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2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实践应用。3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图的判读。4大气的水平运动。5等温线图的判读。1.综合思维:运用大气受热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大气运动原理,解释有关温差大小、温室效应、海陆风、风向等实际问题。2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3地理实践力:结合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温室效应、昼夜气温变化等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解释。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低层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
2、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可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尘埃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2.大气圈的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对无线电通
3、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地面的长波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1)平流层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3)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到达地面。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增温,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2)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三、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2形成过程(如图)(1)A地受热较多,近地面空气受热
4、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相对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高气压。(2)B、F地受热较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相对减小,形成低气压。(3)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如图中用箭头标出的空气的运动方向。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字母作用力特征F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区F2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F3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3.风向提醒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成分变化特点二氧化碳大致夏季较少,冬季较多;乡村较少,城市较多,重工业发达的城市更多杂
5、质一般说来,陆地多于海洋,城市多于乡村,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水汽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于陆地拓展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点拨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对流旺盛,所以对流层的厚度有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全年低温,对流弱,对流层的厚度为89千米。中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平均为1012千米。整体来看,对流层的厚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方法根据热量来源推理各层大气的特点辨析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热量小,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思考白天也
6、有大气逆辐射吗?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14时)左右。技巧掌握热力环流的技巧(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热容量大小判断)。(2)“四个步骤”热上升,冷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方法热力环流的规律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此规律。点拨影响风向的因素(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
7、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技巧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应用【命题情景】2017年2月18日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 4 500 m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士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问题探究】探究1说明以前西藏军区士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区域认知探究2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1.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海拔高,风力大,散
8、热快)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空气质量较好,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2大气受热原理的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
9、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3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10、 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2020高考全国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
11、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白天温度低蒸发(腾)多空气湿度大 大气逆辐射强A BC D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C2.A3.C(2020浙江7月选考)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题。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12、()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气增温效应主要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引起的,所以,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作用增强,B正确。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水量为655.8 mm,下垫面为草甸,夏季降水后地表坑洼处会有积水,长时间处于湿地状态。下图是该地测得的某种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23题。2该辐射类型为()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臭氧吸收的辐射C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3影响该辐射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
13、 B天气状况C大气透明度 D植被覆盖率解析:第2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和臭氧吸收的辐射都主要在白天,且最大值出现于正午。但该种辐射全天都有,且日出前后最弱,下午15:00左右最强,基本与大气温度的昼夜变化一致,因此应该是大气逆辐射。第3题,图中显示,该种辐射夏季最强;冬季最弱,春秋季居中。主要是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径短,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比较强,地面增温幅度高,大气吸收热量较多,因此大气逆辐射也比较强;冬季反之。该地为藏北高原,空气稀薄,空气质量较好,大气透明度全年差异不明显;气候高寒,植被覆盖率较低,天气状况变化不大。答案:2.D3.A(2021资阳一诊)
14、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4据图可知,逆温现象()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NO2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5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逆温()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 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 D减弱了空气对流运动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在7:00的逆温频率高,19:00的逆温频率低,但这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强度是增加的,A错误;由图可知,冬季逆温频率高于春季,但这并不能说明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NO2的浓度变化与逆温频率相关性最小,
15、可知逆温现象对NO2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污染物的排放量与逆温现象关系不大,D错误。第5题,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故选D。答案:4.C5.D热力环流【命题情景】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60.42%,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几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
16、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图1)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图2)。【问题探究】探究1分析近年来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区域认知探究2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综合思维探究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人地协调观提示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
17、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3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原因: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1热力环流的形成(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3)三个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
18、。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图示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山谷风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热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3.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大小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
19、。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甲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乙地。(2019高考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
20、,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2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C2.A(2021山东等级考模拟)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
