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259KB ,
资源ID:5903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03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内蒙古赤峰二中、呼市二中2020届高三10月校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内蒙古赤峰二中、呼市二中2020届高三10月校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呼市赤峰2020届高三校级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 1.下列生命活动在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是A. 丙酮酸的分解B. 染色体变异C. RNA的合成D. C3的还原【答案】B【解析】【分析】蓝藻为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故可进行丙酮酸的分解,A不符合题意;B、蓝藻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B符合题意; C、蓝藻细胞可进行基因的表达,可通过DNA转录形成RNA,C不符合题意; D、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C3的还原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

2、本题考查蓝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分,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全过程。2.人体胰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含量较高,性腺细胞中滑面内质网含量较高。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 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 性激素直接由基因转录翻译而成D. 胰腺细胞中无性激素合成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中“人体胰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含量较高,性腺细胞中滑面内质网含量较高。”可知,胰腺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主要与合成蛋白质类物质有关,滑性腺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主要与合成脂质类物质有关。【详解】性激

3、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属于脂质,A错误;胰腺细胞会合成大量消化酶,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粗面内质网会参与其合成与加工过程,B正确;性激素化学本质是脂质,因此,不是基因转录翻译而成,而是与基因表达产物有关,如与性激素合成有关的酶类,C错误;胰腺细胞和性腺细胞都是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因此,细胞核中的信息是相同的,故都含性激素合成的基因,只是二者基因表达的情况有差异,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本题突破口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胰腺细胞与性腺细胞合成的主要物质存在较大差异,胰腺主要合成消化液(含消化酶-一种分泌蛋白),而性腺主要合成性激素(属于类固醇)。3.下表是对生物组织中一些物质的鉴定或

4、分布观察实验的归纳总结,其中正确的是选项待测物质显色剂/染色剂相关条件现象A还原糖斐林试剂热水浴、酒精产生砖红色沉淀B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显微镜、盐酸溶液呈现紫色C脂肪苏丹染液显微镜、酒精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DNA/RNA甲基绿吡罗红酒精灯、盐酸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

5、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A、还原糖鉴定实验中不需要使用酒精,A错误;B、蛋白质鉴定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盐酸,B错误;C、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C错误;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故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后,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4.非洲爪蟾

6、的卵黄原蛋白在肝脏中合成,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卵巢,再进入卵母细胞。卵黄原蛋白进入卵母细胞A. 需载体蛋白的协助B. 需通过囊泡的运输C. 不需要消耗ATP供能D. 取决于膜内外浓度差【答案】B【解析】【分析】卵黄原蛋白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详解】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通过囊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与膜内外浓度差无直接关系。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胞吞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难度较低。5.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

7、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各组试剂量均适宜,已知SO42-、Na+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无影响。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A. 三组实验的实验步骤设计合理B.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C.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0C左右D. 可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等;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Cu2+和Cl-,因变量是酶的活性,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A、三组实验都应先保温(37),再加

8、入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且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应先在37下保温后,再分别加入反应体系,A错误; B、缓冲液的PH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B正确; C、温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温度是37左右,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程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6.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 可用纸层析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 可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人成熟红细胞中的

9、各种细胞器D.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CO2【答案】D【解析】【分析】1、提取叶绿体色素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2、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详解】A、可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A错误;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故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人成熟红细胞中无各种细胞

10、器,C错误;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CO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有关人体内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对人体的正常发育是有害的B. 细胞分化与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 癌细胞是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引起基因突变,使细胞衰老【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

11、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衰老的原因包括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3、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能连续增殖的恶性细胞。【详解】A、细胞凋亡对人体的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癌细胞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D、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引起酶活性降低,使细胞衰老,D

12、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某动物种群中,FF、Ff、ff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50%、20%。假设该种群中FF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FF:Ff:ff的比例为A. 25 : 90 : 81B. 121 : 198 : 81C. 1 : 4 : 1D. 1 : 2 : 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种群中FF个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能自由交配的个体Ff:ff=50%:20%=

