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秘密启用前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想象的共同体,还是具有同一性的历史单位?对于这点,我赞成葛兆光的说法,把“中国”看成一个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经过不断叠加与凝固而形成的共
2、同体。共同体的形成,表明其各个组成部分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同一性,有一个超越了具体王朝而始终存在的政治文明共同体。在早期中国政治文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周人以“成周”为中心,规划了四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夷夏之辨”的产生。为避免“夷夏之辨”所带来的封闭性,周人专门设置了掌管音乐的四夷乐官和掌管语言的译官等官职来处理夷夏之间的关系。首先,四夷之乐对以雅乐为主的周代来说是一种异质性的存在,但周人仍通过取风、采诗、雅译等方式将其纳入礼乐系统中,更多是出于政治文化方面的考量。在周代的礼乐体系中,乐首先是从属于礼的,郑玄说:“凡用乐必有礼,用礼则有不用乐者。”故作为周礼的组成部
3、分,四夷之乐的演奏本就有“别异”的政治功能。四夷乐官在乐官系统中身份最低,四夷之乐的演奏场地又被设置在四门之外等,都是这一政治功能的外在呈现。而作为与礼相提并论的概念,乐又有“合同”的政治功能,为了弥补“别异”所带来的政治差别,四夷之乐的制作,更多是出于“合同”的考虑。周人设置的这种四夷乐官制度,本就是为了加强四夷之人的心理认同感,夷乐用于礼仪,一是象征天下归一,四夷宾服;二是使用四夷之乐可增强四夷之人对周文化的认同。故从这一角度来说,周代礼乐体系对四夷之乐的容纳,体现了华夏文明体系在保持秩序性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再者,四夷之言的传译和雅言书面语在四夷族群的推广,不但保证了夷夏
4、之间保持着畅通的交流渠道,而且对于构建华夏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周人在处理夷夏关系时,在基本官职设置上,针对不同的族群设置了不同的译官,他们除了负责各种礼仪场合的现场传译外,还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四夷方言、传译四夷文本,这就使雅言及其书写系统在尽量保持同一性的同时,可以吸收来自不同文化的语言元素,丰富自己的语汇和表达形式,进而形塑了华夏文化共同体最为重要的认同条件文化经典。与此同时,雅言作为一种公共性的书写语言,又不断地渗透到其他族群的语言文化之中,这对于构建华夏文化共同体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四夷族群出于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积极融入到汉字文化圈中,从而使雅言书面语所承载的礼乐知识、思想体系和信仰系
5、统等,能够突破方言口语的歧异,对四夷族群形成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将其不断地凝聚到华夏文化共同体中。综上所述,在处理夷夏关系时,周王朝在基本的职官制度设计方面保证了怀柔四夷的文化策略,突破了“夷夏之辨”所带来的文化封闭性。而音乐“合同”的政治功能及语言文字的文化凝聚功能,有效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摘编自付林鹏周代的文化认同与文学交流以音乐制作、语言传译为中心)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政治文明共同体的形成,可以表明其各个组成部分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上具有了高度的相似性和同一性。B. 音乐“合同”的政治功能以及四夷之言的文化凝聚功能促进
6、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C. 夷乐用于礼仪既象征天下归一,四夷宾服,更是为了增强四夷之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华夏文明地位。D. 出于政治文化等方面考量,周人通过取风、采诗、雅译等方式把四夷之乐纳人礼乐系统,成为周礼的一部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周代设置四夷乐官和译官对华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作用。B. 文章末段用对比论证,论述周代在职官设置上突破了“夷夏之辨”带来的文化封闭性。C. 文章在论述雅言与四夷之言的关系时,着眼于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具有辩证性。D. 文章引用郑玄“凡用乐必有礼,用礼则有不用乐者”的观
7、点意在说明:乐从属于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共同体的形成是华夏各种文明渗透、融合的结果,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进了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B. 文化经典作为华夏文化共同体最重要的认同条件,既体现主流文化价值,又能产生凝聚“四夷”的文化向心力。C. 四夷之乐的演奏体现了“别异”的政洽功能,而其制作是为了弥补“别异”所带来的政治差别,以求“合同”。D. 早期政治文明共同体的形成中,周人以“成周”为中心规划了四夷体系,直接导致了“夷夏之辨”的产生。【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高度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8、”错,依据文本“表明其各个组成部分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同一性”,可知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同一性,选项曲解文意。B项,“四夷之言的文化凝聚功能”错,依据文本“而音乐合同的政治功能及语言文字的文化凝聚功能,有效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可知是语言文字的文化凝聚功能,并非四夷之言的文化凝聚功能,选项偷换概念。C项,“更是为了增强四夷之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错,依据文本“夷乐用于礼仪,一是象征天下归一,四夷宾服;二是使用四夷之乐可增强四夷之人对周文化的认同”,可知是使用四夷之乐可增强四夷之人对周文化的认同,并非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
