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绝不是在这里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 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 再重演一次?A. 骇人听闻 惨绝人寰 改头换面B. 耸人听闻 惨绝人寰 洗心革面C. 骇人听闻 惨无人道 洗心革面D. 耸人听闻 惨无人道 改头换面【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
2、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语境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是事实,所以选择“耸人听闻”。“惨绝人寰”的侧重点在于凄惨,且主要用于形容个人主观感受;“惨无人道”的侧重点在于残暴,主要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凶残。横线后的“侮辱和伤害”是人为结果,用“惨无人道”来修饰。“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语境表达避免悲剧卷土重来,
3、所以选择“改头换面”。故选D。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B. 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 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D.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
4、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A项,结合“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分析,用比拟手法;B项,结合“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分析可知,用比拟修辞手法;C项,结合“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或者做笼中的鹦鹉”分析,使用比喻修辞手法;D项,结合“那韭菜朴素安详地”“认真地排列着自己”分析,使用比拟修辞手法。故选C。3.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是雪晓清笳乱,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A. 宝
5、马悲嘶空无迹B. 家在钓台烟雨西C. 梦游处不知何地D. 山那畔卖酒青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这就需要考生理解诗歌整体的语境以及诗人在其中流露出的情感,然后根据前后的内容进行选择。从题目来看,夜游宫记梦中“记梦”说明词中要写到“梦境”,分析上下阕可知,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上阕中,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上阕中,清笳四起,铁骑无声,关塞雄丽,一派清寒肃穆的边塞军旅生活场面,BD两项中所写画面与上阕的画面不合,“家在钓台烟雨西” “
6、山那畔卖酒青旗”描绘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状况;A项,“宝马悲嘶空无迹”描写的是风流侠少,与词中形象、情感不合。从词中来看,上阕应是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来写自己的梦,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故选C项。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B. 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C. 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 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能略尽绵薄之力,于愿足矣。【答案】A【解
7、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要求:一要考虑是否合乎某种特定的语境;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A项,“微恙”用错,该词是书面语,用在口语语境中不合适。可以把“微恙”改为“不舒服”。故本题选A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
8、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5.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9、 , , , , 。“直奔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就是这种打法。总是急于把它弄到没有经验的人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如泼妇动武,坏发乱形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中心内容,然后根据标点符号、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这段文字是针对写文章而言,前面说“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后面应是“打”的表现,分析五个句子可以发现,说的是没有经验的人的表现,故“没有经验的人”放在前面,引出对象,排除AC两项;没有经验的人总是急于把它弄到,后面应是说这样做的结果,即“结果扭打纠缠撕
10、扯抓掐”,把“扭打纠缠撕扯抓掐”比作“泼妇动武”,故放在前,而“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是对前面这种“扭打纠缠撕扯抓掐”式的概括说明,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
11、,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一看话题是否统一;二看表述角度是否一致;三看语境是否和谐一致;四看语句顺序是否合理;五看语言是否衔接呼应。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随州李君墓表曾国藩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
12、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
13、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注】受性:赋性、天性。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考终于里第 第:宅第B. 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C. 惟君受性刚介 介:耿介D. 汉沔荆襄蹂躏殆遍 殆:危险7. 请找出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今子之归,礼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则为余缕述一一 窃为大王不取也C. 又以礼请,余其可辞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D. 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2)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9. 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答案】6. D 7. C 8. (1)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2)后来,又为兄长捐出钱款给县官,(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渐渐升
