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
2、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经无力。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
3、样的疑问。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
4、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取材于王磊的文章)材料二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如果把软科幻放在坐标系的左侧,最左端的,应该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星球大战之类的作品也是典型的软科幻,尽管有了太空与科技的元素,但仅仅是作为背
5、景而已。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刘慈欣的三体等小说,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
6、作品的整体世界观。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
7、审视。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想见的是,未
8、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取材于新京报的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B. 体现制作者对科学的理解深入了。C. 提升了中国原创科幻电影的硬度。D. 讲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慈欣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B. 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准往往能通过科幻电影反映出来。C. 科幻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塑造形象来传达科幻理念。D. 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3. 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
9、园的深厚感情。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A.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B.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 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D.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马行空:形容境界高远。B. 铆牢:“铆”读作“mo”。C. 自洽:自相一致,自圆其说。D. 恢弘:“弘”也可以写作“宏”。5.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硬科幻需要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的发展之中。B. 硬
10、科幻文学的审美魅力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C. 硬科幻文学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D. 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6. 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B. 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C. “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D. 科幻的思维方式是要在科技层次上构建一个自洽的世界。7. 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 A 2. D 3. C 4. A 5. A 6. D 7. 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有优秀的
11、科幻文学作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A项,“青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曲解文意,原文只说“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没说更严谨。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中心,然后将选项信息与中心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C项,“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
13、夜还家”这句是说看到春天的樱很高兴,黄昏喝酒夜里回到家中,这里家只是表明住所,不是对故土家乡的深厚感情。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还要充分考虑语境的前后照应。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天马行空:形容境界高远”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理解为文章写作不受拘束。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
14、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B项,“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表说绝对,原文说的是“(技术推理过程)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C项,“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曲解文意,原文说“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D项,“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曲解文意,原文说“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应该免于审视”。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15、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想象,要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是“已经接近”。B项,“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表述绝对,原文只说“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仅仅说这种情况下会降低;C项,“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科”范畴
16、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不是重要的,但不可以忽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材料一说“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可见一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二是参与者对科学有
17、足够的理解;“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可见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可见一定要有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可见要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材料二说“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可见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
18、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19、;(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
20、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B.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起:起事,起义C.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揣度,估计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余威震于殊俗 不拘于时B. 而迁徙之徒也
2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 然后以六合为家 引以为流觞曲水D. 为天下笑者 吾属今为之虏矣10. 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 翻译句子。(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答案】8. D 9. A 10. 从领袖的社会地位、武器、军队素质、用兵之道四个方面作对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 (1)天下豪杰如同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担负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2)使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
22、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故“度”,量长短、比长短。故选D。【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注意在平时对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积累,在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意思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A项,第一个“于”介词,表范围,“在”;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并列。C项,两个“以”均为介词,“把”。D项,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故选A。【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
