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06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潞河中学20152016-1期中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7个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请同学们把单项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注意题号对应,切勿涂错位置!将除作文外的其他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10月30日, 2015海峡两岸汉字节在厦门开幕。汉字节系列活动将从30日起至12月31日在厦门、台北等两岸城市同步举行,活动包括海峡两岸名家书法展、汉字名家讲坛、书道表演进校园、两岸青少年书法赛、年度汉字评选、年度汉字揭晓记者会暨笔会等内容。诗人郑愁予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 su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的

2、主办,让两岸更多的民众更加认识、了解汉字,更加热爱中华文化。”郑先生所言极是,传承中华文化须 y 离不开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自源性文字。时至今日,随着不同文明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的各种文字,只有汉字能够传承五千载。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纪录,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起源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余种。它们整齐规范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

3、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仓 ji 造字”只是传说,但若说他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还是可信的。汉字“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义),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简单说,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用指示性的符号来表

4、示事物,或者在象形字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会意就是画两个字(或象形符号),结合起来显示一个新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字,一个声符,一个意符,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方法,不是造字方法。 汉字演变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文字纵横文字时期数量字体状态中国汉字公元前3000年约4500个(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

5、希腊字母公元前750年24个大写字母至今仍在使用玛雅文符号公元前2500年约270个几何体 头字体消失了500多年巴比伦楔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640个基本字刻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消失了2100年埃及圣书字公元前3000年2000多个符号碑铭体、僧侣体大众体消失了500多年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公元前2300年500个符号印章文字消失了3800年1依序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字,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髓 庾 颉 B. 髓 臾 颉 C.隋 臾 颉 D. 髓 臾 诘2.依据材料一,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文出现在商朝,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B.“六书”中的汉字造字法共四种:象形、指事、会

6、意、形声。C.“刀”是象形字,“刃”是指事字。D.“从”是会意字,“忍”是形声字。3.依据“文字纵横”表格材料,概括汉字的特点。(3分)材料二甲骨文基本上是方形的。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商周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

7、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构字笔画相当完善的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

8、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写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之意。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

9、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 (节选自魏一平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32期)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隶书、楷书三者对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各有不同的贡献。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篆书依然是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D汉字字体发展到楷书,便不再向前演

10、进了,就构字笔画来说,楷书汉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完善的程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而沿用至今。5. 依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商周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C唐代,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书法。D干禄字楷书明代称“台阁体”,清代称“馆阁体”,端庄秀丽,而且形式丰富,体现了书法对“势”的追求。材料三汉字之恋王蒙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么?我以为

11、中国文化是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的形象性、体系性世无其匹。它强调整体,强调根本,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通达。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走向与中华儿女们的命运。 1994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演讲,一位当地的听众问:“为什么华人都那么爱中国呢?”我回答:“第一,我们都爱吃中国的饭菜;第二,我们都爱汉字写的唐诗宋词。” 我的意思是唐诗宋词是汉字的范本,它们的整齐性、音乐性、形象性、全面的符号性、对称或对偶性、字本位的演进性质,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 我们永远无法用“Bai ri yi shan jin,Huang he ru hai liu”替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拼音文

12、字与汉字书写起来,印刷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想,那时候我很激进,相信汉字影响了识字的普及、造成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的说法。 但是现在,汉字已经完全征服了我。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微妙、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方便、那样的厚重,字重心长,多彩多姿。无怪乎古人说它的诞生使得“天雨粟、鬼夜哭”。它是鬼斧神工、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它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电脑输入的问题,它同样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需要。 而且,它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牵肠挂肚、凝聚团结的象征。如果没有汉字,中国也许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块了呢。一行方块字,双泪落君前,这是中华学子的共同体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汉字在,

13、中华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向心力便在。 还有书写。我最近得到一本初期白话诗稿,是当年刘半农编辑的,内收李大钊、沈尹默、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白话诗影印手稿,令人爱不释手。说实话,这样的书我们看的不是诗句而是书写。 李大钊的字浑厚大气,沈尹默的字深沉中显出潇洒,胡适的字比较书卷气,陈独秀的字极富才华,而鲁迅收在此处的字则显出一种稚拙。太有趣了。亲爱的读者,学会辨识、阅读、书写与欣赏我们的汉字吧,因为这样会其乐无穷,其妙不已。做一个热爱汉字、敬重汉字、保护汉字的正确性与美妙性的中华学子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谈得上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明。 (选自人民文摘2015年第3期)6.作者为什么说中国文化

14、的首要特色是汉字文化?请结合文本回答。(4分)7.填空。王之涣的 是一首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后两句是 , 。(3分)8.“材料二”、“材料三”中的成语,与“龙飞凤舞”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3分)A.日积月累 B.精气神 C.惊天动地 D.一气呵成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20分)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

