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5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一节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宁夏育才中学孔德学区 朱慧一、【设计思想】(1)热力状况、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是本章的基础知识。拟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采取图示分析法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的展现。(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现实的天气现象出发,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教师预设问题和活动的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二、【课标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课相应的教学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

2、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本课的主要内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是达到本条要求的基础知识。剖析课标,其基本要求是: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发展要求是:利用热力环流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主要通过正文和一幅示意图呈现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等压线、等压面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在热力环流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识来理解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压的关系,又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气温、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教材的编写明显是建立在初中物理之上的,且是建立在对气温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基础上的。教材没有解释空气受热就上升、冷却要下沉的根本原因,对热力环流的描述不到二百字,文字

3、基本是对结论的阐述。上课时如不把温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给学生讲透,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透彻。所以,教学设计的安排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最好能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学以致用。四、【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扶贫学校,生源全部来自宁夏南部山区,初中阶段不重视甚至压根不开地理课,学生的地理基础很差。而地理是一门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有些学生初中时就畏惧数理化,空间想象力很差,到高中学地理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有些学生甚至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却收缩而下沉也不理解。学生也发出“读理科要是没物理、读文科要是没地理,读书其实也不难”的感慨。因

4、为是选择高一的班级上课,所以我针对学生地理基础薄弱的现状,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绘图并结合讲解进行的,课堂问题的设置也适当放低了设问的难度,一则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二则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原理。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绘图能力;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六、【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热

5、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 教学难点:大气上升、下沉运动与等压面的变化。七、【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图示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突破热力环流的教学难点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导入新 课展示图片元宵节的晚上有许多人在公园燃放孔明灯。提出问题“为什么点燃燃料块孔明灯会升起来,而当燃料烧尽后灯又会徐徐降落到地面?”这里面蕴含着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原理热力环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整体感知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空气受热与遇冷时密度的变化以及与空气的垂直运动的关系。了解教材内容阅读教材P29页最后一自然段:(提出问题):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太阳辐

6、射)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表的冷热不均)3、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思 考并回答问题。先把握几个关键问题。部分同学对2、3题认识不够准确。关于热力环流的知识铺垫(讲授并板图)气压的产生:气压是空气分子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叫气压。按照概念理解:空气分子越多所产生的压力就越大;若空气分子增多,气压就变大;若空气分子减少,气压就变小。(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顾以下内容:1、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如何变化?气压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受地球地心引力影响,地球大气绝大部分聚集在低层。所以,导致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如上图所示)。

7、】 2、 绘图:介绍等值线的概念。从等高面入手,逐步介绍等压面。995hpa975hpa955hpa1015hpa回顾气压的产生原因。温习旧知识,为下一步“知新”做准备。理解等压面的概念。通过回顾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进行知识铺垫。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规律较抽象,教师应准备板图说明: 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抽象,学生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进行理解。假设冷热均匀状 态下,无大气运动3、提问:冷热均匀状态,等压面分布有何特点,与地面是什么关系?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A、B、C三地空气分子数量都为12个

8、,相应的高空A、B、C,分子数量为7个。(因为同一地点,高度增加气压降低,所以高空分子假设为7个)】教师小结:冷热均匀状态,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联系旧知与新概念,加以运用并思考回答。过渡那么,地表冷热不均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假设 A地受热,B、C两地遇冷,利用物理学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分析,A地和B、C两地空气会怎么运动?热力环流的过程探索展示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动画,边展示边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从而导致的气压变化。如图所示: 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结论:A地气体

9、膨胀上升,B和C地气体收缩下沉(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则A地近地面的空气就膨胀上升,A地的空气分子就要减少,假设上升跑掉的空气分子数是2个,则A地的空气分子减少2个后为11个,高空的A,就多了2个空气分子为9个;近地面B、C冷却空气下沉,假设下沉的分子数也是2个,则B、C两地的分子数增多,从原来的12个变为14个,相应的B,、C,从原来的7个变为5个,根据“空气分子越多所产生的压力就越大”,空气分子数量的变化也就是气压的变化。如A地受热后空气分子减少,就意味着气压变小;B、C两地冷却,空气分子数增多,就意味着气压变大。学生也很容易比较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大小。即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地,

10、A地的空气分子数量最少为10个,B、C两地都为14个,故在这个水平面上,A地为低压,B、C两地为高压。这时,要强调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学生就能理解近地面的气流从B、C流向A地。 在高空的A,、B,、C,这一水平面上,A,空气数为9个,B,、C,都为5个,故A,为高压,B,、C,为低压。气流从A,流向B,、C,。总结变化规律。探究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利用动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突破难点。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学生很快理解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的根本原因。这样,很直观的把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分子数量的变化呈现给了学生。可直观的比较:气压与高度

11、的关系;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高压与气压的比较。都由定性改为定量,抽象变为直观。热力环流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总结并提炼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因学生在此梳理思路。强调热力环流的三大结论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值在逐渐减少。2、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3、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为“高高低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位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在教师启发下,共同总结等压面的特点,理解并笔记。通过思路的整理和总结对等压面的特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对于等压面凹凸的含义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采取对比读图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等压

12、面的变化情况。热力环流与生活中的大气现象热力环流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1、引导学生思考海滨地区白天与晚上的热力环流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讨论海陆风的形成,并派代表上台画出。(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对海岸地带有何影响?)2 、介绍“热岛效应”,提出问题: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如何进行的?3、完成“山谷风”的热力环流是意图的绘制讨论热力环流与生活中的大气现象的关系。了解“热岛效应”,分析市区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并由学生讲解。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适当了解大气运动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进行训练。部分学生不知道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温度

13、的影响,教师需要补充说明。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材料出示本节主要内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二 气压的分布规律与等压面的特征三 热力环流的现实应用个人归纳、总结,整理笔记。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内容。巩固练习多媒体材料出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完成练习,个别学生回答,同学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九、【板书设计】第一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三大结论1、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值逐渐减少。2、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气压高低往往和高空相反。3、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为“高高低低” 三 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2、城市热岛环流3、山谷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