9、【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对比论证”错,依据末段内容,主要论述周王朝设计基本的职官制度、音乐“合同”的政治功能及语言文字的文化凝聚功能与文化的关系,运用了道理论证,并未运用对比论证,选项于文无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D项,“直接导致”错,依据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夷夏之辨的产生”,可知原文有“在一定程度上”的条件限制,而选项却抛弃了这一条件,说法过于绝对;“直接导致”,于文无据。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
10、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15年来,“两山论”不断丰富与完善,显示出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只讲金山银山不顾绿水青山,甚至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但是如果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就容易陷入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最终也难保住绿水青山。因此,“两山”理论明确了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目标要求,要求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一论断首先承认了在特定发展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具有一定的取舍关系,这既可能源于发展思路的局限,也可能源于生
11、产技术发展的局限,对于生产要素的处理不能达到“两山”同时兼顾的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破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对立关系找到了转化之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只有找到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优势的路径,才能架起“两山”之间的桥梁,也才能找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摘编自王勇“两山”理论内涵的经济学思考)材料二目前,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有条件、有能力通过生态修复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但是一些地区没有经济和技术能力解决本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区域统筹的方法予以解决。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交通不方便,工业不发达,
12、人才资源缺乏,加之有些地方相当比例的区域被划入生态红线,难以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措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以通过国家财政和科技支持,把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从另一方面看,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总体稳定、自然资源的持续供给,离不开欠发达地区生态安全和自然资源支持,按照区域公平发展的原则及生态补偿和资源补偿理论,这些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应获得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资源输入地区、生态受益地区的经济支持。(摘编自常纪文科学理解和实践“两山”理论的思考)材料三:泰宁县地处福建西北部,居闽赣两省三地市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是福建省乃至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数临泰宁
13、考察指导。20多年来,泰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创造了全国第五个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泰宁路径。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泰宁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明确定位,有序铺开以丹霞田园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启动“五朵金花”(五个旅游专业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优良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53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1/4, 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超GDP的1/3。(摘编自国
14、家发改委网站,践行“两山”理论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2020年5月6日)4. 下列对“两山”理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提出是因为发展思路的局限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局限,必须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作出取舍。B.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C. “两山”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着的,通过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显示出了持久生命力和强大引领力。D. 要找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需要找到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优势
