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记一记填一填一、追求礼乐的一生自学礼乐;三十而立;涉足政坛;周游列国;献身文教。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礼”的思想:他认为,要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就要恢复周礼的权威,以“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
2、等一切美德。孔子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起来,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3)中庸思想: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这种恰当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三、古代大教育家1开创私学概况:孔子开创私学,只要愿意行“束脩”之礼,都可以成为孔门弟子;从贵族子弟到清贫寒士,不分贫富贵贱,都平等地师从孔子;孔子对学生一视同仁。2教学目的(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的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2)“君子”: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统一,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3教
3、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4整编典籍:孔子整编“六经”;孔子弟子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四、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1)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中国封建社会所有朝代和君主几乎都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2)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3)古代教育: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2对世界(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4、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研一研古代中国的思想家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墨、儒、道、法、兵、农、阴阳、杂家等诸子百家,他们从各自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主张,批判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涌现出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家。2儒学思想家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到战国时代获得初步发展,再到汉代形成独尊局面,宋明理学的繁盛以及明清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涌现出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黄宗羲等一大批儒学思想家。他们根据时代的需要,研究儒学,丰富儒学的内涵,不断把儒学的发
5、展推进到新的高度,为儒学和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哲学家在古代中国,唯心主义哲学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所发展。老子、庄子、朱熹、程颢、程颐等人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古代中国也出现了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等众多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也是古代中国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出身南朝世族,曾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据说得到东阳道士传授经法,修道之名闻于朝野。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一方面继承老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一方面顺
6、应南方道教发展的趋势,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主张三教合一。他自称梦中得佛授记,名为“胜力菩萨”,为此专门去鄮县(今宁波)阿育王塔受佛戒。同时,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曾经整理神农本草,对后来本草学发展颇有影响。他的著作甚多,除了医学、养生、炼丹术以外,还包括儒家经典的注释、天文历算、地理方图等,只是大多没有流传下来。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治学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弘景。解析:第(1)问,材料中给出陶弘景的治学方式和主要观点,从“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主张三教合一”
7、可以看出他主张兼容三家,此外“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所以他治学广泛;从“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可以看出他远离朝政,专心治学。第(2)问,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他的事迹出发,首先要给他做一个定性的评价。由于陶弘景从事多领域的研究,所以我们将其定位为学者是最恰当的。另外,针对他的举措,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一生,既要肯定他所做出的贡献,也要指出他的局限所在。答案:(1)特点:在治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思想体系庞杂,兼容儒、释、道三家;治学领域广泛,涉及科学领域;不问朝政,专心治学。(2)评价:陶弘景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推
8、动了三教合一(或推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对后来医学及其他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思想当中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君轻民贵”,实行仁政A BC D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解答时应注意结合必修3的有关内容进行思考。“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向百姓征收重税,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故C项符合题意;“君轻民贵”作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最早是由战国
9、时期的孟子提出的,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故选B项。答案:B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
10、诱导 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解析:材料表达了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故选C项。答案:C4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A无为而治 B中庸C轻徭薄赋 D有教无类解析:从题干材料“过犹不及”可以判定是“中庸”的思想。故选B项。答案:B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
11、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广泛,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典型的教师形象,被广泛接受。故选D项。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
12、,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传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材料,从材
13、料一中可以得出孔子的主张。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材料主要从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两个方面来评价。材料三说明孔子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仅影响中国,亦对世界产生了影响。答案:(1)观点: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 “礼”。(2)评价:作者从教主、教育家、政治家三个方面评价孔子。依据:儒家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3)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孔子学说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到南宋光宁时代,理学趋于极盛,最著
14、名的理学家为朱熹熹平生著述极富,包罗至广,为学侧重致知,认为求学必先穷理,穷理至于其极,则可豁然贯通。他所谓的穷理,乃是“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他又以为天下的物理精蕴,已具于圣贤之书,因此教人以信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傅乐成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朱熹治学的基本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为“教人以信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所作出的努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学习朱熹的哪些精神品质。解析:第(1)问,朱熹是理学大师,材料中的“著述极富”“侧重致知”“穷理至于其极”等信息表明了其治学的特色。第(2)问,由朱熹的“入手方法”的信息,实际上是从“信古人、读古书”中获得理。这些方法、特色所蕴含的踏实的学风、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向朱熹学习的。答案:(1)特色:著述多而广;做学问侧重于致知,以穷理为目的;主张格物致知。努力: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为人们研究古书特别是儒家经典提供依据。(2)踏实的学风、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