( )三叶虫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哺乳类原始鱼类A. B. C. D. 【答案】20. B 21. B【解析】【20题详解】由图可知,从-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故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图中时期为古生代,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都为

20、古生代生物,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为新生代生物,选项不可能出现在古生代时期,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地质年代有先后顺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距今年代1.4亿年3.3亿年植物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海生藻类动物界两栖动物代甲乙22. 据图可知( )A. 甲是古生代-乙是前寒武纪B.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C.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23. 乙的末期,

2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爬行动物盛行B. 恐龙灭绝C. 出现被子植物D.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答案】22. C 23. D【解析】【22题详解】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 C 对。 ABD 错。【23题详解】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D对;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B错;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C错;爬行动物盛行为中生代,A错;故选D。【点睛】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22、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图为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问题。24. 该叠层石处于地球圈层中的( )A. 地壳B. 上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25. 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A. 冥古宙B. 太古宙C. 寒武纪D. 二叠纪26. 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前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A. 海洋更加广阔B. 陆地普遍抬升C. 温度逐渐

23、升高D. 大气变得富氧27. 编制地质年代表,可以( )解读古老岩石的信息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再现地球发展的历程A. B. C. D. 【答案】24. A 25. B 26. D 27. B【解析】【分析】【24题详解】该叠层石是在格陵兰岛陆地表面上发现的,而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是最外层,因此判断该叠层石处于地壳圈层中,因此A正确,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而地核位于最内层,因此排除BCD。故选A。【25题详解】根据材料,叠层石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蓝细菌生活的“足迹”。结合图中距今时间单位为百万年,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

24、37亿年,即为3700百万年,处于地质年代表中太古宙(距今 40002500百万年)。因此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太古宙。B正确,排除ACD。故选B。【26题详解】由材料知,蓝细菌是最早的光合放氧菌,能够放出氧气,因此会使地球上大气变得富氧,D正确;其他三个选项,由材料无法获知,因此ABC错误。故选D。【27题详解】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形成地质年代表,体现了地球的演化史。因此编制地质年代表,有助于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历史,也可以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的顺序,正确;但无法解读古老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性质等信息,因此错误;更

25、无法直观展示和再现地球发展的历程,因此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变: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4、地质环境变迁 :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丰富的金属矿产。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

26、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下图为“某地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 图中( )A. 地层最老,形成时间早于地层B. 地层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C. 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D. 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29. 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B. 湿润,森林茂密C. 寒冷,冰雪覆盖D. 火山活动较频繁【答案】28. C 29. B【解析】【28题详解】图中显示,地层位于地层之上,因此地层形成可能晚于地层,A错误;图中信息表明,地层中含有原始鱼类化石,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因此该地层不

27、可能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B错误;图中信息表明,地层中含有古生代早期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因此该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C正确;地层位于地层之下,应形成于古生代早期以前,而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的造山运动中出现的,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煤炭主要由森林植被沉积演化而来,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应森林茂密,森林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湿润环境,因此当时应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符合题意;干燥、 寒冷、火山活动较频繁等环境下,不利于大片森林的生存,不会成为重要的成煤时期,排除ACD。故选B。【点睛】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始于早古生代,是以藻类为主的低等

28、生物形成的腐泥无烟煤演变而成的石煤。由于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不同,各时代的聚煤作用发育程度也不同。聚煤作用最强的时代有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四个成煤时代。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 有关岩石圈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地壳和软流层B. 全球厚度均一C. 是岩浆发源地D. 由岩石组成31. 干热岩位于( )A. 地

29、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32. 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A. 受气候的影响小B. 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C. 开发技术要求高D. 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33. 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A. 青藏高原B. 死海C. 马里亚那海沟D. 贝加尔湖【答案】30. D 31. A 32. A 33. C【解析】【30题详解】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岩石组成,D对;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岩浆正是发源于此层,AC错;岩石圈全球厚度不均一,大陆厚,大洋薄,B错。故选D。【31题详解】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売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

30、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千米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千米10千米,应位于地壳。故该题选 A 。【32题详解】通过图示与材料可知干热岩发电具有清洁、储量大、安全、成本低、利用率高等优点。结合所学太阳能发电的知识,可从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小、成本、储量大小、质量高低等方面分析。太阳能发电源于太阳,占地较广,受天气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地热发电受气候、天气、时间限制小,A对;太阳能与干热岩发电都具备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要求高的特点,BC错;太阳能资源分布范围更广

31、泛,D错。故选A。【33题详解】据说学知识可知,地売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千米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据此判断,马里亚那海沟位于大洋地壳,厚度最薄,C对;ABD选项都位于大陆地壳厚度较厚,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有利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b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和基本动力;c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和基本动力;d形成臭氧层,保护生物安全。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在大气中形成电离层,使现代通信成为可

32、能;b(风能、煤、石油)等能源的形成。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来认识有关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与其所代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地核B. -地幔C. -地壳D. -软流层3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B. 地幔C. 内核D. 外核36. 图中地震波( )A. 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B. 在地幔,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加快C. 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D. 纵波在地核中传播速度最快37. 关于地球内部各圈层划分的叙

33、述正确的是( )A. 各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介质的变化B. 、的划分界面是莫霍界面C. 、圈层界面处横纵波都消失D. 、的划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答案】34. B 35. A 36. B 37. B【解析】【34题详解】根据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位于地球表面,为地壳, A错误;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 B正确;为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 C错误,为内核, D 错误,所以选B 。【3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小于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km),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圈层是地壳, A 正确,为地幔,圈层为外核,为

