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峰二中高一年级历史周测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5分,共50分)1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2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与二者表述相关的选项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小农经济的兴起C商品经济的出现 D家庭手工业产生3.17世纪时,荷兰所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
2、图。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此做法最主要是考虑到 A商业因素 B文化因素 C战争因素D外交因素4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
3、并走向成熟。”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5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主要依据的是 A.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 蒸汽机的使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口向城市集中6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民族
4、的生活差异凸显B 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 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D 19世纪末形成了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7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8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该现象 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B表明海禁政
5、策已受到冲击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 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9.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16两白银(每吨)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30万两白银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10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
6、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11.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组织大批东南沿海厂矿迁移至西南大后发。这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2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
7、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13.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4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
8、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A.推动新式生产部门出现 B.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C.有利于推动农业近代化 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15香港华字日报(1917年11月22日)刊载:“遂令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而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为得寸得尺之株求;迨既得商人之实利,则出其虚荣以酬之,初亦未尝不两利。”对上述材料最完整的理解是 A民族资产阶级过分依赖封建势力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敌视C封建势力残酷盘剥民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与
9、封建势力相互利用16.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17据统计:1957年,中国有9949万人生活在城镇,占总人口的154%,但在短短三年内,全国城镇人口就达13073万人,占总人口的198%。这主要源于 A政府拒绝马寅初的计生建议 B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C领导人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新型社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18.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
10、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D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19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可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可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
11、“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A着重发展重工业 B实行“一五计划”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50分)21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12、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
13、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
14、“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分) (4)关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7分)22.(30分)世界各地区文明的
15、发展和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有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另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到19世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由于欧洲人在这
16、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被等同于文明,而非西方文化天生就下贱。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材料三: 对华贸易在18世纪开始深入中国腹地。随着欧洲需求迅速增长,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 这就往往损害棉花种植,造成棉花匮乏。到19世纪,棉花需由印度供给,这对印度,即对英国,是个平衡对华贸易差额的机会。致命的打击从1780年开始,印度鸦片运到中国。中国贸易收入从此化为袅袅青烟。可这是什么样的烟哪!大致在 1820年左右,贸易盈亏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确定了一演变方向,从此开始的多灾多难的不平等条约时代将延续整整一个世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化”几方面的内涵?(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