15、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 9. 公心处事,面对个人有利的事毫不动心;临危不乱,率领乡民智退川楚教匪;心系百姓,奔走官府减免村民赋税;勇于任事,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殆:几乎。副词。故本题选D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16、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为”:D项,介词,向;/介词,替,给。D项,“以”:介词,凭借的身份;/介词,因为。C项,“其”,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故本题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竟夕”:“整夜”;“亘”:“绵延”;“以”:“因此”;“陷”:“被攻陷”;补出渡过的宾
17、语“澴潭”。第二句关键点:“为”:“替”;“纳金县官”:“捐出钱款给县官”;“除”:“被授予职位”;“稍”:“渐渐”。【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筛选。这道题考的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的分析概括。阅读第二段文字,抓住李君的“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特点,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去筛选概括其具体表现。“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表明李君公心处事,面对个人有利的事毫不动心。“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李
18、君率领乡民智退川楚教匪这件事,表明他临危不乱的品质。“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这件事表明李君心系百姓,一心为民,为减免村民赋税而奔走官府。“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这件事表明李君勇于任事,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
19、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在家里高寿而终。李君兄长的儿子户部主事李树人听到叔父去世的消息,赶赴京城,打算辞职为叔父服丧。我前去慰问李树人,并对他说:“从古至今,为关系紧密的亲人服丧,做官的要辞职;为关系疏远的亲属服丧,士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现在,你回家为叔父守丧,这是符合礼制之举啊。”李树人说:“哪里是为了礼制啊?(我)是要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罢了。”又哭着说:“叔父安葬有些日子了,(他)已经埋棺墓穴,只是(我)应当在
20、墓道边另外(为他)竖立一块墓碑,彰显他倡行仁义的事迹来让后来的人看,(我)恭敬地把(撰写碑文的事)托付给你。”就向我非常详细地讲述叔父的生平事迹。李树人对待我非常恭敬,又是以礼相请,我怎么能够推辞他的请求呢?李君生情刚正耿介,没有不敢做的事情。凡是他尽力去承担的,必定是公益之事;间或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人越是害怕的事情,他做起来越发勇敢。嘉庆初年,四川、湖北一带教民和土匪蜂起,汉沔荆襄这些地方的百姓遍遭蹂躏。随州的西边,有个澴潭镇,是个大镇。这些盗匪打算大肆劫掠这个镇子并将作为匪巢。李君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每人背一捆柴火,手持长竿,生起一个火把,临水排列,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
21、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邻近的村子有块田,长时间被水淹没,差役和旁边的(好田)一样催要田赋,村民为此苦不堪言,李君到官府各相关部门,为村民哀求蠲免田赋,最终得以成功。其他的给乡民施以好处的事情,都像这样。因此,乡里有什么事情,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邻里有所争执,非李君解劝不能平息。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李氏世代居住在随州,家境寒微。李君年少时与自己的兄长发愤学习,自料最终没有办法凭读书光大家族,于是就去经商,积蓄达到千金,全部拿来资助兄长出外求学,从不过问钱的事情。后来,又为兄长捐出钱款
22、给县官,(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渐渐升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而李君也凭武学生的身份捐资做了都司。于是几个儿子举止洒脱,凭文才取得官位,逐渐兴旺发达。李君名某,字某,曾祖父、祖父都没有出仕。因为嵩明君而地位尊贵,诰封奉直大夫。有子二人,长子因嵩明君生子较晚,过继给了他,后来也没有回到家中。次子生有儿子。从嵩明君去世二十年来,李君抚养他的几个孩子,恩勤备至。李树人到京城做官,也全由李君资助,如同(当初)资助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对待侄儿如同不懂其不是自己的儿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也如同不懂其不是兄长的儿子。唉,从百姓的角度来说,李君对乡里施恩很多;从懂得道的人的角度来看他只施恩于自己一家的事,是绝无
23、可能的。绝无可能施恩自己一家,这也就是不朽啊!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寄情李吕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金泥帐小教谁共?银字笙寒懒更调。人悄悄,漏迢迢,琐窗虚度可怜宵。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注】这句话出自杜牧赠别二首之一:“豆蔻梢头二月初。”10. 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11. 赏析这首词结句“几度春深豆蔻梢”的表达效果。【答案】10. (1)外貌神态(2)精神状态(3)日常生活(4)心理情感 11. 直抒胸臆,表达别后虚度春宵、辜负美好年华的幽怨,化用诗句,化用杜牧诗句,丰富内涵(或用典,使情感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比喻,借