23、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分析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分析文本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的,并分析秦灭亡的根本原因,作答时先分析文本结尾一段作者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的几个方面,找出相关信息,如“陈涉之位,非尊于”,这是从领袖的社会地位方面进行比较;“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这是从武器角度;“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这是从军队素质方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这是从用兵之道方面。然后再分析秦灭亡的根本原因,从文本结尾一段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24、也”,即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1)句中关键词:“云”,名词作状语,如同云一样;“集”,聚集;“响”,名词作状语,如同回声似的;“应”,应和;“赢”,担负;“景”,同“影”。第(2)句中关键词:“序”,排列次序;“朝”,使来朝拜;“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
25、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
26、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
27、、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
28、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29、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掏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
30、,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掏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
31、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可恶!”四叔说。“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然
32、而。”四叔说。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选自鲁迅祝福)12. 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A. 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B. 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C. 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D. 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13. 小说的画线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
33、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答案】12. B 13. 方法:外貌描写。作用:(1)描写出她是一个正在戴孝的女人。(2)说明了她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女人。(3)为祥林嫂每况愈下的人生经历作铺垫。【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读全文,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本题要求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进行理解,这是一道选择类题目,降低了答题难度,根据上文内容: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出去淘米的时候被她婆家的人绑走,鲁四老爷得知以后说了句“可恶!然而”,鲁四老爷是小说中封建卫道土的典型,性格上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和封
34、建礼教,且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由语境及鲁四老爷的为人可知,“可恶!然而”这句话的意思应是“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的画线处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时要先找出文本中画线处的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手法及作用,要注意是“描写方法”,描写方法主要针对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文中划线句子“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是作者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头上扎着白头绳”说明她是一个正在戴孝的女人,
35、“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表明她还比较年轻,这些描写,都为后面对她的境况的叙述作了铺垫。【点睛】理解重要词句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
36、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默写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不见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_。(白居易琵琶行)_ ,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同是天涯沦落人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故不积跬步 (6). 无以至千里 (7). 或不焉 (8). 小学而大遗【解
37、析】【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沦”“幽”“啼”“跬”“至”“不”“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靖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
38、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遂舍之。时萧铣据荆州,靖陈十策以图之。八月,靖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靖必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纵彼知我,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遂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士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孝恭不从,率师与贼合战,孝恭果败。贼舟大掠,人皆负重。靖见其军乱,纵兵
39、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时诸将咸请孝恭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裏,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
40、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勾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裏,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注释:秋潦:秋汛时节。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除马邑郡丞 除:清除B. 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就:成就C. 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籍:抄没D.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预料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直趋恶阳岭以逼之B. 高祖壮其言 潜令间谍离其心腹C. 时萧铣据荆州,靖陈十策以图之 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D.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 靖
41、岂敢孤军而至1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掉他B. 靖必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李靖一定不能进军,于让土兵休息,并拆除了设备C. 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既然百姓受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D. 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逃走18.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死危急关头,李靖说服高祖并得到赦免,展示了过人的才略。B. 在如何攻打文士弘所率部队的策略上,李靖与孝恭产生了分歧。C. 李靖率兵出其不意、孤军深入的进攻方式让突利可汗吃惊不小。D.
42、 太宗认为李靖平定突厥之功,已可等同于李陵攻打匈奴的功绩。19. 在平定萧铣的过程中,李靖体现了怎样的文武才略?请根据文章第二、三两节内容概括作答。【答案】15. A 16. C 17. B 18. D 19. 审时度势,力主平叛。上奏十条计策来对付萧铣。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乘水涨之势进军,让萧铣猝不及防。知己知彼,把握战机。避开文士弘所率部队的锋芒,乘乱出兵攻打。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不许部下掳掠百姓。安抚民心,考虑长远。采用宽大的政策,不肯没收投降者的财产。【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43、。A项,“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除马邑郡丞”,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最初在隋朝为官,担任长安县功曹,后被授予马邑郡丞的官职”,所以“除”,任命、授职。故选A。【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注意在平时对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积累,在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意思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A项,“以”,都可译为“来”,连词表目的;B项,“其”,都可译为“他的”,代词。C项,前一个“之”,他,代词;后一个“之”,的,助词。D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故选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