13、5:2,种群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F:f=(5/71/2):(5/71/2+2/71)=5:9,据此答题。【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FF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该种群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5/14F、9/14f,则子一代中FFFfff的比例为(5/145/14):(25/149/14):(9/149/14)=259081,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型频率和自由交配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甲、乙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2n=4)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次级精母细胞B. 甲中可能

14、发生基因重组C. 乙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乙中基因a是基因突变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2n=4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甲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乙图含有2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据此答题。【详解】AB、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B错误;C、乙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D、由于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图乙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基因是由于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15、,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并理解不同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10.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白眼雌蝇(甲)与红眼雄蝇(乙)交配,F1中出现了1只白眼雌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是雌性),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甲减数分裂产生了含XrXr的卵细胞B. 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C. F1中某雌蝇的基因R突变成为基因rD. F1中某雌蝇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答案】B【解析】【分析】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

16、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蝇(甲)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蝇(乙)基因型为XRY,正常情况下二者交配的后代中雌蝇基因型为XRXr,均为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rY,表现为白眼。由于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是雌性,所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rXrY。若XRXr中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丢失R基因后,也可能表现为白眼。【详解】A、甲减数分裂产生了含XrXr的卵细胞,与正常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可发育为XrXrY白眼雌蝇,A不符合题意; B、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等位基因,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后代不会出现白眼雌蝇,B符合题意;C、F1中某雌蝇的基因R突变

17、成为基因r,可使XRXr的雌蝇变为XrXr的白眼雌蝇,C不符合题意;D、F1中某雌蝇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可使XRXr的雌蝇变为X0Xr的白眼雌蝇,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结合伴性遗传,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并标记噬菌体B.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开C. 沉淀物的放射性高表明噬菌体的DNA已侵入大肠杆菌D. 大肠

18、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都具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保温的目的: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把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开来。【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中才能增殖,所以要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并标记噬菌体,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 C、沉淀物的放射性高,表明噬菌体的DNA已侵入大肠杆菌,C正确; D、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点睛】易错点:噬菌体的DNA带32P标记,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脱氧核苷酸不带标记,故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标记。12.下列有关tRN

19、A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一种B. tRNA可作为蛋白质翻译的模板C. tRNA的反密码子直接与氨基酸结合D. tRNA上结合氨基酸的位点在反密码子外【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信息位于DNA上,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位于mRNA,能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多种或一种,A错误;B、mRNA是翻译蛋白质的直接模板,B错误;C、tRNA的反密码子直接与mRNA结合,C错误;D、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上结合氨基酸的位点在反密码子外,D正确。故选D

20、。【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掌握密码子和tRNA的相关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物根尖中,发现某细胞的I、号染色体如图所示,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 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 该种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 a基因产生的原因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D. 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答案】A【解析】【分析】根尖分生区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看不见;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答题时,先确定是有丝

21、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个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同时基因突变都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子代,发生在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子代,植物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传给后代。【详解】A、该细胞中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肯定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该种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由于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根尖细胞中出现Aa,是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D、该细胞中的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A。【点睛】

22、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其它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4.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工诱变能诱导基因定向突变B. 通过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物种C. 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 通过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诱变育种是利用人工诱导基因突变的原理选育新品种;杂交育种是利用的是因重组的原理培育新品种;这两种育种方式都不会产生新物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其中单倍体育种一般得到的都是纯合子植株;多倍体育种一般得到的是新物种,但不一定是纯合子。

23、【详解】不管人工诱变还是自然突变,都是不定向的,A错误;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重组的原理培育人类所需的新品种,但不会产生新的物种,B错误;花药离体培养由一个细胞长成一棵植株,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多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得到的植株并不都是纯合子,D错误。15.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乙病患者都是男性,该病为伴Y遗传C. 调查乙病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统计D. 甲病患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有4个甲病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1和-2正常,但-2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3的母亲

24、患病,-3也应该患病,但其表现正常,故甲病最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正常,但其儿子患乙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乙病患者的父亲-4不患乙病,所以乙病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B错误;C、调查乙病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D、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患者的一个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最多有4个甲病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应用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结合系谱图,充分利用题干中已知条件判断遗传方式,属于考纲理解

25、层次的考查。16.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A. 在正常翅果蝇群体中,出现了残翅突变个体B. 某种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喜鹊基因频率的改变C. 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D. 基因型为Yy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YY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判断生物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就是看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了。【详解】A、在正常翅果蝇群体中,出现了残翅突变个体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A不符合题意;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喜鹊基

26、因频率的改变属于生物进化,B不符合题意;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导致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从而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不符合题意;D、基因型为Yy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YY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Y、y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没有导致生物进化,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7.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B. 兴奋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C. 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D.