24、豆蔻比喻少女的美丽。【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干“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需要抓住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内容分析概括。“脸上残霞酒半消”,这是描绘闺中人美丽的外貌。“酒半消”说明她还没有完全从醉态中清醒过来,似醉非醉的脸上泛着淡淡红霞一样的光彩。“无聊”,精神状态。“晚妆匀罢”“银字笙寒懒更调”,日常生活。“可怜”“恨”,心理情感。【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的表达效果。明确手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几度春深豆蔻梢”,青春的岁月,美好的年华,就在那荳蔻花开花谢之中悄悄地流逝了。直抒胸臆。“豆蔻梢”,语本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25、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诗中用以比喻“娉娉袅袅”的美女,本词中亦以“丁香”、“豆蔻”设喻。“几度”“春深”,形象地描绘了女主人的生活环境,“深”是从时间深远中说明恨之绵长。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四、名句名篇默写12.补
2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_,善假于物也。(劝学)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师说)纵一苇之所如,_。(赤壁赋)_,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树木阴翳,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从今若许闲乘月,_。(游山西村)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_,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术业有专攻 (3). 凌万顷之茫然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5). 鸣声上下 (6). 拄杖无时夜叩门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8). 寄意寒星荃不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27、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生”“攻”“凌”“始”“拄杖”“叩”“寄意”“星”“荃”“察”,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
28、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小满肖复兴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我一直不甚了了。小满是其中一个。最初认识小满,是读孙犁先生的小说铁木前传,里面有个人物,名字叫小满,是个十九岁的姑娘,性格活泼,挺招人喜欢的。她和孙犁先生以前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甚至有些另类。我猜想,孙犁先生给她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让她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更充满对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吧?而只有在这样年轻的时候,才会有这样清新的朝气和天真的憧憬。最近上映的电影万物生长,男主人公秋水初恋情人的名字,也叫小满。这可是真有点儿英雄所见略同。当然,我国
29、的二十四节气,适合给人起名字,这里暗合着民俗中的文化密码。这个小满十七岁,和孙犁的小满一样,也是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让人心存怜爱。也许,在文学作品里,只有初恋小姑娘的名字,才可以叫小满吧。小满小满,小麦渐满。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的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远非到了一片金黄的成熟时候。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姑娘的生理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液贲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
30、傲样子。小满,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节气。如果说料峭的立春和春分,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萧瑟的小雪和小寒,已是一头霜雪的老太太了;小满则是立在这两者之间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年轻姑娘。这个时候的姑娘,涉世未深,清浅如水,却已不再是一汪雨过地皮湿没心没肺的小水泡,更不是一潭幽深莫测的桃花水。纵使孙犁笔下的小满,是泛着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连一叶扁舟都没有驶向对岸的一湾湖水,却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初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轻翰掠雨绡初剪,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样的清浅可爱,那样的天真纯洁,那
31、样的美好动人。小满大风,树头要空。这是另一句民谣,说的是在小满时节,忌讳刮大风。因为树的枝头上结出的果实尚未饱满,禁不住大风,会被吹掉。人生中对待同样时候的孩子们,切忌的也是大风来袭。有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那时候,高尔基的一篇海燕格外风靡,号召年轻人像海燕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自然,这一切都是那个过去时代的口号。人生和节气一样,不是口号,而是自然的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才是。小满时,哪里经得住大风甚至暴风雨的洗礼呢?正如民谣所说,小满大风,树头要空。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是两手空空,就像林子里的过火木一样,徒留下历史大风掠过之后千疮百孔的痕迹斑
32、斑。在北大荒,这个节气正是放蜂人来此安营扎寨的时候。这时候,林中树木的各种花相继盛开了。有民谣说,小满时候置蜂箱,放蜂酿蜜好风光。北大荒的椴树蜜和野花蜜,一直很有名。大自然懂得,小满是蜜蜂采花酿蜜的好时候。我们人更应该懂得,人生的小满时节,是年轻人花朵般开放的初恋好时候,少挑刺多栽花,少刮风多酿蜜,才是正经的事由。(选自黑龙江日报,有删改)13. 根据作者引用的民谣,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小满这个节气的特点。14. 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15. 文章第段写到高尔基的海燕,请简析其作用。16. 探究作者以“小满”为题的用意。【答案】13. 小麦渐满;最忌大风;适合放蜂/酿蜜的特征。 14. 运用