15、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xun流泪)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注释】旧:

16、指明朝。中涓:太监。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此年明亡。黄冠:代指道士。方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太华之山:华山。雷首之山:首阳山。揖让:作揖和谦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汾:汾水。绵上之山:绵山。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 能够 B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 交往C不隶于宫观之籍 观看D去之茫茫 距离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且为之奈何B介子推之从晋公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若揖让乎其间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乃东宫不知所之 苟非吾之所有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

17、,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从京都(指北京)徒步行走到华山当道士B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当李自成挟持太子和另外两个王子离开北京时C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挨饿的地方D既反国而隐焉反叛晋国之后,介子推就隐居在这里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13.填空。(4分)(1)与介子推有关的节日叫 。(2)顾炎武,又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他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 。”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同属“记”,但本文重在抒情,而游褒重在议论。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

18、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14.作者把范君的华山隐居与伯夷、叔齐的首阳山采薇相比,又由“绵上之山”而想起介子推的故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5分)15.给下面文段中无标点部分加上标点。(5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选自清代名人轶事)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619题。诗经王风黍离(东周某士大夫作

19、)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黍子,果实为小米。离离:繁茂。稷:高粱。行迈:行走。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穗:穗子。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0、是(3分)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靡靡”和“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为“不了解我的人,问我寻找什么”;“此何人哉” 译为“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C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称为“黍离之悲”,用来表达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离骚、书愤就表达了“黍离之悲”。D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中的“宗周”指西周王朝;“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中的“宗周”指西周都城镐京。17.诗经篇章中的起兴句,有的只是“兴”,有的是“兴中有比”,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21、,中心摇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A.只是“兴”,“兴中有比”。 B.只是“兴”,“兴中有比”C.只是“兴”,“兴中有比”。 D.只是“兴”,“兴中有比”。18.填空。(5分)(1)从所选题材角度看,本诗是一首诗。(1分)(2)在章法结构上,本诗采用了的形式。(1分)(3)本诗和氓一样,都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氓中写氓开始追求女主人公,“ ,抱布贸丝。”女主人公登上垝垣,向复关遥望,“不见复关, 。” 婚后氓变心,“ ,二三其德。”(3分)19.联系全诗看

22、,作者为什么要从写“彼稷之苗”开始,接着写 “彼稷之穗”,最终写“彼稷之实”?(3分)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石缝间的生命林希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

23、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

24、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

25、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

26、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

27、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秃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本文选自1983年9月10日人民日报)2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全对的一项(3分)A.倔强(jing) 采撷(ji) 狭隘(i) 潸然泪下(shn)B.吮吸(shn) 苍劲(jng) 藤蔓(w

28、n) 震慑心灵(sh)C.累累(li) 侵袭(x) 驾驭(y) 艰难困厄()D.栖身(x) 贫瘠(j) 一簇(z) 黑黝黝(yu)21.下列对作品内容及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中,作者赞美了无名野草“生命本能”的尊贵。这里的“本能”是指野草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B.第段主体为议论,用假设推理的方法对“石缝生命”的意义进行逻辑推理论证。C.作者选材宏大,巧妙地把“生长”与“生命力”、“环境”与“生命力”联系在一起,开掘出深刻的主题。D.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描写、抒情、议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2(5分)(1)第段中,作者从“蒲公英”的生长中感悟到生命“被环境规定着

29、,又被环境改变着”,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试作简析。(3分)23.分析本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6分)24作者在第段中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美学的。品赏全文,你认为“石缝间的生命”美在哪里。(3分)25. 结合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开头段与结尾段行文有何特点?首尾如此行文有何作用?(6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北京高考语文题从2014年开始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当做必考内容。2016年高考,在座诸君依然会面对这个题目。如果你是高考命题老

30、师,这道题你会怎么出?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有理有据。请以“落叶”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27.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石缝间的生命一文作者林希被错划为右派,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在那艰难困厄的生活中,他笔耕不辍;平反之后,作者更是写出了大量文学作品,成为著名作家。你从本文和林希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注意:如引用石缝间的生命一文中的语句,总量不超过50字,否则酌情扣分。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不但普及了汉字文化,也总结归纳了一年的新闻、世态。从2008年

31、至2014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分别选出了年度汉字“震”、“生”、“涨”、“微”、“平”、“进”和“转”字。请从“微”、“平”、“进”“转”四字中任选一字作为题目作文,不必考虑所选之字当年出现的背景。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如写诗歌至少写满30行。潞河中学2015-2016-1期中高三语文答题纸一、3(3分) 6.(4分) 7.(3分)王之涣的 是一首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后两句是 , 。二、12.(4分)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13.填空。(4分)(1) (2)天下兴亡, 。 ,亦不能至也。 ,可以无悔矣。14. (3分)