15、的路径,留住绿水青山,就留住了金山银山。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正确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关系的内在要求,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B. 通过材料二、三的内容可以预测,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攻坚相结合才是未来中国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C. 材料三中,泰宁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D. 材料二表明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把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结合起来。6. 屏边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完好,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的天然氧吧”,但经济欠发达,至今
16、未脱贫。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屏边县的脱贫工作建言献策。【答案】4. A 5. B 6.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兼顾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屏边县的财政、科技扶持,引导发达地区资本注入,扶持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因为发展思路的局限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局限,必须” 曲解文意,原文“这既可能源于发展思路的局限,也可能源于生产技术发展的局限”只是一种推测,而选项却表述为既成事实。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才是”一词推测过
17、于武断,“必经之路”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发展乡村,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但不能认为这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乡村发展的唯一道路。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是思想和理论的角度论述,材料二是从国家、政府层面的做法,材料三则是地方政府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探索实践。本题要从这三则材料中分别筛选句子来回答。结合材料一“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只有找到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优势的路径,才能架起两山之间的桥梁,也才能找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可概括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18、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兼顾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材料二“但是一些地区没有经济和技术能力解决本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区域统筹的方法予以解决”,可概括出“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屏边县的财政、科技扶持,引导发达地区资本注入,扶持产业发展”;结合材料三“20多年来,泰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创造了全国第五个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可概括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玛克家的小儿子李 娟阿玛克家的小儿子特别坏,
19、老是朝我扔雪球。到了夏天,就朝我扔石头。活该这个死小孩都长到一米七了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喀吾图乡小学放学时,就是喀吾图最热闹的时候。整条马路上到处大呼小叫的,无数个书包上下乱飞,丢来甩去。阿玛克的小儿子突然从背后袭来,一把揪住我的辫子。出于对他长期以来的经验性的防备,我迅速做出反击,用手肘往后一顶,另一只手连忙攥着辫子根往回拔。并且回过头来用脚踢他。可是这死小孩左闪右闪的,就是踢不着,而且死也不松手。我急了,拽着他的衣服,用力往回扯辫子,还伸出指甲去抓他的手背。可是他个子比我高那么多,我哪是他的对手呀,而且又不敢太猛地跟他拼命,辫子扯着会很疼结果当然是他赢了同过去无数次发生过的一样。我哪能善罢甘
20、休!咬在他后面紧追不舍,我们两个一前一后地呼啸着穿过整个村子,一直追到边防站圈马的院子的后院墙那儿。我就知道我逮不住他的他冲到院墙跟前,往墙上一扑,双手撑在上面,长腿一迈,就跳过去了。我又气呼呼往回跑,径直去到这死小孩家,堵在门口等。他美丽的母亲从那儿进进出出的,不时地给我打着招呼。我正气得要死,又和她说不清楚她一句汉话也不会,只好哼哼哈哈和她应付一阵突然瞥见院墙拐角处有人影鬼鬼祟祟往这边看,可一转眼的工夫又不见了。我真是快要疯掉了!直冲进他家正屋,大喊一声,向他爸爸冲去:“哥哥!你家娃娃坏得很!他太坏了,他抢我东西呢!”“哦?”他把头扭向儿子:“怎么回事?”他那个臭儿子这会儿又一副老实得不得
21、了的样子,飞快地给他说了两句什么,然后再委屈地把衣服左边的口袋翻出来,再把右边的口袋也翻出来,然后翻裤子口袋。“还有书包!”我不依不饶。这个死小孩很无奈的样子,捞过书包带子,把里面的书呀本子呀铅笔呀什么的稀里哗啦全抖出来倒了一炕。我气得我都快要哭出来了不过是一个五毛钱的橡皮筋!我扭头踢开门就跑了,不管他母亲在后面怎么喊。除此之外,他从我这里抢走的东西另外还有两根缠着彩色毛线的橡皮筋,一个漂亮的信封,一串手链,三个发夹,一枚细细的玛瑙戒指对了,还有五毛钱,他还抢走了我五毛钱。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也不是没抢过他的东西那天他来我家店里打酱油,我趁他和我妈在酱油桶那儿付钱的时候,弄走了他的书包。没收了里
22、面的一串钥匙和一本新的作业簿。另外我还霸占了他的一把小刀,虽然很锋利,但仍不能抵消。除了抢东西,这个小孩还有一点最可恨他老是模仿我的口气说话。我在柜台后面和顾客讨价还价,他就在旁边捣乱,一个劲地打岔。只要有这个死小孩在,就根本别想做生意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商店本来就是谁想来就来的,况且这本来就是他家的房子。每过几个月,我妈就让我去交房租。那时候他总是早早地就把登记的小本子翻出来,摆在炕上的小茶几上,老老实实地陪我一起坐着喝茶,等他爸爸来收钱。只有这时候,这小孩才能对我好一点,他把他妈妈做的包尔萨克、江米条呀之类的食物摆了一桌子。还专门从糖碟子里拣了一颗给我。我“嘎嘣嘎嘣”地嚼掉,说:“不好吃
