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第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其接受国应是 ()A朝鲜B苏联C印度 D日本2“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在1954年提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不结盟运动有间接影响C中、印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同是缔约国D不结盟运动主张国与国之间不要结盟32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地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
3、策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右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B为中
4、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71967年10月,尼克松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文章越战之后的亚洲说道:“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它的狂热,增进它的仇恨,威胁它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七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该文章表明尼克松 ()敌视共产主义坚持孤立中国维护世界和平 主张建立与中国的联系ABC D8日本新内阁成员名单2011年9月2日上午发表,新首相任命仪式和新阁僚认证仪式当日下午在皇宫举行后,以野田佳彦首相为首的日本新内阁正式成立,而且表示重视对华关系,日本前
5、首相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座“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C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9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美关系的缓和10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
6、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1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此战略设想主张 ()A放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121986年,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说:“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这表明 ()A中国开始改
7、变对美国的认识B苏联威胁日益严重C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大前提和出发点D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二、非选择题(第13题21分,第14题19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2: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3: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
8、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2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6分)(2)根据材料1、2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3)这些原则在国家事务中有何意义?(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4分)(5)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的精神。(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
9、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材料2: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请回答:(1)
10、材料1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8分)(2)从材料1到材料2,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故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接受国应为苏联。答案:B2解析:不结盟运动正式开始于1961年,中国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倡导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而并非不要结盟,故排除D项。
11、从材料中“1954”“一年前”等关键词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排除A项。答案:B3解析:根据所学,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国际会议有两次: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分析材料中“成功地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等信息,可以确定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有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C4解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军事同盟条约1980年期满后没有再延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12、关系,实行不结盟政策。A过于绝对化;回忆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没有影响签订军事同盟,B错误;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所以D更准确。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题干中“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说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怕我难为情”说明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是美国反对的。答案:D6解析:这是一幅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的历史回忆,“37年前的那次握手”,起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效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故A的说法正确。答案:A7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由“助长它的狂热,增进它的仇恨,威
13、胁它的邻国”可知正确;由“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七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可知正确,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答案:D8解析:A、D两项均是日本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客观原因;B项是历史因素和次要原因;C项是直接推动因素,即直接原因。答案:C9解析:本题考查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是在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之后,B符合题意。A、C、D均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因和背景,不符合题意。答案:B10解析: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故选B。
14、俄罗斯不是发展中国家,所以A错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所以排除C。两次活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次数少,不能得出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的结论,排除D。答案:B11. 解析:由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来看,我国一直推行无敌国外交,采取不结盟政策,排除A;由“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可知我国的外交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可以排除B;“和平鸽”战略中没有涉及联合国,排除C;由亚欧、亚太、亚洲可知,我国的外交战略主要致力于开展新型的区域合作。答案:D12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由“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可知,中国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中国外交的根本因素,C正确;1979年,中美
15、已经建立外交关系,A错误;B、D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第(1)(2)(3)问属于基础知识的识记,可直接按教材表述回答。第(4)问考查“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5)问需要结合当时的形势加以分析,从政治、经济、历史境遇等方面总结共同点。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
16、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有关帝国主义仇视和阴谋破坏这次会议的情况,会上有些国家怀疑甚至攻击中国,面对会议可能走上岔道的危险,周恩来发表上述讲话。(5)共同之处: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要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求同存异”。14解析:第(1)问,抓住“许可证管制办法”可知政策是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背景从“冷战”的形成、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17、抗美援朝来考虑。第(2)问,注意是尼克松,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期。第(3)问,重大影响从中日建交和国际建交热潮来组织答案。答案:(1)政策: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背景:二战后“冷战”局面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方针,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参战。(2)变化:从遏制转变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日本的崛起对其产生冲击,需要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实现新的国际关系平衡。孤立中国政策遭到失败。(3)重大影响:日本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或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