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60MB ,
资源ID:5891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91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 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B. 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C. 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D. 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体现的是西周通过宗法血缘关

2、系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C正确;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是在秦统一后建立的,AD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 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 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 )A. 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B. 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C.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D. 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 任用到新任官府”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故答

3、案为C项;这一规定强调的是对地方官员的管理,排除A项;这一规定不是对官员自身的要求,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中的“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 任用到新任官府”不符,排除。3. 元史地理志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这表明元朝A. 实现了民族平等B. 国家经济中心南移加速C. 减轻了农民负担D. 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唐代属于边远地区的省份在元朝“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可见元朝行省之下,国家得到了发展,选项D正确;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A;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边远地区一样缴纳赋役,说

4、明农民负担并未减轻,排除C。4. 如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可知,苏南和浙江、江西、福建三个地区均处于东南沿海地区,随着魏晋南北朝以来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和南方的逐步开发,经济发展加快使中央政府对这些区域越发重视,设置的基层行政区域数量增多,故D项正确;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增多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而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这-时期南方的经济地位上升,但政治统治中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得出,且“成

5、熟”与史实不符,元代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成熟的标志。5. 如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央机构的调整B. 选官制度的变革C. 监察制度的完善D. 儒家思想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刚刚确立,因此大量寒门学子可以通过这一制度入仕,随着九品中正制日渐僵化,成为士族把持仕途的手段,寒门学子难以通过这一制度进入入仕,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逐渐完善,寒门学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由此说明,影响曹魏至北宋时期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原因是选官制度的变化,B正确;中央机构调整主要是削弱了相权,和寒门学子入仕无关,排

6、除A;C并不能影响寒门学子入仕,排除;儒家思想始终是主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因此其不能解释寒门学子入仕比例变化的现象,排除D。 6. 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A.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 城市政治功能加强D. 市场监管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经济中的近代商业因素主要体现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变化,如纸币的出现和流通,B正确;地域性商帮出现在明朝,排除A;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排除C;宋代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但不等于不再监管,排除D。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一论述

7、最可能出自A. 韩非子B. 春秋C. 道德经D. 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意思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这符合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故C正确;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韩非子的代表作,主张改革,排除A项;春秋是儒家学派孔子整理的著作,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代表作,排除D项。8.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A. 制约地方长官B. 控制财政大权C. 提

8、高行政效率D. 牵制中书门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可知,其作用主要是监督制约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财政,排除B;从材料看,并不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中书门下是中央官,不是通判牵制的对象,排除D。9.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颧项、帝誉、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A. 维护宗法制度B. 加强中央集权C. 增强文化认同D. 巩固政治联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

9、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有助于强化各民族的共同意识,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宗法观念,是民族认同感,排除A;题干涉及的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巩固政治联盟不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意识,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华文明传承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10. 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废井田,开阡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采取了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10、等插手并经营商贸的经济措施,说法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无关,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1. 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A. 确立察举制B. 设立十三州刺史C. 实行推恩令D. 发兵平定地方叛乱【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十三部刺史,刺史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巡查时代表中央,体现的是“以小制大”的特征,因此B正确;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A排除;推恩令主要分化的是王国的势力,C排除;D与材料

11、无关,排除。故选B。12. 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A. 商鞅变法B. 王莽改制C. 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C选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创造了条件,王莽改制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3. 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A. 西汉B. 西晋C. 唐朝D. 北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狄、羌等少数民族并存的朝代是西晋,B选项

12、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只有匈奴雄踞北方,A选项错误;唐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和靺鞨等,北宋时期北方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契丹、女真和蒙古,CD两项不符合题意。14. 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A. 九章算术B. 尚书C. 水经注D. 齐民要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故答案为D项。A项九章算术总结了我国汉朝之前的数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水经注是我

13、国的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魏晋时期的农业发展,结合齐民要术进行分析即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1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图片信息可得出强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16.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

14、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文化艺术作品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 壁画胡姬舞B. 龙门石窟佛像C. 顾恺之洛神赋图D. 雕版印刷金刚经【答案】C【解析】【详解】顾恺之绘画特点是“以形写神”,栩栩如生,洛神赋图与异域文化无关,故选C项;胡姬舞中所绘是异域舞蹈,排除A项;龙门石窟的佛像浓眉大耳,系异域文化融合,排除B项;金刚经所代表的佛教是异域传入之文化,排除D项。17.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决策体系包括A. 皇帝 尚书省 六部B.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C. 六部 尚书省 门下省D.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决策体系

15、包括皇帝、中书省和门下省,B选项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的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是其下属机构,将尚书省和六部归为决策体系内的ACD三项错误。18. 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为此唐太宗采取了A. 开明的民族政策B. 互惠的开放政策C. 公平的选官政策D. 严密的监察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猜忌,主张“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选项A正确;材料未反映互惠,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其对应的应当是民族政策,而非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排除

