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空观念线索特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路线、“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了解新
2、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表现。 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背景(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2)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2初步建立(1)1953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实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
3、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2)内容: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意义: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果。2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1)原因:党中央和毛泽东急于求成思想滋长
4、。(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3)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给国民经济带来混乱,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4纠正“左”倾错误:1960年冬开始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初期的破坏: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
5、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许多政策和规章制度被“砸烂”,学生“停课闹革命”,工人和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曲折发展: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使之逐步复苏;1975年,邓小平着手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不久,邓小平再遭错误批判,国民经济又陷入混乱。3后果:“文化大革命”持续10年之久,国民收入损失约5 000亿元。【概念阐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期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深度点拨】1土
6、地改革运动(1950年夏开始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轻巧识记】1“一五”计划2图示法理解三大改造【轻巧识记】“一、二、三、四、五”记忆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的20年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两个探索问题:阶级斗争问题和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问题。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四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重视规模和速度。五个经验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史料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说明国家施政的统筹安排及路线方针的正确性。说明国家建设的侧重点。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提示 “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8、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三大改造史料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工业领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
9、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1“大跃进”史料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
10、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提示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实质如何?提示 特点:“一大二公”。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史料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这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
11、,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结合史料分析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提示 急于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反右斗争扩大化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正确认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消极影响(1)“大跃进”的消极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
12、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危害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为:a.规模大;b.公有化程度高;c.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d.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e.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危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律,片面扩大合作化的规模,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结果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全面认识“一五”计划1特
13、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3成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
14、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经验,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对点演练】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二、全面认识社
15、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核心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失误原因(1)客观原因: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致使“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20年中的“左”倾现象及其教训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
16、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对点演练】2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B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可知,人民公社实行高度公有化、平均主义,与当时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符,故选B项。1“一五”计划开始了新中国大规模
17、的计划经济建设,其优先发展的是()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 D商业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如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一五”计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解析:选A。“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选A。“大跃进”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之后,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C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
18、现,D项错误。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解析:选A。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31956年”“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由此判断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故选A。4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A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C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生产责任制解析:选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合作社,故选A。
19、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之后实行的政策,B项错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D项错误。5“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解析:选C。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选C。6如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历史图片,上面有亩产“20万斤水稻”字牌,它反映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农业
20、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亩产20万斤水稻”,这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故选D。教材答疑名师指津(教材P39)(1)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导致工业经济比例失调,发展畸形。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提高工业水平。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对我国工业发展有借鉴作用。(2)毛泽东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的正确认识,为中共八大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根据下图的图文信息,推测图画所示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A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B抗日战争相持阶段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文化大革命”时
21、期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利用民族工业,限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来恢复和发展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与材料“现在劳资关系好”“协商会议建立起”“克服困难心一条”相符,故选C。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工业,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乃至陷入绝境,与材料“现在劳资关系好”不符,A、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打倒封资修,与材料“现在劳资关系好”相悖,D项错误。2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2、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 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解析:选B。“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B。3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解析:选A。清华大学院系调整为以工科为主体现出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故选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应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与材料时间“1953年”不符,B项错误;人才匮乏体现不出清华大学院系变化的特点,C项错误;国内形势日趋稳定是材料内容出现的条件,不是对材料现
23、象的理解,D项错误。4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为了解决所有制问题推行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B。为了“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新中国在生产关系领域发起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B。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没有涉及“所有制”,A项错误;“大跃进”发起于1958年,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不符实际的高指标,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化,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分强调了公有制的程度,但是并没有改变所有制的性质,D项错误。5毛泽东曾在某次会议期间说“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
24、社会已从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人民政协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解析:选C。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材料一致,故选C。中共七大主要解决民主革命过渡的问题,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第一届人民政协主要议题是筹建新中国,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6“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
25、动()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炼钢铁,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选B。“大跃进”是“左”倾错误指导下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运动,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是一次严重挫折,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项错误。7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时间19531957年
26、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解析:选A。题干中19631965年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比之前有所提高,与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有关,故选A。“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是消极作用,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D项错误。8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有过短暂的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是()A粉碎“四人帮” B主要领导人的“两个凡是”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解析:选D。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7、,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D。粉碎“四人帮”集团是在1976年,A项错误;“两个凡是”本质是对“左”倾错误的坚持,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错误;粉碎“林彪集团”是在1971年,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材料三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世界的维
28、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解析 (1)第一小问时期与人物,根据材料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经济形态,根据材料一归纳。(2)第一小问时期与梦想,根据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关键信息归纳;第二小问问题,结合所学,从夸大主观能动性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方面归纳。(3)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是人民的梦”“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可以归纳;第二小问说明,从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民众是主体等角度归纳。答案 (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经济形态:小农经济。(2)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或50年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3)内涵:民族复兴、人民安居乐业、世界和平与发展。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