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85.50KB ,
资源ID:58889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88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景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景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

2、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

3、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

4、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

5、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学习时报)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B. 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C. 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D. 汉学

6、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 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C.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D. 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

7、,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B.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 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要把汉学学者迎回到中国,夺回到国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紫色人形 毕淑敏那时我在乡下医院当化验员。一天到仓库去,想领一块新油布。管库的老大妈,把犄角旮旯翻了个底朝天,然后对我说:“你要的那种油布多年没人用了,库里已无存货。”我失望地往外走,突然在旧物

8、品当中,发现了一块油布。它折叠得四四方方,从翘起的边缘处,可以看到一角豆青色的布面。我惊喜地说:“这块油布正合适,就给我吧。”老大妈毫不迟疑地说:“那可不行。”我说:“是不是有人在我之前就预订了它?”她好像陷入了回忆,有些恍惚地说:“那倒也不是我没想到把它给翻出来了当时我把它刷了,很难刷净”我打断她说:“就是有人用过也不要紧,反正我是用它铺工作台,只要油布没有窟窿就行。”她说:“小姑娘你不要急。要是你听完了我给你讲的这块油布的故事,你还要用它去铺桌子,我就把它送给你。”我那时和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在病房当护士,人人都夸我态度好技术高。有一天,来了两个重度烧伤的病人,一男一女。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

9、对恋人,准确地说是新婚夫妇。他们相好了许多年,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才盼到大喜的日子。没想到婚礼的当夜,一个恶人点燃了他家的房檐。火光熊熊啊,把他们俩都烧得像焦炭一样,我被派去护理他们,一间病房,两张病床,这边躺着男人,那边躺着女人。他们浑身漆黑,大量地渗液,好像血都被火焰烤成水了。医生只好将他们全身赤裸,抹上厚厚的紫草油,这是当时我们这儿治烧伤最好的办法。可水珠还是不断地外渗,刚换上的布单几分钟就湿透。搬动他们焦黑的身子换床单,病人太痛苦了。医生不得不决定铺上油布。我不断地用棉花把油布上的紫色汁液吸走,尽量保持他们身下干燥。别的护士说,你可真倒霉,护理这样的病人,吃苦受累还是小事, 他们在深夜

10、呻吟起来,像从烟囱中发出哭泣,多恐怖!我说,他们紫黑色的身体,我已经看惯了。再说他们从不呻吟。别人惊讶地说,这么危重的病情不呻吟,一定是他们的声带烧糊了。我气愤地反驳说,他们的声带仿佛被上帝吻过,一点都没有灼伤。别人不服,说既然不呻吟,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嗓子没伤?我说,他们唱歌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给对方唱我们听不懂的歌。有一天半夜,男人的身体渗水特别多,都快漂浮起来了。我给他换了一块新的油布,喏,就是你刚才看到的这块。无论我多么轻柔,他还是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呻吟。换完油布后,男人不作声了。女人叹息着问,他是不是昏过去了?我说,是的。女人也呻吟了一声说,我们的脖子硬得像水泥管,转不了头。虽说

11、床离得这么近,我也看不见他什么时候睡着什么时候醒。为了怕对方难过,我们从不呻吟。现在,他呻吟了,说明我们就要死了。我很感谢您。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请你把我抱到他的床上去,我要和他在一起。女人的声音真是极其好听,好像在天上吹响的笛子。我说,不行。病床那么窄,哪能睡下两个人?她微笑着说,我们都烧焦了,占不了那么大的地方。我轻轻地托起紫色的女人,她轻得像一片灰烬老大妈说:“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要看看这块油布吗?”我小心翼翼地揭开油布,仿佛鉴赏一枚巨大的纪念邮票。由于年代久远,布面微微有点粘连,但我还是完整地摊开了它。在那块洁净的豆青色油布中央,有两个紧紧偎依在一起的淡紫色人形。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