16、C、D。19. 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A. 扩大了官吏来源B. 得到了不断完善C. 提升了人才素质D. 解决了考试弊端【答案】B【解析】从材料“开始”“正式设置”“扩充规模”“增设”“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中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的不断完善,没有体现出科举制的作用,故A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解决了”。点睛:首先明确材料“开始”“正式设置”“扩充规模”“增设”“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完善,然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答案。20. 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基于这一认

17、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A. 唐蕃和亲B. 迁都洛阳C. 册封大祚荣D. 成立西域都护府【答案】A【解析】【详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缓和唐蕃关系,促进西藏地区发展A正确;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举措,排除B;唐玄宗册封大祚荣,排除C;D是汉代措施,排除。21.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因此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的均衡。据此可推知A. 南方学子更加聪明B. 科举制的弊端渐显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 八股取士制度僵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朝时期,科举制实行南北方分卷考试的形式,保障了南方地区的科举名额

18、。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地位日益上升,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宋朝因此实行南北分卷制度,故C符合题意;南方学子更加聪明,说法绝对,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的弊端,故排除B;八股取士制度在明朝才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22.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B. 导致诗歌走向衰落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

19、志。故选A;B说法错误,CD与宋词的繁荣关系不大,均排除。23.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D. 管辖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选A。考点:行省制度点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20、开端。24.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一主张来自于( )A. 道家学派B. 佛教禅宗C. 朱熹的理学D. 陆九渊的心学【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家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材料的意思是说把道理研究的很彻底,明白人与人间的相处的应该遵循的法则,这显然是朱熹理学的思想主张,C正确;道家学派主张“道”是万物的本源,A错误;佛教禅宗讲究的是生死轮回的思想,B错误;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源”,D错误。25. 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A. 订立盟

21、约B. 因地制宜C. 武力征服D. 和亲联姻【答案】B【解析】【详解】元代吐蕃地区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置行省,而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管理统治,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故选B;吐蕃地区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管理统治,并不是中央和地方订立盟约,没有体现武力征服,排除AC;吐蕃是元政府统治下的区域,并没有进行和亲联姻,排除D。故选B。26. 如图是某历史时期的局势演变图,图中“?”处应填写A. 匈奴B. 辽C. 吐蕃D. 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两宋割据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有辽、西夏、金等。由此可知,图中“?”处应填写辽,故B正确;匈奴是秦汉时期的游牧民族,故A错误

22、;吐蕃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故C错误;元是取代南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故D错误。27.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 商鞅变法较为彻底B.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 牛耕得到迅速推广D. 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比较彻底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A选项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的修筑等,都不是使秦国富强的最主要原因,BCD三项错误。28. 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B. 中

23、日文化交流频繁C. 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D. 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日本大宝律吸收了唐律中的“八议”和“十恶”,说明唐律对日本法律有较大影响,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日本大宝律对唐律的借鉴,没有体现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和日本不重视内不稳定,排除BD;日本吸收借鉴唐律,说明唐律与日本法律之间存在相似性,而不是差别较大,排除C。故选A。29. 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局势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 地方军阀割据B. 南北政权对峙C. 民族政权并立D. 战乱长期不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政治局势显著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C正确,ABD排除。

24、故选C。30.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 地动仪B. 火药C. 造纸术D. 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故D正确;地动仪是东汉的科技成果,故A错误;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故B错误;造纸术的出现和改进是在两汉,故C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 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有人这样评价

25、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材料三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请回答:(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新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承秦制具体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哪些政治制度,并说明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外交上采取的措施。(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措施:实行郡县制,规定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继承:

26、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发展: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3)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加强了专制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变化:宋朝时期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皇帝”可见,秦朝建立皇帝制度;图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见,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图示中“郡、县”可见,在地方上推广郡县制度。(2)继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继承秦的中央制度有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制度是郡县制。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围绕汉武帝时期内政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

27、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外交上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通西域等方面回答。(3)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看,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三分,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长远看,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影响后世。变化:根据“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得出宋朝宰相的权力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政权,以及三司分割财政权,相权进一步削弱。【点睛】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

28、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摘选自杨希义主编的中华人文自然百科历史卷(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

29、的突出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答案】(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或进出口货物品种多)。(2)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经济发达;政府鼓励贸易,设机构管理;造船、航海技术提高、指南针应用等。【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以扬州明州泉州番禺起点,可以知道以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为起点;据材料一到朝鲜、日本、东南亚等航线,可知贸易范围较广;据材料一丝绸瓷器等货物可知以手工业商品为主;据材料一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30、可知进口货物以原料奢侈品为主。(2)据材料二“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州到印度的航道”可知,海外贸易的传统悠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路上的丝绸之路被西夏所阻断;据材料二中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根据宋朝的科技知识,可以知道宋朝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的应用。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31、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是基于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

32、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答案】(1)现象: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措施:设诸路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表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危机: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如何“推陈出新”: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解析】【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可知,北宋初年加强中

33、央集权是基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教训。措施:“兵也收了,财也收了”指的是北宋在军事、财政两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财政上,北宋设诸路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军事上,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时期著名的科技成就即可,例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等。(3)危机:根据材料“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主要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如何“推陈出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推陈出新,他们构建了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