44、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B项,“靖必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其中关键词是“设备”,应为“设立防备”,全句意思是“李靖一定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设立防备”。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作答时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D项,“可等同于”错,太宗认为,李靖的功绩胜过了李陵。原文“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勾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裏,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故选D。【19题详解】试
45、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明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本题要求根据文章第二、三两节内容概括“在平定萧铣的过程中,李靖体现了怎样的文武才略”,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二、三两节,内容是李靖在平定萧铣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武才略。作答时要根据李靖的言行进行概括,如“靖陈十策以图之”说明其审时度势,力主平叛。“靖曰:兵贵神速,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纵彼知我,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遂进兵至夷陵。”他能做到兵贵神速,出其不意。“靖曰:士
46、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孝恭不从,率师与贼合战,孝恭果败。”可见其知己知彼。“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表现了李靖能把握战机,乘乱出兵攻打。“号令严肃,军无私焉”,表现了李靖治军严谨,纪律严明。“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说明李靖能安抚民心,考虑长远。【点睛】筛选信息和概括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47、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参考译文: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最初在隋朝为官,担任长安县功曹,后被授予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路过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掉他。李靖大喊道您率领义兵起事,本来要为天下铲除暴乱,不想成就大事,却为什么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土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于是就释放了他。当时,萧铣占据荆州称
48、帝,李靖上奏十条计策来对付萧铣。八月,李靖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艰险,李靖一定不能进军,于是让土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等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即使他们知道了我的行动,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于是,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孝恭想出兵攻打,李靖说:“文士弘是萧铣手下的猛将,士卒都骁勇善战,现在他们刚刚失去荆州的大门,率全部精兵出战,这是一支挽救危败的军队,恐怕不可正面抵挡。不要和它争锋,等它士气衰败之时,再
49、出兵奋力一击,定可打败他们。”孝恭不听,率军队与士弘的部队交战,果然失败。敌人的战船乘势大肆掠夺,人人都抢了很多东西。李靖看到敌军大乱,便出兵攻敌,大败敌军。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就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并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当时,很多将领请求李孝恭说:“萧铣的将帅中与官军以死相拒的人,罪大恶极,请抄没他们的时产,用以搞赏官军将士。”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既然百姓受萧的驱遣通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敌人投降了,反而抄没他们的家产,恐怕不符合把
50、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因此)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军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互相议论说:“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他的心腹之人,使突利可汗所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逃走。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还得以史书
51、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裹,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2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B. 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C. 诗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
52、速的特点。D.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E. 这首诗歌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体现了“造语绮丽而意在言外”的风格。21. 本诗颔联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请结合内容,对手法和情感进行赏析。【答案】20. CE 21. 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诗人用拟人(情景交融、对比都可)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淡平远、生机盎然自然之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和“闲意”。(如从炼字角度答题也可。)【解析】【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
53、言、技巧、思想内容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诗歌第一句“行到东溪看水时”,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闲意”已暗含于中,分析正确。B项,诗歌第三句“野凫眠岸有闲意”,写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写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两句诗意象相同,也都体现了闲情。故B项正确。C项,诗的五、六句“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
54、沙石净于筛”,写的是水中洲渚,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故C项错误。D项,“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D项正确。E项,赏析错误,这首诗“意新语工”,长处在于“尽意”,但言之太尽,形象性不免有所减溺。故选CE。【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诗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
55、景,即: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诗人自己“爱闲”、“羡闲”。说“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诗人“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情景交融,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
56、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家山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龚自珍)题记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苏联名歌喀秋莎。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溜出嘴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导引我返回医巫闾山脚下的故乡。其实,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时橙色的梦里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一切兰因絮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我