21、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12题。1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2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解析:第1题,背景风越弱,山谷风受影响越小,表现越明显;晴天山坡与山谷的昼夜温差大,山谷风表现越明显,故A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观测到的山谷风是在冬季,山风时间为22时至次日7时,谷风时间为10时至16时,山风时长明显长于谷风,说明夜长于昼,最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昼夜长短。故C正确。答案:1.A2.C(2021济南一模)街谷由街道两侧建
22、筑群和路面构成,研究街谷的空气运动和热力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北京选择一街谷开展研究,该街谷为东西向街道,宽26 m,南北两侧为长、宽、高40 m14 m20 m的均质、长方体建筑,建筑物和街道都是正向排列。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该街谷在夏至日13:00沿南北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位温分布(下图),其中位温表示同一标准气压时的温度,图示范围内位温数值越大,则示意温度越高。据此完成34题。3图示时刻,街谷中四地温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4只考虑热力条件,关于图中两地相对方位及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地偏南,气流下降 B地偏北,气流上升C
23、地偏北,气流下降 D地偏南,气流上升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位温数值越大,则示意温度越高。从图中看,垂直方向上,街谷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符合近地面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由此确定地的位温为1820 ,地的位温为810 。从水平方向上,街谷中左侧近楼温度高于右侧,这说明此图右侧朝南,为太阳辐射的来向,右侧楼北侧(街谷中右侧)缺少太阳辐射,因此位温低,由此确定地的位温为24 。地位于朝阳的房顶,增温快,因此位温高于同海拔的大气,其位温为1012 。第4题,结合上题,地偏北,地面因太阳辐射强而增温,因此气流上升;地偏南,因楼遮挡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答案:3.C4.B大气的水平
24、运动风【命题情景】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强劲、干热的风,被称为“圣塔安娜风”(如下图)。该风因加剧当地秋季山火而闻名,曾造成全美史上破坏性最强山火,对当地影响巨大,一度使加州成为人间地狱,又被称为“魔鬼风”。【问题探究】探究1从区域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区域认知探究2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秋季火灾多发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探究3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导致当地损失严重的原因。人地协调观提示1.冬半年,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地区的(东)北部有内陆高压形成,气流由内陆高压向沿海低压流动,形成东北风;气流在由高原荒漠吹向沿海低地的过程中下
25、沉增温,变得干热;干热气流在通过山地峡谷的过程中,风速加大,变得强劲,最终形成“圣塔安娜风”。2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秋季降雨少,林区积累有大量枯枝落叶,易燃物多;来自内陆荒漠的干燥气流(圣塔安娜风),在翻越山脉后下沉升温;干热气流又顺峡谷穿行,加大风速(狭管效应),助长火势。3“圣塔安娜风”为干燥热风,易引燃植被,引发火灾;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森林火灾的下风向大城市较多,产业密集,损失严重;秋收季节的火灾使农业损失较大。1判断风力大小(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
26、度力小,风力小。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3)看摩擦力大小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摩擦力随海拔变化原理分析图示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小,故风速增大,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如右
27、图),南半球逐渐向左偏转(4)看植被多少: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风力大。(5)看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原理如下所示:2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如何根据风向判断气压高低和南北半球(1)根据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可知:图中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
28、。(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水。(3)从图中可知风向比F水偏右,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风向的右侧,垂直于风向绘出地转偏向力F地。(4)根据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绘出摩擦力F摩。 (2020浙江7月选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右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题。1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解题流程】【尝试解答】B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
29、布图。读图完成12题。1P点近地面的风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B乙 C丙D丁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点正东方向为低压中心,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判断P点近地面风为西北风。第2题,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等压线分布情况,丁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答案:1.A2.D(2021南昌调研)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读
30、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完成34题。3目前受冷平流影响的是()AB CD4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A大风 B降雪C气压升高 D连续性降水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纬度和风向,可判断北侧吹偏北风、南侧吹偏西风,气流运动符合“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特征,可以判断受冷平流影响。第4题,在暖平流影响下,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气流温度逐渐降低,常出现降水。由于暖平流运动是暖气流推动,而暖气流一般运动速度较慢而多出现连续性降水。答案:3.A4.D等温线图的判读图型概述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图示之一。等温线图是考查气温分布特征及成因、气温时空变化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查区域气候特征的
31、主要载体。在高考试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读数值大小及变化,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等温线图上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左图为北半球。若最冷月气温在15 以上为热带,大于0 为亚热带,小于0 为温带和寒带读数值特征,辨温差大小读取图中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图中气温差。如左图中最低气温为810 ,最高气温为2426 ,气温差在1418 之间读弯曲变化辨月份、海陆 (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2)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
32、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3)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辨洋流、地势(1)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2)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则凸向气温高的地区(如图甲)。(3)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若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则凸向气温低的地区(如图乙)。读闭合辨数值大小,析地形类型(1)判断气温数值大小甲地气温介
33、于2022 ,乙地气温介于1618 。判读方法可采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2)判断地形类型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如左图中乙为山地。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如左图中甲为盆地读疏密程度,辨温差大小,析形成原因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4)
3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温差较大。如左图中乙处温差小于甲处(高考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D(2)A(2021宁波模拟)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美国局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
35、完成12题。1导致美国同纬度东西部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植被 D洋流2由图中数据可推测,美国()A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海洋性强于大西洋沿岸B大西洋沿岸地区河流的结冰期长于内陆地区C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量少于大西洋沿岸地区D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小于内陆地区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西部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同纬度东部小,是由于西部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气温较高,而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受来自北冰洋地区的寒冷气流影响,降温幅度大,气温较低,进而导致气温年较差较大,故影响因素为大气环流,A正确。西部气温年较差小,与山脉阻挡冬季冷空气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植
36、被对气温的影响较小,C错误。西部沿岸为寒流,东部为暖流,理论上东部沿岸冬季气温应更高,但与事实相反,D错误。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地区,海洋性较强,A正确。气候的海洋性强,则太平洋沿岸结冰期要短,降水量要多,B、C错误。大西洋沿岸地区降水较内陆地区多,因此森林覆盖率要高于内陆地区,D错误。答案:1.A2.A(2021沧州模拟)下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据此完成35题。3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4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
37、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5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解析:第3题,图示1月等温线总体上呈东西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很大;7月等温线呈闭合的同心圆状,且气温中部低、四周高,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高周低,可判断影响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4题,图示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地气温低,其弯曲方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则可能是受冬季风影响所致。第5题,乙、丙两地纬度、距离海洋均相近,海拔差别也不大;但丙地处于山地的东南部、乙地位于山地的西部,在夏季风作用下,丙地处于迎风坡而降水多、增温较慢,乙地位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增温快,从而气温不同。答案:3.B4.D5.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