12、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文章中的“我”只是想找一块可以用来铺工作台的油布,但是由于油布多年没人用,没办法找到,“我”感到特别失望。当我在旧物品中好不容易找到那块紫色油布时,我却遭到了老太太的强烈拒绝。B. 其他护士认为照顾两个重度烧伤的病人是一件苦差事,那时还年轻的老大妈却不顾别人的劝阻全心照顾病人,并为其他护士不愿意照顾而气愤。C. 文中说“女人的声音极其好听,好像从天上吹来的笛声”,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人的声音带给“我”的震撼,表达了“我”对他们可歌可泣的爱情的歌颂,以及对他们美好的祝愿。D. 作者选取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一个细节作为切入口,将自己听来的

13、故事作为材料,向我们讲述了与这块油布有关的一对重度烧伤夫妇的爱情故事。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绘了爱情的伟大纯洁。5小说为何以“紫色人形”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中的老大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从小山村走出的两院院士邓秀新2007年12月,在出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半年后,46岁的邓秀新摘得我国科技领域的荣誉桂冠,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两院院士。在他的主持下,中国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质体分离、细胞融合、培养及再生技术体系,揭秘了“甜橙基因组”,支撑赣南地区柑橘发展,使其种橙面积世界第一,为重庆奉节脐橙“一棵树养3

14、0万人”的奇迹洒下汗水。这位著名的农学专家深谙作物生长“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道理:生长在东北寒冷地带的稻米质量最佳,干旱山区长出的黄连药效特别高,山沟里长出的柑橘最好吃”从艰难岁月一路走来,他自身的成长轨迹同样可以为此写下最好的注脚。邓秀新4岁那年,父亲病故。其时,哥哥姐姐尚未成年,刚刚出生的小妹嗷嗷待哺,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迫于生计,读初中的哥哥辍学回家,3个姐姐也只是在离家300米的小学读到二年级,半大不小的孩子挣工分养家,把接受教育的机会留给了年幼的邓秀新。“全村(自然村)120口人,只有4个人念中学。”多年后,这位从小山村走出的院士追忆往昔,感慨命运的神奇和自己的幸运,“

15、是哥哥姐姐的坚持成就了我。”1972年,邓秀新参加小升初考试,顺利进入白沙圩人民公社五七中学。从家到学校需要翻两座山,两个小时的路途,11岁的少年“跑起来快得很”,也不觉得累。就是在这所中学,邓秀新遇到了让他感念一生的恩师刘根发老师。师范毕业的刘老师教数学,也是班主任,腰椎损伤不能站直,但“身残志不残”,钻业务,爱学生。有一次,刘老师在带队竞赛时碰到一道因式分解的题目,一些高年级的参赛选手没做出来,就打算让正在学习这个章节内容的学生来试试。没想到邓秀新一下解出来了,这让刘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听闻邓秀新家庭情况后,虽然行动不便,刘老师翻山越岭跑到他家做调查,帮他争取到每年15元的助学金。这笔“相当

16、于全年学费”的资助,给予了邓家坚持的力量,也温暖了邓秀新的少年时光。高中时代,邓秀新学的是机电,物理老师带着整个班到村子里帮忙安电灯,三个学生负责一家,帮村民解决点儿技术活,老师则负责安装电器,“还有人专门到拖拉机厂修拖拉机”。若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彼时的中学教学颇不完备。然而“歪打正着”,这也让他得以亲近自然、认识社会,学工的经历锻炼了他实验室的动手能力,对日后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上山砍柴时,邓秀新经常见到山沟里生长的野橘子。到了大学,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专家对此做专门研究。他回到老家山区,将橘子带回做科研,并发表研究报告。邓秀新近期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也发轫于早已足迹遍布的南岭,