33、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了初恋的纯洁美好。多用整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美。语言典雅,化用诗句,富有诗意。 15. 写出了自己那一代人年轻时,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反思批判。及要遵循生命的客观规律这一态度。为下文作者表达呼吁人们在人生的小满时节,少挑刺多栽花做铺垫。亦可答为“为结尾点明主旨做铺垫。” 16. 串联全篇,使结构更加严谨。一语双关,既指小满的节气的特点,又象征人生朝气勃勃美好纯真青涩脆弱的青春时节。作者借“小满”这一节气,表达了作者告诫年轻人要自我珍重。并希望时代社会珍惜爱护年轻人,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34、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概括。原文中的民谣共出现三处,第段中“小满小满,小麦渐满”,意思是小满时小麦灌浆;第段,“小满大风,树头要空”,意思是小满时最忌大风;第段,“小满时候置蜂箱,放蜂酿蜜好风光”,意思是小满时适合放蜂。根据这三句话概括答案即可。【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鉴赏能力。此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主要为:回答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说明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描写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从修辞角度考虑,“初恋是是是”是排比句式,同时使用暗喻
35、的手法,将“初恋”比作“小荷”“轻翰”“圆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初恋“美好而值得回忆”;从句式上考虑,第二句话使用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增强了散文的音韵美;从表现手法看,“小荷才露尖尖角”“轻翰掠雨绡初剪”“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化用诗词,增添了散文的文采和意蕴。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作用,侧重考查段落作用。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从内容方面考虑,引用海燕,印证的是作者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的现象;从结构上考虑,与下文“人生和节气一样,不是口号,而是自然的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才是”的观点形成对比,
36、同时使结尾“人生的小满时节,是年轻人花朵般开放的初恋好时候,少挑刺多栽花,少刮风多酿蜜,才是正经的事由”更有说服力。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回答时可分四步: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从标题含义入手,作者在第一段就点出“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然后过渡到小说中的人名,最后又升华到像“小满”一样的年纪,题目一语双关,增添了意蕴;从结构入手,全篇围绕“小满”展开,
37、“小满”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篇;从主题入手,作者借“小满”的节气特点升华到人生的“小满”阶段,即青春时期,从而表达了“人生的小满时节,是年轻人花朵般开放的初恋好时候,少挑刺多栽花,少刮风多酿蜜”的观点。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品味精彩语言”的题型,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等。(一) 表达方式:重点关注: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详略得当。(二)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渲染、抑扬、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排比、反复。(四) 构思特点:卒章显
38、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五)语言艺术:1、用词之美:叠词、化用。2、句式之美: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3、风格之美:凝练含蓄、细腻典雅、清新明丽、朴素直白、活泼诙谐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人立然后文化立解玺璋在他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激越变革的时代,既有亡国的危险,又有破茧新生的希望。西方资本主义的肆意扩张,将中国逼到了一个背水临渊的绝境,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打算为国家的新生和富强设计一套背水一战、临渊一跃的方案,从而在世界文明的竞争中胜出。如果从龚自珍提出“
39、自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已经过去整整100年,其间经历的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虽都已烟消云散,但足以刺激后来者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从鲁迅的文化偏至论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思想先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思路。针对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风尚,他冷静地看到:这是“使中国之人,由旧梦而入于新梦”。他认为,要纠正这种偏颇,只能从两方面入手,“曰非物质,曰重个人”。他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人所以立,这是个基本条件。但他看到,社会流弊所至,往往是“夷峻而
40、不湮卑”,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常常没有生存空间,结果是“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庸”,创新文化的可能因此变得微乎其微。他特别指出:“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而气宇品性,卓尔不群之士,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个性之尊严,人类之价值,将咸归于无有,则常为慷慨激昂而不能自已也。”这时的鲁迅,受到尼采的影响,思想中或有一些精英意识,寄希望于“一二天才之出世”,相信有所谓超人的存在,但说到底,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鲁迅对人类文明的过度物质化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在他看来,即便物质文明是现实生活的基础
41、,但如果崇奉逾度,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他认为,对物质的过度崇拜到了19世纪后半叶已经变得昭昭然,“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所以,他不主张跟在西方世界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如何才能不失其正呢?他指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