23、。”他连忙又另拣了一颗给我。终于,这小子熬到小学毕业就从喀吾图消失了。听说在城里打工。有一次我去城里,还看到过他一次居然在打馕的摊子上帮人揉面!好大一堆面团啊!小家伙穿着背心,系着白围裙,头发上脖子上全是面粉,正“夯味夯味”干得起劲。我在外面看了一会儿,本想打个招呼,喊他一声的,却突然想起,和这小家伙斗争了这么长时间,居然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我一般都叫他“死小孩”,心情好的时候,就叫他“小孩”。冬天的时间,小家伙回来了,带着女朋友。他懂事得要命,还像模像样地和我打招呼呢,还掏出两块五毛钱买啤酒。我用启子开了瓶盖,眼光随便一瞟气死我了,我一眼看到我的那根黄色的橡皮筋正端端正正系在他的漂亮女朋友的
24、辫梢上我立刻瞪了旁边的死小孩一眼,把啤酒瓶子往他面前一顿,泡沫翻涌出来,淌得到处都是。我又“刷”地扯出一块抹布,恶狠狠地擦了起来。我不理他,转过脸去和他女朋友说话那边那个死小孩磨磨蹭蹭喝完酒,又没边没际粘乎了一阵,实在没啥戏喝了,这才领女朋友离开。冬天的喀吾图,让人觉得喀吾图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冬天那么漫长。而到了夏天,又总觉得什么时候都没有夏天那么漫长。好了,阿玛克的小儿子走了,又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而我还在这里。(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把他妈妈做的食物摆了一桌子,还专门从糖碟里拣了一颗给“我”,是看在“我”来交房租的份上,而不是对“我
25、”有了善意。B. “我”称阿玛克家的小儿子“死小孩”,是因为他对“我”做的恶作剧让“我”很气愤,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亲密的体现。C. 文章开门见山,写道“阿玛克家的小儿子特别坏”,既点明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引发了读者对下文的阅读兴趣。D. “又”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而“我”还在这里,暗示了作者对年轻人离开乡村的失落及自己坚守的执着,意蕴丰富且深长。8. 文章重点记叙了一次“我”与“死小孩”较量的经过,写得扣人心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9. 汪曾祺说:“一个小说家,不应把自己知道的生活全部告诉读者,只能告诉读者一小部分,其余的让读者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本小说也体现了
26、这一点。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答案】7. A 8. 精准细致的动作描写再现“较量”时的紧张氛围,如“一把揪住”、“手肘往后一顶”、“攥着辫子根往回拔”等;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表现人物的情绪起伏,使读者感同身受,如“我急了”、“我正气得要死”、“我真是快要疯掉了”等;舒缓变化的情节安排使叙述从容有致,扣人心弦,如,在紧张的“追逃”情节中插入对“美丽母亲”的叙写;长短句的使用与“较量”时氛围缓急相契合,如在写他揪“我”的辫子“我”反抗的这个情节时,就多用短句,在写“死孩子”把书包里的东西抖出来时就用长句。 9. 小说的主要情节只涉及两人小时候的“较量”经过以及再次相逢后的短暂交谈
27、,这是“告诉读者一小部分”;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想象、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交集之外的生活境况以及喀吾图的人情风貌;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色能力。C项,“,而不是对我有了善意”理解有误。阅读文本“那时候他总是早早地就把登记的小本子翻出来,摆在炕上的小茶几上,老老实实地陪我一起坐着喝茶,等他爸爸来收钱。只有这时候,这小孩才能对我好一点,他把他妈妈做的包尔萨克、江米条呀之类的食物摆了一桌子”分析可知,“我”去交房租,他把他妈妈做的食物摆了一桌子,还专门从糖碟里拣了一颗给“我”,正是刻画了他对“
28、我”的一种单纯的善意,在清新质朴的文字里感受到那里的人性之美。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我”与“死小孩”较量的经过,阅读文本可知,“我”与“死小孩”较量的经过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三段至十三段。(1)首先,从遣词造句上,动词运用的极其精准。如第三四段“阿玛克的小儿子突然从背后袭来,一把揪住我的辫子。出于对他长期以来的经验性的防备,我迅速做出反击,用手肘往后一顶,另一只手连忙攥着辫子根往回拔。并且回过头来用脚踢他”中的“死小孩”的动作“袭”“揪住”动作描写,为读者刻画了一个顽皮、精灵古怪的男孩子形象;而“我”的动作描写也生动传神,如“一顶”
29、“攥着”“拔”“踢”,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我”娴熟的反击能力,这些动词具有张力,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较量的经过,有很强的的代入感,故使行文流畅、有趣。(2)高频率的口语词的运用(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也使这场“较量”读来生趣盎然,亲切可感,如“我急了”、“我正气得要死”、“我真是快要疯掉了”等,这些字眼几乎不用生僻字,行文非常口语化,但又不乏流畅、生动有趣,彰显了“平字见奇,朴字见色”的语言特点。(3)在情节描绘上,巧妙地插叙让故事情节起承转合顺畅自然,如文章在写“较量”时的紧张氛围的同时,插入对男孩子母亲的叙写,作者运用了“美丽的母亲”气定神闲地出现,和“我”聊天,这样的插入,使故事情节从
30、紧张的氛围变得舒缓,有张有弛,有种“文章看山不喜平”的特点,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趣味盎然。(4)在结构安排上,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阅读“我”与“死小孩”较量的经过,更像是在读武侠小说,在真实有趣的基础上,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较量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加之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读者有“一惊一乍”的感觉。(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突然瞥见院墙拐角处有人影鬼鬼祟祟往这边看,可一转眼的工夫又不见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阿玛克家的小儿子特点,顽皮、淘气和可爱的特点。此题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考生能结合文本内容赏析,言之成理都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中情节安排的妙处的