17、“儿时的记忆成了我的研究对象”。多年后,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长,面对今天教育的重重藩篱,他常感叹现代学生学业的繁重,呼吁青少年要时常跳出书本,“以多样的方式去接触社会”。在他看来,贡献社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满腹经纶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人走的地方越多,看得越多,体会就越深,思维就越活跃,“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邓秀新至今难忘高中时第一次出门挣钱的经历。听说枇杷叶晒干后可以卖钱,为了凑点学费,邓秀新和姐姐一起上山采摘野生枇杷叶,妈妈负责切成条状并晒干,然后由邓秀新挑到隔壁的省份广东去卖。从白天到黑夜,来回160里山路,邓秀新足足走了三天,挣到了8元钱。睡惯了中学的硬床板,吃惯了咸菜拌饭

18、,一直到大学一年级还穿着补丁衣服,成长岁月打上了艰苦的烙印,也赋予了邓秀新坚韧的品格。他一头扎进果树生物工程技术,硕士期间攻克“柑橘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研究”课题,博士期间攻克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使我国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他每年抽出20%的时间深入基层,我国绝大多数种植柑橘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指导培育的“赣南脐橙”远销31个国家和地区,也因此被果农称作“农民的财神”。 “有时人生经历逆境并不是坏事。”这位从艰辛岁月中走来的院士常常现身说法,鼓励青年一代思索顺境与逆境演绎的人生哲理。他借助农学知识来教育青少年: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

19、“比如种粮食、种水果、种药材”,他解释,“顺境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品质不一定能够保证。而品质好的作物,一定是逆境中长出来的,中药材更是。”“植物如此,人也是如此。”邓秀新感激那段艰苦的岁月,磨炼了自己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28日12版刊文,作者雷宇,实习生王雅兰、刘振兴)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邓秀新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他的成功既有其本人的辛勤努力,也离不开家人默默的支持。B. 邓秀新在中学时代遇到了恩师刘根发,正是刘根发在带队竞赛时发现了他的数学才华。C. 邓秀新为了锻炼自己实验室的动手能力,

20、在高中时就跟着物理老师到村里帮忙安电灯。D. 邓秀新博士期间就攻克了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此技术国家。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在邓秀新的主持下,我国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质体分离、细胞融合、培养及再生技术体系,揭秘了“甜橙基因组”,他也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两院院士。B. 邓秀新大学时才知道有专家专门研究柑橘,这使他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山沟里生长的野橘子,于是他将家乡橘子带回做科研,并发表研究报告。C. 邓秀新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多有批评,他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业繁重,所以虽然满腹经纶,但仍然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主张学生要时常

21、跳出书本,多接触社会。D. 邓秀新作为农学专家,他扎根农村,走遍了我国种植柑橘的所有地方,指导培育的“赣南脐橙”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被果农称作“农民的财神”。E. 全文用倒叙的手法,先概述邓秀新的科学成就,再按照时间顺序回忆其成长过程,从而使读者在赞叹其科学成就的同时,也对其成长的艰难留下深刻印象。9“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请结合邓秀新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沉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

22、诏孛鲁讨之。甲申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牲口马驼牛羊数十万,俘监府塔海,命都元帅蒙古不华将兵守其要害而还。乙酉春,复朝行在所。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遣撒寒追及于紫荆关,斩之。丙戌夏,诏封功臣户口为食邑,日十投下,孛鲁居其首。宋将李全陷益都,执元帅张琳送楚州。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蹂践溺死不可胜计。夏四月,城中食尽,全降,诸将皆日:“全势穷出降,非心服也,今若不诛,后必为患。”孛鲁曰:“不然,诛一人易耳,山东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杀之不足以立威,

23、徒失民望。”表闻,诏孛鲁便宜处之。乃以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田世荣副之,郡县闻风款附,山东悉平。时滕州尚为金守,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孛鲁曰:“主上亲督大军,平定西域数年,未闻当暑不战,我等安敢自逸乎!”遂促进兵金兵出战,败之,斩三千余级,其余老幼开门出降。九月,师还,至燕,猎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献,却之及还,赐馆人银数百两。闻太祖崩,趋赴北庭,哀毁遘疾。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至治元年,诏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注】遘:通“构”。构成,造成。 (节选自元史孛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

24、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B.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C.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丁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D.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甲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包括十二天于和十地支。B. 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C. 诏在