34、内核, BCD 错误。故选A。【36题详解】据图所知,横坐标代表波速,纵坐标代表深度,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慢,A错;在地幔,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加快,B对;横波在通过深度为2900千米的古登堡界面后消失,C错;纵波在地幔中传播速度最快,D错。故选B。【37题详解】地球内部各圈层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A错;地壳、地幔的划分界面是莫霍界面,B对;、圈层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C错;古登堡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的划分界线不在这个深度,不是古登堡界面,D错。故选B。【点睛】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传播。38.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

35、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是(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降水是由大气圈产生并汇集在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圏中,可判断是大气圏;水圈为生物圏提供水资源,水渗透在岩石中,各圈层中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充足的矿物养分,因此可判断是水圈,是岩石圈,是生物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 生物圈B. 水圈C. 岩石圈D. 地壳4

36、0. 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D.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答案】39. B 40. C【解析】【39题详解】据图观察,该图展示的是瀑布河流景观,据此判断为水圈,B对;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不均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C不正确,符合题意。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正确;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

37、;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4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

38、,常有沙尘暴发生。目前,火星正是远离地球的时候,地火的距离达到了318亿公里。从地球上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也要17.7分钟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因此,探测器完全依靠自主降落火星。材料二:图分别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1)写出“揽星九天”标识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A_,F_;八大行星从分类来看,B属于_行星,E属于_行星。(2)据图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点。(3)根据材料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推测进行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4)与火星相比,说出地球更适宜人类生活的有利条件。【答案】(1) . 水星 . 土星 . 类地 . 巨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39、一颗行星;地球是距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地球与金星、火星相邻 (3)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表面砾石遍布,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着陆器干扰大;距离地球远,飞行时间长等。 (4)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层;有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液态水资源。【解析】【分析】本题以天问一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太阳系、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A为水星、F为土星;类地行星的

40、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为E木星F土星。【小问2详解】太阳位于系中心,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是离太阳第三远的星球,相邻的行星有金星和火星。【小问3详解】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风力强劲,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对着陆器干扰大;距离地球遥远,飞行时间长等。【小问4详解】与火星相比,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宜;与火星相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附气体,形成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层;与火星相比,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有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液态

41、水资源。4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为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任务一: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的能源开发项目。图1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光伏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1981-2012年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某同学根据图2撰写的一段文字存在一些错误,请挑出其中三项错误并改正。我国年太阳辐射总论地区分布不均,大体上东部多于西部、高原多于平原。直辖市中重庆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主要原因是拉萨市地处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活动是

42、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错误1】原文:_更正:_。【错误2】原文:_更正:_(2)你认为北京市是否适合推广光伏发电项目,说出一点理由即可。(3)太阳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请从生活用品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各举出一例。任务二:文献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文献检索中该同学发现古人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4)文中记载的“黑气”是指_。(5)太阳大气层名称:A_,B_,C_。(6)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年。简单说明你的计算方法_。【答案】(1) . 大体上东部多于西部 . 大体上西部多于东部 . 拉萨市地

43、处我国第三级阶梯(或太阳活动是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 拉萨市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或天气状况是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2)是:北京太阳能资源较丰富;有利于改善北京大气污染状况。北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否:太阳能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能量密度低,成本较高。 (3)生活用品:太阳能热水器等;城市基础设施:太阳能路灯等。 (4)黑子 (5) . 光球层 . 色球层 . 日冕层 (6) . 11年 . 1850-1970大约为120年,期间有11个活动周期【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光伏发电场景观图、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黑

44、子周期图为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能的应用、太阳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材料中存在三项错误:;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湿润区或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为丰富,多阴雨天气,大气中云层较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强烈;而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十分稀少,多晴朗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很少,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上应为西部多于东部,因此应将“大体上东部多于西部”改为“大体上西部多于东部”。: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阶梯上,因此应将“拉萨市地处我国第三级阶梯”改为“拉萨市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

45、:太阳活动并不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根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和西部地区多晴天,太阳辐射量大,而四川盆地阴雨多,太阳辐射总量小,因此应将“太阳活动是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改为“天气状况是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问2详解】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果支持推广光伏发电,可从其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建设后的有利影响加以分析说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京市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适合推广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可改善其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若认为北京市不适合推广光伏发电项目。可从其建设的不利条件加以分析说明。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建设太阳能光伏

46、发电项目会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短缺。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能量密度较低,且受气象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其成本较高。【小问3详解】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合适的案例即可。生活用品方面,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充电器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等。【小问4详解】黑子是太阳活动在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的斑点,温度比周围低,被称为黑子,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黑子。【小问5详解】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小问6详解】1850-1970大约为120年,由图文信息可知,该期间有11次高峰,即有11个活动周期。因此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43.

4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图中,左图中表示地壳的是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填序号)。为_,其范围包括_和_。(3)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的发源地。(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

48、态可能为_态。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5)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6)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答案】(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 (2) . . . 岩石圈 . 上地幔顶部 . 整个地壳 (3)岩浆 (4) . 突然消失 . 液态 (5) . 古生代 .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6) . 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

49、,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 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解析】【分析】该地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历史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据图所知,该处在地幔以上应为地壳。【小问2详解】在莫霍界面之上,应为地壳,在古登堡界面之上和莫霍界面之下应为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为岩石圈。【小问3详解】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小问4详解】横波在固体中传播,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小问5详解】据图所知,甲处蕨类植物发展,据此判断对应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划分地质年代依据有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小问6详解】据图说示,植物的演变史由蓝细菌到被子植物,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植物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级别由低到高的演化史。生物出现以后,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表现在通过光合作用,氧气在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