31、能力。题干引用汪曾祺的引言,引言里饱含了文艺创作的理论,即小说要给读者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从而能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理解了引言的内容,再结合阿玛克家的小儿子去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结合文本分析,(1)文章开门见山,写道“阿玛克家的小儿子特别坏”,既点明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引发了读者对下文的阅读兴趣。第二段则是一句话:“活该这个死小孩都长到一米七了,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在这篇优美的文字里,李娟记述了这个哈萨克小男孩的淘气、顽皮、无邪和单纯。李娟一次次诉说着小男孩的坏,抢书包,揪辫子,没完没了的捣乱,但是她又经常会在文章的最后几节来个大逆转,如后来他进城打工,带女朋友回来炫
32、耀,再惆怅地离开。这样的情节安排,会让读者想去续写“阿玛克家的小儿子”。(2)阿玛克家的小儿子里的人和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的印入读者的脑海,这是基于作者自身经历写出来的,虽取材于生活琐事,但经过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透过这篇小说,我们能真实领略到新疆之壮美和哈萨克牧民之淳朴。作者把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新疆这片土地深深的爱,用她温情细腻有趣的笔,呈现给我们。真诚而感人!(3)文章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作者写年轻一代离开也代表了当地青年的离开,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都选择了进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内的小部分人选择了留下,“我”和读者开始思考人生,变得十分严肃。结尾一节,仅仅一段话,透出的是无限的伤感。作
33、者说:“冬天的喀唔图,让人觉得喀唔图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冬天那么漫长。而到了夏天,又总觉得什么时候都没有夏天那么漫长。好了,阿玛克家的小儿子走了,又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而我还在这里”。这种结尾意味悠长,引人深思。彰显了生命的孤独而不乏顽强,人虽渺小但有灵且美的人性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騎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匈奴日以合战,公孙昆邪为上泣曰:“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4、”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二岁,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
35、,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大将军使长史持精醪遗广,因问广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
36、奴射雕者也/B.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C.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D.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射箭,是古代君子六艺之一,君子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B. 单于,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一些少数民族首
37、领也称单于。C. 幕府,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办公的营帐,也指幕宾、幕僚,本文指后者。D. 结发,既指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束发礼,以示成年;又可以指成婚、妻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精通骑射,战场屡建奇功。匈奴人侵萧关,他以平民身份参军,杀敌无数,被任命为中郎;追击匈奴射雕者时,亲自射杀活捉了敌人。B. 李广性情刚烈,临死毫不畏惧。因自己坚持从东道出兵而致军队迷路,未与大军汇合,使敌人逃脱,当帐下幕僚受到牵连时,他自刎谢罪。C. 李广平易近人,深受士卒爱戴。他得到赏赐,就与士兵一同分享;在艰苦的环境中行军,让士兵喝饱水自己才喝,让士兵吃饱饭自
38、己才吃。D. 李广才气无双,威名震慑敌人。李广曾驻守右北平,匈奴听到这个消息,就躲避了他很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还称呼他为“汉之飞将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2)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倚恃自己的能力,屡次和敌人作战,我担心会失去他。(2)李广的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马”作“亡”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生得”的意思是“活捉”,语意完整,
39、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本句意思是:于是李广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丢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人。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束发礼,以示成年”错,古代男子十五岁时行束发礼,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因自己坚持从东道出兵而致军队迷路”错,依据文本“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可知是卫青命令李广从东路出击,李广的军
40、队没有向导迷失道路,并非他坚持从东道出兵而致军队迷路,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负”,动词,倚恃;“数”,副词,屡次;“亡”,动词,失去。(2)“亡”,通假字,通“无”,没有;“或”,副词,有时;“后”,名词活用动词,落在之后。参考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郡成纪县人,家族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倚恃自己的能力,屡