25、文中指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D. 太师是官名,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也可指辅导太子之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孛鲁奉诏讨伐,扫除威胁。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心存不轨,孛鲁受太祖密诏前去征讨;攻克银州,俘虏了监府塔海,大获全胜。B. 孛鲁熟悉情势,稳定大局。他上表启奏皇上,保全降将李全,既树立了元军的威望,又安抚了民心,最终其他郡县相继归附,山东得以平定。C. 孛鲁富有主见,做事果断。在攻打滕州时,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孛鲁以皇上平定西域为例进行反驳,并果

26、断进兵,大败金军,攻克滕州。D. 孛鲁忠君为国,尽享哀荣。听闻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庭,由于哀痛过度而伤身成疾;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等,并被赠予褒扬的谥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 (2)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躁践溺死不可胜计。(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

27、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B. “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E.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28、16、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每空1分)(1)阿房宫赋中“_ ,_,_”三句写六国统治者长期抢掠百姓,积累大量珍宝,点明了六国统治者不爱护百姓的实情。(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科举考试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走向僵化,导致了中国文人以死背硬记式地读经,胶柱鼓瑟式地作诗文、纸上谈兵式地议论政事为务的风气。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消费者也是翻云覆雨的,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必须时刻关注社会潮流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善用创新引领潮流的走向。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从支持新青年

29、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倒有几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情景。这时候已经到傍晚了,唱歌人慢慢转过山头望不见了,可是那美妙动听的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由于近来楼价持续上涨,而且这个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又有地铁直达市区,所以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这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环保部明确提出建立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既是倒逼机动车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标准的釜底抽薪之举,也是科学应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智慧策略。B

30、. 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中的科技迷越来越多,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发展。C.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D. 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A. 由于我现在正在外地出差,所以这件事的详情,待我回来后,您再当面奉告于我。B. 某经理在部门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说:上面的内容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

31、指正。C. 每次放假回家,父母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要努力学习,鼓励他们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D. 李先生与老友重逢时说:“一别三十年,今日再相聚,实在不易。你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手机通话环境不好时,噪音会随着我们的声音一起被传送至另一方。如何科学地过滤掉我们周围的噪音?_。双MIC降噪技术是指一部手机配备两个MIC通话时一个MIC用于采集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另一个MIC则_,然后通过软件系统将其屏蔽,这就保证了_。21下图表示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

32、趋势,据此总结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6分)(1)人与父母的交往_(2)人与同伴的交往_(3)人与教师的交往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江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小张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小王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小李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33、。”小赵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如果你是该班一位同学,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态度?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答案1B B项,扩大范围,“中外学者”错,应该是“外国学者”,原文“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2C C项,“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原文无此信息,且原文内容是“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3B A项,“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

34、文化”错,原文是“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C项,“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错,将未然变成已然,原文是“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D项,“把汉学学者迎回到中国,夺回到国内”错,原文是“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4D 题中A“当我在旧物品中好不容易找到那块紫色油布时,我却遭到了老太太的强烈拒绝”错; B“那时还年轻的老大妈却不顾别人的劝阻全心照顾病人,并为其他护士不愿意照顾而气愤”错;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错,应该是“比喻”。5一语双关。“

35、紫色”代表高贵、浪漫,在文中既指烧伤男女因涂抹紫草油而留下的痕迹,又象征了男女主人公圣洁而高贵的爱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推动了情节发展。题为“紫色人形”,开头却从“我”找油布写起,不禁让读者产生好奇好奇,然后引出老大妈的故事,最后揭开悬念。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而那个烙在油布上的“紧紧偎依在一起的淡紫色人形”告诉人们,爱是精神的交融,爱是生死相依,爱是永恒的从容和陶醉,是超越狭隘和实际利益的不朽人格。(对一条给2分,全对5分)6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如“当其他护士说他们恐怖,声带被烧坏时,老大妈勇敢地为他们辩护。” 勇敢、做事细心。如“即使面对的是两个严重

