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08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期政治制度演变古代选官制度2.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

2、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KS5UKS5U.KS5U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引用的语句“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体现出墨家的非攻思想。“明道也,以救世”取自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体现经世致用的理念,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取自荀子议兵,重点强调以德治国的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贤者举而上之,富

3、而贵之,以为官长”体现的是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同属一个流派,故C项正确;“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重点强调“以法为教”,所属法家学派,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墨家思想【名师点睛】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3.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4、。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发展影响【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与时俱进背

5、景:战国时期孟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包容开放得发展: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如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相承深远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分为二来评价: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评价切忌片面化。4. 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荣。”材料意在说明理学 A.本质是科学的 B.确立伦理本体论以塑造崭新人格C.强调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究【答案】D考点

6、: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程朱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5. 苏渊雷指出: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文中的“纵”主要是指 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 B.儒学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 D.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的信息说明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故D项正确

7、。A中冲破信息没有提及;B中丧失说法绝对;C中彻底抛弃说法绝对。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影响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6.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战国时期的“士”十分风光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争霸需要“士”出谋划策 B

8、.“士”被纳入贵族政治之中C.诸侯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D.尊重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风尚【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原因【名师点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

9、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名师点睛

10、】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 D后者不利于统一,前者则不然【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期政治制度演变官僚政治【名师点睛】理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

11、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9“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

12、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的信息说明“认识你自己”符合苏格拉底思想,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概念,故B项正确;A是普罗塔格拉思想;C是康的思想; D是亚里士多德思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苏格拉底思想美德即知识【名师点睛】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

13、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10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答案】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名师点睛】线索1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

14、出“美德即知识”。线索2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线索3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1.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C宗教改革主

15、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时间1438年,文艺复兴的时间爆发,适合这一时间的只有D项。智者运动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启蒙运动是在17 18世纪。其他均不符合要求。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时间【名师点睛】用“三个一”记忆文艺复兴12. 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

16、基础 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答案】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KS5UKS5U【名师点睛】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5)斗争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13. 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

17、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答案】B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发展特点【名师点睛】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线索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领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线索3现代的科技

18、与文化(1)科技领域: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4.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百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说明内阁权力较大,对皇权进行了制约作用,故A正确。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不对,材料恰没有说明明朝政治昏暗,而非清明;中央集权主要是针对地方权力的集中,故D错误

19、。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内阁制【名师点评】历史选择题中常会有一些特殊限定的要素,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本质”、“实质”、“性质”等。平常训练时,我们就应该在理论上认真区分这些特殊限定词的细微区别。 如“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15. 从晚晴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晴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晴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

20、弱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本质”,政局的动荡不安是宪政道路艰难的外在体现,故A项错误;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晴到民国初期说明民国宪政道路曲折,故B正确;革命党人不属于保守势力,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宪政16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A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B科举考试的内容

21、变化顺应了时代潮流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晚清思想巨变科举考试变化17宋代形成了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的信息说明专制制度下政府的决策有一定的开明性,故D项正确;A中不能防止君主

22、专断;B中效率提高;C中下移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期政治制度演变宋代中央制度演变18. 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中朝 C.推行察举制 D.设置刺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的信息说明中央朝仪裁决存在问题,为此汉武帝决定实行中外朝制度,故B

23、项正确;A是解决王国问题措施;C是选官制度;D是监察机构。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期政治制度演变汉代中外朝制度19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认识20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

24、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KS5UKS5UKS5U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的信息说明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故A项正确;B中普及错误;C中彻底动摇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考点:近代中

25、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特点21.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毛泽东在苏区的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 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C毛泽东在苏区的工作并不被中共中央认同 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井冈山的斗争2219世纪70年代某画家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26、D印象画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可知,这是写实的,所以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现实主义,答案选B。A注重抒情和想象;C注重反传统;D主要是注重光和色搭配。KS5UKS5U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实主义23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

27、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南昌起义24. 甲骨文中的一个“衣” 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一个“衣” 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以及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的信息说明汉字与古代社会生

28、活息息相关,故B项正确;A中变化没有体现;C中范围不符合题意;D中不是形声的体现。考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书法艺术汉字演变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

29、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各党

30、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2分)【答案】(1)原因: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

31、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6分) (2)历程: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6分) 核心: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华民族。(6分) (3)作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2分)(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中“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的信息并结合抗战时期“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归纳作答。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近代民主革命抗

32、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6. 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行政管理的形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士人在政府里渐渐占到地位,一半是凭借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诸人所创建的种种制度,一半是读书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现的成绩,究竟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来得强。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

33、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僚职位的升迁,一般说来都是凭资格而不凭能力的。从唐宋以后就已确定了所谓“磨勘制度”,人们一入仕途,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只要循规蹈矩地做下去,过一定期限就可以升一级官。专制政治下的权奸小人,无非就是那种善于伺候皇帝,取得皇帝信任,而在实际上只顾个人私利的人。在上面当政的是这样的人,在下面从政的全部官僚都得到了极大方便,更可以称心如意地向人民诈索,更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不合法的方法来取得高官。人们都骂唐代的李林甫、宋代的蔡京、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珅,这些都是所谓奸臣权奸专政代不绝书。胡绳“国家之败,由于

34、官邪”我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1)据材料一,指出“汉政府自武帝后”出现了什么新局面。(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弊端,并指出其根源。(6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4分)【答案】(1)变化:士人参政。(2分)原因:政治上,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或创建察举制);经济上,抑制富商的势力;文化上,崇尚儒学,名儒辈出。(3分)(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2分

35、)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3分)(3)弊端:因循守旧;吏治腐败;权奸专政。(3分)根源:君主专制。(3分)(4)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4分)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汉代和宋代政治变化特点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36、足。”论语乙“孔夫子不徼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 (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

37、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KS5UKS5U.KS5U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孔子思想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北京,天津,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山东,河北)八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