41、次和敌人作战,我担心会失去他。”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马上就要把他的骑兵杀光了。中贵人逃跑到李广那里求救,李广说:“这肯定是射雕的人。”于是李广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丢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人。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到这个消息,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与
42、士兵在一起饮食。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就不去喝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就不吃饭。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又过了两年,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已经出了边塞,卫青捕获了俘虏,知道单于的住所,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稍微迂回僻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这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的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趁机向李广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
43、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了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戏答圣俞持烛之句欧阳修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
44、字乐无穷。【注】圣俞:梅尧臣,欧阳修的老友。本诗是欧阳修应和梅尧臣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欧阳修字永叔)的一篇酬唱之作,梅诗写道“天下才名罕有双,今逢陆海与潘江。笔生造化多多办,声满华夷一一降。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人间荣贵无如此,谁爱区区拥节幢。”辱:谦辞,承蒙。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辱”字一则表现作者自觉不胜朋友厚赞之意,二则体现出作者谦逊品格。B.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只有坚持不懈读书学习,才能享受到文字的无穷乐趣。C. 诗的五六句,作者回首与梅尧臣饮酒纵意的时光,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喟叹。D. “红蜡烛”象征着年轻的时光,诗的三、四句表达
45、出作者对人生怅惘的感慨。15. 诗歌以“戏答圣俞持烛之句”为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戏”体现在何处。【答案】14. D 15. 诗中第四句,作者以“白须翁”自居,以反问强调无人肯伴的情状,此为戏言,有对自己老迈之年的自嘲和戏谑;诗中第五句,“浪过”有虚度年华、空掷光阴之意,这是对自己年轻时光的戏谑。【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红蜡烛象征着年轻的时光”错,依据文本“病眼自憎红蜡烛”,可知“红蜡烛”并不象征年轻时光,而是指实物红蜡烛,因为自己得了眼疾所以禁不住蜡烛光,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并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紧扣题干“戏
46、体现在何处”,“戏”的意思是“戏谑”,结合诗歌内容,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组织语言规范作答。依据文本“何人肯伴白须翁”,意思是谁会愿意陪伴白须的老人呢,“白须翁”是诗人的自称,“何人”以反问的形式更加突出自己无人相伴的孤寂,这句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自我解嘲和戏谑,是“戏”的体现。依据文本“花时浪过如春梦”,意思是年轻时虚度时光,回首如同一场春梦,诗人回首与梅尧臣纵意欢乐的时光,暗含对时光流逝的喟叹,“浪过”一词表现对过去时光虚度的戏谑,是“戏”的体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写秦朝掠夺百姓财物,挥霍无度,并且将钱财像泥沙一样用掉的
47、句子是:_,_?(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箫声极富感染力的句子是:_,_。(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6). 塞上燕脂凝夜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默写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锱、铢、壑、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大地上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不仅饱含着一个个家庭、一个个乡村、一个个市县_的奋斗故事,而且_着破译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4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的关键密码。媒体记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慧眼洞察问题、用思想研析现实、用妙笔书写时代,充分展现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发展的世界贡献,深刻_一个百年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亿万人民_、奋勇前进的精气神,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锐意进取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我们坚信,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14亿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