36、烧伤的病人,她不但没有惧怕,而且细心地用棉花为他们吸走紫色汁液,尽心尽力地去照顾他们。” 服务态度好、技术高。如“我那时和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在病房当护士,人人都夸我态度好技术高。”(对一条给2分,全对5分)7C C项,“邓秀新为了锻炼自己实验室的动手能力,在高中时就跟着物理老师到村里帮忙安电灯”曲解文意,“为了锻炼动手能力”理解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十四、十五段,原文为“高中时代,邓秀新学的是机电,物理老师带着整个班到村子里帮忙安电灯,三个学生负责一家,帮村民解决点儿技术活”“若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彼时的中学教学颇不完备。然而歪打正着,这也让他得以亲近自然、认识社会,学工的经历锻炼了他实验室

37、的动手能力,对日后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8BE A项,从文中看,二者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一课题是博士期间攻克,院士是担任华中农大校长后的事。C项,“多有批评”说法太重,另外“虽然满腹经纶,但仍然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说法绝对。D项,“走遍了我国种植柑橘的所有地方”说法错误,扩大范围,应是:走遍绝大多数种植柑橘的地方。9邓秀新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艰难的岁月培养了他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他成长的轨迹较好地诠释了“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道理。顺境和逆境是相对的,面对逆境,不要自怨自艾,要如邓秀新那样,在艰苦的岁月中,磨炼自己的性格,永不言弃,“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一点2分,

38、全对5分)10C11A 题中A项,应为“干支纪年法包括十天干和十二地支”。12C 题中C项,“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错误,原文“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或”是“有的人”。13(1)武仙叛变,胁迫居民逃到双门寨。武仙的弟弟在军中做人质,带领全家逃回。(胁:胁迫;遁:逃;质:动词,做人质;挈:带领) (2)丁亥年春天三月,李全突围打算逃跑,(孛鲁)孛鲁截击并大败了他们,李全的部队相互践踏和淹死的不计其数。(省略句;走:逃跑;邀:截击;蹂践:践踏)参考译文:十七岁时,进入帝王巡行在外的临时住所朝见。当时太祖在西域,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支援,存有反叛异心,太祖下密诏让孛鲁去讨伐。甲申年

39、秋天九月,孛鲁攻打银州,攻克了那里,砍杀敌兵数万人,俘获人丁和马匹、骆驼、牛、羊数十万,俘虏了监府塔海,命令都元帅蒙古人不华领兵守住银州的要害,自己返回来了。乙酉年春天,孛鲁又去行在所朝见太祖。武仙叛变,胁迫居民逃到双门寨。武仙的弟弟在军中做人质,带领全家逃回。孛鲁派遣撒寒追到紫荆关,斩了他。丙戌年夏天,皇帝下诏书分封功臣以户数和人口作为食邑,称为十投下,孛鲁位居第一。宋朝将领李全攻陷了益都,捉住元帅张琳送到楚州。秋天九月,郡王带孙率兵把李全围困在益都。冬天十二月,孛鲁领兵进入齐州,先派遣李喜孙去招降李全,李全打算投降,他的部将田世荣等人不同意,杀了李喜孙。丁亥年春天三月,李全突围打算逃跑,孛

40、鲁截击并大败了他们,李全的部队相互践踏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夏天四月,城中食物吃光了,李全投降。诸位将领都说:“李全是走投无路才出来投降的,并不是真的心服,现在如果不杀掉他,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孛鲁说:“不是这样的,杀一个人容易,但山东没有投降的人还有很多,李全平日很得人心,杀了他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严,只白白地失去民心。”上表禀告皇上,皇上诏令孛鲁自行决断处理此事。孛鲁于是任命李全负责山东、淮南、楚州行省,任命田世荣做他的副手,其他郡县听见风声都诚心归附,山东全境都平定了。当时滕州还被金人守住,诸将中有人说天气炎热不能进攻,孛鲁说:“皇上亲自统领大军,平定西域好几年,没有听说碰上天热就不打仗的,我

