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137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素养突破讲义:第四章 2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青苗法内容:每年正月、五月青黄不接时,国家以低利息钱粮贷给农民,收获后连本带息还给国家。作用: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高利贷盘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均输法内容:发运使应依据京师实际需要采购商品,并统一运输。作用:有利于保证京师的物资供应,限制了商人对市

2、场的操纵,减轻了农民的运输劳役负担。(3)免役法内容: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作用:客观上减轻普通农户负担,也使服役农民可按时回乡务农。(4)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5)方田均税法内容: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土地状况作为土地纳税的根据。作用:改变了豪强地主有产无税、农民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象。(6)市易法内容:在都城开封设市易务,平抑物价。作用: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操纵,保障市场稳定,增加政府的收入。名师点拨王安石采取富国之举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质是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军事制度的改革(1)置将法内容:由北宋政府选派有丰富作战经

3、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地区的军事训练。作用:使得“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保甲法内容:将农村民户严密组织起来,每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10大保又为一都保。选举大保长、都保负责人,农闲时负责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差巡查,维护治安。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作用:加强了民兵军事素质,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3)保马法:由民户代养官马,政府拨给。减少了官府养马负担。(4)设置军器监:负责监督兵器的制造。3用人制度和科举、学校的改革(1)用人唯贤唯才:整顿吏治、用人唯贤唯才,加强考核,裁减冗官,裁并机构。(2)改革科举考试:取消明经科;改革进士科,改试策论考试;设明法

4、科,选拔一批利于改革的人才。(3)改革学校教育:在太学中增设武学、律学、医学等专业学校,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名师点拨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而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其中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二、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与局限1成果(1)积贫局面改善: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财政危机。(2)积弱局面改变:冗官、冗兵现象有所改变,增强了军队战斗力。2失败(1)宋神宗病逝后,变法措施被废止。(2)原因触犯了豪门贵族、大地主阶级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反对和破坏。新

5、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伤害农民的做法,引起农民的反对。3评价(1)意义: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并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1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另外也有着与大官僚、大地主争夺政治、经济权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深刻目的。2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广泛,但富国之法对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触动最大。3王安石的取士之法同庆历新政在选官用官方面的改革相比,已有较大变通和缓和,有明显吸取教训的特点。4王安石变法中的唯才用人,打破了按资升迁的成规,许多低级官员和下

6、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5王安石变法毕竟是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一次改革,变法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富国强兵,但它并未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只能加以调节、限制,不可能彻底解决。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史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史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

7、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指出保甲法在维护社会治安、增加军队战斗力等方面的作用。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体现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1)史料一涉及了哪项改革措施?当时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 保甲法。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3)史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提示 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8、,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理财措施的特点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2)整军措施的特点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比较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史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

9、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史料二“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因此,“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王安石全集表明范仲淹认为吏治混乱是国家的灾难。表明王安石认为国家缺少正直的官员。依据史料一、二指出范仲淹和王安石有何共识。二者推行改革时的中心措施是否围绕此共识?提示 共识:改革必须整饬吏治。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饬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财。故二者推行改革时的中心措施没有围绕此共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名称项目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异中心内容整顿吏治理财 异措施主要在政治上,如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严肃中央政令

10、,取信于民理财、军事、取士等措施影响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改革程度局部改革全面改革同背景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目的巩固统治,挽救危机结果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性质都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局部调整的改革一、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1性质: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评价(1)进步性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军事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

11、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解决了冗兵的问题。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2)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土地兼并问题只能加以调节、限制。因此,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二、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

12、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2失败的原因(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2)宋神宗的动摇。(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3教训(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

13、功。扫一扫进入91导学网() 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1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解析:选A。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封建国

14、家的财政收入。从其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方面看,主要是调整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3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 D免役法解析:选A。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这样就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或种子的短缺问题。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C免役法 D市易法解析:选D。从题目材料中的“将笼

15、诸路杂货”“买贱卖贵”可判定该法令是市易法。该法令规定,由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解析:选B。“青苗法”是对农业而言的,“保甲法”是对国家军力而言的,A、C、D三项中有此两法,故排除。符合题意的是B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选B。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

16、解“寇乱”两字的含义。“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7王安石变法期间,负责监督武器制造的部门是()A枢密院 B军器监C参知政事 D兵部解析:选B。A项“枢密院”是中央决策机构,C项“参知政事”是副相,D项“兵部”是管军事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军器监”。8王安石变法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擅长经义通过进士科的时务策考试部分专门人才有志于改革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改革科举的内容,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是惟才用人的标准,都可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9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增设的科目是 ()A明

17、经 B明法C诗赋 D进士解析:选B。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10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选C。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有偏颇之处。王安石的性

18、格偏执,缺乏政治艺术,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

19、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2)你同意材料二中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二中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一个题目。解析 (1)实际上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从时代要求回答,可能性从王安石本人入手组织;(2)从一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3)探究主题应围绕“青苗法”展开。答案 (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具备了

20、改革者的素质。(2)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成为变相的苛政。(3)所拟题目规范、切题。如青苗法作用之我见。12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其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臣(司马光)曾向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

21、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解析 (1)抓住两则材料中“免役之法”“免役钱”等关键信息,概括双方观点;(2)两者对“民”的认识是不同的,但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谐社会,分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答案 (1)问题:是否应该实行免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2)看法: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