49、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栉风沐雨 蕴涵 昭示 筚路蓝缕B. 栉风沐雨 蕴藏 昭示 筚路蓝缕C. 艰苦卓绝 蕴藏 彰显 披荆斩棘D. 艰苦卓绝 蕴涵 彰显 披荆斩棘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的关键密码。B.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关键密码。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键密码。D.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
50、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的关键密码。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全面小康立传、为伟大时代放歌,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B. 为伟大时代放歌、为全面小康立传,是新闻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C. 为全面小康立传、为伟大时代放歌,是新闻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D. 为伟大时代放歌、为全面小康立传,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答案】17. C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艰苦卓绝,形容十分艰难困苦,超乎寻常。栉风沐雨,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
51、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语境中用来形容(一个个家庭、一个个乡村、一个个市县的)“奋斗故事”,应选“艰苦卓绝”。第二空:蕴藏,后面一般跟具体的事物。蕴涵,也作“蕴含”,后面一般跟抽象的道理。语境中,与之搭配的宾语是“破译关键密码”,应选“蕴藏”。第三空:彰显,鲜明地显示。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语境中,与之搭配的宾语是“初心使命”,应选“彰显”。第四空: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中指的是具体的创业经历,后文有“奋勇前进”,应选“披荆斩棘”。分析可知,C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中国
52、共产党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搭配不当,从语境来看,应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排除AD两项;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而,排除AC两项。分析可知,B项修改最恰当。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为伟大时代放歌、为全面小康立传”两个分句语序不对,应先为全面小康立传,再为伟大时代放歌,排除BD两项;根据后文“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分别对应的是“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排除BC两项。分析可知,A项补写最恰当。故选A。【点睛】考
53、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我校篮球场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有20来
54、年的历史,各种设施设备都太旧了。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打算8月8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碰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各位师生不要来施工区域。望大家配合。【答案】“来年”改为“余年”“太旧”改为“过于陈旧”“打算”改为“计划”“正碰上”改为“正值”“来”改为“靠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已有20来年的历史”中“来年”是口语,与学校发布的“启事”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来年”改为“余年”。“各种设施设备都太旧了”中“太旧”是口语,与“启事”的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太旧”改为“过于陈旧”。“学校打算8月8日开始施工”中“打算”是口语,与“启事”的文体不合
55、,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打算”改为“计划”。“施工期间正碰上暑假”中“正碰上”是口语,与“启事”的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正碰上”改为“正值”。“请各位师生不要来施工区域”中“来”表达不准确,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来”改为“靠近”。21. 下面是某市应对新冠疫情重点区域公安综合指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案】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通过视频巡逻观察车流情况和人员聚集情况,安排实兵巡逻特保在路口屯兵,民警定点守候,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把信息上报市局指挥中心和市指挥部,并备勘力量赶赴现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
56、简明、连贯、准确能力。本题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考生要关注以下细节:流程图的题目是“某市应对新冠疫情重点区域公安综合指挥流程图”;首先找到话头,根据图示,流程图的开端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通过两种巡逻方式进行巡逻,即“视频巡逻”观察车流情况和人员聚集情况,“实兵巡逻”特保在路口屯兵,民警定点守候;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把信息上报市局指挥中心和市指挥部,并备勘力量赶赴现场。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57、,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熬”出美妙人生随手打开电视,看见舌尖上的中国讲起中国人的熬汤的技艺,辅以精湛的解说辞,使我不禁回味起“老火靓汤”。它虽远没有煎炸爆炒的刺激,但能使人唇齿留香。熬,实是一种澹淡宁静的人生态度。杨绛和钱锺书先生的一生相依,乃是一种温和的“熬”。翻开一册杨先生所著的我们仨,便可看见通篇的买菜做饭、捶背揉脚,间以全家三口藉着雅兴吟诗作对。他们的生活无疑是“熬”,没有激情澎湃,但是时刻无不散发出清新恬淡的柔香。从平常琐碎的小事里品味些许生活的滋味,是“熬”出了清甜的汤。平静的生活于家庭是“熬”,静思冥想于个人更是“熬”。佛言:“静心守志,
