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90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据此可知,夏、商、周三族A都起源于黄帝族系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已有族群认同意识 D祭祀程序基本相同2春秋时期齐国的崔、庆两个贵族世家,在与其他卿族的斗争中曾一度联合,并发誓说“崔、庆一

2、也”。但当崔氏家族内部出现裂痕时,庆氏之人却认为:“彼实家乱,子何病焉?崔之薄,庆之厚也。”庆氏随即灭掉了崔氏。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政治秩序遭破坏 B贵族政治开始确立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大宗与小宗斗争激烈3以下是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简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汉代唐代、宋代清代学者沈家本的沈寄簃遗书,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为例,称“三辅及令、守、长,皆有专杀之权”唐高宗命人编纂的唐律疏议中载“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寺)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宋代章如愚的山堂考索后集称“汉之用人,不分流品。视其才能勋绩,等而上之,无有限格”,薛宣出身书佐,魏相出身卒吏,最终晋升宰相宋代学者李心

3、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宋代胥吏可根据政绩晋升为品官,但设有上限,如制度规定“吏职补官至从政郎(从八品)止”A唐代地方长官职权较汉代有所提高B汉代选官重门第,唐宋取士重才学C唐宋对官僚职权和升迁的规定更加细致严谨D私人笔记的可信度不高,不可凭此得出结论4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5、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

4、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6. 明朝中后期,皇帝的命令须交内阁转发,臣下的奏章须由内阁拟办,否则就是违制。没有上谕或奏章,内阁不能擅自拟旨。这说明内阁A. 在中枢系统中的地位上升B. 平衡了君臣间的权力分配C. 具有了制度化的参政职权D. 变成了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7雅典成文法的颁布,象征城邦中的政治秩序有

5、了超乎于个人之上的规则和权威。尽管成文法最初可能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既有秩序和既得利益而设立,但一旦着手来做,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讨论和批评的对象,迫使僭主所制定的成文法符合众人的要求。材料反映雅典成文法A法律条文走向完备B推动民主政治发展C代表旧贵族的利益D保留了习惯法传统8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阶梯明确指出:“法律学习分为两部分,即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私法包括三部分,由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构成。”这一分类A旨在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B反映出罗马统治疆域的扩大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有利于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9.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

6、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 国王B. 议会C. 内阁D. 最高法院10.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引发了个人、民权组织乃至州政府的起诉。有数据统计,自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就职至2月3日,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17个州的52起联邦法律诉讼之中,其中多起诉讼都缘于这一入境限制令。这反映了A. 联邦司法程序混乱 B. 州权主义重新抬头C. 个人自由高于一切 D. 分权制衡政治特点11. 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虽长期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到20世纪初

7、,如果没有帝国议会的稳定支持,宰相几乎无法顺利执政。由此可知德国A. 政府首脑须对议会负责B. 宪政体制有所发展与完善C. 国家权力中心正在转移D. 资产阶级掌握政治主导权12. 孙中山说:“盖以服从临时约法为服从民国之证据,余犹虑其不足信,故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志不贰,然后许其议和。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孙中山这一主张A. 有利于巩固民主共和的政体B. 首开中国因人设法的先河C. 直接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 有效限制了袁世凯专制独裁13.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

8、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A.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14日本华中方面军在占领南京后,为了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作为进攻我心脏地区武汉的大后方,沿津浦路北犯,准备与华北方面军积极配合,南北夹击。为此,中日军队爆发了A太原会战B枣宜会战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15. 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A.谋求政局稳

9、定 B.阴谋发动内战 C.坚持一党专政 D.破坏国共合作16.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A.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B.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C.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D.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7巴黎工人起义后,立即发布公告,宣布进行公社选举,但有关选举的一些资料(如选民名单等)都掌握在原区长们手里。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与留在巴黎的资产阶级议员和区长们谈判,要其参加和协助公社的选举。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政权的准备不充分C对资产阶级存有妥协D不具备政权建设的条件181917年11月,苏俄发布和平

10、法令,就退出一战提出与交战国进行公正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在1918年3月签订的布列斯特合约中,苏俄割让给德国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这一变化说明A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性质逐渐发生异变 B新政权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须对外妥协C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影响政府的决策 D苏俄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认识不清19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B.农业集体化尚未完成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20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

11、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 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C.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 D.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1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D.成为

12、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22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本不在宴会邀请名单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得知后强行闯入,邓小平当即就表示希望哈默到中国来投资,搞经济合作;在邓小平的促成下,1979年5月,哈默率领16名随员访问北京,成为第一个叩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企业家。这一事件表明A美国社会对华关系己经摒弃了冷战思维B改革开放促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处理对华关系忽视企业家利益诉求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了两国经济交流23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13、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A.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B. 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C.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D.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4. 二战结束后,有两个主张日益被美国政客接受,一个主张是西欧重建“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另一个主张是在上个统一的西欧中复兴联邦德国。上述主张A. 进一步弥合欧洲国家的分歧B. 加剧欧洲内部的分裂与冲突C. 标志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开启D. 有助于缓和美苏两国的对抗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根据列宁的观点

14、,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材料三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

15、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6分)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7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20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事件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抨击“极权政体”的咨文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生效1955年5月苏联与东欧八国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11月越南战争爆发20世纪60年代末有104个国家获得独立1972年

16、7月田中角荣倡导实行“多边自主外交”1987年12月美苏达成中导条约1998年4月、11月中国与欧盟、中国与日本达成“伙伴关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迫使北宋官职制度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改制。元丰三年,在蔡确、王理的协助下,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恢复唐三省

17、制,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此后升迁、俸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实行元丰改制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元丰改制的作用。(8分) 高三历史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C 2.A 3.C 4.C 5.A 6.C 7.B 8.D 9.C 10.D 11.B 12.A 13.B14.D 15.C 16.A 1

18、7.B 18.C 19.C 20.B 21.C 22.D 23.A 24.B二、材料题25(本题共计25分)(1)道路: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你,最终夺取全国的胜利。(6分)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落后,无产阶级力量薄弱。(6分)(2)特点:民主选举产生;接受监督。(6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个制度2分,共6分)“一国两制”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居委会自治)(一个制度1分,任何一

19、个即可)。26. (本题共计12分) 【答案】示例: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过程。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上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二战结束后,由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分歧,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在冷战的升级中,1955年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在这种格局下,美苏两国避免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客观上有助于世界总体和平,但同时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为了应对美苏对抗威胁,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洲发展联合道路,新独立的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日本经

20、济发展并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这些现象表明在两极格局下,世界政治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991年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在欧盟成立、俄罗斯实力提升、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等因素的推动下,世界政治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霸权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加速区域集团化进程,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综上所述,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相对稳定和渐进发展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27(1) (本题共计15分)原因:北宋中期“三冗现象使社会矛盾激化;王安石变法官职制度调整的推动:宋神宗强化皇权的需要:部分大臣的支持。(7分)(2)作用:元丰改制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改善冗官现象;有利于官员的合理流动;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