42、庸之事物哉?”说到底,鲁迅精神的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强盛的秘密,即所谓“根柢在人”,而这个“人”,一定是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人。这是鲁迅精神的核心,也是其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可见,鲁迅精神昭示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首先就是在“立人”这件事上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产业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这不仅因为产业需要内容做支撑,更因为内容是需要人来创造的。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而文化产品本身就承担着“改变他们的精神”的责任和义务,而决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这也便是梁启超所说:“欲新一国之民
43、,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当然不止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美术,举凡一切文艺,没有例外。当下一些文艺作品热衷于表现人的动物本能和物质欲望,消解或削弱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还美其名曰人性化、凡俗化,其实已经背离了鲁迅关于“立人”的精神,把人变成了物的奴隶。【注释】文化偏执论:“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缺,以底于灭亡。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谬而图富强也。”(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18. 阐释第三段中画线句子内涵。19. 结合全
44、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人立然后文化立”。【答案】17. 首先分析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的主张及背景; 其次具体阐述“立人”主张:“重个人”的内涵,鲁迅对“物质化”的态度,及鲁迅 精神的价值和核心所在。 最后指出“立人”主张的现实意义(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18. 旧梦指旧中国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蒙昧状态,新梦指旧梦破碎后,视西方为神灵,认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幻想。 由旧梦而入于新梦,指中国现在不过是由一种极端(错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错误)。强调盲目西化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要纠正这几种偏颇,只能从“非物质”和“重个人”入手。 19. 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
45、美品质的高低。 人只有有了个性尊严,有了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文化创新。 人不对物质过度崇拜,才能精神自由,人格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新。【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本文第段写鲁迅提出“立人”主张,第段写提出主张的背景,第段写提出主张的针对性,第段具体阐述“重个人”的内涵,第段具体阐述鲁迅对“物质化”的态度,第段总结鲁迅精神的价值和核心所在,第段写“立人”主张对当前文化建设的意义。最后围绕“立人”这个中心,按照“提出观点具体阐述分析现实意义”的逻辑顺序进行整合,可知文章分为三层,首先分析鲁迅先
46、生提出的“立人”的主张及背景;其次具体阐述“立人”主张,最后指出“立人”主张的现实意义。【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上文,再联系时代背景,可知“旧梦”指的是旧中国人一直以来的那种自以为是的状态,而“新梦”指的是上文“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的现状。既然是“梦”,显然就都是不现实的,是错误的,“旧梦而入于新梦”意思就是由一种错误走向了另一种错误,意味着盲目西化的想法和做法是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的,因此“要纠正这种偏颇”,要“从两方面入手”,这两方面就是“非物质”和“重个人”。考生依据上述分
47、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问的是“说说作者为什么说人立然后文化立”,“人立然后文化立”就是作者的观点,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筛选出能体现出作者这一观点的句子,然后概括。通观全文可以知道,本题的答题范围是第、段。、两段,作者的观点都包含在对鲁迅先生观点的评述之中,是间接表述,要进行提炼和转化,如第段说“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据此可概括出人只有有了个性尊严,有了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文化创新;第段说“即便物质文明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但如果崇奉逾度,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据此
48、可概括出人不对物质过度崇拜,才能精神自由,人格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新;再由第段“一定是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人”,第段“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可概括出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等。【点睛】第1题考查分析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
49、。六、作文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人们总是在寻找“存在感”,存在感一般指个体价值彰显或被认同而带来的满足感,有些人从他人那里找存在感,有些人从自己这里找存在感;有些人在现实中找存在感,有些人在虚幻中找存在感【答案】存在感谁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孔子。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将“可怜”二字送给了孔子。孔夫子的角色一度地被揉捏、涂抹以至变形、神化,伴随而来的还有他无所不在的“存在感”。乃至到今日,这种“存在感”仍居高不下,甚至愈演愈烈。从一座座新建的孔庙,到课本中越来越多的儒家经典,再到在国外炒的红火的孔子学院,无处不彰显其
50、“存在感”。可我想,这种浮于表面的存在感,终究还是走不到人们心里去的吧。存在感,单从整个词来看,可能就显得有些空洞了。但若用拆字法来理解,或许还是重“感”不重“在”的。当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个人,不再被泛泛而谈而是被潜藏内心,那么他就有了存在感。王开玲曾经说过一句话,“容颜易摹,心灵却难以作弊”,大概就是这种意思了。比如鲁迅,笔杆的英雄,思想的战士,这一生,他呐喊过,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他凭借一只“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却无比艰险的战场里,建树起一等的殊勋。他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战斗着,也同样拥有着不可磨灭的存在感