41、们怎么敢图安逸呢!”于是催促进兵。金兵出来应战,被打得大败,斩杀了他们三千多人,其他老幼都开门出来投降。九月,孛鲁率军回来,到达燕州,在昌平打猎,老百姓向他进献牛肉和酒,他谢绝了。等回到家里,赐给管理楼馆人员银子数百两。得知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方朝廷,哀痛过度而形成疾病。戊子年夏天五月逝世,终年三十二岁。至治元年,诏令封他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定。14A C A项,“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分析错误。“鸟羽轻”,意义双关:一指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类似后来的“鸡毛信”,表示紧急;二是指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已经暗

42、含不得不急赴之意。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全句意思是说:我未能免俗,所以应聘出来做官;但是,自己对此也感到可笑啊。所以,作者的情感应该有些复杂,更多的是苦笑,自嘲自己不能免俗。15.希望终老田园:怎不怀归的心情和此生只应与田园相伴到老的感慨。心念国事:官府文书到了,半夜三更奔赴邓州幕府;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官有程”,与“只合田间老”的矛盾(“怎不怀归”与“官有程”的矛盾)一、 (1)几世几年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2)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17C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使用正确。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

43、或惯于耍手段,贬义词。不能用于指消费者的消费潮流变化。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使用正确。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不能用于形容大部分房屋已经销售的情形。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对象错误。18AB项,不和逻辑,两面对一面,将“是否能够”改为“的”。C项,句式杂糅,“的目的是”和“是为了”两个句式糅合一起,可以删去“的目的”;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D项,搭配

44、不当,“实现”与“效果”搭配不当。19B题中A项,奉告:敬辞,说明,奉劝正告;C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D项,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20. 示例:双MIC降噪技术应运而生 负责采集周围的噪音 良好的手机通话质量 (对一条给1分,两条3分,全对5分)21(1)人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2)人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增加。 (3)人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多,之后则维持比率基本不变。(对一条给2分,全对6分)22.试题分析:该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45、写作前先审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某班同学围绕十九大这一话题展开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已见,看法不一。有充满期待憧憬的,认为生逢盛世,幸运之至。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赞美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歌颂祖国的巨变。有认为到时收入高,用人工智能,现在可以不用学了。这一角度立意,应该是否定和批评。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失去学习的能力,我们人与时俱进,这样人工智能才能得以不断发展。也有同学认为现代化也要靠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取得。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踏实进取;善始善终等。还有同学认为与自己无关,管好自己就行了。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小我与大我;个人与国家。还有同学认为不能辜负前辈,因为这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这一角度

46、可以立意为,肩负历史的责任(使命);感恩的心等。当然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都可以。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起,每年的5月4日我国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更是为纪念在这场运动中发挥重要先锋作用的青年群体。如今的青年群体虽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但应谨记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更应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纵然时代环境改变,品格却应与五四时期青年才俊一脉相承,少点浮躁,多点儿承担。青年人想要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青年应该无畏。勇

47、气是承担责任的重要部分,没有勇气的人难以担当重任。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无所畏惧,面对国家利益被出卖的局面,毅然与北洋政府、帝国主义抗衡,这是怎样的勇气啊!当代青年人面对安逸的环境,很多已经没有了勇气,在家靠父母,无所事事。青年人的勇气,是面对不平之事仗义执言,是面对不公之事直抒胸臆,以五四青年节为出发点,唤醒青年人的勇气,这是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其次,青年应该友爱。友爱和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凝聚力,团结友爱应从青年人做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团结的现象,这导致西方国家、日本,对我们国家不断地侵略,就是抗日战争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仍有许多人出卖国家、背叛同胞,这导致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人民颠沛流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团结起来驱逐外侮、打倒反动派,才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如今,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团结一心,为中国发展做出努力。友爱的前提是有爱,青年人的心中该是充满“爱”的,对父母、对家庭、对职业、对国家,青年人心中有爱,国家就能更好地发展。最重要的是,青年应有担当。周总理自青年时期起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担当,当代青年人也该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希望,国家的发展就有了光明;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