27、内环境中胰岛素的含量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B、兴奋的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内环境中的CO2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C错误;D、血糖调节的方

28、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内环境中胰岛素的含量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的调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产生兴奋B. 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C.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 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含有兴奋

29、型神经递质,c含有抑制型神经递质,1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2、3是传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b处含有兴奋型神经递质,c处含有抑制型神经递质,则在1、2处均能产生兴奋,3处没有产生兴奋,A错误,B正确;C、由于接受刺激的是感受器以及反射弧中突触的存在,所以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突触以及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是单向的,C正确;D、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完成人体膝跳反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

30、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种受体蛋白)入侵T细胞,最新研制的一种粘膜疫苗可提高针对HIV的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能力。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该疫苗可能刺激B细胞合成特定的mRNA分子C. 该疫苗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为能与HIV结合的效应T细胞D. 可以直接利用HIV作为疫苗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答案】B【解析】【分

31、析】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由于T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以参与细胞免疫,故艾滋病患者往往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从而使人逐渐丧失免疫能力。【详解】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发生在细胞之间,而HIV无细胞结构,A错误;B、该疫苗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受到疫苗刺激后B细胞可合成特定的mRNA分子,B正确;C、效应T细胞不能与HIV结合,只能与被HIV入侵的靶细胞结合,C错误;D、未经灭活的艾滋病病毒具有毒性,不能直接作为疫苗对健康人群进行预防接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解题关键是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32、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给细胞传达促进生长的信息B. 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 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増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D. 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脱落酸和乙烯是抑制植物的生长。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2、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植物生

33、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内部因子(激素)的调节,也受外部因子(如光、温度、日照长度、重力、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这些化学和物理因子通过信号转导,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详解】A、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但不一定是传达促进生长的信息,A错误;B、单侧光可以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但不影响极性运输,B正确;C、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C正确;D、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调节作用,如乙烯和高浓度的生长素都可以抑制侧芽生长,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

34、用,运输,其他植物激素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1.下图表示同一群落中的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t2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 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在t1和t4时刻相同C. t2到t4时刻,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升后降D. 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在t3时刻比t4时刻大【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标志(=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等于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t2时刻,甲、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相同,但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B、分析曲线,乙种

35、群的种群密度在t1和t4之间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应增加,故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在t1时刻应比t4时刻小,B错误;C、分析曲线,t2到t4时刻甲种群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应上升,后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应下降,故t2到t4时刻,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升后降,C正确;D、t3到t4时刻,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故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在t3时刻比t4时刻小,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 建立人工群落可人为调控群落

36、的演替方向和速度C.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2、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加种群数量。【详解】A、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B、人工群落在人的干预下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37、置于人为调控之下,B正确;C、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D、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K/2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等,再结合选项准确分析。23.下列与“方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单向流动B. 组织液与血浆中的物质交换能双向进行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在动物之间双向进行D. 正常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之间双向传

38、递【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的特点。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正常人体细胞中能发生的遗传信息流动包括DNADNARNA蛋白质。【详解】A、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单向流动,A正确;B、血浆中许多物质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能进入血浆,即组织液与血浆中的物质交换能双向进行,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在动物之间双向进行,如草原中,兔会依据狐留下的信息(如气味)躲避狐的猎捕,狐也会依据兔留下的信息(如气味)去猎捕兔,C正确;

39、D、DNARNA为转录过程,RNADNA为逆转录过程,正常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只能由DNA传递到RNA,不能由RNA传递到DNA,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中心法则、信息传递、内环境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识记信息传递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如图是某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一定无细胞核,丙一定是绿色植物B. 碳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中流动C. 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D. 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CO2通过进入生物群落的量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碳循