51、。而往往那些鸡淫狗盗之徒,即使在历史中遗臭万年,却无法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丝存在感。或许在不明白自己为何而存在时,会有一种“未入山门身是客,随云随波随泥沤”之感,而在明白自己为何存在后,又有一种“甫入山门身是谁,问天问地问乾坤”之感了。我还是更倾向于有存在感地活着的吧,至少你通透而又无憾。佛说:“身上之尘易净,心上之尘却难净。”若没有一个洁净的心灵,恐也难做一个有存在感的人。当年神秀“朝朝勤佛拭”,伴着那隔宿的雨,拂下那一撇“我身之执”的尘埃。菩提非树的境界,我懂的,难就难在肯不肯承认自己本来无一物,仿佛这一画押,就被判了死刑,往劫不复了。“我本无物”,却在无物间,实现了自我的存在感。今日,我伏案
52、,奋笔疾书,或正应了林徽因的那句诗:我要借这一时的豪放与纵容,灵魂清醒地再喝一泉甘甜的鲜露,来挥动思想的利剑,舞那一暼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激越的辉艳。我写下这篇文章,以盼在芸芸众生中博得一席存在感。【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与“存在感”有关。材料先解释“存在感”的概念,然后列举了存在感的几种情况。考生围绕“存在感”,可以认同其中任何一种观点。从其他人那里找存在感,也就是自
53、己行事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因为人是需要参照物的。存在感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同,你才能感觉到。没有人认同、认可,很难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然,也可以否定这个观点,自己的存在感,不能依靠别人给。从自己这里找存在感,说明自信,有底气,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升自己,增强存在感。在现实中寻找存在感,说明能够脚实地,能过学习、工作和生活来寻找快乐,实现价值,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虚幻里寻找存在感的,是逃避现实,只想不做,喜欢空想的因此写作时可以立意为:人需要认同感;通过他人看自己;寻找参照物;存在感是自己给的;依靠自己,证明自己;脚踏实地;人不能在虚幻里寻找存在感等。当然,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范围之内,符合材料
54、要求都可以。【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附加题一
55、、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今 之 谈 词 者 亦 知 尊 美 成 然 知 其 佳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佳 正 坐 不 解 沉 郁 顿 挫 之 妙 彼 所 谓 佳 者 不 过 人 云 亦 云 耳。摘论数条于后,清真面目,可见一斑。 (节选自白雨斋词话)21. 用斜线“/”给上面选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今 之 谈 词 者 亦 知 尊 美 成 然 知 其 佳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56、 佳 正 坐 不 解 沉 郁 顿 挫 之 妙 彼 所 谓 佳 者 不 过 人 云 亦 云 耳。22. 白雨斋词话的作者是_(人名),选文中提到的“美成”是_(人名)。23.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美成的词学成就有哪些?【答案】21. 今 之 谈 词 者/ 亦 知 尊 美 成/ 然 知 其 佳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佳/ 正 坐 不 解 沉 郁 顿 挫 之 妙 /彼 所 谓 佳 者 /不 过 人 云 亦 云 耳。 22. (1). 陈廷焯 (2). 周邦彦 23. 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沉郁顿挫,得词中三昧(答既有姿态,又极深厚亦可)【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57、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亦”在“知”前,为副词,在前面断开;“然”表转折,之前断开;“而”连接“ 知其佳”和“不知其所以佳”表转折,所以在“而”之前断开,“所以佳”之后断开;“彼”为代词,做主语,之前断开;“者”表示判断,之后断开。【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根据对知识的积累和识记可知,白雨斋词话的作者是陈廷焯,周邦彦字美
58、成。【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上下文概括要点。这段文字是对周邦彦在词作方面的贡献的评论,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四句,“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说周邦彦能继承苏、秦的词风,并开启南宋之后的格律词派,可概括为“承前启后”;后面的文字为第二层,“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为中心句,从中提取关键词“沉郁顿挫”“ 词中三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网上找不到参考译文)【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59、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二、名著阅读题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太太气得昏死过去,他怕太太气坏身体,马上放弃了梳妆匣,足见吝啬的葛朗台对太太也有温情的一面。B. 老人与海大多数情节发生在海上,看似简单,但因为作者在直叙中穿插了老人对往昔青春岁月的回忆,与眼前的境
60、况形成鲜明对比,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C. 哈姆莱特塑造人物形象,常以对比衬托的手法显现其性格特点,像同为反面人物,波洛涅斯阿谀奉承,克劳狄斯笑里藏刀。D.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讲究因果轮回,三国演义中也有因果思想的流露。比如曹丕篡汉后来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孙策杀于吉最后伤口迸裂而死。E. “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常四爷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答案】AE【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名著的理解。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