32、 15.(5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三、18.(5分)(1) (1分)(2) (1分)(3) ,抱布贸丝。 不见复关, 。 ,二三其德。”(3分)19.(3分) 四、22.(5分)(1)(2分) (2)(3分) 23.(6分) 24(3分) 25(6分) 五、26(10分)请先填空,然后作文。在(1)(2)(3)三个题目中,我选的题目是 160高三期中试题答案1.B 2.A3(3分)中国汉字数量最大,传承5000年以上或延续时间最长(历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4. C 5

33、.D6.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走向与中国人的命运,汉字的形象性、体系性无有其匹;唐诗宋词是汉字的范本,其整齐性、音乐性、形象性,全面的符号性、对称或对偶性、字本位的演进性质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表达效果,汉字是美丽的、微妙的、丰富的、方便的、厚重的。汉字跟上了信息时代的步伐,汉字是中华学子的共同体验,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向心力的象征。读写用及欣赏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享受。(答全5点给4分,答出4点给3分,答出3点给2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1点给1分)7.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D 9.C 10.C 11.D12.翻译文中划

34、线的句子。这又是范君有此志向而不得实现的呀以后登这山的君子,不要忘记范先生的志向啊!13.寒食节(答清明节也可) 匹夫有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14.(3分)一是为了说明范养民具有与伯夷叔齐相似的节操;二是通过介子推的功成身退而引出范养民现在的“有志而不遂”,黄冠而隐,从而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惋惜。 参考译文:前朝太监范养民君,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徒步走到华山当道士。几年之后,才能够在西峰的左边盖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复庵”。华山下面的贤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华山周围的人都信任他且尊敬他。可是范先生本来不是方士之流的人。(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

35、书涉猎得也很多。在宫中担任太子的伴读。当李自成挟持太子和另外两个王子离开北京,范先生料到他一定将要向西逃,于是抛弃自己的家跑到关中,将要对太子尽自己的职责。但是太子不知去了哪里,范先生就当了道士。华山悬崖顶上,有松树可以遮荫,有田地可以种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向官府纳税,不列入当地寺庙的财产登记簿上。华山下面有的人资助他材料,就建造了这个住所来居住。(这所住宅)有房三间,面朝东,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我曾经在复庵住过一夜。开门远望,(只见)黄河的东边,苍青的雷首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挨饿的地方,(那些山峦)好象在那儿拱手谦让,(伯夷、叔齐)本来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效的人呀。从这

36、儿向东,是汾河的一个曲折处,绵山在云烟中若隐若现,好象看见当年介子推追随晋公子重耳出逃,归国之后,介子推却隐居在这里,这又是范先生有此心志而不得实现的呀。从这儿再向东,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间,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的地方,距离那儿非常遥远,尽力远望也望不见了,我与范君(只有)彼此垂泪!我写了这篇记,在华山中留下。以后登此山的先生们,不要忘记范先生的志向啊!15.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37、16.C 17.A18.(1)怀古诗或说咏史诗(2)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3)氓之蚩蚩 泣涕涟涟 士也罔极19.表面上是写稷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写京城宗庙宫室故址沧桑之变;写稷生长成熟,也说明作者屡过此地而兴叹,更突出其慨叹之深。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 作者情感呈递进式发展,一步步深化。20.B21.C.本篇“以小见大”。22(1)同是蒲公英,在田野里生长茁壮,根须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在石缝里显得坚韧苍老,没有光泽,为登山人作可靠的抓手。(2)结构上,从写小草小花过渡到写松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以小花小草衬托松柏惊人的生命力。(结构2分,内容1

38、分)23.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然段)写石缝生命的出现;第二部分(-自然段)描写石缝间顽强生长的野草、山花、松柏的情状,赞颂并揭示石缝生命的意义;第三部分(自然段)进一步抒情、议论,阐发石缝生命精神的意义,并希望人们在厄境中能发扬这种精神,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得神奇辉煌。(其它分法言之成理亦可)24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艰苦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外在美;与险恶环境拼搏斗争求得生存的内在美;使世界变得神奇辉煌的创造美。25.石缝间的野草、山花和松柏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拼搏,茁壮生长,体现出它们倔强的性格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本文用独句段开头,有制造悬念、提示主题的作用;结尾也是一个独句段,起总括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这两个段落,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在中心表达上前启后结,这样行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中心。26.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以汉字“七夕”为形,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与“七夕”故事主人公牛郎织女结合,(3分)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3分)讴歌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婚姻观,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3分)语言表达1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