40、环的过程图,据图分析可知,丙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之间存在双向箭头,所以丙为生产者,丙和乙都有箭头指向甲,所以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过程为分解作用,过程为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为捕食。【详解】A、甲是分解者,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具有细胞核,丙是生产者,可能是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A错误;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中流动,B错误;C、生物群落中的碳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进入无机环境中,C错误;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CO2通过进入生物群落的量与等返回无机环境的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

41、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25.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即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C.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D. 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

42、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正确;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种价值,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二、非选择

43、题:26.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属于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实验 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放入到装置中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实验 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先右高于左,后左高于右。(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_。(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是_,B是_。(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_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_、液

44、泡颜色深浅、原生质层的位置。(4)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除了调节显微镜的亮度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答案】 (1). 渗透作用 (2). 03g/mL的蔗糖溶液 (3). 01g/mL的蔗糖溶液 (4). 03g/mL的蔗糖溶液 (5). 中央液泡的大小(或原生质体的大小) (6). 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渗透作用发生条件是要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所以该实验应用了渗透作用实验中左侧液面升高,所以左侧浓度大,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右侧为0.1g/mL的蔗糖溶液。【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和实验装

45、置图可分析出该实验应用的原理是渗透作用。(2)实验中左侧液面升高说明由右侧B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左侧A溶液的水分子多,并且液面不下降,表明A、B两溶液均是蔗糖溶液,A溶液的浓度大于B溶液的浓度;实验中,液面先右高于左,说明一开始由左侧B溶液渗透进入右侧C溶液水分子多,但随后出现左高于右,说明左侧B溶液中又进入溶质分子,浓度进一步升高,导致由右侧C溶液中渗透到左侧B溶液中水分子多,液面升高,由此判断A是03g/mL的蔗糖溶液,B是01g/mL的蔗糖溶液,C是01g/mL的葡萄糖溶液。(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常选用03g/mL蔗糖溶液,因为该浓度蔗糖溶液既会使细胞失水发生质

46、壁分离,又不会使其过度失水而死亡观察指标主要有液泡大小、颜色深浅或原生质层的位置。(4)若选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将分离剂溶液中加入色素,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否进入有色的分离剂,或者将视野调暗一些观察。【点睛】易错点:可以选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但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将分离剂溶液中加入色素,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否进入有色的分离剂,或者将视野调暗一些观察。27.为研究植物对高温的耐受性,研究人员将某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植株从25的环境移入45环境中培养,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生理指标数

47、值处理组光合速率相对值光能捕获率相对值气孔导度相对值对照组100%100%100%甲119%118%100%乙87%76%48%丙84%61%55%(1)从代谢的角度分析,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2)与对照组相比,乙品系植株叶肉细胞中C3的消耗速率_ (填“较高”或“较低”),原因是_。(3)在45环境中,甲品系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的影响;与乙品系植株相比,丙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下降更低,主要受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的影响,判断依据是_。(4)若要比较甲、乙、丙三种品系植株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

48、。【答案】 (1). 酶活性 (2). 较低 (3). 温度升高后,乙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下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且气孔导度相对降低,CO2含量减少,CO2固定过程减弱,C3供应不足 (4). 光反应 (5). 光反应 (6). 丙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明显低于乙品系植株 (7). 无水乙醇(或丙酮)【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C3的还原,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气孔导度的变化影响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的量,直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光反应速率。光能捕获率的

49、变化直接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暗反应的速率。【详解】(1)从代谢的角度分析,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2)温度升高后,乙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下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且气孔导度相对降低,CO2含量减少,CO2固定过程减弱,C3供应不足,所以与对照组相比,乙品系植株叶肉细胞中C3的消耗速率较低。(3)在45环境中,甲品系植株的气孔导度相对值不变,但光能捕获率相对值增大,所以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光反应的影响;由于丙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明显低于乙品系植株,所以与乙品系植株相比,丙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下降更低,主要受光反应的影响。(4)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50、所以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无水乙醇。【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8.回答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问题:(1)夏季,从35C的高温环境进入20C的空调房中,人体通过_ (方式)以减少散热。(2)寒冷会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_,促进其代谢,提高产热量以对抗寒冷,这一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调节。(3)空调房温度过低,会使人感冒,当人感冒发烧时,在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9C,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 (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在感冒