58、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当得宿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自我内心的修炼可谓无比重要,就好像磨镜一般,亦不能够一蹴而就。还需沉静心灵,从一点一滴中体悟人生,而不是“煎炸”出一点浅薄的认识。无论是禅宗的南北两派,无论是讲求“顿悟”还是“渐悟”,都以长时间的冥想为基础。世尊况且在菩提树下静坐三日夜方得证道,何况常人乎? 虽说只有“熬”才能烹料出意味隽永的精致菜肴,但总有人心急想吃热豆腐,想以快餐模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自网络时代全面到来以降,“芙蓉姐姐”“凤姐”“百元哥”等流,借并不光彩和取悦于人之事博取一炮打红的机会,以此获取浮名与钱财。不料只能昙花一现,贻笑大方。此类人等不妨比作
59、猛火煎炸的厨子,不会把握倒把自己成名的梦想煎糊得面目全非。充满激情的人生是令人向往的。然而从平淡的生活中也应“熬”出长久隽永的滋味来,在物欲横流的丛林社会里也应“熬”出一点清静自然的淡然来,而不应为博取声名而锋芒毕露,以免倒头来伤了自己反慨叹早应澹泊宁静。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有曰:“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言语虽短,却是道出了他一生文火慢炖“熬”出的事业里的核心感悟。人生,是要慢慢“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为漫画的材料作文题。漫画的内容是:一口大锅,下面有火在烧,锅内正在制作美味,所用的材料却是各种书本,图下有文字: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法。“煎
60、”用火猛烧;“熬”,加水用慢火炖。先看表层意思,用“煎”或“熬”的方法都可以制作出美味。寓意为:能力的培养,事业的成功,可以速成,如“煎”,也可以慢成,如“熬”,都需要经受痛苦,都需要忍受。可以据此立意。参考立意:1.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2.人生,需要慢慢“熬”;3.功到自然成。参考素材:1.熬讲究火候,讲究的是暴风雨来临前长久的蕴酿和蛰伏。看英国为权利民族大刀阔斧二三十年;看法国为人权自由抛头洒血百年之久;看中国为民主共和奋力追逐半个世纪有余。哪一个不是小火慢炖出来的。这些大国在熬的过程中诞生了无法磨灭的历史和结晶,将它们的历史印记镌刻于每个人的心中。可见,熬是催生民族精神的化肥,
61、是推动历史长河不断流淌的助力。2.熬能够在通往人生的道路中锻炼心性,塑造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态。智者恰克帕克尼斯在熬的人生中悟出了:世界给我创伤,而我的伤口上长出了翅膀。熬就是以这般缓和的态势,轻掠人生的多种苦难,最后以痛吻你时,你早已秉着一种心无旁骛的心态,任是这世界有多少暴雨雷鸣,也终无法摧毁你饱受炼狱劫难的心境。古往今来,不乏有熬出来的圣人:苏武牧羊十余载,熬出了个看破世事的忠臣;李叔同翩翩少年郎,毅然皈依佛门,熬出了个令后人倍受推崇的弘一法师。熬是凄风苦雨,熬是洗尽铅华后的质朴,是升华自我的途径。3.熬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生活态度。村上春树熬过了几番诺贝尔文学奖
62、,虽未斩获奖项,但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无冕”之王。川端康成在早已是花甲之时熬过了无法抗拒的年华早逝之情,“凌晨两点,看海棠花未眠”是他对熬的独到的解释,此情此景,亦是昭示了这样一个主旨:熬,乃人生所推之境。4.再看光怪陆离的现代,人们享受着速食主义带来的欢娱,早已忘却了“熬文化”。熬,本应该存在于世的文化仿佛消散,我想只有那终南山的道士仍在坚持吧?行文结构:例文根据漫画寓意选择立意,拟题为“熬出美妙人生”。文章开头从漫画的表层意思制作美味开始,引出主题“熬是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接着,以杨绛和钱钟书为例,说明从平常琐碎的小事中可以品味出生活的滋味,要靠“熬”。再用佛家语言说明,人生需要自我
63、修炼,需要沉静心灵,需要静坐冥想,也就是需要“熬”。接着从反面说明快餐式的成功,最终都是昙花一现。最后,以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名言引出本文的结论“人生,是要慢慢熬”,呼应文章标题和开头,深化了主题。【点睛】看图作文,关键就在于看懂图。立意、拟题都离不开对漫画的正确理解,如何看懂图,本人觉得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一枝一叶总关情”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虽是简笔,但画中无闲笔。因此看图贵在细心审阅图画,要有整体意识,不要遗漏画面的内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留心各种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看图主要关注画面的标题、标注文字,画面里有什么人、什么事,人物的身份
64、、年龄、职业,特别是“语言”与“动作”的细节,把准确握漫画的整体倾向是讽刺还是赞扬。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可以说“一枝”、“一叶”都关系到对整个画面寓意的理解。2.“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漫画的:“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是同社会实际相联系,富有针对性的。因此我们要把漫画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以说还原社会是理解漫画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揣摩到画面的深刻寓意。3.“众里寻他千百度”漫画的内容常常给我们“横看成岭侧或峰”的感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立不同的意,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画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然后仔细研究,好好寻找,把握漫画的主要倾向,找到图画的精髓,把握最深刻的立意角度。-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