57、第一次亲近闾山,恰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林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仿佛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我们的头顶上。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凉爽。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合意的住所。一位说,老家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另一位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
58、城昆明。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说,他想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唱,到地坛信步闲游。他的这种想法马上遭到了质疑,大家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几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别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寂寞。大家谈笑风生,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当三人把目光转向我时,我说,我要回闾山老家。 我出生在闾山脚下。父亲望子成龙,希望我有所作为,便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六岁进私塾,校歌头两句就是“闾左辽西我校在,钟灵毓秀作英才”。及长,读到湛然居士文集,发现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原来,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却在闾山西
59、麓,那里也是他父亲及两个哥哥的庐墓所在。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了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回到大都之后,日理万机,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只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宵衣旰食,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
60、”的记载,五镇之一即为东北医巫闾。“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闾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抒写情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丰富的神话传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绝俗的意蕴。闾山自东北逶迤西南,绵延百里。其地为塞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如果说,“整个内蒙古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呼伦贝尔草原“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 那么,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辽朝以来,此间文风夙盛,耶律
61、倍和他的八世孙耶律楚材先后在闾山佳胜处建立了读书堂,殿宇岿然,书香袅绕,千载以还,旧貌一直保持完好。闾山内外,碑碣如林,题刻触目可见,仅北镇庙即有五十六座诗文碑,其中,元代的达十二座。过去这一带私塾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仍很发达,学书作画蔚然成风。山里民风淳朴,较少世故,只是由于过分质直、认真,有时不免透出几分呆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到大观音阁还得走多长时间?”老者瞪目不答。问路人以为遇见个聋子,便顾自向前走去。不料,刚刚迈出几步,便听老者在后面招呼:“回来,我告诉你,再有一袋烟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开始时何以不说,他说:“当时我不知道你的
62、步子有多大。”逗得问路人噗嗤笑了。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旧游重到,感觉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地方那样,仕女如云,摩肩接踵,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22
63、.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宵衣旰食: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B. 搬了个道岔:改变了人生轨迹C. 无远弗届:广泛地渗透,深入地影响D. 陶然忘机:悠然闲适得忘了重要事情23.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喜欢苏联民歌喀秋莎中“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B. 文章写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一生勤于政事、忠心尽职,欲晚年退隐家乡而不得愿,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C. 闾山地区文风夙盛,读书人多,诗文碑林立,这与历史上它是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相汇的结合带有关。D. 耶律倍的读书堂位于闾山山顶,殿宇岿然,旧貌完好;
64、但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作者没能登临观览,不免感到遗憾。24. 作者引用诗句“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25. 有人认为,文章第段删去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案】22. D 23. C 24. 风景幽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风浓厚(文教发达),民风淳朴 25. 答案示例:同意。第段详细描写了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让读者深临其境,第段开始深情回忆闾山风物,两段内容联系紧密;中间插入第段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选择的话题,内容显得庞杂,文脉不够畅通。不同意。第段写作者和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的选择,三位文友不约而同选择自己老家,
65、并质疑想住在地坛附近的小魏,说明人们心中都有故土情结;这段内容具有丰富意蕴、深化主旨的作用。【解析】【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词语的语境意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审清题干,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回归文本,找到该词语的语境,然后再分析其正误。从文章第八段的语境来看,“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忘了重要事情”这理解有误,应是进入“快乐悠闲掉世俗一切机变巧诈的精神境界”。故选D。【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
66、学生对文本内容、语言、技巧以及情感主旨把握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作答时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有误,因果关系不当;文中第二段说的是“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B项,“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有误,应是借助耶律楚材来表达自己对闾山的情感之深。D项,文中最后说的是“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
67、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可见选项中“不免感到遗憾”有误。故选C。【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作者引用诗句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作答时首先应到文中找出作者描写家乡的句子,然后进行归类。如有现成的词语,可以直接摘抄。从文中作者描写家乡景色的内容来看,如“山坡上,原野里”,体现了家乡的风景优美;从两段的历史典故来看,“读到湛然居士文集,发现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的记
68、载”等,说明闾山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从“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等内容看,此地文风浓厚;从老者指路的内容来看,“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可见此地民风淳朴。【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文章第段删去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态度,然后概括第段所写的内容,再分析上下文的内容,看这一段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第段写作者和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的选择,三位文友不约而同选择自己老家,并质疑想住在地坛附近的小魏,第段写了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第段回忆闾
69、山风物;如认可删除第段,可以分析第段和第段之间的关联,如不认可删除,可以分析第段的作用。【点睛】判断一篇文章的某个段落是否多余,或是否需要删掉,我们可以从段落的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能否突出主题等情况入手来分析。从内容上讲,就是看段落写了什么;从结构上讲,如果该段与全文军然体,如起到了承上启下、呼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那就是必需的段落,反之则多余;从表现主题的角度讲,如果该段落能现出文章的主旨,就是必要的段落,反之则多余。第卷写作26.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一家著名影视公司计划重拍以下几部经典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 假如你是一名演员,请你选取其中一个人物,写一段抒