51、发烧的过程中,即使身处温暖环境,仍觉得寒冷,这种感觉产生的部位是_。(4)研究表明,钙离子对于神经元兴奋过程中钠离子内流有竞争性抑制(即通过与钠离子争夺载体或通道蛋白从而产生竞争性转运,造成钠离子内流量下降)的作用,而低温环境会 使内环境中钙离子的浓度下降。请根据以上资料,解释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发生“抽筋”现象的原因:_。【答案】 (1).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 (2). 几乎全身的细胞 (3). 分级 (4). 等于 (5). 大脑皮层 (6). 寒冷环境中血钙浓度降低,神经细胞受到寒冷刺激时,钠离子内流量更大,产生的动作电位更强,因此容易造成过度兴奋,从而引发肌肉抽搐【解析】【分析】下

52、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高温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调节机体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故从35C的高温环境进入20C的空调房中,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这一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

53、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细胞。(3)体温维持在39C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4)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发生“抽筋”现象的原因:由于寒冷环境中血钙浓度降低,神经细胞受到寒冷刺激时,钠离子内流量更大,产生的动作电位更强,因此容易造成过度兴奋,从而引发肌肉抽搐。【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29.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另外两大功能是_。(2)生产者利用_能,通过_作用,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

54、总能量。(3)分解者同化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流向生产者;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相比,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中不包括_。(4)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答案】 (1).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 (太阳)光能或(无机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 (3).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4). 不能 (5). 流向下一营养级 (6). 大于【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55、。(2) 生产者利用光能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 分解者同化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不能流向生产者。生态系统中不存在捕食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捕食者,所以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相比,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中,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4)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一营养级(水草、藻类)到第二营养级的乙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190025000)100%7.6%。由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包括甲和乙,所以在图示的生

56、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7.6%。【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没有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而导致对(3)(4)题的误答。输入每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生物体含有的能量(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特别注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占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的百分比。30.某昆虫的体色有黄色和褐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能控制

57、黄色前体物质转化为褐色色素,基因B不直接表达性状,但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基因a、b没有相应的作用。若让一只纯合的黄色昆虫与基因型为aabb的昆虫杂交,所得F1均为黄色,F1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色:褐色13:3的数量比。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种。若让F2中的褐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2)为了验证以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选用上述实验中的_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则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有人重复题干中的实验,发现某一F1个体的体

58、细胞中含基因B、b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且其中2条含基因B,该变异产生的原因是_。【答案】 (1). 7 (2). 黄色:褐色1:8 (3). F1 (4). 黄色:褐色3:1 (5). 纯合黄色亲本在产生配子时含基因B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纯合黄色亲本在产生配子时含基因B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个子细胞)【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中“黄色F1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体色表现型比为黄色:褐色13:3”可知,说明两对等位基因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F1的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从F2中褐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可推知,褐色个体的基因型

59、A_bb(包括AAbb和Aabb 2种),其余全为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包括A_B_、aaB_和aabb(包括7种基因型)。【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若让F2中的褐色(1AAbb:2Aabb)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其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b:ab=2:1,所以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黄色)所占的比例是1/31/3=1/9,余下的则为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1/9=8/9,所以褐色:黄色=8:1。(2)为了验证以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孟德尔的测交验证方法,应选用上述实验中的F1

60、个体(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产生的褐色(Aabb):黄色(AaBb、aaBb、aabb)=1:3,则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若发现F1个体的体细胞中含基因B、b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且其中2条含基因B,即基因组成为BBb,而正常的F1个体中含B和b的基因组成为Bb,其中多出的一条含B基因的染色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纯合黄色亲本(BB)在产生配子时含基因B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纯合黄色亲本在产生配子时含基因B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个子细胞,导致产生的配子中BB的两条染色体。【点睛】突破口:F2表现型比例为黄色:褐色=13:3,一方面推出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另一方面确定F1中黄色个体和亲本的黄色个的基因型以及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和褐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