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18MB ,
资源ID:59186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18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七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七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素养解读列举“苏联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列举并了解苏联模式的主要表现。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并客观评价苏联模式。苏联的工业化之路 _背景(1)1924年1月,列宁病逝,苏联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3)苏联领导时期,苏联仍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方针及步骤(1)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2)19261928年,主要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从1928年起,开始实

2、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并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局限:使苏联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农业全盘集体化 _方针:为了引导农业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实施:从192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其实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工业化,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苏联模

3、式 _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特征(1)经济方面: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同时,苏联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摆在了首位。(2)政治方面: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苏联手中。(3)思想文化方面: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管理。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经济方面:苏联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

4、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2)政治方面:苏联模式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这种模式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思想文化方面:这种模式导致个人崇拜之风弥漫,于党内外,文化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特别提醒】苏联模式理解“三注意”第一,必须把苏联模式和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区别开来。第二,应把对苏联模式的评价和对苏联本人的评价区别开来。第三,不能笼统地用苏联模式概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方式和道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名师指津】正确认识苏俄(联)的农业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要注意

5、区别。余粮收集制是适应了当时战争的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它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短期措施;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措施过激,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名师点拨】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苏联体制所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概念阐释】苏联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苏联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的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

6、高领导层。【特别提醒】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发展。【图解历史】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 苏联肃反运动苏联肃反运动(也称大清洗,或译为“大整肃”,现今在俄国多被称为“大恐怖”时期,或称“叶若夫时期”),是指在1934年,苏联在苏联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由谢

7、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发,它包括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作秀公审、关押和死刑。苏联模式1苏联模式的弊端史料一下表反映的是苏联“一五”计划与“二五”计划期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产值增长情况史料二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注意“备注”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史料一、二反映苏联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提示

8、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苏联模式的特征史料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指全民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公有制。强调公有制的规模和程度。史料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 史料表明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苏联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1)原因根本原因:苏联是小农生产占优势的国家,经济文化落后。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9、。主观原因:苏联对党内斗争的错误认识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直接原因: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特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3)教训生产关系的调整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作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制

10、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发展轻工业,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计划和市场都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二者必须结合使用。必须防止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一、列宁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1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苏联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2过渡思想的对比: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苏联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

11、例失调。【对点演练】1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分配,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C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解析:选D。从材料中“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分配”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公有制,故两个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故D项正确。二、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功绩(1)苏联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有着不可

12、分割的联系,它的形成,既是一种历史选择,也是社会制度及体制的一种质的进步。(2)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3)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苏联模式为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2弊端(1)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2)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3)思想文化上的专制和个

13、人崇拜的盛行,窒息了学术思想,导致社会意识的贫乏和教条主义的盛行,造成思想的长期教条化和僵化。【对点演练】2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执政后,为改变“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的状况,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

14、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故选C项。11928年到1940年,苏联钢产量增幅达330.8%、煤炭增幅达367.25%;棉织物增幅为49.09%、谷物增幅为30.48%。这组数据表明苏联()A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D优先发展了重工业解析:选D。钢铁、煤炭的增幅明显高于棉织物和谷物,这表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项。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

15、的资金来源。为此,国家()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析:选C。实行余粮收集制是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征收固定的粮食税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1928年”“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取消义务交售制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3斯大林曾强调:“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而(我国)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这种思想

16、给苏联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国内农业生产停滞C货币和商品贸易消失D重工业发展缓慢解析:选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正确。4据世界文明史数据(如下表)表明,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中取得重大成果。此成果的进步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国民收入增长86%劳动生产率提高38%新建大型企业1 500个A.加速了苏联工业发展的进程 B构建起苏联初步的工业体系C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D使苏联真正成为世界的霸主解析:选D。A、B、C三项属于“一五”计划的积极影响,故

17、排除;二战后美苏争霸,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5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A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片面发展重工业C企业自主权过大D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解析:选B。苏联经济模式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6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

18、业化进程解析:选C。“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表明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合理性,故选C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1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提示 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等。2苏联模式具有哪些特点?提示 (1)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国家对经济采取指令性计划管理,采用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2)政治方面: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

19、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3)思想文化方面: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处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二、自我测评1在评价农业集体化时,有的同学认为它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提出全盘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没有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所以是不成功的;还有的同学认为,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富农阶级被消灭,这是值得肯定的。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提示 赞成观点一理由:(1)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个体小生产水平,这种农业生产状况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2)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保

20、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创造了便利条件,配合了国家的工业化,因此它是成功的。赞成观点二理由:(1)农业集体化采取大规模、群众性的方式进行,甚至采取了一些过激的做法,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2)农业集体化虽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但这个过程中对农民剥夺太多,对农村破坏太大,没有促进农业的发展。(3)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开展对富农的斗争,对富农财富和生产资料强制剥夺,并把富农迁到西伯利亚的做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生产发展。赞成观点三理由:富农是剥削阶级的一部分,在农业集体化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苏联开始了消灭富农的斗争。2列举苏联模式的主要表

21、现,结合当时的形势谈谈苏联模式的成就和弊端。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对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提示 (1)表现: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个人。党政不分,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2)评价:这一模式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此把苏联建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给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苏联建设社

22、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理想,而且可以变成现实。苏联模式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3)影响:苏联模式是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材料阅读与思考1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如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 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是煤钢产量与欧美国家相比落后不少,机器制造业水平更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煤、钢、石油、生铁等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汽车和拖拉机等机器制造业增长明显。2从上表中,你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

23、间苏联的工业发展存在着什么不足?提示 从上表中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较快,铁路和棉织品等发展较慢,几乎停滞不前。3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际完成数来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切合苏联实际?联共(布)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最终有没有完成?这种结果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提示 初步方案更切合苏联实际。联共(布)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没有完成。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情况和凭主观意志的冒进行动。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 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

24、、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D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解析:选D。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即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材料中现象发生的背景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受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不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故选D项。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B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C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 D苏联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25、解析:选B。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充分利用了西方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资源,故B项正确。3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这一制度()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兼顾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解析:选B。苏联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业基础来实现,“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正是这一

26、措施的体现,B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这一制度没有照顾到农民的利益,D项错误。4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计划完成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期解析:选C。从题目所给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新经济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苏联远没有超越欧洲传统工业强国,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虽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还未能超越传统工业强国,故B项错误;“二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使苏

27、联最终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故C项正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期,苏联经济几乎崩溃,故D项错误。5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解析:选D。本题要注意图示所给的时间1935197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下,苏联进行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五年计划”,苏联一跃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8、,故D项正确。6.右图漫画喻指20世纪30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的是()A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解析:选C。材料中体现的巨人两腿粗细不一,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整体落后,没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使美国国民经济各领域遭到严重破坏,与漫画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斯大林模式,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都造成很大损失,没有不平衡的表现,故D项错误。7苏联在实现国

29、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解析:选C。由材料“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和“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故选C项。8“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特点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解

30、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斯大林时期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有企业的问题,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表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到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这才开始逐渐轮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

31、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

32、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 000万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2)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内容和影响,注意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和关联。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和苏联当时面临帝国主义包围的现实分析;第(3)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4)问应结合上面的问题总结概括分析。答案:(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权。(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