70、情文字,表达你对他(她)的喜爱之情,体现这一角色对你的意义,借此来争取这一角色。要求:人物任选,情感真挚,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假如你是一名导演,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给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要求: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150字左右。 假如你被定为上述任一部作品的男(女)一号,在开拍前,导演严令禁止你观看任何与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要求你只能自行阅读原著,体会其精髓。请阐述你对导演这一要求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150字左右。【答案】边城中翠翠: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
71、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翠翠在边城孤独地守着渡船,一直在等待着那个人的回来。结尾是无奈的,是沈从文为人性写的最后一首抒情诗,但就是最后一笔竟也不是坚定有力、充满希望的。现实还是现实,我们是否终究要屈从于现实?当初若翠翠选择了大老,或二老按照常人的说法,“渡船是活的,
72、不如碾房固定”,而选择了碾房,就不会“节外生枝”(大老的死,二老的离去)了呢?生命具神性,然而生活在人间是否顺应现实?现代人正是处于窘困的境地。沈从文是要写首抒情诗,却展示给了我们现代的困境。如果让我来演边城中翠翠,首先要熟读沈从文的边城,了解文中翠翠这一形象,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对于演这一形象,一定要忠于原著,忠于自己内心对这一形象的解读,体会其精髓。【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近两年的微写作一直和名著阅
73、读捆绑,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程度,作答时要求考生关注试题任务情境的同时能写出自己对名著的深入理解。第一题:假如你是一名演员,导演要求你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抒发你对上述名著中某一角色的感情,体现这一角色对你的意义,借此来争取这一角色。要求:人物任选,情感真挚,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一题侧重于对抒情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表达出这一角色对自己的意义,在行文当中使用修辞手法,情理兼具,并且表达“争取角色”的任务目的。第二题从描述事物的角度进行考查:假如你是一名导演,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给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本题侧重描写手法的考查,并需简要说明镜头设计的意图。
74、设计既可以基于原著,也可以自己想象,但必须体现原著内涵,尽可能为作品“画龙点睛”。第三题考查的侧重点在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假如你被定为上述任一部作品的男(女)一号,在开拍前,导演严令禁止你观看任何与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要求你只能自行阅读原著,体会其精髓。请阐述你对导演这一要求的看法。这道题目的核心内容在于明确表达“对导演的要求的看法”,并阐述理由。首先需要假设自己是“男/女一号”,即从一个演员的角度说明理由,否则容易忽略题目情境,写成“我们该怎么读名著”;其次在谈理由的时候对应名著阅读成果,勾连具体名著或人物。【点睛】当微写作与真情境相遇的时候,指向考查学生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的语文能
75、力。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既关注题目的任务情境,又写出自己对名著阅读的真思考、真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真生活”,真实参与现实生活,同时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锁定自己所钟爱的作品,表达“真感受”。作文27.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文。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
76、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答案】精益求精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每个成功的科学家都是靠着卓越的科学精神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精益求精,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足功夫古人早就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超越平凡并不是要去做多大的事情,只要我们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每
77、一件小事都做到完美,就能成就卓越了就像袁隆平伯伯那样,他虽然培育出一种较好的杂交水稻,但他还继续努力,培育出更好的杂交水稻,就是因为他有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人们对他十分敬佩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我再讲一个孔子学琴的故事,一次孔子向鲁国著名的琴师师襄子学弹琴练了十天,还在弹同一首曲子,师襄子见了此情景便说:“你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闻此语,笑了笑说:“我已经熟习了曲子,但还没有学会弹琴的技术!”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熟习了弹琴的技术,可以学习新内容了!”而孔子却说:“我已经熟习了弹琴的技术,但还没有体会琴曲的意蕴”又
78、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体会了琴曲的意蕴可以学习新内容了!”听了这话孔子又说:“我还没有体会曲中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感觉到了琴曲中的人穆然深思的样子、安然愉悦的心情、高瞻远曙的志向,于是便找来师襄子对他说:“我知道曲中的人是怎样的了他高大挺拔,目光深远,是天下之王,此人若不是周文王,那还会是谁?”师襄子听了孔子的话,不禁连连夸赞孔子在师襄子的认可下居然不学习新内容,反而一直学习这首曲子,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孔子想更好的弹好这首曲子,他不仅仅要学曲子的弹法和技巧,而是还要细细体会曲子的意蕴,与曲中描写人物的样子,只有这样精细的研究,才会让弹出来的曲子更加
79、的动听,更加的生动!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孔子、袁隆平伯伯这种精益求精的办事态度,要想完美的做好事情,就要精益求精要更好的学习知识就要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一座通往完美之路的桥梁,让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做到精益求精,通向那完美之路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材料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三个人物之间的共同点进行立意。具体过程:抓住材料关键词:精密程度、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工匠精神。分析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这“工匠精神”即指材料中三个人物共同表现出来的
80、专注、用心做事的精神。胡双钱、王津和孟剑锋都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只为做好一件事,他们多年无悔的坚守,只为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命题人在最后直接指出点出核心“工匠精神”,而材料中列举的三个人物,在社会身份上都是高级工匠的地位。他们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反复”钻研、“精密”十分。三个人物使得工匠精神的核心阐释的比较清晰完整。考生应当马上联想到这与近些年出现的一系列与成年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精神相关的题目,进而可以明确给出对这种工作精神的判断,一定是积极向上的。【立意】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
81、999%。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素材】1本次作文材料:胡双钱、王津和孟剑锋都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只为做好一件事,他们多年无悔的坚守,只为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2“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
82、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3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高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4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因为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5百年老店同仁堂先人们
83、为后人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堂训。同仁堂的历代传人至今遵古不泥古,继承不失宗,使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素以“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或对比式的结构都可以,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工匠精神”;然后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或对比式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什么是“工匠精神”,到“工匠精神”与坚守、“工匠精神”与学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当下浮躁喧嚣的社会文化氛围,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
84、应关系。【点睛】对于这类时评材料作文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