61、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同时,要理清名著中人物间的关系,明确事件来龙去脉和重要细节。A项,“怕太太气坏身体”错误,他是怕太太死去而自己就要失去财产;E项,这句台词是出自秦仲义之口,而不是常四爷之口。故选AE。25.简答题(1)请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概括巴金家中的梅和琴这两个人物形象。(2)红楼梦第63回中,大观园里群芳夜宴,湘云抽到一支花签,题着“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因而笑言,将“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黛玉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出湘云怎样的形象特点?【答案】(1)梅:温柔贤惠,美丽大方,有着旧中国女性的典型美德.虽然聪明但懦
62、弱,不敢反抗嫁给赵家不到一年夫死守寡,尽管和觉新还彼此爱着对方,但不能在一起,最后在抑郁中患病死亡。琴:接受新思想,具有反抗精神的新时代女青年。最后和觉民一起赢得幸福。(2)原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形象: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对名著本身有较深的阅读印象,并且要尽可能多的熟悉对作品的相关分析与鉴赏。答题时,要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确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63、1)解答此题,一定注意题干中“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分析的要求。梅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爱好诗歌文学,而且修养很深,性格也非常温顺、驯良。但是作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千金小姐,从小就在封建权威专制下生活,深受封建婚姻礼仪制度的侵蚀,命运极为不幸。梅屈从于家长的意愿嫁给了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陌生男人。新婚没多久,夫死守寡。任凭家人摆布,不敢去争取自己的幸福,最终成为残酷的封建家庭的牺牲品。琴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女性,性格勇敢坚定,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后来她把头发剪短,成为时代的叛逆者,在婚姻中也
64、敢于争取自由。(2)解答此题,要熟悉红楼梦第62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的情节,史湘云喝了酒在山后的青石板睡着了,被众人发现后,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所以才有了第63回的黛玉改诗。从这个情节中,可以看出她的不拘小节、豪放不羁。三、材料分析概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世间有许多读书人,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读书用脑子,装书用箱子。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
65、同了。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到别人不常进入的领域去淘别人不淘的书,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就会发出别样的声音。这个道理简单得如同走别人不曾走的路,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景一般。选书要选得很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同样一篇文章,在他们眼里,却有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气象,另一番精神。不在乎别人对那篇文章的唠叨,不在乎专家权威对那篇文章的断评,而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出神入化。书海浩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早晚会沦
66、为知识的奴隶。而无驾驭意识,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只有那样的读书人,也才会有畅游知识海洋的莫大快感。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会有那样一个境界:知识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只轻轻一挥鞭子,那些石头便忽然地受到了点化,变成了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下欢快地奔腾起来。(选自曹文轩个性化阅读有删改)26. 解释文中画线的“书箱子”的含义27. 根据文义概括怎样才能做到个性化阅读?28. 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文末画线的“那样一个境界”内涵的理解。【答案】26. 比喻读书不动脑子,不
67、能举一反三,使知识扩大的书呆子 27. 拒绝媚俗,忌讳雷同,独辟蹊径,另谋生路;选书、读法、理解都要有个性;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 28. 能驾驭所积累的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自主畅游知识的海洋;能点石成金,使知识升华,创造出个性化的别样风景。【解析】【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以根据就近性的原则,运用“同义互解”的方法解答。根据文中“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可知,读书人读书的效果区别就在于“举一反三、扩大知识”和“装书”,而“书箱子”便是对那些读死书、不知举一反三,不能通过读书
68、扩大知识的读书人的讽刺。据此组织答案即可。【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时,应结合文章关键内容概括作答。整段文字从四个层次讲述如何读书,可以提取这些观点句,“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同了”“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选书要选得很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根据这些句子提取关键词组织答案即可。【2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所在语句的上下文进行分析。由“那个境界”后的冒号可知,后面的文字就是对它的解释,同时要结合上文“无驾
69、驭意识,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有助于理解“那个境界”的含义。作者把知识比喻成漫山遍野的石头,“只轻轻一挥鞭子”可以看出读书者的从容以及对知识的驾驭能力;石头可以变成“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知识在读书者的理解和掌控下,竟然完全变幻成另一幅场景,这是对那些有自主意识的读书者的赞叹,在知识的引领下,他们可以获得巨大的能量。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内容概括题,一定要切实提高审题能力,必须首先最大程度明确题目究竟问的是什么;同时,应该习惯于在读文章时即把全文每个自然段前面标序号,然后以题目所要问的问题为准,逐个段落排除。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笼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